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出天山-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缓缓道来,萧谏就呆呆地听着,赵元采看看他的脸色,接着道:“如今百里蓉的图,应该是送到了,高鸿的兵马,应该也已经进密道了。可惜那是一张假图,就算我不拿起这块玉玺,他们也走不到这皇宫里来,只会在岔道上越走越远,迷路,活活饿死。或者会憋得发疯,互相砍杀,撕咬,最后同归于尽。”

萧谏想起来那可怖的场景,轻轻战栗两下,低声道:“陛下不把玉玺放回去吗?”

赵元采道:“玉玺不用放回去了,为妥当起见,好歹总得等他们死透了才行。最好这些天那密道不要打开,否者容易被人借机利用。”他缓缓走动几步,忽然回头对着萧谏微笑道:“老祖宗留下这些密道,说起来是让子孙危急关头逃生用的,其实呢,嘿嘿嘿,太原城前三次被围,最后解围都和这些密道有关。我的列祖列宗们均是丢了一张假图出去,然后就有人上当了。看来祖宗们留下的计谋,虽然简单,但却百发百中,真管用啊!”

萧谏默然半晌,抬头看了看玉玺,问道:“陛下,这块玉石很奇特,我能摸摸吗?”

赵元采微笑道:“当然能了,我的箫箫摸摸,有什么不可以?”将玉玺递到了他的手中,萧谏接住了,仔仔细细地摸了片刻,又将那阳刻篆文看了半晌,方递到了赵元采的手中,道:“果然是一块儿好玉,只是这古篆文反着看,我倒是不认识了,能不能盖一个给我瞧瞧?”戚嘉一直全神戒备地看着萧谏,生怕他把玉玺毁掉,此时见终于回到了赵元采的手中,方暗暗松了口气。

赵元采道:“能,走吧,出去找到纸张,给你盖一个。戚嘉,你把玲珑姑娘的后事处理了。我带箫箫看篆文去。”带着萧谏出了密道,他传唤了人进来,掌灯清理了地下的尸体,和萧谏走到龙案前,果然找到一张纸给他盖了个引。

萧谏拿在手里看,称赞道:“好端正漂亮的篆文,我看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对不对?”

赵元采哈哈笑起来:“对,很对。朕是真龙天子,当然受命于天。”萧谏道:“陛下,这张纸能不能送给我?”

赵元采道:“你添些字上去,拿着去做坏事怎么办?这种事儿你完全干得出来。给你可以,须得让我先添些东西。”伸手抓起朱笔,在印章图案上打了个大大的叉,方才道:“拿去吧。”

萧谏道:“是,多谢陛下。”折起来放入怀中。

赵元采在烛光中看他明丽秀雅的脸,越看越舒心,笑道:“箫箫啊,想起来东齐的兵马在地底下四处摸索,最后窒息而亡,爷这心里,真是滋润熨帖,过来,让我亲亲你。”将他扯过来拥入怀中亲吻,萧谏很顺从乖巧,片刻后赵元采却又放开了他,埋怨道:“你不够热情,跟波斯姑娘们差远了。”

萧谏道:“陛下,来日方长,我会越来越热情的。不过今天玲珑刚死,我心里难受,真的热情不起来,等改日好吗?”

赵元采凝神打量他片刻,道:“那好吧,今天就饶了你。我看你累了,这儿离明洁堂不远,你去睡一会儿,待会儿大臣们要来议事,我就不陪你去了。”萧谏答应住,却又道:“陛下,戚大人把玲珑葬在何处,事后可否告知我一声?”

赵元采点头答应,夸赞道:“我的箫箫真是重情重义的人啊!”于是萧谏在侍卫的守护兼监视下,在赵元采悲喜莫辩的目光中,自行回明洁堂休息。

第二天,侍卫们在戚嘉的示意下告知了萧谏小雪飞的葬身之地,在城南的郊外,萧谏过去拜祭,看着那一堆新土,想来还是赵元采给自己面子,才勉强叫人堆起了一个土堆来。他让侍卫们回城征得了赵元采的同意后,折道采石场亲手给小雪飞刻了一个墓碑,安置妥当了,方才回城。

回城路上,萧谏听侍卫说东齐的大皇子高鸿发怒了,把曾经的赵国第一宠臣百里蓉推到了阵前,要当着赵国皇帝的面给千刀万剐。那侍卫接着禀报道:“将军,陛下说了,如此热闹百年难遇,请您一定要过去看看。”

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戏码,赵元采断不会放过自己。想来自己说不去也不行,于是萧谏很顺从地道:“好啊,那就过去看看。”摸住那个青铜面具戴上了,跟着侍卫们到了城南的两军阵前。

赵元采驻马在一处高坡上,被层层的侍卫守护着。坡下就是黑压压的大军和东齐的兵马对峙,严阵以待。赵元采一见他到来,招手叫道:“箫箫过来,快来看。”萧谏纵马上了高坡,赵元采笑道:“今天探子来报,前天晚上,爷我不动一刀一枪,高鸿他丢失了五万兵马,哈哈哈,怪不得高鸿发怒。百里蓉一个人,怎么能及得上这么多兵马在大皇子心中的分量?”

