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九十四章其实就是一个通知

    第四百九十四章其实就是一个通知

    一百年以后,欧美还在玩一百米以内的排队枪毙战术,现在这个阶段,火绳枪还是主流。亚当斯甚至还想到了一个事情,是不是从明国进口一批步枪回欧洲去贩卖呢?三十年战争,狗脑子打了一地,各国都需要新的装备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的更加的强大。

    就在亚当斯胡思乱想的时候,船舱的门被打开了。一名士兵站在门口道:“跟我走。”看看亚当斯听不懂,通译不在身边,士兵做了个收拾,亚当斯这才明白,赶紧跟着他走。下了船,登上码头的时候,亚当斯的脑子有点乱了,惊叹于这个码头的规模的同时,更惊叹于那些高高竖起的吊臂。

    看清楚自己的目的地之后,亚当斯似乎明白了什么。这艘战舰太特别了,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华丽的感觉。通译告诉他,战舰上有一面巨大的红旗上面有一个巨大的“陈”字。好吧,汉字真是太难掌握了,绝大多数欧洲人大概是没什么机会掌握这种语言的。至少亚当斯认为自己的语言天赋,是没有太大的机会了。

    这个舱房很大,远远超出了亚当斯的想象,地板上铺着来自土耳其的地毯,门把上镶嵌着金边。门口的卫兵,站的跟一根木桩一样,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恭撒录就站在门边上,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亚当斯踩着软软的地毯走进来。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年轻的贵族。他的服饰很简单。就是普通的军装,但是那股傲睨之间的气势,任何情况下都非常随意的举止,都说明了他的身份。亚当斯的脑子里翁的一下,突然短路了。

    因为他发现一个问题,自己预想中的是一个中年人,所有策略都是围绕这个来进行的。没想到这个内阁大臣,如此年轻。“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特使亚当斯,拜见阁下。”亚当斯本能的上前,单手按在胸上。鞠躬致意。他说的是英语。通译正准备结结巴巴的翻译时,对面的内阁大臣已经先开口道:“欢迎,请坐。我叫陈燮,对贵公司的邀请。是我发出的。”

    一口英语很流利。缺点是强调有点怪。不像是正宗的英国人,倒像是在美洲殖民地那些粗人说的口语。亚当斯也算是见多识广了,英语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是什么主流。如果这个贵族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他不会惊讶。但是说出英语来,他就无法理解了。欧洲的上流社会,华丽的法语才是主流啊。一个明国规矩,却学会了一口粗鄙的英语,真是太震惊了。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场过于正式的会谈。这点从这个贵族的语气就能得出结论,他显得很随意,就像一次朋友间的聚会,随便聊聊的感觉。

    “请坐!”两名美丽的少女,搬来一把椅子的时候,亚当斯才算是回过神来。看看这两位长的一模一样的女子,一身华丽的装束,再看看自己已经穿出最好的衣服了,还是有点乡下人的感觉。明国女子的头上,可都是金灿灿的亮眼的首饰。

    隔着巨大的办公桌,那位贵族坐下之后笑道:“喝点什么?有茶和新鲜的果汁。”

    下意识的,亚当斯道:“茶!”年轻的贵族对一个少女道:“来一杯红茶,英国人应该喝不惯绿茶。”这次说的是汉语,通译及时的翻译。这位通译,是一个南洋的华人,不知道怎么就跑印度去了,因为懂一些英语,高薪雇佣来的。

    “我知道你很好奇,为什么我会发出邀请。一个明国的内阁大臣,向一家英国的公司发出邀请,这不正常。”陈燮笑着继续,亚当斯点点头,这个问题困惑整个东印度公司很久了。陈燮笑了笑道:“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利益冲突,荷兰人则正好威胁到了我的利益。大明的海上贸易,一直都局限在明国、朝鲜、日本这些海域,我们无心对外扩张,也愿意与人为善。但是荷兰人不这么想,他们希望用大炮迫使大明交出这片海域的主导权。”

    说到这里,陈燮耸肩摊手,很无奈的语气道:“战争,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个人有一个观点,发动战争很简单,但是怎么结束这个战争,就不是发动战争者能说了算的。荷兰人挑起了战争,怎么结束,什么时候结束,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在战争期间,贸易不能不暂时停止,我需要一个新的贸易对象,这就是我邀请贵公司的初衷。除此之外,我还希望与贵公司达成一些关于印度问题的协议。”

