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从凤凰城向东南的方向渐渐平静,再也没有成群的建奴胆敢袭扰。

    因为,不仅随时都有强大的明军用坚决的意志报复回去,那些散步在乡野里的普通百姓也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那些原本在建奴手中苦苦求存,被压榨数十年,积累了数十年仇恨的汉人且不说,自然是恨不得生吞活剥建奴。

    就是那些流落在海外荒岛里的辽人,也没有一个不是战斗意志与战斗技能坚韧熟练的存在。

    一旦这些人人在帝国的旗帜下被组织,被武装,那些日渐虚弱的鞑虏便再也难以视为肥肉,随意宰割了。

    ……

    九连城。

    迎着晚春的暖风,红娘子将双手缩在袖笼里,今日的她,没有穿着往常百年不变的军装,而是一身朝服,十分正式,站在栈桥上,看着波澜宽阔的鸭绿江。

    鸭绿江是一条大河,亦是可以让海船直接在岸边停靠的良河,孕育着两岸诸多的良港。在后世喊作丹东与义州是一处,而现在,一切的中心都转变成了九连城。

    因为,同样是新修筑的九连城选址便选在了上游草河汇入鸭绿江的地方。没错,从这里启航,同样可以往北直通凤凰城。

    红娘子便是连夜从凤凰城赶到了这里,而她期盼着的,赫然便是来自本土的运输船。

    此前,渤海封冻,在京师打造的军械颇多转运不便,只能转道江南,绕路众多。而现在,大战将起,更加庞大的军需与强大的武器都将迅速汇聚,赶往这里。

    红娘子知道麾下将士对于更新军备,补充军资的渴望,在这样的四战之地里,屯田耕战只能弥补少部分,更加主要的还需要本土的支援。

    而更加让人期待的……

    却是红娘子此前上奏上去的一封信。

    要不然,红娘子也不会听闻这一批军需船里会有圣上的圣旨以后,便亲自赶了过来。现在的她,可是事务繁忙,等闲不能离开片刻。

    就这么一个乱糟糟念头闪过的空隙里,鸭绿江上,一道黄点划破了海天一线里的空旷。慢慢的,黑点越来越大,借着东南的海风,海船顺丰直入鸭绿江内。

    终于,不知道让红娘子等了多久都快身子要冻僵的时候,海船停靠了。

    先是一箱一箱的军资被力夫运入城内军仓之中,直到船上来人听闻辽东总兵红娘子亲自等候时,这才惹得船上众人一阵慌乱。

    没多久,一个匆匆换上官袍的年轻官员头晕眼花,脚步虚浮地走了下来,身边依仗紧随其后。

    “本以为要等小官等先行通传过去,才能等到九连城的将士们赶来迎接,未曾想,竟是劳累朱总兵亲迎久候,实在是让小官心中感动又过意不去呀。”来的官员名作庄池,原本是翰林院庶吉士,现在的身份却是枢密院通政处郎中。

    作为宰辅预备役,翰林院原本是个极其清贵的地方。

    但伴随着内阁渐渐有了两重,悄然间改革,而当今皇帝又是最不喜清谈阔论无无实务之人。这枢密院原本的清贵光环也就渐渐消减了几分。

    地方的清贵光环消减了,但枢密院里头的人是活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里头的翰林们自然也是纷纷想着办法寻新的地方。庄池也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调任枢密院通政处。

    通政处虽然与通政司同名,做的是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类似后世的办公室。但原本却是不被人瞧上的,因为嫌弃不能做出功业来。

    作为调岗之人,庄池自然没有嫌弃,调任之后,亦是干活卖力。

    这一回,便作为传信之人千里迢迢来了辽东。

    伴随着庄池的客套与礼数,从船上下来的仪仗队也迅速摆开。显然,这是代表天子钦差的依仗了。

    好一番闹腾过后,红娘子却有些蒙。

    能够升任总兵,尤其还是一个女子,红娘子自然是经过培训,对大明管制礼仪谨记于心,心中虽乱,手头上的礼数却没乱。

    让人头晕眼花的礼仪过后,红娘子终于在庄池的话里听明白了意思。

    最先明白的,自然就是庄池的称呼了。

    红娘子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个昵称,或者说,就是个外号。这年头男子基本上都有个姓名,但女子却很多都是某某氏,极难留下全名。