萧谏道:“那当然是及不上的,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皇家无情,该扔的东西一定要及时扔。”放眼望去,红衣的百里蓉果然被大皇子绑到了阵前,刽子手一边侍立,手中拿的不是大刀,而是小刀,看来真打算把百里蓉千刀万剐了。

高鸿在阵前命令喊话之人大声道:“赵国的皇帝陛下,这位风华绝代的公子爷您究竟还要不要了?如果不要,我们就动刀了!”

赵元采只是嘿嘿笑,连话都懒得答,萧谏侧头看了他一眼,问道:“陛下,您不心疼百里公子吗?”

赵元采道:“心疼有什么用?他不知好歹,跑去投靠那高鸿,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他口中如是而言,但眉头却慢慢皱了起来,萧谏仔细观察他的神情,心中有了计较,道:“百里公子跟了您两年多,我不信您一点怜惜之意都没有。”话处落,却听那边远远地一声惨呼,赵元采跟着眉头一跳,却是百里蓉双肩上的肉被削下两块来。

两人默不作声地看着,看着百里蓉的肉被一块块削下,伴着他一声声的惨叫嘶呼,如此血腥的杀戮,看得阵前人人心惊。萧谏忽然道:“陛下,咱们来玩儿个双龙戏珠如何?”

赵元采道:“什么叫双龙戏珠?”萧谏道:“就是你我二人同时张弓搭箭,让人喊口令,射一样东西,看谁的箭先到。”

赵元采斜眼看着他:“你如今能拉得动弓?爷我不信。”

萧谏道:“信不信一试便知。”

赵元采道:“射什么?”

萧谏道:“就射百里蓉。”

赵元采眼角抽搐了几下,沉默无语。萧谏道:“陛下舍不得?实则杀了他也是为他好。”

赵元采接着沉默无语,萧谏道:“陛下一定是舍不得。我到如今还记得去岁中秋,陛下揽着百里蓉跳舞,果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舍不得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这样零敲碎剐,更加痛苦万分。”

赵元采忽然道:“拿弓箭来!”

立时有侍卫给二人递上了弓箭,两人同时张弓搭箭,对准了百里蓉。

待听得侍卫喊道:“一,二,三!”二人同时射出了羽箭,箭去如流星,赵元采的长箭挟呜呜怪响,凌历劲风,直奔百里蓉,穿胸而过,萧谏射出的羽箭却被他最后关头一扬手,射到了天上。

阵前大哗,赵元采闭了一下眼,复又睁开,问道:“你这是干什么箫箫?难道连一点准头都没有了?”

萧谏道:“不是的陛下,我只想让你亲手杀了他,他死在你的手里,想来无比荣幸,无限欣慰。”

去岁中秋跳舞的不但有百里蓉和赵元采;还有玲珑,当时跳到最后,三个人一起滚倒在地毯上,热闹非凡。

赵元采迟滞片刻,忽然哈哈笑道:“我的小美人啊,我真服了你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了感谢给予我留评鼓励的读者,今天加更一章。

96

交兵。。。

赵元采迟滞片刻,忽然笑道:“我的小美人啊,我真服了你了。”

萧谏回应道:“多谢陛下夸奖。”

百里蓉被赵元采一箭射死,高鸿大怒,喝道:“杀过去!”东齐的兵士潮水般涌了过来,赵国的兵士便如潮水般迎了上去,交汇在一处,萧谏和赵元采一起默然看着那惨烈的杀戮,过得片刻,赵元采低声慨叹道:“我的蛇蝎小美人啊!”

萧谏脸上戴了面具,赵元采看不到他的表情,却见他瞥了自己一眼,眼中有隐约的笑意,竟然很温柔。

容不得皇帝大人感慨万千,有赵国将领接着来禀报:“陛下,东齐的三皇子高淮兵分三路,突破了我边境兵马的防守,往太原来了,如今距此地不过两百余里。”

赵元采道:“哦?好好好,这大舅哥没有打发走,三舅哥又来了。他们是如何突破防线的?”

