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燮这才满意的点头道:“很好,很好。就这样吧,今天休息一日,明日一早发兵对马岛。以对马岛为跳板,联军要惩罚无礼无耻的东瀛小国。”

    1419年6月19日,朝鲜王朝以“东征?讨倭”为目的命令李从茂将军向对马岛派出军队,企图占领对马岛,日本称之为应永外寇。遭到对马、九州联军的强烈反抗,双方处于战略僵持。1421年7月,朝鲜王朝军队不得不撤退,但提出撤退条件,即让对马岛成为对日贸易的通商口岸,让对马宗氏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共同家臣。之后,对马宗氏接受朝鲜官职,并且代理朝鲜统制日本各地人的朝鲜贸易(参见日朝贸易)。这样的对马和朝鲜的特殊关系并没有否定对马和日本中央政权的关系。朝鲜王朝领议政申叔舟在1471年撰的《海东诸国纪》亦明明白白地记载对马岛属于日本国西海道。

    这段历史证明,朝鲜虽小,野心不小,可惜干不过日本。现在,机会来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六章如此精锐

    第五百八十六章如此精锐

    “英勇”的朝鲜国舰队,以龟船为主力,三十几条,气势汹汹的冲在最前面,身后不远是茫茫多的大明舰队撑腰,胆子不肥那是不可能的。朝鲜有三道水师,这次水师将领是忠清水使姜晋昕,历史上1637年,唯一带兵跟清军水师干了一仗的就是他了,结果战死。陆军的带兵将领是李曙,总戎大将的干活。

    为了抢头功,李曙来到了姜晋昕的船上,身披闪亮盔甲,看上去很威风。

    “这次讨伐,有上国舰队出征,日夷断断不敢抗拒,望风而降可期,你我的首功没跑了。”李曙洋洋得意的站在船头,手里马鞭一指前方,就差一句“投鞭断流”了。可惜这里是海峡,不是淝水,他也不是苻坚。姜晋昕倒是比较冷静,看着近在咫尺的对马岛,面色凝重道:“倭寇不可小觑,不要忘了文禄之役。”

    这么不凑趣的家伙,哪壶不开提哪壶,李曙悻悻的瞟他一眼,回去就想法子撤他的职。

    你还真别说,朝鲜战船逼近的时候,对马岛上一片宁静,一个人都看不到。码头上也是鬼都没有一个,靠近了再仔细一看,码头上被破坏过,一片狼藉,乱七八糟的。装载步兵的朝鲜船只,立刻开始靠岸,李曙上了一条小船,他要先拿下登陆的头功。

    对马藩也很有意思,根据1609年的《庆长条约》(朝鲜称《己酉约定》),日本在釜山豆毛浦重开倭馆(贸易机构),日朝贸易得到恢复。德川家康因对马宗氏恢复朝日邦交有功而封为对马藩十万石格大名(实际领地产量不到一万石),专司对朝鲜外交。

    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挺逗比的,日本有过所谓的战国时期,基本上就是镇长一级的民间械斗。后来发展到县长一级,顶了天就是个地级市之间的战斗了。朝鲜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对马,打了七年的战争,结果还没干过日本的所谓两个藩(地方武装),最后还签合约了。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就是在陈燮要收拾日本之前,朝鲜已经努力过一次。

    这会对马的藩主是宗义真,一看朝鲜撕毁了合约,带兵又来打仗,立刻做出了反应。以前不是没收拾过朝鲜,心里压力没李曙想的那么大。先派人去幕府报信,争取一下援兵。这事情他其实也没太放在心上,还是要指望自己的实力。说起来这个宗义真是个人物,对马的复兴就是在他和上一代藩主宗义成的不懈努力下达成的。到他手里。还开了条运河。

    这货倒是一门心思要做买卖,谁知道朝鲜那边接到陈燮的命令后,立刻就翻脸了。驱赶日本驻朝机构,派人送来檄文,要求对马藩立刻投降之类的话说了一堆。宗义真怎么会买这个帐,就朝鲜那点水师,他还真不太怕。不过这个人也不是愣头青就是了,派人派船去侦查过。结果被巡航的飞剪船队发现了,轰隆隆一顿炮。人和船都没回来。

