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贤文谈人生-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原因出在父亲身上,他对员工“看”得很紧,还经常训人,员工特别压抑,不愿在这里受气,就另谋他职。

  2005年3月,刘伟红不能再容忍父亲的做法,就正式向父亲摊牌:“爸,我今天不是你姑娘,我以总经理的身份跟你宣布一项决定:你被开除了,你回家吧!”

  她转过身对工人们说:“你们解放了,以后不用再受气了。”解除了经理职务的父亲,被刘伟红打发去管理菜园了。

  读了这则故事,你不觉得这位农家女出身的企业家了不起吗?她没有屈服于传统的亲情,用企业伦理战胜了人之常情,使企业经营走上了正轨。

  因此,企业经营也一定要讲究伦理。 






 
09。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做人要善良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害人为始,害己告终

  善积阴德,惠及子孙

  请君入瓮,终遭恶报

  善良经商,生意兴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贤文的意思是所有的恶事都不要去做,要尽力多行善事。这句贤文教育人们要远离恶行,做一个善良的人。

  “善”字是会意字,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本义吉祥。《现代汉语词典》对“善良”的解释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儒家关于教人弃恶从善的内容很多,《增广贤文》中就收集了不少名句。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为恶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隐恶扬善,谨行慎言。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春蚕到死丝方尽,恶语伤人恨难消。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这些贤文警句都是历史典故和名人经历的总结,对善与恶做了多方面的论述,给人深刻的教益,对于我们如何做人是非常有益的启迪。

  除了《增广贤文》外,作为启蒙教育读本的《弟子规》关于弃恶从善的内容也有不少,如“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扬人短,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可见,我国古代就把善良作为做人的品德要求,并且这种教育从儿童就开始。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这也是《增广贤文》中的警句,说的是善良的人终会得到好报。春秋时期,鲁国孟孙氏的家里有一位特别忠实善良的使臣,名叫秦巴西。有一次,孟孙氏让秦巴西陪他外出打猎。狩猎中,孟孙氏捕获了一只小鹿,他非常高兴,决定把小鹿带回家。孟孙氏把小鹿交给秦巴西,嘱咐他一路上好好看护,别让小鹿跑了。

  秦巴西把小鹿放在车子上,十分细心地照料着。这时,他发现一只母鹿远远地跟在队伍后面,并不时发出痛苦的哀鸣。秦巴西断定这只母鹿一定是小鹿的母亲。听着母鹿的哀鸣,他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于是顾不得主人的嘱咐,把小鹿放了,让它回到母鹿的身边。

  小鹿被放掉了,秦巴西心里轻松了许多,但他知道,放了小鹿一定会得罪主人。尽管如此,他一点都不后悔。

  回到家里,孟孙氏果然叫秦巴西将小鹿送给家里人观赏,秦巴西不得不把自己放走小鹿的事情说了出来。孟孙氏听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决定放逐秦巴西,以示惩罚。

  时间过得很快,孟孙氏的儿子长大了,需要请一位老师。孟孙氏想起了秦巴西,决定派人把他接回来。孟孙氏手下的人不解地问:“秦巴西是因犯了错误而被放逐的,为什么如今竟让他做公子的老师呢?”孟孙氏笑了笑,说道:“其中的道理还不很简单吗?秦巴西对小鹿尚且如此爱怜,如此善良,对公子还会错吗?”

  不久,秦巴西被接回孟孙氏家里,做起了孟孙氏儿子的老师,秦巴西的善良和忠诚得到了回报。

  这则故事说明,善良和忠诚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世界上有一种规律在运行,善出者善返。《增广贤文》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就是规律之使然。

  害人为始,害己告终

  “善出者善返,恶往者恶来。”世上却有那么一些人,不懂得善恶的因果关系,为了一己私利而千方百计地陷害别人,结果反而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从前,福建有个天宝山,山下的道观里住着三个道人。一天,他们商定一起上山采药。傍晚时,他们挖着挖着,忽然发现地下埋有许多银子。当时天色已晚,三人商量先取出一些银子打酒买肉,等天亮了再挖出剩下的银子。

  他们商定先派一人进城打酒买肉,两人留下看守。见了这么多银子,他们各自私心渐起。留下的两个道人暗暗商定,等打酒买肉的道人回来后将他杀死,地里的银子由他们两人分;打酒买肉的道人也暗自盘算,心想把毒药放在酒中,把那两个道人毒死,银子就全归自己了。于是,买好酒之后,他把毒药放入酒中,带到山上。

  买酒的道人刚到山上,另两个道人一拥而上,把买酒的道人杀死了。然后,他们俩高兴地又是喝酒,又是吃肉。正当他俩讨论如何分银子时,这时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难忍,不一会便中毒身亡。

