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教父-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调集了车皮专门往列宁格勒运输板建房。与此同时,耶利钦和纳斯佳等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干部们全都在一线管理板建房的建设工作。

    在耶利钦出色的管理之下,安置工作和建设工作始终齐头并进,列宁格勒石化项目的一期工程和列宁格勒天然气码头终于完成了建设工作开始正式投产,而相对应的一批配套的安置住宅项目也顺利完工。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终于有了一些像模像样的示范性工程。

    第一批项目的完工让国外的投资者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尤其是天然气码头的完成,更是让列宁格勒成为了波罗的海和北欧地区最大的天然气交易市场。几乎就在天然气码头竣工的第二天,美国市场上天然气发电的新贵美国安然公司,就和切尔诺梅尔金所领导的苏联天然气康采恩签订了为期十年的供应合同,合同总价值超过百亿美元。

    这条消息一时让戈尔巴乔夫对谢廖沙刮目相看,同时也让戈尔巴乔夫更加坚信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是苏联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式。戈尔巴乔夫对谢廖沙更加信任和依赖了,同时对耶利钦的敌意也有所缓和。

    在金钱的诱惑之下,谢廖沙终于完成了他的保证,在苏联第一场降雪到来之前,列宁格勒所有的工人们都住进了板建房,工人们心里清楚他们没有在暴风雪中住在帐篷里瑟瑟发抖是因为谁,尽管板建房里依旧寒冷,但是他们起码有了一些希望。现在谢廖沙每次来视察建设情况都有大批的群众自发的前来迎接,谢廖沙打心眼里享受这种感觉,哪怕他在日本赚回来了几万亿美元,都没有在工地上工人们的子女把红领巾系在他的脖子让他开心。

第二百四十一章 昂纳克辞职

    自从匈牙利和奥地利同意开放边界之后,活跃在东德的一些偷渡组织就找到了一条绝对安全的偷渡通道,就是接到匈牙利,奥地利等国逃亡到西德。从那以后,东德人民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行动。很多家庭甚至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柏林,大批的住房空置了下来,变成了无主之物。很多青年男女也因此堂而皇之的住了进去,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爱巢。

    这个世界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德国统一社会党都来不及适应,长期担任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一书记的埃里希昂纳克从英明领袖到人民公敌仅仅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因为昂纳克同志在发生了人口大规模逃亡的事件之后,采取了限制出国和新闻管制的政策,这两项政策却让本就处于爆发边缘的民众们彻底的不干了,他们纷纷上街,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东德人民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富裕程度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反抗政府并非因为物质上的不满,归根结底在于两德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住在柏林墙对面的亲人,而本来要面临着生命危险才能偷渡到对岸的行为现在一下子被匈牙利给打开了,在想要封住这个口子就要面临百倍的压力。

    反对的声浪并不仅仅来自于民间,在德国统一社会党内部,对于昂纳克长期占据第一书记位置不满的干部们大有人在。尤其是昂纳克下令取消与邻国捷克斯洛伐克互免签证,以及禁止西德人进入东德的政策。这两项政策是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的导火索。作为执政党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平息人民的怒火。在这个问题上,昂纳克同志绝对不能够置身事外。

    在危急情况之下,昂纳克同志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商讨对策。可惜昂纳克现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即使在政治局内部,公开指责昂纳克的委员们也不在少数,特别是来自军方的埃里希米尔克大将。他当着所有政治局委员的面痛陈昂纳克的重重罪状,声称如果昂纳克不辞职就要让他名誉扫地。

    正是因为失去了军队的支持,昂纳克只能称病宣布辞职。他的继任者埃贡克伦茨只是埃里希米尔克为首的反对派扶植起来的一个傀儡而已。幸苦了一辈子的昂纳克同志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告别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回到家中颐养天年。

    不过埃贡克伦茨还是顺应民意做出了一些改变,他首先宣布赦免了逃往西德的东德公民,以及那些参加游行示威的人。并且尝试着接受民众的要求和西德政府正式进行接触。看到东德抛过来的橄榄枝,西德政府感到非常的兴奋。他们已经从东欧各国一系列的变化当中看到了苏联对东欧各国控制力的减弱。如果苏联不再过多的过问东德的内政,那么西德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和东德改善关系呢?这个想法实在是非常的诱人。