    陈燮这边真没当一回事,不就是击沉了两条日本小船么?宗义真这边就坐蜡了,这尼玛什么情况啊?赶紧的备战吧,于是做了最坏打算,码头毁掉,到处设岗哨。严阵以待。

    在岸边作战,明显是愚蠢的行为,朝鲜的战船还是有些炮的,所以宗义真的战术是诱敌深入,然后突然杀出来。把敌人赶下海。当然这是第一招了,没打算就这一下把朝鲜给打回去,根据以前的经验,这一次不打个两年以上是不会罢休了。所以呢,还是希望有援兵的。

    李曙登陆的时候,岸边的山林里,藏了一千多对马的精锐士兵,实际上就是百十个武士,加上一千多手持竹枪的农民。精锐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壮年,不像其他的队伍里头,十六岁以上到四十岁以下的都有。对马这个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丰臣秀吉打朝鲜的时候,作为先头部队,凑了五千人,那可是五十到十六岁的男丁都拉上了。

    这一次,宗义真还这么玩,不然这家指定守不住。动员了全体战力,也才不到五千人。只能在登陆的时候,狠狠的教训一下朝鲜兵,让他们知道厉害再说。至于大明的军队,宗义真站在山头上倒是看见了舰队,心里发憷就不说了,但是这仗还得打啊。不能就这么降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把朝鲜打怕之后,震慑一下大明军队,估计也没啥效果。日本这会对大明,还是有一定的畏惧之心的,丰臣秀吉在朝鲜的败绩可没过去多少年,伤口还没愈合。

    李曙还是很小心的,登陆的先头部队一千人,扛着火枪上了岸,没发现敌人的,胆子就大了。连队都不带齐整的,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就先走一步了,李曙赶紧让小船靠岸,不等他靠岸呢,树林里的对马兵就接到了山头上的指令,一面红旗摇摆,百余武士拎着刀,呐喊一声:“板载!”领着一千多赤脚的农民冲了出来。

    这些农民不但赤脚,手里拿的还是竹枪,身上就是竹子和绳子串起来的甲,队形乱七八糟的,一看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啊。相比之下,朝鲜军队就算是武装到牙齿了,大明登州版滑膛枪,脚下是有鞋子的,身上还有皮甲、刺刀、水壶、背篼里的毯子衣服等等,装备很齐全的说。精锐嘛,总的有个样子。

    按说这样的战斗,应该是一边倒的局势,结果也确实是一边倒,不过是日本农民面目狰狞,呐喊着追着朝鲜兵。嗯,剧本好像拿错了。实际的战斗过程是这样的,五百朝鲜兵,看见那些鞋子都没穿的日本农民,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列队作战,而是哈哈哈的大笑起来。那意思,就这也来打仗?

    结果这帮农民在武士的代领下跑的叫一个快啊,几乎个个都是飞毛腿啊。这边刚刚整队完毕,那边就杀到五十米开外了,好多朝鲜士兵慌乱之下,连通条都打出去不少,开了一阵排枪,也确实打倒了十几个人,接下来就被人家一头扎进阵中,武士刀飞舞,竹枪乱捅。

    你说这帮日本人眼珠子都杀红的原因,居然是看上了人家的装备。这还不是最精锐的对马兵,真正精锐的在宗义真手里,那是有铁炮的。不多,就一百多条。宗义真就在山头上看着,战斗的进程出乎了他的预料,日本这群突袭的部队,扎进阵型之后,朝鲜兵就败了,转身就跑,对马兵跟在后面追。

    这一通砍杀,一路狼狈不堪的往海边跑,直接给后面的队形也冲散了,朝鲜兵掉头就跑,还没上岸的李曙,看见这一幕真是目瞪口呆。好在海上还有个姜晋昕,立刻指挥龟船逼近岸边,用船上的六磅炮(登州高价购得百余门),对着正在追杀的对马兵一顿猛轰。总算是护着那些士兵逃回了船上,上岸一千多人啊,就这么一下战斗,回来就不到八百人了,留下一百多人的尸体,把对马兵给高兴坏了,在岸上分赃的时候还差点打了起来。

    这都是好东西啊,日本农民谁特么见过燧发滑膛枪啊,谁见过羊毛毯子啊,还有铝制的水壶,战斗口粮(炒面),衣服的料子也不错啊。几乎是顶着炮火,这些日本农民给东西都扒光了,然后才顶着炮火跑路,个把倒霉蛋被打死,同伴立刻停下,回头拿着他的战利品。还有的更为疯狂,拖着尸体往回跑,真是要钱不要命的典范。