  这则故事说明,做人要与人为善,善待他人,不能财迷心窍,贪得无厌,尔虞我诈,否则,常常是一害他人,二害自己,两败俱伤,没有好的结果。

  善积阴德,惠及子孙

  《增广贤文》说:“当路莫栽荆棘树,他年免挂子孙衣”,意思就是做多了恶事,会冤冤相报,祸延子孙;而善积阴德,会惠及后代。我国明朝的郑和曾七下西洋,到了许多国家,当时强大的明朝却没有占领他国一寸土地,给当地人民带去的是中国文化和先进技术,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因此许多国家世代与中国人民友好,不少地方建起了郑公庙,把郑和当作神来供奉。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教师生活清贫,都四十多岁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家三代六口人都挤在两间小屋子里。他很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房价一年比一年贵,他那点工资根本没法赶上房价的上涨幅度。这一年,他家附近新开盘了一个小区,他咬了咬牙,和妻子一起去售楼处询问情况,没料想在售楼处碰到了开发公司的老板。巧的是这位老板和教师还有一段渊源。原来,教师已经去世的父亲当年不仅救过这位老板父母的性命,还经常接济他们。后来,因拆迁两家失去了联系。这次机会凑巧,在售房处与朋友的后人相遇了。于是,带着感恩的心情,老板连卖带送,以很便宜的价格卖了一套房子给这位老师,终于圆了他的新房梦。

  这位教师的父亲生前做的善事,竟然使子孙后代受惠。

  请君入瓮,终遭恶报

  《增广贤文》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日子未到。”意在让人弃恶从善,否则难以逃脱最终的惩罚。女皇武则天时期几个酷吏的结局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道理。

  公元690年,武则天废黜睿宗李旦,改国号为“周”,武则天以67岁高龄正式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了巩固她的地位,控制百姓的言论,在朝廷上设置了四个铜匦(检举箱)收受告密文书,另外还起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最有名的有来俊臣、索元礼、周兴等。这些人大都出身无赖,性格残忍,以告密陷害为职业。他们还创造了许多“新奇”的审讯酷法,如“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请君入瓮”等等,这些骇人听闻的酷刑使囚犯“战栗流汗、望风自诬”。酷吏们用极其残忍的刑罚,仅诛杀唐朝宗室和元老大臣就达数千家。连武则天极为信任和非常能干的大臣狄仁杰也差一点被迫害致死。

  武则天放手让酷吏们为自己清除政敌,但当酷吏们的滥杀造成新的危机,引起社会动荡时,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这些酷吏抛了出去,一一杀之以平民愤,酷吏们的残暴最后落了个恶有恶报的下场。

  “请君入瓮”这一成语就出自当时。据《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记载:有人告发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串通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将周兴请到监牢中,摆上酒席和周兴对饮。酒至兴头时,来俊臣对周兴说:“现在有许多囚犯不招供,请问老师有何办法?”周兴说:“这很好办。只需取来一个大瓮,在瓮底下烧火,将囚犯放进瓮里慢慢加热,就什么都解决了。”于是来俊臣命人取来大瓮,按照周兴所教的方法,在大瓮四周烧炭加热,然后站起身来对周兴说:“老师,有人告您谋反,请您入瓮吧!”周兴听了惶恐万分,叩头认罪。后来就以“请君入瓮”来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善良经商,生意兴隆

  华人首富李嘉诚,不仅是一个熟悉经商之道的人,而且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企业家,更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的人。他深知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单凭商场上的东拼西杀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单枪匹马无法打赢一场战争一样。只有与人为善,广交朋友,才能左右逢源,赢得更多的机遇,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走向辉煌。

  还有这么一则以善良赢得生意兴隆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镇上有张氏、李氏、王氏三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多挣些钱,张老板想出了一个秘诀。一天晚上,张老板把一位制秤师傅请到卧室,送给他重金,请他制作一杆十五两的秤(注:古代一斤为十六两)。在银子的诱惑下,制秤师傅答应了张老板的要求。不巧密室之事被张老板新过门的儿媳妇听见了,第二天新媳妇又将制秤师傅请进茶馆,请制秤师傅为其制作一杆十七两一斤的秤,制秤师傅不得不说:“你公公让我做一杆十五两的秤,而你却要我做一杆十七两的秤,我到底听谁的?”新媳妇说:“你肯定是听错了。我公爹为人善良,他的本意是要你做十七两的秤,可能是他老人家年纪大了,没有说明白,或者你听错了。就按我说的去办,我这里特意为您备好了酬金。”说完,就给了制秤师傅酬金。制秤师傅很快为张老板做好了一杆十七两一斤的秤,张老板就用这杆新秤代替了旧秤。没过多久,张家的生意逐渐红火了起来,而李老板、王老板家的生意却日渐冷落。到年终一算账,张家这一年赚的银子比以前三年的总和还要多。