    至于红娘子,作为造反起家投诚的将领,竟是一直没有人问本名。就是红娘子自己,也一直以来以红娘子自称,从来没有换过,亦是不肯说自己本名是什么。

    故而,这数年以来,竟是没有一人知晓红娘子的真名到底是什么。

    一直到朱慈烺收到红娘子的亲笔奏章,这才发现红娘子一直都是以红娘子自称。

    一番探查,竟是真的没有人知道真名。为此,朱慈烺便提笔一书,便赐给了红娘子国姓:朱。

    而全名,便是朱笛。

    这,也就是庄池称呼朱总兵的用意。

    要不然,就是官方场合里也用红娘子,那实在是太尴尬了。

    红娘子对于这些虚礼自然不在意,只是再怎么不介意这些繁文缛节,听闻自己被赐予一个国姓新名字,自然是心中雀跃,只是忍着身为大将的仪表没有发作。

    其后,就是整个运输船队的清单了。

    只听庄池将整个船队上的清单一一道出,红娘子脸上渐渐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她猜到,此前他上书的信件里恐怕有了让人惊喜的回应了。

    整个九连城的全部栈桥都被这一支运输船队占据,伴随着海量的物资入城,谁都明白,辽东要用兵了。

    尤其是看着那一层层蒙步下遮盖着的新式火炮,红娘子更是跃跃欲试,心中格外雀跃。

    这时,庄池拦住了一队运输的士兵,道:“暂且停一些,恰好朱总兵在此,便掀开说一说这新式火炮天罚一式!”

    红娘子见此,眼睛徒然亮了起来。

    身为军中大将,红娘子当然是行家,只是看了外表,便对比了军中既有的大炮。

    尤其是看着这一门巨炮竟是只需要四名大汉便可以推着下船挪动,便转瞬想到了这种高机动性的火炮进入战场将发挥着怎样革命性的作用!

    “这是京师年初时研发的新式火炮,由京师军械工坊制造,就连禁卫军都没有装备多少呢,这一回便拨付到了辽东足足十二门。要知道……这些可都是青铜打造,两千斤的重炮啊!看起来是比起那些大个头大三四千斤的红夷大炮轻,可这是铜啊!天罚一式,还能用开花……总之,这可是远强于红夷大炮的强大利器,挪得快,射程远,更是火力凶猛!”

    说着,庄池都不由想起了这一回海上遇到的几个不长眼的小蟊贼。

    海上从来都不是坦途,尤其是运输船队这种慢吞吞的存在。

    庄池这一回虽然挂着帝**队的旗帜,但还是架不住有那等不开眼的想要冒险干一票。还未等随军护航的水师兄弟发威,一早就听军中同仁吹嘘了一路新式火炮凶猛的庄池便做主用了出来。

    比起过往的实心弹,完全是更强一代的开花弹显然更加威力强大。

    过往,实心弹再怎么厉害,也只能把一船打破,难以击沉。但这种开花弹一炮打出去,便能炸开一团火花,将只有三五门小炮的海盗福船燃烧大半,再无战斗力。看得还装备着旧式火炮的水师兄弟们数不尽的眼馋。

    当然,开花弹还是保密的情报,庄池很及时地收住了口。

    众人闻言,纷纷都是围观了起来。就是那些不懂行的,一听这是两千斤的青铜炮纷纷都是换算了起来。两千斤的青铜,里头含有的铜就至少有一千五百斤。光是听着都感觉有钱,更何况用起来呢?

    肯定是厉害啊!

    “有多厉害?”红娘子身边的将领问道。

    “让那建奴,天崩地裂!”(未完待续。)

第五十五章:孝庄的焦虑

    “这么说……末将此前上书陛下的辽东攻略……”红娘子眼光灼灼,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她看着这一门天罚一式火炮,就仿佛看到了最美的新款婚纱,只恨不得当场就来一回盛大的典礼……哦不,是大战!

