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 失业后的困顿
到了晚上七点半,罗平与胡小杰都回来了。记者约李竟等人一起吃夜宵。
在狭窄的唐家岭街道的两侧,一到晚上,长龙般的大排档就摆了出来。
为了招揽顾客,大排档的一面是电视,正放着东北二人转。一个光膀子的老头正和一个老妇女插科打诨。一大群人一边喝酒一边大笑。
就在坐下的时候,李竟斜了一眼,轻声简洁地说:〃俗!〃
不过,和着毛豆、花生,几杯啤酒下肚,李竟的话开始多起来了。
第42节: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5)
在唐家岭的日子并不让人快乐,总有来自外界的很多压力,〃使人憋闷〃。
自从毕业,李竟就没再回过中国农业大学。一次,同班同学聚会,李竟也兴冲冲地前去参加。分别数月,同学见面分外亲热。但是,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同学之间的差别就已经出现了。有如李竟般无业却正在准备考研的,也有很快就进入社会角色,在社会上颇有大展拳脚之势的。分别时,一位北京本地的同学开着轿车,〃 走,带你一程。〃那个同学说。
〃不,我自己转转就回去了。〃李竟一口回绝。但是在回去的路上他心里却堵得慌。于是忍不住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大姐接的。
问了几句家里的情况,大姐便开始问他的状况。
〃总不外乎我怎么样有没有钱用这些话,那时我就在唐家岭这边窝着,什么事情也没有干,但是我得告诉家里我很好,有事情正在干着。〃李竟后来说。
电话随后转到邻居家小孩手里:李竟哥,我再过两个月就初中毕业了,想出来打工,你在北京这么多年,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份工作啊?
李竟一下子愣住了,不过他马上接茬:〃好,等到有合适的工作我给你打电话。〃
无论怎样,在老家,他是大学生,家里的脸面是要顾着的。但是压力却始终在。经济压力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在唐家岭住了三个月后,从来不会理财的李竟开始理起财来。他把自己的每一笔收入都一一记在一个小本上。
抛开每个月和黄玉清平摊的300元房租和六七十元的水电费,个人的消耗实际上并不高。为了省钱,他们自己做饭吃,虽然是单间的房子,但是房东在出租房的一角摆置了一些厨具,再添加一些碗筷,自己做饭,每个月的生活消费都能控制在200元以下。这就意味着,不出什么意外,一个月400元,李竟就能安然度过了。
但前提是,他能够有点事情干。〃而且,我没有办法做到那么节省。〃他说。
夜宵后的结账很快成了一个注脚。原本是记者说明请客的,但是吃罢,当服务员拿着账本过来时,李竟竟然和记者抢着结账。四个人,喝了四瓶啤酒,吃了很多毛豆和花生,花了五十多元钱。
但是,刚刚走出大排档,一个女服务员追了出来:〃喂,你们给钱了没有?〃
李竟的脸一下子红到脖根。在收钱的服务员回应〃付过了,付过了〃的同时,他拔腿就走,就这样低着头,一直走了很久,他的话才又多起来。
夜晚的唐家岭备显热闹,大货车贴着人呼啸而过,烤羊肉串架子上烟火缭绕,音像店里摇滚四起,再加上尚未退尽的溽热,街道上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
李竟领着记者在人群里穿梭,嘴里开始不停地说话。在一个路口,他突然停住话头,头抬得高高的,径直往前走。那里,一家成人保健商店正虚掩着帘子。旁边是一个美发厅,穿着肚脐装的女郎高挑着腿在微笑。
第43节: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6)
4。 腹背受困的群体
对于李竟这样失业的人来说,最难过的倒并不在于生活的艰难和压力。〃每个月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倒不是很难,吃的差些穿的差些也无所谓,周围污水遍地也能忍受,唯独面对前途,让人很难受。〃
在搬到唐家岭后不久,李竟和黄玉清,胡小杰等人就曾讨论自己的命运与出路。开始,考研是李竟的希望,但再次考研失利之后,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就算考上研究生又如何呢?很有可能也只是(失业)缓期执行。〃
开始的时候,没有工作,李竟觉得是自己的机会没有把握好,因为考研失去了机会。毕竟,同学中间也还是有人找到工作的,甚至也有还很不错的。他也曾自责:大学期间为什么就没有更多地到外面去接触呢?为什么没有多考个证呢?他甚至有过一段时间的绝望期。〃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可能确实是我能力不行的原因。〃
但是,当他在唐家岭住下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自己一样时,心底里的疑惑便与日俱增。他清楚地记得学者孙立平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使他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那篇文章中,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分析说:越来越大的城乡差距是大学毕业生挤在大城市、造成就业结构畸形的主要原因。
李竟曾有过回家乡所在县城找工作的想法,一个选项是去教书。但是,就在去年,他的一个表妹师范毕业,通过各种关系,花了一万多元,才进了镇里一个小学当老师。在那边,各种政府机构人浮于事,而企业,更是没有多少生机的。〃我要是回去,可能根本就没人要。在北京念的书,好歹还认识一些同学和老师,在老家那边,我什么关系也没有。〃
对孙立平提出的〃新失业群体〃,他很快就对号入座。〃我们也是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他说。
但是,在北京又将如何呢?