  到了大年除夕晚上,张老板兴高采烈地将家人召集到一起,总结发财的经验,正当老爷子刚要讲到致富秘诀的关键地方时,儿媳妇接过了话题说:“大家知道我们家为什么今年的生意比往年好吗?现在我把秘诀告诉大家,是因为咱爹为人善良,将原来十六两一斤的秤改成了十七两一斤的秤,因此买了咱家米的客户觉得合算,就有口皆碑,一传十,十传百,原来李家和王家的老客户也到咱家来买米了。虽然咱们在秤上亏了点,但生意多了,薄利多销,利润大增,才有了今年的好生意。”

  听完儿媳妇的一番话,张老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无地自容,幸好晚上灯光不太明亮,无人察觉。就在这天晚上,张老板做了总结之后,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宣布从明天开始,咱们家今后由儿媳妇当家,一切都要听从她的安排。”

  从此,张家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兴旺。 






 
10。 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闲 —— 做人要宽容
  

  曹操焚信,凝聚人气

  楚庄王宽容待人建霸业

  以德报怨,受人尊敬

  柳传志宽容对手

  宽容他人,放松心态

  “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闲”这句贤文是说一个人如果宽容大度,其美德就会扩大;如果没有私欲,就会获得心境的平静。旨在教导我们做人要宽容。关于这方面的警句,在《增广贤文》中还有不少,如: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路逢险处,为人辟一步周行,便觉天宽地阔;遇到穷时,使我留三分抚恤,自然理顺情安。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勿操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勿操切以益其顽。

  积德若为山,九仞头休亏一篑;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

  这些警句从不同的角度教育人们,做人应该宽容,豁达大度有益,心胸狭隘有害。

  宽容别人对我们来说既有难度,也很容易,关键在于心灵的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容的话,那么他将拥抱阳光。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容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

  宽容的人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与伤害;相反,心胸狭窄、为人刻薄的人,容不得别人的一点错误和不足,与这样的人相处如履薄冰,很容易受到伤害,谁又会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呢?所以,我们平日不仅应该以诚待人,而且应该以宽待人,以自己的宽容来感化他人。人一般都是强调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而宽容则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人性的陶冶。当一个人具备了宽容之心,就能达到心灵的平静,就能化解许多矛盾,消融许多仇恨,赢得别人的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和谐。

  在我国历史和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就演绎了无数宽容有益、量窄有害的真实故事。

  曹操焚信,凝聚人气

  由于受历史正统观念的影响,曹操大都被刻画成奸雄的形象,其实曹操不仅具有文韬武略,而且心胸开阔,具有宽容他人的品德。在魏蜀吴三国中,之所以曹魏势力最强,与曹操早年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这里就介绍一则曹操焚信聚人心的故事。

  官渡之战前,袁绍拥有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公元199年,袁绍统率十万大军,进逼许都,当时曹操驻守许都。因为袁强曹弱,众寡悬殊,曹操的部属惶恐不安,关中诸将皆中立观望,许多人唯恐自己性命有危险,便暗中与袁绍联络,以谋退路。

  后来曹操用奇计,出奇兵,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不可一世的袁绍率领残兵败将渡过黄河。曹操缴获了袁绍丢下的所有辎重、地图、书信和珍宝。在袁绍的往来书信中,曹操翻到许多下属暗中写给袁绍的信。有些人建议曹操严厉处置这些暗中勾结袁绍的人,曹操却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不仅没有把这些信曝光,没有揪出与袁绍勾结的下属,而且把这些书信全部当众烧毁,并说:“袁绍强大的时候,我尚且担心性命难保,何况我手下的那些人呢?即使他们暗中与袁绍联络,谋求退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曾经想投奔袁绍的人都暗自羞愧不已,又赞叹曹操有如此宽容的胸襟,从此对曹操忠心耿耿,万死不辞。

  楚庄王宽容待人建霸业

  在有些时候,如果过分较真就会反目为仇,甚至两败俱伤;相反,如果宽容处理,则会化险为夷,化敌为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一位善于宽容待人的君王,他在位期间,以宽容之心妥善处理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从而得到了一位将军的忠诚拥护,凝聚了人心。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平息了一场叛乱,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名为太平宴。楚庄王君臣都很高兴,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兴致依然未减。

  这时,外面刮起了大风,好像要下雨。然而大厅里却非常明亮,歌舞不断。这时,从舞女中转出一位漂亮的美人,这位美人就是庄王最宠爱的许姬。

  这时,庄王让许姬给大臣们斟酒。许姬走起路来像一只轻盈的燕子,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大臣们被她的美貌与轻盈舞姿吸引了,疯狂的喧闹声一下子消失了。

  突然,一阵风吹到大厅上,将所有的蜡烛都吹灭了。此时,许姬正在为一位大臣斟酒,那人趁着黑暗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摸她的手。许姬也没有放过他,顺势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面前,向他叙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并要庄王快命人点燃蜡烛,看看是谁竟敢调戏她。

  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