    提到印度,亚当斯的脑子里猛的激灵了一下。这个时候的印度,还真的没英国人太大的事情。但是就算这个样子,英国人每年从印度获得的贸易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独霸印度,是英国人孜孜不倦的目标,但前提是能掀翻荷兰人。具体的结果如何,现在还看不到。

    听上去,这位尊敬的内阁大臣说的很直接,但是仔细品味这话里面的意思,亚当斯觉得事情似乎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难道说,大明不希望自己独霸印度市场么?他们完全有这样的实力去做到这个事情。只要把停在大员的舰队开到印度,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再去回想之前恭撒录提到的明国对外的战争问题,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尊敬的阁下,恕我直言,以您的睿智,不难获悉,目前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的处境,似乎很难与阁下进行平等的合作。我能不能这么理解,您需要的不仅仅是东印度公司的合作态度,而是一个国家态度?”亚当斯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只好以静制动。这次谈话,他知道自己注定无法主导谈话的进程,双方的地位决定了,这次的谈话,是一次垂询。

    茶送来了,陈燮做了个收拾,亚当斯端起来喝了一口,很纯正的味道。茶叶刚到欧洲的时候,喝法很操蛋,往里面加很多东西,然后一锅煮,那味道是个中国人都能被放倒。

    “很不错的味道。”亚当斯恭维了一句,陈燮笑了笑:“这是来自福建的红茶,我个人更喜欢喝绿茶。好吧,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革命,如果我判断的没错,目前你们的力量可以忽略不计。”亚当斯有点尴尬的笑了笑,陈燮不以为意的微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感觉。这个时期的欧洲,不是一般的乱。

    “荷兰人的问题,我会自己想法子解决,贸易的问题,我们可以合作。印度的问题,我认为将来哪里将作为大明的一个海外的殖民地。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可以得到正常的贸易权利。你们的商船,可以在大明指定的港口靠岸,然后可以在指定的区域内自有活动和贸易。我想你已经看见码头后面的那个新建的城市,那里将作为大明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类似的窗口目前有三个。今后可能会有更多。我想现在你能明白我的意思了。”说到这里,陈燮停下来,微笑的看着亚当斯。

    尽管是微笑,但是目光里的意味让人难以平静。尤其是亚当斯,他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职员,没有权利做出太多的承诺。两者之间的地位过于悬殊了,亚当斯纠结了很久才艰难的表示:“我会将阁下的意见转达给公司的董事们。将来如何,我无法给您一个答复。”

    听到这里,陈燮的微笑更浓了,淡淡的丢出一句话:“我清楚你的意思,将来如何,谁都无法预测。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将来的问题,由战舰和大炮来决定吧。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贵公司带一句话,大明的海岸线,已经打开了窗口。这一次的会谈,可以看做是一次试探性的接触。我希望在明年或者后年,再次看见你的来访。”

    脑子里一团浆糊的亚当斯起身告辞了,没有忘记应有的礼数。走出船舱的瞬间,他的脑子被风吹了一下,浑浑噩噩的状态好了一些。现在他能理解,为何恭撒录不断的重复“伟大”这个词。整个会谈,其实不叫会谈,应该是一次通知。大致意思就是,内阁大臣阁下不喜欢荷兰人,不想跟他们做生意,英国人可以来,西班牙、葡萄牙人都可以来。整个欧洲大陆的生意人,都可以来与大明做买卖。类似的通知,应该不止一个英国东印度公司接到了。

    亚当斯反应过来之后,心头升起一股浓浓的紧迫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必须要把握住。心里想着这个问题,亚当斯决定立刻返回印度,必须尽快把这个消息告诉公司。也许因为这个事情,他的职务能升一升,薪水能涨一涨。

    比起身负责任的亚当斯,深处淡水的格林号的船长谢林汉姆,则显得比较从容。登上这个岛屿之后,他的活动区域虽然被局限在这个新兴的城市内部和码头一代,但是不妨碍他把口袋里的最后一个先令都掏出来,装满货物运回欧洲。