那将领道:“仍旧是兵分小股,不知如何一批批潜入我守军后方,而后集结起来反攻,前后夹击,导致我兵马措手不及,首尾不能呼应,乱了阵势,被他们乘隙而入。”

赵元采拧眉道:“有内应。”侧头看看萧谏,萧谏低垂着头,似乎在沉思。他很想怀疑萧谏,但萧谏一直在自己及侍卫的严密监控下,如何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着实令人费解。

赵元采也沉思起来,忽然心中灵光一现,片刻后道:“传令下去,召集各地勤王之师速往京城发兵。我等回城!去把姚远的家抄了!”

一干人呼啸回城,把城外一干交战的人马丢在那里。赵元采在秉德殿等着,戚嘉带着护卫守护在殿外,萧谏站在他身边不远处。不久侍卫来报:“陛下,姚远家里早已无人,问及周边的人,据说两个月前就已经出入渐少,终止渐渐绝迹。”

姚远的商号遍布赵国大小城镇,商船数量众多,东可达东海,西能到长安,赵国对待这种大商人的政策又一向宽容,提供个粮草,窝藏些兵士很方便,想来问题就出在这里。

赵元采缓步拾玉阶而上,在龙椅上坐了下来,忽然有些疲惫不堪。他出神片刻,侧头叫道:“箫箫过来。”萧谏依言走近他身边,赵元采一伸手,把他揽了过来坐在自己腿上,萧谏手肘支在他宽厚的肩膀上,赵元采搂住他的腰,叹道:“去岁是我强行要留你在我身边。那时候,就是觉得你长得好看,想要得到你……爷我喜欢美人,见不得丑八怪。我这恶癖今生今世也改不了,唉!”

他一声长叹,意态不明,忽然看到萧谏眼中似乎有隐隐泪光,心中跟着一动,却见戚嘉进殿禀报道:“陛下,高淮的大军的前锋已经逼近太原,容微臣带领兵士出城迎敌。”

赵元采道:“走吧,朕和你一起去。朕就不信要栽在这小子手里。箫箫,你给我掠阵。如果我战死沙场,就劳烦你给我收尸。我是无法指望戚嘉的,他一定会死在我的前面。”

戚嘉抬头看着他,神色沉稳,目光坚定:“陛下,如此不吉之言,请陛下勿要再多说。戚嘉纵死,也要护得陛下周全。况各地的勤王之师一定会尽快赶来太原,届时东齐兵马自然冰消瓦解。戚嘉也请求陛下不要如旧日般轻易以身涉险。如今应以大局为重,陛下安康,百姓才能安心。”

赵元采哈哈一笑,却依旧是豪气干云:“是啊,朕的锦绣太原城几百年的基业,决不能轻易落入敌手。走了,迎敌去!”把萧谏放下地来,扯着他出殿。他如今把萧谏放在哪里都不安心,杀又不舍得,干脆就一直带在身边。

众人打马出城,太原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北高南低,地形优越。赵元采带着萧谏戚嘉等人上了一处高地,极目天涯,远远地腾起一股尘烟,隐隐有旌旗飘摇,马蹄隆隆,渐渐向这边卷了过来。

两军终于对峙,东齐这次出征赵国的兵马倾巢而出,中路是高淮带着聂世焕,东路是钟若塔和姚蜘蛛,西路是杨宝桢,远远地兵马排列开来,在阳光下,盔甲闪着耀眼的光芒,近二十万大军却静悄悄地无人发一言。

赵元采冷冷地看了一会儿,忽然手中的长刀一挥,道:“上!”

赵国如今只有赵元采从前线带回来的京城禁军,还分兵一半去城北对付高鸿的兵马,所以城南遗留的兵马数量和高淮的兵马数量悬殊甚大。但赵国兵士却都很是勇猛,在喊杀声和战鼓声中冲上去,个个以一当十,和东齐兵士厮杀在一处。

混战中赵元采看到高淮在聂世焕的守护下一步步逼近了过来,他忽然热血沸腾起来,转头看戚嘉正全神贯注地瞪着场中局势,似乎不太关注自己,便向着贴身侍卫做了个手势,忽然带着他们冲进了杀戮场。

赵元采意气风发,长刀挥开,如一片巨大的乌云,一刀扫去,赵国的兵士齐齐倒下十几个,若风卷残云般干脆利落。然后戚嘉跟了过来,更是如猛虎下山,勇不可挡,东齐将士儿郎纷纷躲避不及。

混战中高淮带着众人杀进来,呈合围之势往戚嘉和赵元采这边吗慢慢包抄,赵元采看在眼里,主动抢将上来。上次在潞州,他吃了高淮好大的亏,一直在等机会和他再次交手,高淮当然也不会和他客气,在乱军中问道:“陛下可是想和小王再次动手?”