跨过污水纵横的小道,李竟带记者到他居住的地方。在不到十平米的一间小屋子里,上下层的铁架子床,两张木桌上放着洗漱用具,公共厕所的臭气从一边传了进来。
〃你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啊!〃记者说。这句话马上得到李竟的纠正:〃住的地方,哪能称家呢?〃
这又是一个在夜宵时曾经延续的话题,当时,记者问到:万一考研不成,那你以后怎么考虑?
李竟回答说:〃不知道,先就这样呆着吧。〃
说罢,他猛喝一口酒,一时给呛着了,剧烈地咳嗽起来,竟把眼泪都咳了出来。
(转引自《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8期)
第44节:奋斗在〃大学村落〃(1)
六 奋斗在〃大学村落〃
初春,柳色青青。
早上七点,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走在河堤边,步履匆忙,队伍颇为壮观。他们赶着奔向写字间或者是大学的教室,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揣着梦想奋斗在北京城。通向大路的河堤是他们每日的必经之路,见证了他们离开大学后在北京工作、学习的生活。
这里是他们的〃大学村落〃,位于北四环外、八达岭高速以西,二里庄。有着美丽名字的小月河是条时常有臭味的水沟,整夯的河堤西边是这些年轻人的落脚地。河边曾经发生过命案,学生们中流传着一对殉情男女不同版本的故事。
小月河主营学生公寓的物业公司有八家左右,每栋二三层的楼结构大同小异,与大学宿舍类似,一楼住男生、二楼以上住女生,顶层有自习教室。昏暗的通道两边是紧闭的房门,走进房间,二十平方米左右,墙壁斑驳,三张高低铺占据墙角,桌子、床头堆着一摞摞的司法考试辅导丛书、GRE词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辅导书等。床底下、柜子顶上放着大小不一的箱子。地上堆放着塑料盆、垃圾桶等杂物。入住只需要登记身份证号,住宿长短随需而定,住的时间越长越便宜,半年 1500元一个床位。由于流动性大,每年的9月要租到这样一个床位并不容易。
住在这里的年轻人都来自外地,没有北京户口,大多在北京各类中小企业或者小型外企驻京办事处工作,不工作的则是在准备法硕、注会等热门考试。人员流动频繁,有的住了三年,有的刚来一个月,〃性价比高〃是他们选择这里的一致理由。租费便宜,房间里有空调、电视,免交水费、电费,如果要接入网络再交80元/月,大部分人拒绝了网络。〃这样才能更安心地学习,而且附近的网吧上网很便宜的。〃只要一个电话,每份不超过五元的面条、盖饭直接送到房间。改善伙食的话,他们会到河边散布着各种口味的小饭馆,流行的烤翅、麻辣烫最受欢迎。沿河的地摊上小贩出售各种各样的东西,用他们的话说〃应有尽有〃。
在北京,他们拥有的很少,站着是两个脚印大小的地方,躺下是一张小小的床。然而他们每个人都乐观、积极,相互鼓励着,坚持着〃高低铺〃的日子,追寻心中的梦想。
城市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人的命运捉摸不定。〃大学村落〃的年轻人游离在城市和大学的边缘,在他们青春弥漫的气息背后,是无知无畏还是精打细算,并不能简单下定论。他们会笑着告诉你,王宝强曾经就住在附近的某个公寓,却不愿多说自己在寻觅着的东西,只谈现在正在做什么,比如备考、工作、跳槽……
1。 这里不缺成功传奇
张 樱
杨珊珊从湖南老家来北京参加人民大学的自考,两年学业结束拿到文凭找工作,她在北京一待就是四年。找工作的艰难她已经不愿多提。〃想起来就特别憋屈,我明明已经完成了专升本的学习,拿到了人民大学的文凭,可是每次找工作人家都会以相同的理由把我一棒子打回来:'对不起,你读的不是全日制大学。'我的自信全没了。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当时以自考生的身份坐在人民大学课堂里和其他本科生一起上课的日子,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真正的本科生,特别自豪,觉得自己真了不起!〃