    事情发生的实在是太快了,刚刚才解决了波兰和匈牙利二十万撤军安置问题的谢廖沙现在不得不提前准备应对一波更大的撤军潮。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现在则正在忙着年底和美国总统布什在马耳他的会晤。戈尔巴乔夫迫切的希望和美国改善关系,期望提高对美贸易能够让苏联的经济摆脱困境。波兰和匈牙利现在的都贸易待遇简直让戈尔巴乔夫垂涎三尺。谢廖沙相信,戈尔巴乔夫已经被美国人的糖衣炮弹迷晕了双眼。

    谢廖沙现在对瓦文萨过河拆桥的举动非常的不满,他决定要给瓦文萨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知道到底谁才是老大。所以在和安然公司签署了十年期的天然气供应合同之后,谢廖沙通知波兰外经贸部,从下个月起输送到波兰的天然气和石油的价格将会提高到和西德一样的水平。因为波兰现在已经不算是苏联的盟友了,自然不能够在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待。

    谢廖沙的命令下达之后,波兰方面提出了抗议,并且怒斥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二战时期对波兰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谢廖沙懒得理他们,他直接切断了通往波兰的输气管道,和石油管道。甚至扣留了一切通往波兰的列车。在谢廖沙的要求下,高尔基兄弟会也停止了和波兰的粮食贸易,谢廖沙要让瓦文萨好好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现在谢廖沙在波兰的天然气码头已经开始供货,关闭对波兰的天然气供应并不影响对其他西欧国家的贸易。因为天然气既可以通过海运,也可以通过途径乌克兰的输气管道运往欧洲,是小小的波兰还没有可以威胁苏联的地方。

    波兰方面对谢廖沙的贸易禁运措施感到非常的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现在由美国做靠山了。瓦文萨甚至当众声称和苏联切断贸易联系是向波兰苦难的历史做告别。谢廖沙倒是没做回应,他现在还在组织国内的企业加紧生产更多的板建房,用来安置那些即将归国的东欧撤军。

    谢廖沙已经向国防部了解过了,如果驻扎在东欧各国的苏联红军全都撤回到国内的话,估计会一下子多出上百万的失业人口。这些人的住房和工作问题现在都压在谢廖沙的肩头,沉甸甸的叫人喘不过气来。如何能够一下子创造出来一百多万个就业岗位,现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已经到了容纳的极限了,根本就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安置上百万的东欧撤军。

    谢廖沙左思右想,觉得现在这种情况除了继续发展苏联擅长的重工业之外别无他路。谢廖沙知道苏联缺乏轻工业,需要大规模从国外进口农产品。可是苏联农业的低效率可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反倒是大力发展私营的规模工业是一个可以安置大量失业人口的好路子。想想未来的富士康,几乎一家工厂就可以容纳十几万的员工。不过富士康那种制造业可不适合苏联,苏联人更适合的是冶金,石油等资源类的工业。

    调整了思路之后,谢廖沙决心效仿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建设,在国内资源丰厚的地区新建若干个工业基地。

第二百四十二章 布局东欧

    退休在家的昂纳克同志再也无法阻止民主德国这辆列车开向末日了。昂纳克始终坚信柏林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保障。一旦西方试图越过柏林墙,苏联绝不会坐以待毙,可是他却始终没有等到苏联出兵的消息,反而在电视上看到了戈尔巴乔夫即将和布什在马耳他举行高峰会的消息。

    这一次的高峰会核心议题就是结束美苏之间的对抗,建立一个新型的美苏关系。不过对于参会的双方而言,苏联却有着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国内经济的困境,越来越多的民族和政治冲突,让苏联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可以安下心来埋头发展。尽管现在的情况远不如苏联刚立国时列宁面对的情况凶险,可是戈尔巴乔夫从骨子里的软弱让她注定采取了妥协的政策。