    看着这帮穷疯掉的日本农民兵,姜晋昕真是目瞪口呆,身后就是大明的军队啊,自己的部队被日本农民打成了狗,这还怎么有脸见人啊。这个呢,其实不怪朝鲜军队不能打仗,因为朝鲜军队素来就没啥战斗意志。历史上清军三百骑兵的先头部队,在平壤城下就打败了出城迎战的五千多朝鲜兵,这是有历史传统的。1950年那次不算,里头有三个兔子的朝鲜师,一堆经历过八年抗战后三年解放战争的老兵和军官,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陈燮看着非常的哭笑不得,巨大的辽东号不能靠的太近,望远镜里头能看见的是个大概,细节是看不见的,但是朝鲜军队败的速度,真是令他无语。扭头看一眼身边的李朝王李倧,陈燮很认真的问:“这就是朝鲜的精锐?”李倧笑的比哭还难看道:“不能跟天朝比啊。”

    “让他们退下来吧!”陈燮叹息一声,天不早了,都中午了,不能在海上过夜吧?

    兴致勃勃的先头部队退了下来,李倧把两位带兵将军叫来,一顿臭骂不提,陈燮当着没听到,爱怎么骂怎么骂,只是交代了一声指挥作战的苏皓宸:“天黑之前我要上岸。”苏皓宸一个标准的敬礼,回答铿锵有力:“卑职明白!”

    苏皓宸都没上三级战舰,那玩意吃水太深,上来的都是四级战舰,五艘一组,逼近岸边不足五百米处,成一个扇形,炮门打开,对着岸上可能出现的敌军。随后才是步兵划着小船登陆,一口气苏皓宸投入了一个甲字营(战后改编为团),浩浩荡荡的往码头和附近的海滩逼近,气势完全就不一样了。

    山头上眺望的宗义真看见这一幕,立刻肝胆乱颤,这尼玛一看就完全不一样了,之前还很得意,轻松击败了朝鲜军队,这一次来的一身绿皮的军队,就连划船的样子都不一样。除了船夫之外,好多士兵手里也不知啥家伙,在那奋力的往前划船。(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七章吓傻了

    第五百八十七章吓傻了

    宗义真看见的当然是登州营的步兵神器——工兵铲,这玩意的用途太多了,秒杀瑞士军刀的神器。第一波靠岸的士兵根本就不着急往前走,在码头上各自找掩护,做好预防冲锋的准备,后续部队陆续的登岸,也不着急往前走,而是先摆开战斗队形,然后才慢慢的前进。

    整个过程,不到两个小时,两千多士兵就基本登陆完毕,落在最后的炮兵队,倒是还在慢慢的靠岸,前面也没等了,就这么直接开始往前推。树林里的对马兵,看见这些打扮古怪的登州兵,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们以百人为战斗队形,缓缓的一个一个的方阵往前压,边上还有炮兵在忙碌,轻便的三磅炮推着走,一点都不碍事。

    往前推进不大约八百步,前后两个步兵队停止前进了,就地摆开阵势,身后的工兵上来,打木桩子拉铁丝网,一段一段的,这些工兵干活还很小心,一点一点的拉,根本不着急。

    这时候山上的宗义真慌了,这帮绿皮兵就在那停下了,也不往前上。摆明了不会再上当,而且看的很明白,这些人就是来掩护后面的登陆部队上岸的。这时候想杀出去,明显也不太对劲,这叫严阵以待。手里拿个荷兰人送的单筒望远镜,宗义真看的还算清楚,一水的铁炮兵,这阵势别说他没见过,当年他爷爷跟丰臣秀吉去打朝鲜的时候,也没见过这么多铁炮。

    解释一下,这个时候日本人说的铁炮,不是大炮,就是火枪。他们这会管大炮叫大铳。再后来,到了近代。日本还喜欢把步枪叫步兵铳。

    前边阵脚扎住了,滩头阵地算是轻松的建起来了,你让宗义真带着人往下杀,他还没这么鲁莽,海面上的战船不是看不见,都逼近五百步左右了。飞剪船在四周巡航,寻找日本人的船只出现的踪迹。

    对马岛不大,你要说战略纵深基本就是扯淡,再往后退一点就是老巢严原町,这个町就是个镇子的内涵吧,反正这会日本也没啥大城市,江户还算凑合。别看日本动不动就这个城那个城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对比一下河南那些土围子。差不多就是这个规模了。