第45节:奋斗在〃大学村落〃(2)
杨珊珊算得上是小月河的〃老人〃了。近四年的〃宿龄〃,让她对这里的典故、传闻了如指掌,也让她见识了各种不同学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职业的室友。住在小月河,杨珊珊觉得最缺少的不是文凭,不是北京人的身份,而是〃安全感〃。
现在,杨珊珊在一家规模很小的私营企业工作,每月1200元的工资。在那家以北京本地人为主力军的公司里,杨珊珊是没有北京身份的少数派。刚参加工作的头半年,她曾经几次在电话里失声痛哭,告诉在湖南农村的父母自己想回湖南工作。〃可是爸爸严厉责备我,希望我怎么着也得在北京坚持下去。他觉得我能来北京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在当地逢人就说。在他眼里,我在北京学习、工作就成了北京人。〃
和杨珊珊的父母一样,不少〃小月河族〃的父母们在家乡对孩子在北京学习、工作的现状不太了解,认为他们来到北京、找到工作就是奋斗的最高目标,至于其他,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待在北京。杨珊珊们已经回不去了。
工资不高,杨珊珊只能选择住在〃大学村落〃。
小月河的出租方式有两种:租床位和包间。租床位前你对其他室友一无所知,不知道会遇到什么背景、什么生活习惯的人;相对来说,租包间的自主选择性更强,你可以找三五个熟悉的同性好友,一起去物业租个房间,只是包间比床位的价格高一点。起初,杨珊珊为了省钱租了个床位,和室友们相处得挺融洽,可以意想不到的冲突随着一个东北女孩的到来突然爆发了。
一个从东北来北京找工作的女孩住进了这个原本已有五个人的房间。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五个南方女孩总觉得这个北方女孩洗澡次数少、不爱干净,起初大伙还拿这个开玩笑,时间一长,东北女孩不高兴了,进进出出都板着脸,外人戏称她们宿舍是〃两大阵营〃。一天下午,四个南方女孩一块儿去澡堂洗澡,另一个南方女孩小忆把钱包扔在床上就去水房洗衣服了,东北女孩拉着床帘躺在上铺看书。洗完衣服,小忆发现钱包里的钱全没了,此时洗澡的女孩们也回来了,五个人一致认为是东北女孩偷了钱,不由分说地围住她,你一言我一语,煞有介事地〃开堂会审〃起来。〃她非说不是她拿的,可当时宿舍只有她一个人,那时候我们想:不是她还能是谁?后来我们吓唬她说要报警,她一点也不发怵,回了句:'你们就报警吧!你们没资格审问我,让警察来跟我谈。'〃五个女孩打了110,警察盘问了东北女孩,可是她一口咬定没偷,也找不到证据,警察只好作罢。
矛盾并没有因为警察的离去而烟消云散,〃怀疑重点〃仍然只有一个东北女孩,长达半年多的冷战和排斥由此开始。三天一大骂,小吵天天有。除了平日里不间断的冷嘲热讽,五个女孩甚至使出种种办法让东北女孩过得难受,希望以此逼迫她主动搬走。比如东北女孩在下铺坐着吃饭,她们借口整理床铺,站在上铺拼命抖被子,被子上的尘土纷纷落进东北女孩的碗里。渐渐的,千变万化的整人招数让杨珊珊看不下去了,她悄悄劝东北女孩:〃可能我们当初真的误会你了,不过直到现在她们都认为是你偷的,所以才排挤你。你过得多难受啊,干脆搬走得了。〃东北女孩谢过她,还是坚持住着,直到期满。
第46节:奋斗在〃大学村落〃(3)
经过这桩〃莫须有〃的盗窃案,杨珊珊觉得19岁的自己不再善良,在排挤东北女孩的几个月里,她曾经出谋划策,曾经恶语相向。在一年合约期满的那天,和那个东北女孩一样,她搬出了那个房间。