赵元采冷笑道:“戚嘉,你不准插手!”刀如风横掠过来,高淮弃枪不用,直接拔了长剑出来,两人交手在一处,瞬间来回就过了几十招,高淮的剑势诡异凌厉,赵元采力大刀重,但变招的速度却稍有不及,激斗中一个疏神,被高淮的长剑顺着刀杆削过来,顿时伤了手臂,长刀脱手飞出。接着高淮的剑势汹涌而至,赵元采连忙退让,在他的剑势下却是让无可让,戚嘉打算抗旨冲过来,但东齐早有防备,那几个形貌怪异的人死死拦住了他。眼看着自己的皇帝在高淮的剑光下左支右绌,狼狈不堪,危急万分的关口,却听远处的萧谏突然叫道:“高淮!你不准杀他!”

高淮听到他的叫声,心中一突,一丝愤怒浮上心头,下手反倒越来越不容情,一剑劈来如惊天霹雳,赵元采避让不开,却听得身边嗖嗖之声连响,竟是萧谏拉弓射箭,箭箭不离高淮心口,高淮长剑激舞,连连格挡,但萧谏的连珠九箭凌厉无比,最后一箭他没有挡开,直直射入肩头,高淮跟着身子一顿,向后倒了下去,东齐的将士们大惊,蜂拥而上,拼死抵挡住了正打算反击的赵国皇帝陛下。戚嘉也终于摆脱纠缠,抢上前来挡在赵元采身前。

赵元采伸手按住自己的伤口,心中服气了,笑道:“三皇子好剑法,寡人佩服!今日累了,明日再战!”

萧谏策马挤过来,他如今内力体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竭力射了这几箭也耗损了不少力气,赵元采看他在马上摇摇欲坠,忙打马迎上,道:“你又过来干什么?”

萧谏道:“陛下,我看您受伤了。”

赵元采道:“一点小伤不碍事,走吧,先退回去。”与萧谏并马边战边退,一路回了太原城,眼见得天气已晚,双方便也偃旗息鼓,收兵回营。

东齐的兵马在太原城南三十里处择有利地型安营扎寨,如此城北是高鸿的兵马,城南是高淮的兵马,竟将太原夹在了中间。

回皇宫的路上,赵元采时不时地看萧谏一眼,萧谏视而不见,却忽然听他笑道:“箫箫,晚上陪着爷在成华殿饮酒如何?”

萧谏道:“陛下受了伤,还饮什么酒?还是早些歇着吧。”

赵元采叹道:“纵然受了伤,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萧谏道:“我倒是想陪陛下饮酒,可惜今天阵前动了手,却是疲惫不堪,我如今是彻底不中用了。”他此言不虚,的确是疲惫不堪,硬撑着骑马回来,这会儿只感天旋地转,待说完这几句话,忽然眼前一黑,竟然从马上一头栽了下来。

赵元采大惊,飞身下马去捞他,却终究晚了一步,眼见得萧谏要摔在地下,身边的戚嘉幽灵一般抢过来,刹那间到了眼前,竟然后发先至,把萧谏从地下一把抄起,递到赵元采手中。赵元采看着昏过去的萧谏,一声长叹:“我的小美人如今变成琉璃美人了。这场牢坐得,你但凡稍微顺从一些,爷哪舍得让你去坐牢?”

萧谏又病了,连着病了好几天,昏昏沉沉地一直不是很清醒。赵元采只得把他留在了明洁堂,吩咐御医侍卫们好生照看。他天天去阵前巡视。

形势对赵国越来越不利,赵国京城禁军的兵马数量和东齐的两路大军相差很远,只能凭借着有利地形日日坚守。城中人心惶惶,而各路援军却迟迟不到,赵元采渐渐有些焦急了,赵国的大臣们也暗暗焦急起来,有几个偷偷想往外转移家眷,被赵元采发现,以惑乱人心之名满门抄斩了两个,最后被戚嘉和几个老臣子死死拦住,余下的方才作罢。

这一日,他在阵前一天,晚上疲惫不堪地回宫,戚嘉劝道:“陛下,各路援军既然已发,陛下安心等待便是,明日不要再上阵前去了。”

赵元采轻轻地叹了口气,道:“朕也不想让这百年基业毁到朕的手中。”他眼光慢慢转到戚嘉脸上,忽然问道:“戚嘉,你从我十三岁登基那一年就跟着我了,我好玩,我荒唐,你却从来没有劝阻过我一句。这十多年来,难道你的心里,就对我没有一点不满?”

97

倾国。。。

戚嘉抬头看看自己的国君,忽然单膝跪地,脸色沉静,郑重地道:“臣不愿论国君之长短。只要陛下高兴,微臣并无异议。”

赵元采凝视着他,微笑了一下,道:“你说各路援军为何迟迟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