    谢廖沙有幸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赏识,将会陪同他一同参加这一次的马耳他高峰会议。不过谢廖沙其实去不去都没有意义,因为这一次的高峰会并不是探讨贸易问题的。其实他更想待在国内,因为他知道,民主德国那边怕是很快就会出问题了。

    从波兰和匈牙利撤回到国内的并不仅仅是苏联在当地的驻军,还有一些政府机构和情报机构也会一同被裁撤。这些人员和那些大头兵比起来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现在的苏联却没有这些人的位置。

    谢廖沙可不想这些情报人员为了生计去投靠欧美,他早就想招揽一些这样的人才充实高尔基财团旗下的企业了。要知道培养一个可以长期潜伏在国外的苏联间谍要耗费多少资源,这些人在国外超凡的生存能力,刺探情报的能力都是常人所不具备的。

    撤退回国的克格勃们很快就发现,他们似乎成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里那些跨国公司们争抢的人才。尤其是瑞士著名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公司的,急切的想要招募这些熟悉东欧地区业务的克格勃担任他们的交易员。紧接着安然能源和西方石油公司,两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也盯上了东欧这片未经开发的市场,除此之外还有经营化工业和农业的孟山都公司,以及急于开展金融业务的哥伦比亚银行,和哥伦比亚保险公司。他们想要在东欧地区开拓自己的转基因业务。

    这些万里挑一的克格勃们很快就被高尔基财团旗下的企业瓜分的一干二净。高尔基财团下属的这些企业给这些克格勃们开出的工资,是他们在克格勃时的三十倍。许多人前脚刚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国家,后脚就换个身份又回来了。人还是这些人,但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却完全不同。

    西方石油公司在列宁格勒的石化基地已经开始投产了,这里生产出来的汽柴油成品在东欧各国供不应求。除此之外高尔基大众生产的合资汽车也开始大量的出口到了东欧地区。因为苏联低廉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大众公司品质的保障。高尔基大众汽车厂生产的廉价汽车开始畅销东欧。在东德,谢廖沙刻意抹去了高尔基的标志,让人们误以为这是西德生产的产品。东德人民其实非常的富裕,只是他们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很多人家并非买不起汽车,而是因为没有抽到汽车券才无法购买汽车。高尔基大众廉价汽车产品的出现让人们不再为了汽车券而头疼,再加上哥伦比亚银行针对东欧地区的用户们开展的汽车贷款业务和高尔基大众达成了战略同盟,紧接着名不见经传的哥伦比亚保险公司还为高尔基大众提供优惠的汽车贷款,这两项措施让高尔基大众在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很快就超过了卫星和斯柯达成为了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米哈伊尔所领导的哥伦比亚银行用汽车贷款悄无声息的敲开了东欧国家的大门,对于这些刚刚变了天的国家来说,以哥伦比亚银行为代表的这些企业是根正苗红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是来帮助他们改善经济的,他们对这些企业欢迎还来不及,怎么可能驱逐这些企业呢。

    但是实际上,米哈伊尔等人是带着谢廖沙新的计划进入东欧市场的。现在的东欧各国虽然经济衰退,但是却并非一无是处,从奥匈帝国时期就十分著名的斯柯达工厂,再到德国光学仪器的骄傲卡尔蔡司耶拿(东德地区的卡尔蔡司工厂,是卡尔蔡司真正的诞生地)镜头。这些著名的企业简直就是待宰的羔羊,即将成为西方国家的盘中餐。

    谢廖沙深知自己无法阻止东欧巨变的到来,不过他却可以接机收购那些东欧优质的工业企业,从经济上控制东欧地区。以现在哥伦比亚银行的实力,足以横扫东欧各国的央行,包括苏联的中央银行。谢廖沙要趁着这一地区出现权力真空的时候趁虚而入,不要以为这些国家从社会主义阵营进入资本主义阵营就可以真的走向富强之路了,他们的路还长着呢。