可是新的房间让杨珊珊又遭遇了〃盗窃案〃。还没等她熟悉新的室友,一个女孩就冷冷地向全体宿舍人员宣告:〃我银行卡里的钱少了2000元,我知道是你们中谁取的,最好赶紧给我还回来,不然后天我就报警!〃杨珊珊不禁打了个寒战:〃当时我特别害怕。说起来也可笑,我没偷,根本用不着害怕,我就是怕她们说我是新来的,认定是我拿的,被人怀疑的事儿我见过,心有余悸。〃第二天,钱居然乖乖地回到了那个女孩的卡里。熟识以后,那个女孩告诉杨珊珊,其实她发现卡里少了钱的时候就知道是谁取走的,因为之前她曾经和一个室友去过银行,估计是取钱的时候身旁的室友看到了密码。〃肯定是她心虚,怕我报警,第二天就给我卡上打了钱。〃
两桩〃盗窃案〃让杨珊珊不寒而栗。于是第三次租房,她主动找到了几个熟悉的女孩,一起租了个包间。〃虽然贵点,可是我们对彼此都很信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不用整天防着人,也不用担心被人防着,住着放心。〃
生活有着落,虽然艰苦且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方式,杨珊珊一直在坚持。她喜欢聊她看到的、就在身边的〃成功案例〃,那些室友或者前辈的故事让她兴奋。他们中有依靠自我奋斗的,也有投机取巧的,更不乏〃传奇故事〃型的。无论他们经历了什么,杨珊珊都把他们统统归为〃特别成功的人〃。
杨珊珊有一个室友,也是个自考生,通过两年早出晚归的学习、考证,最终进了一家瑞士企业。〃她拿到offer的那天,我比她还激动!〃让杨珊珊失落的是,后来那个女孩工作太忙,不再有空与杨珊珊相约逛街、回小月河吃烧烤和麻辣烫。
杨珊珊另一个室友,在参加两届自考落榜之后,经一个好友介绍,去广州和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孩相亲,一见钟情,嫁入豪门,成了小月河的传奇人物。〃她再没回来,只是在结婚前打电话让我帮她退掉床位,还'顺便'让我告诉其他姐妹,男孩家里打算花2000万给他们办婚礼。当时我都疯了!拿着手机一遍遍重复:'2000万啊2000万!'〃
2007年中国最红的演员王宝强,是杨珊珊口中屡次出现的小月河人。或许是王宝强曾经和她拥有相同的〃小月河人〃身份,她甚至对王宝强的任何新闻都保持高度关注和传播热情。〃你知道吗?王宝强今年要推出个人自传,主要内容就是他的个人奋斗史,书里会披露他早年的一些照片,我跟你打赌,里面肯定会有他在小月河的日子!〃
第47节:奋斗在〃大学村落〃(4)
在杨珊珊看来,〃成功〃离她不过一尺,将来的某一天,她也会成为其中一员。
2。 茫然的蜗牛
梁 旭
孙延斌时常感叹选专业真不能一时冲动。当年有人劝他选择就业前景好的软件专业,而孙延斌却毅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硬件专业。在他看来,要学就学自己喜欢的,就业问题不必太计较。但当他毕业之后才发现,兴趣真的不能当饭吃。他只好回过头来重学一门可以用来谋生的专业,但半路出家的就业前景令他十分迷茫。
晚上10点半,孙延斌洗洗便钻了被窝。一闭眼,这世界只剩下〃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同屋的其他四人,都在网络游戏里激战正酣,这会儿睡觉对他们来说还太早。孙延斌揉揉盯了一整天电脑屏幕的眼睛,使劲儿眨巴眨巴,干涩得挤不出一滴水。
在〃噼里啪啦〃的键盘声中迷迷糊糊入睡,睡了又醒来,这样的日子已近一年,他早就习惯了。〃战斗〃了一夜的室友清点〃战果〃,意犹未尽,每一天的〃战斗〃对他们来说都可以收获比睡觉更多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感。而对于孙延斌来说,太阳还是昨天的那个太阳,小月河也日复一日亘古不变地流淌。
孙延斌家在农村。提起父母的年龄;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