    是的,谢林汉姆得到的消息令他欣喜若狂。他只要有金币和白银作为支付手段,就可以在大员采购任何他想采购的物资。城市里和码头上的商铺,都愿意跟他交易。那么,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茶叶、丝绸、瓷器,这些都是必须采购的物品,必须精打细算的花每一个先令。(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五章铁石心肠

    第四百九十五章铁石心肠

    走在大街上的谢林汉姆,突然就迈不动步了,因为前方有一个店铺,让他的眼睛没法移动。店铺里的伙计,看见走进来的谢林汉姆,上前笑嘻嘻的拱手道:“这位客官,本店不能做外地人的买卖,您还是请回吧。”

    谢林汉姆身边跟着的番鬼通译,翻译之后,结结巴巴的反问:“为什么?”

    伙计倒也没有排斥番鬼的意思,笑道:“这是朝廷的法令,预购枪支,就得有本地的户籍证明。这大明的地界里,只有两处百姓能持枪,一个是辽东,一个是大员。”

    谢林汉姆很不甘心的看着店铺里摆放整齐的枪支,黝黑的枪身绽放着蓝光,一看就是杀人利器。而且造型上看,也是欧洲最新款的燧发枪,没想到在欧洲才出来的东西,这边都摆在店铺里买卖了。跟通译嘀咕了一通,最后还是通译问伙计:“我们要买枪,怎么办到?”说着还塞过来一枚银币,伙计接过后掂了掂,往口袋里一装:“好办,本地最高军事指挥官的批准,有这个就卖给你。”这答案够坑爹的,有那本事还要来买枪么?

    花了冤枉钱的谢林汉姆很不爽的离开了,丝毫不敢有任何的不满。人就是这样,你强大了他就怕你,不敢在你家里闹事。谢林汉姆可是亲眼目睹了那场海上战斗的,荷兰人的商战船,在大明的战舰面前。甚至都没有还手之力。打不过,跑不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一想到那一幕,心里不爽和怒火就消失了,反倒琢摸着,怎么才能买到大明产的武器。炮是不用想了,那种军国利器,打死人大明都不会卖的。火枪倒是可以惦记一下,不过怎么才能见到那个最高军事指挥官呢?

    回到码头,格林号的边上站着亚当斯。谢林汉姆见了大喜过望。立刻上前喊:“亚当斯,我有重大的发现,……。”叽里咕噜的一通说,亚当斯也来了精神。欧洲到处在打仗。军火是不愁没销路的。难得是从哪能弄到优质的军火。现在听说大明的店里就有的卖的。那说明至少步枪是比较容易能到手的武器了。

    亚当斯带着谢林汉姆,匆忙去拜访方斯谷,都是欧洲人嘛。好说话一些。方斯谷倒也给他面子,没等多久便抽空见了他。亚当斯看着一身大明军装的方斯谷,心里很是羡慕。这身衣服,现在怎么看都觉得好看,人穿着就是闲的精神。

    一番客气,亚当斯便道:“谢林汉姆船长在街上看见了火枪店铺,不知能否采购一些?”

    方斯谷对这个要求倒是很意外,沉吟一番道:“这个我现在不能答应你,必须得到内阁大臣的同意。你知道,军火交易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个答复,亚当斯只能遗憾的起身告辞,临行之前道:“我会尽快的再来一次大员的,就算我不来,谢林汉姆船长也会来的。”

    这倒是实话,大明允许对外贸易,丝绸这些特产运回欧洲就是百分之三四百的利润,整个欧洲的商人都会为之疯狂的。谢林汉姆的格林号,满载着丝绸和茶叶,返回了印度不提。

    陈燮人在松江,一直没回南京,不是事情有多忙,而是需要陈燮镇住这个场子。华亭的新区,在很多本地士绅眼里就是眼中钉肉中刺。有陈燮在此坐镇,加上三千精锐士兵,还有扬子江上的战舰,本地的官绅不敢造次。但不是所有官绅都反对陈燮搞的事情。