    怎么办?宗义真为难了,身边有人建议,要不派人去谈判?看看能不能有条件的投降,好歹刚才赢了一仗。宗义真确实心里没底气,海面上的战船看着就像一座一座的小山,源源不断的军队正在登陆,这些兵可不是对马这些农民,各个都精神头十足的。进退之间。尽然有序,怎么看都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这种军队。整个日本都找不到一支。所谓的战果打仗,多数情况下就是一群武士在前面冲,一群农民在后面跟着跑。也有一些训练有素的军队,但是很少就是了,不是日本人不想练,是养不起啊。

    丰臣秀吉的时候。倒是练起了一些像样的军队,跑朝鲜去打了一下,结果灰溜溜的回来。

    日本人才最牛逼的时候,还是在近代明治时期,优秀的人物呈现了井喷的趋势。一个接一个。就跟韭菜似得,长的叫一个快。整个日本近现代的崛起,都是这帮人撑起来的。

    宗义真接受了下属的建议,派了一个武士,打着白旗从山上下来。穿着木屐,梳着怪头,这个叫桥本的武士被选出来,是因为他懂朝鲜话,倒霉催的,宗义真手下每人会大明官话。

    桥本晋三满怀悲愤,举着白旗走了过来,被一个军官带着两个士兵拦住了。一顿鸡同鸭讲,两边都有点上火,好在这边的军官还算克制,派人去叫一个会说大明官话的朝鲜人来做翻译,耽误了一会,这才算正式交流。

    桥本晋三转达了宗义真的意思,责问为何无故来犯?年轻的军官说话很气人,回了一句:“看你们不顺眼很久了,当年你们侵略朝鲜的时候,有理由么?去年在长崎,你们的人打死打伤我们的商人,有理由么?早就想收拾你们了,阁部大人一直不让。你回去跟你家的主子说,赶紧投降,不然杀你个鸡犬不留。”

    桥本晋三听了翻译,当场就把刀给抽出来了。一声“八嘎”,刀还没举起来呢,十几把刺刀对准了他,军官手里多了一把短铳,顶着他的脑袋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饶你一条狗命,给我滚蛋,半个时辰后,不投降,就杀光你们。”

    桥本晋三也不傻,一看这阵势,还得带消息回去,武士可以无视生死,但是不能耽误了主公的大事。所以忍气吞声的收起刀,还给了个鞠躬,转身就走了。这么耽搁了大概一个小时,这时候已经四点多了,天色不早了,滩头上的桥头堡已经基本成型。包括炮兵在内,一个甲字营已经全部登陆完毕。工兵在修复码头,第二个甲字营,也开始准备登陆了。

    听到消息的宗义真,顿时面如土色。宗义智曾经跟着丰臣秀吉去打朝鲜,吃过大明军队的亏,五千对马丁口,就没回来多少,到现在都没恢复元气来着。现在大明的军队打上门来了,摆明了不要太多的理由,就是来算七十年前的账。宗义真觉得自己真的很冤枉,七十年前的事情啊,羽柴秀吉的骨头都烂了,你跟我算什么帐啊?

    说白了,这就不需要理由,老子就是想打你,谁让你这里地理位置好呢,正好做进攻日本的跳板。看看海面上的战船,宗义真心里想着,要不拖到天黑?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因为明天还会来临,战船在海上呢。打野战什么的,日本人也不擅长啊。就这么投降,他也不甘心,说起来这方面日本人是有传统的,看过电影《乱》就知道了。不行了就放一把火,烧死自己的老婆孩子,剖腹去见天照大神。

    当然那是日本自己内部打仗的节奏,现在是跟大明和朝鲜的联军打仗,宗义真还是不想死的。最后还是咬牙对身边的人道:“桥本君,你带着五百人去冲一下,看看成色再说。”

    桥本晋三也不推辞,咬牙答应下来,人是随便他挑了,带了五百人,全部的铁炮手,摆开一个阵势,打着各种旗号出阵了。登州营这边一看来了这么点人,两个步兵队立刻列队顶上去,其余部队做好准备,防止还有大军杀出来。

    两个步兵队,人数上四百多一点,甲字营现在已经没有掷弹兵这个编制了,一个步兵队二百多人,小两百条步枪,两门三磅炮。列队完毕,炮弹入膛,桥本带着人已经杀到了百米之外,一声呐喊,五百多人跟发疯似得往前飞奔时,指挥刀落下,“开火”的命令优雅从容。

    就这么打仗,在登州营的军官眼中,跟尼玛送死也没区别。别说这点人了,当年打流寇,一个步兵队还打过好几千人流寇的。砰砰砰的步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