    “没错,经过枢密院与内阁讨论,最终得圣上应允,这一回由辽东战区发起的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代号:背刺!”庄池一语而出,顿时就看到了红娘子眼中燃起金铁相击的火花。

    ……

    辽阳,这座曾经大明九大边镇之一的驻地早已旧地换新人,来来往往的都是骑马射箭,衣冠左衽的满洲人。

    在大明时代留下来从盛京通往辽阳的官道上,此刻一处马队疾驰从北往南而去。

    比起道路两旁时不时路过的瘦弱路人,这一队人马便显得格外不同,衣甲鲜亮,马匹肥壮,马上的骑士更是彪悍而骑术精湛。一路疾驰而去,犹如风云一般,看得路边的满洲儿郎们不由想到:这般精壮的勇士,得是盛京里出来的人物才有的罢?

    这一队人马在辽阳稍稍歇息以后,便仿佛磁铁一样,从辽阳里带出了一队人马继续南下。后面这一队人,比起前面那一队人又多了许多马。马上面驮着包裹装载着干粮清水,显然还打算继续搞持久战了。

    他们离开了辽阳城以后依旧一路南下,最后到了海州。

    海州是整个辽东地区的腹地,位于辽东辽西的衔接处,同样也是通往辽南的枢纽。

    这一队人马稍事歇息以后,竟是并不停留,而是继续一路东去,一直到到斜烈站这才停了下来。

    非是他们已经累了。

    早已休息体力饱满的众人并没有疲倦,而是精神百倍,更是绷紧了脑袋上的那根弦,都是显得十分警惕。

    也并非是他们的终点就是这里,如果可以,他们更愿意一直到最南端,去那天涯海角,甚至度过对马海峡,进入rb更不是前方是什么不能通行的绝路,前方,只不过是隔着一条草河的支流罢了。

    一切的缘由,也正是这一行人来此的目的。

    而他们的首领,赫然就是在盛京政变之中大出风头的鳌拜。

    这一位满洲巴图鲁看着眼前河流对面的景象,流露出了无尽的垂涎。

    斜烈站位于草河的一个拐点,草河从东北的往下流去,在这里拐弯向西南,最终顺流东南而去,进入鸭绿江,汇入大海。

    在辽东这个人口稀少的地方,人类的活动还未深刻改变世界的地表,也没有什么填河造地的事情。

    故而,一条不知名的草河对于不善水师的满洲人而言,便是天堑一般,难以通过。

    河流上不时出现着驾着小船,手持床子弩的巡逻队。那并非是什么地方守军,但他们的出现却让鳌拜不得不躲避进草丛森林,不让被发现。

    这些人,只是本土辽东一地的百姓罢了。

    只不过,他们不再是在满洲人手中为奴为婢的汉人,而是回到了自己祖国,自己军队庇护下的大明国民。

    而他们,也终于拿起了手中的武器,抵御着一切觊觎的目光。

    鳌拜不是蠢人,他有勇武之名,却不代表有送死的兴趣。他的勇武,是建立在有信心可以战而胜之的基础上的。

    这样的基础,又往往来源于一个老兵对于战场敏锐的判断。

    鳌拜一连在斜烈站的附近探查了十数次,他身边就有快马,有勇士,有充沛的箭支与老于行伍,精锐敢战的士卒。

    他有了几乎过往都可以自傲的配备。

    但面对对面的敌人,鳌拜第一次对自己战而必胜的信心有了怀疑。

    对面的敌人并不强大,再是武装起来的百姓也不过只是一群武装农民。但让鳌拜警觉的却是随处可见的巡逻船,是那种精诚一致,仿佛所有汉人都会联合起来作战的直觉。

    这样的直觉往往说起来没有道理,却又惊人的准确。

    也就是说,只要鳌拜下令进攻,也许第一轮可以迅速杀死落单的汉民。但下一步,他就会迎来无数团结起来,汇聚到一起的民兵进攻。

    作为辽东的前线,这里的百姓在开垦的同时也准备了武器。在农闲的时分更会跟随着退伍还乡的士卒一同训练。

    辽东拥有大片废弃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红娘子下令分配给了退伍的士兵。这些士兵各自回乡过后,也并未只做小地主,而是在各处民兵小队的组织之下,训练士兵。他们虽然没有府兵之名,却俨然有了府兵之实。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民兵的武器,也是有军中支援的。