    谢廖沙把苏联生产的大众汽车贩卖到东欧地区,连带着哥伦比亚银行也开始在匈牙利,东德等过落地生根。因为谢廖沙提供了一系列东欧人民闻所未闻的金融政策,使得哥伦比亚银行在很多的时间里就在东欧各国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为了保险起见,谢廖沙几乎不计代价的将这些钱换成了目前不受待见的东德马克,谢廖沙毫不担心东德马克会出现贬值的问题。因为他在脑海中牢牢的记得,在两德合并的时候,东德马克和西德马克的兑换汇率是1:1。这可是一次跳上掉馅饼的好机会啊。

    东德马克和东德的企业是谢廖沙关注的重点。只有波兰因为瓦文萨得罪了谢廖沙,而被谢廖沙进行了经济封锁。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现在开始有了起色,尤其是天然气码头和石化项目已经开始实现盈利了。于是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建议在黑海沿岸设立第二个经济特区共青城经济特区。

第二百四十三章 马耳他会议

    马耳他共和国,位于地中海心脏地带的袖珍小国,在冷战中始终保持中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像这样的地方最适合美苏两国进行谈判了。

    谢廖沙作为随员跟随着戈尔巴乔夫一同来到了马耳他,出席即将在这里举行的美苏高峰论坛,同行的还有苏联的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以及戈尔巴乔夫最信任的助手,雅科夫列夫。

    这次高峰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结束美苏之间的对峙,化干戈为玉帛。其实这里本来没有谢廖沙什么事,不过戈尔巴乔夫还是把谢廖沙带过来了,他希望谢廖沙能够找机会和美国方面暗中接触一下,看一看可不可以从美国争取一些资金。因为到明年三月份之前,苏联将会有一大笔债务即将到期,这笔债务简直可以要了苏联的老命。戈尔巴乔夫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接新债还旧账。可是万一资金不到位,出现了债务违约的问题,那么苏联就没有办法从国际上争取资金了。一个没有信用的国家是不可能借到钱的。

    戈尔巴乔夫对谢廖沙充满了期待,可是谢廖沙却一点头绪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债务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加上这些年来苏联国库的收入日渐减少,想要靠着苏联自身的造血能力偿还债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谢廖沙现在手上有着不少资金,不过这些资金还要用于为苏联不断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如果用于还债的话,那就无法安置东欧的百万撤军了。所以谢廖沙只能另辟途径为苏联的国债问题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用石油等资源来偿还苏联的债务吗?这虽然看上去可行,但是能够接受这个计划的国家简直寥寥无几。目前看来也就是西德可能接受这个条件,因为如果两德希望获得统一,苏联的态度至关重要,而要获得苏联的同意,那就得拿苏联感兴趣的条件来交换。减免债务绝对是必须的,搞不好谢廖沙还能从德国人手里再敲一笔。

    但是这些事情都得西德主动找苏联来谈,否则的话就无法坐地起价了。倒是这次的高峰会上,虽然苏联有求于美国,可是谢廖沙觉得其实美国反而更渴望达成和解协议。毕竟马耳他会议是几十年来最好的一次机会,美国想必真的希望苏联能够将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那些危险的中程导弹和钢铁洪流彻底解除掉。

    谢廖沙在正式会谈之前,找了个机会和谢瓦尔德纳泽沟通了一下,这次的会议主题应该就是苏联在东欧部署的部队,以及在西部边境线上的中程导弹问题。谢廖沙不希望戈尔巴乔夫在这个问题上一下子就让步到底,就算是撤军和销毁已经部署的导弹也要有个过程。最起码不能让美国人空口白牙苏联人就得照办。谢廖沙希望东欧的撤军问题能够分批次的解决,而且相应的国家要为苏联的撤军承担大部分的费用。

    对于谢廖沙的建议。谢瓦尔德纳泽还是非常赞同的,谢瓦尔德纳泽深知谢廖沙现在肩头上担子的分量,所以在和谢廖沙进行了沟通之后,谢瓦尔德纳泽当即向戈尔巴乔夫建议,把谢廖沙安排到和美国谈判的主要负责人的位子上。

    第一次会晤并没有谈到什么实质上的内容,双方只是在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场而已,这些内容早在会议之前就已经互相确认过好几次了,反倒是全世界的记者们都在关心着戈尔巴乔夫和布什之间的会晤。从目前来看,双方虽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