    江南多园林,松江府周家的园林内。天近黄昏,窗外冬雨正稠。没有欲来的晚雪,只有正在簌簌雨滴。虽然只是十一月初,一场冬雨之后,整个松江府便在这个凄风冷雨中变得异常寂静。人都缩在家里,不肯外出。陈燮也不会死守在战船上,住进了周家这座园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滚烫的老酒下了肚子,浑身暖暖的。正在素手烫酒的,正是陈燮左右身侧的两位前人妻。这会坐在一起喝酒,不是准备上演动作片,而是由正经事情要谈。陈老爷是个享受主义者,有机会自然不肯亏待自己。

    阁楼的地板上铺着厚厚的兽皮,身上裹着狐裘,口中不停的抱怨:“这鬼天气,说下就下了。江南的冬天,比北地都难熬。阴冷的寒气,不断的往骨头里钻。”

    “往年没这么冷,不知道这些年怎么了,一年比一年的冷。”叶纤云放下手里的酒杯,给对面的老冤家对头周秀英第一个眼色。两人从生死冤家变成闺蜜的过程很快,相似的身份,雷同的遭遇。一个是丈夫在外面鬼混,一个丈夫是断袖爱好者。先后都拿到了一纸休书,都跟眼前这个家伙脱不开干系。离开各自的家庭,这两位倒也不那么后悔。这年月,别看大户人家的媳妇人前风光,实际上背地里不知道怎么难熬。越是大户的人家,往往里头越肮脏。

    脱离了家庭,闲言碎语的自然难免,“不能生育”且“妒妇”是她们最大的罪名,拿到休书之后自有了,远远比起在那个令人压抑的大家庭里来的快活。当然她们也不是白白出来的,带来了各自的产业。棉布那一块,现在是三分天下,陈燮这里占六成,叶纤云占了两成,张家占两成还有一百多万亩棉田。新的丝绸厂,叶纤云占了四成。

    现在轮到周秀英了,她离开沈家之后,带走了沈家的丝织这一块。毫无疑问,传统的丝织作坊,已经没太大的前途了。这也是周秀英为何会下这么大的本钱,说动周家把这个园林送给陈燮,以此为晋身的阶梯。

    大明的纺织中心有两个,一个是苏松两府,一个是杭州。只要产业有两个,丝绸、棉布。棉布现在就别提了,早被工业化生产碾压的没什么生路了。现在的苏北,跟着张家做的大户人家可不少。盐碱地上都种上了棉花,确保大工业生产的原料。原来的传统家庭的模式和手工作坊,被灭的差不多了。造成这个局面,人工费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据记载,明朝的织工,包吃包住一天两百文钱。要挣这个钱,个人技术得过硬。可是机器生产就没这个讲究了,是个女的,手脚不笨,稍微培训一下就能上岗干活,包吃包住,每天的工钱不过五十文,新晋的女工甚至还拿不到这个数字。你还不乐意,多少女人想吃这个饭都没那么多位置。

    周家是真的着急了,作为沈家过去最大的生丝提供商,这两年可没少挣。眼看沈家不行了,家里的几万亩桑林和每年大量的生丝,你得找个下家不是?这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关系到多少户人家的饭碗。

    “以前都是手工缫丝,效率低下,人工费还多。家里的意思,是不是在松江府开一个机器缫丝的厂子。您可是有这个技术的,不能不伸手拉一把。这时候可不早了,明年的春蚕可不等人。”周秀英倒是很沉的住气,动手给陈燮的杯子里添了酒,端起来送到嘴边上。陈燮伸手要接,她把手一缩:“张嘴!”

    啧!陈燮笑了笑,干了这一杯之后,懒洋洋的躺下道:“我知道你家里着急,是不是看上了新区北面的那块厂房了?还是说,某人通风报信了?”靠着厚厚的墩子,眯着眼睛的陈燮,审视了一下身边那个装着在加木炭的女人。

    “别看她,是我自己派人去打听的。这么大一片厂房,您盖起来肯定有用。奴家也不求您别的,厂房周家可以自己盖,花点银子不算啥。只是这设备和技术,得您点头。不瞒您,这事情与沈家也有些牵连,沈家有一万多亩的桑林,每年的蚕茧也不少。往年都是各家各户自己缫丝,如今您在苏州的丝绸厂开了张,这种模式肯定跟不上供应了。我琢磨着,开一个缫丝厂,这买卖能做的来。”周秀英话是这么说,心里多少有点打鼓。陈燮让她等,不是让她自作主张。她是着急了,而且周家也着急了。怪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