    一旦战事有需要,他们还会组织起来,重新成为军队的一份子。

    这样截然不同于过往的军事制度让鳌拜警惕不已,他怀疑这些人的战斗力是否能够抗拒清军的进攻,却不怀疑这些人的存在会让清军再难深入。

    “从这里进攻会是我们的优势吗?”鳌拜微微有些迷茫。

    ……

    盛京,清国皇宫。

    虽然已经开春了。但维度更高的盛京城还是一片寒冷,顺治皇帝穿着厚重的龙袍,一个喷嚏又一个喷嚏地打了起来。

    孝庄太后既是心疼,又是无奈,他打发着身边的宫女去唤太医,随后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开始抱起了顺治皇帝,走入了暖阁,将顺治放到榻上。

    待到顺治稍稍好一些了,孝庄太后这才重新进了书房,拿起了手中的奏章。

    奏章倒是不多,但作为太后考虑的事情却是太多了。

    尤其这里头每一件事情论起来都是千头万绪,不知让人如何处理是好。

    更有那麻烦的,已经不是智力,不是计谋可以解决的了。

    这样想着,孝庄太后不由轻叹了起来。

    这时候,顺治皇帝又重重哭了起来。

    望着这个年幼的一国之君,孝庄太后心烦意乱,不断地催促着宫女去寻太医快些过来,又抱起顺治皇帝,轻轻地哄着道:“好了好了,很快就会好了。要记住,你是一国皇帝,往后这天下都是你的,怎么能一点小毛病就哭起来?罢了罢了,莫哭了。太医就快来了,快完了,快完了,病痛很快就完了……”

    终于,太医来了,孝庄太后松了一口气,将孩子交给太医。

    这时,贴身的宫女低声道:“太后,索尼大人来了。”

    “索尼?”孝庄太后几乎下意识地心中升起无数个不好的念头。但再是不好的预感,也得去面对。

    “去西暖阁见。”

    西暖阁是孝庄太后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在这里,隔着一个帘子见诸位大臣。

    当然,面对索尼这种既是重臣又是在多尔衮谋反之中鞠躬尽瘁的铁杆亲信,自然是随意许多。

    见到索尼,孝庄太后便猜到了索尼要说的事情。

    这位满清忠臣今年四十四岁,正是一个男人最是精力充沛,事业巅峰的时候。

    从大奸臣多尔衮手中接过权柄,索尼整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目光灼灼:“臣,拜见太后。此番求见太后,是为蒙古之事而来。”

    “蒙古的事情,此前大会上不是已经讨论过一回了吗?”孝庄太后笑着看着索尼。

    索尼沉声道:“但那一回,却是什么结果都没出来?”

    “会上,济尔哈朗也说过了。”孝庄太后的记性很好:“当务之急,不是那蒙古,而是在我本土。只有辽东稳固,我大清的基本盘才能稳固。兵源、粮饷都能供应。而蒙古一地,最是亲善的还是在东部蒙古的科尔沁等部。这些人都是与我满清有数十年姻亲交厚,彼此如手足般的交情。有这些人在,我蒙古就无忧。至于土默特部那些,拖着便是。”

    索尼眉头一挑,心中对济尔哈朗格外不满。

    济尔哈朗的话听着是没什么大错的。

    满清的根本就是东北一地,是白山黑水的女真人,是征服了明国辽地后的辽中平原,是辽东上的农庄与工坊支撑着帝国的武备。

    就是蒙古,也是东部蒙古率先被征服,也最为可靠。这些人不乱,蒙古就出不了什么乱子。

    至于明人北征蒙古,在他们看来,那是明人冲昏了头脑,只需要地方守军以及蒙古部落自己就可以解决。

    事实上,除非是明国国立上升期的开国初年那段时间,以举国之力北征,才能够让整个草原上的蒙古人如临大敌,生怕身死族灭。

    别的不提,茫茫草原上可是没有粮仓补给的。只需要蒙古人不断后撤,诱敌深入,就可以拖垮明军,最终反戈一击,大获全胜。

    这是明人自己深陷绝路,绝无获胜的道理。

    济尔哈朗这样一番话听在众人的耳朵里,格外的顺畅,也格外的让孝庄太后满意。

    但对于索尼而言,这样的话,再是听着漂亮好看,那也是一剂毒药,只能让人沉醉在短暂的自我麻痹之中,而预感不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蒙古之地绝不能以一地来看待!”索尼缓了缓,用一种前所未有沉重的语气道:“对于我大清而言,蒙古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