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更多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
洛杉矶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早在 40 年代就已拥有 250 万辆汽车。由于
这里一面临海,三面环山,空气流动不畅,所以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就像
盖子一样笼罩在城市的上空。
在强烈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汽车排出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会
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由臭氧、醛类等组成的淡蓝色烟雾,被称为
光化学烟雾。
1955 年 9 月,严重的大气污染再加上气温偏高,洛杉矶烟雾的浓度达到
了千万分之六点五,结果两天之内就有 400 多名 65 岁以上的老人死亡,相当
于平时的 3 倍多。
这就是有名的洛杉矶烟雾事件。
一般来说,光化学烟雾的浓度只要达到千万分之几,就能强烈地刺激眼
睛、气管、肺部,使人感到眼痛、头痛、呼吸困难甚至昏倒。如果它同硫酸
烟雾联合起来向我们进攻,那毒性和危害就更大。
光化学烟雾还会使禽畜和庄稼生病,橡胶制品老化,建筑物和机器受腐
蚀。就在洛杉矶发生烟雾事件期间,生长在郊区的蔬菜全部由绿变褐,无人
敢吃;水果和农作物减产,仅葡萄一项就少收 30%;大批树木落叶发黄,几
万公顷的森林 1/4 以上干枯而死。
不要以为这类烟雾事件只发生在四五十年代的伦敦和洛杉矶。随着工业
生产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多,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发生过这类事件,而且
直到现在情况还很严重。
在希腊雅典,每年大约有 40 天的时间被致命的光化学烟雾所笼罩。1988
年夏,烟雾加热浪夺走了 800 人的生命。
墨西哥城大气污染的严重状况令人震惊。呼吸道疾病成了这个城市居民
死亡的主要原因。空气中过多的化学物质使人们日夜都感到眼睛和喉咙疼
痛,市中心不得不设立街头氧气室以供行人吸用。
1990 年,罗马尼亚的距布加勒斯特东北 320 公里的小科普沙市被列为世
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到过那里的人说:“一切景物都是黑的,到处都是
灰、污染和烟。人们洗完脸后不到 5 分钟,皮肤马上就会粘满油污。吃饭必
须很快,否则食物也会变脏。”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大气中的绝大部分污染物是由烧
煤产生的。全国每年排放二氧化硫 1520 万吨,颗粒物 2230 万吨,二氧化碳
5.2 亿吨,是世界上废气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1988 年联合提出一份报告中说,在全
世界补充调查的 54 个城市中,二氧化硫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沈阳、德黑兰、

汉城和西安,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德黑兰、西安和沈阳。
这就是说,沈阳、西安这两个集古代和现代文化于一身的世界著名大城
市,如今已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大城市之中,难道我们还能掉
以轻心吗?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不论是太阳辐射投送到地面上来,还是地
面辐射返回太空,都要通过大气层,并受到大气层的削弱。地球有了大气层,
就如同花房有了玻璃一样,有保暖作用,称为“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
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能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加热,气
温升高。近年来,由于燃烧消耗增加,大气受到污染,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增加了 20%,使全球气温普遍升高。
最新的全球气温记录告诉我们,本世纪气温最高的 6 个年份全在 80 年
代,也就是说,80 年代是 20 世纪最热的 10 年,而 1988 年更是年开始有可
靠的气温记录(约 100 年)以来最热的一年!
这种气候变暖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呢?
有些气象学家认为,目前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地球
每过一段时期有一次冷暖变化,现在可能正处在暖期,所以气候变暖是一种
正常的处在自然变化范围内的现象。
但是多数科学家认为,尽管地球气候确实是冷暖波动的,可这次变暖比
以往任何一次都热得更快更厉害。他们认为,主要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
污染在影响着全球气候,温室气体的增多和温室效应的加强,是近百年来全
球气候不正常变暖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北方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可在一间密闭的玻璃温室内,小气候却
温暖如春,照样生长着瓜果蔬菜和草木花卉。这是因为玻璃有一种特殊的本
领,它能让太阳辐射畅通无阻地进入温室,加热室内的地面和空气,却不让
室内的热辐射跑到外面去。这样一来,温室的热量收入多,支出少,温度自
然就比室外高了。
这就叫温室效应。
事实上,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大“温室”,地球周围的大气相当于温室
的玻璃。大气能让大部分波长比较短的太阳辐射直达地面,加热大地使它的
温度升高,同时又能吸收地面散发出来的波长比较长的热辐射,只让很少一
部分热量散失到宇宙空间去。这样,事情如同普通温室一样,地球的表面会
由于大气层的覆盖而变暖。科学家们说,如果地球赤裸裸地“一丝不挂”,
没有一点大气,那么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15C 左右)就要比现在低 33C,也
就是只在一 18C“,连海水都要结成冰了。
但是,大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并不是每种
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是一些含量很小的气体,包括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等,我们统称之为温室气体。
在众多的温室气体中,主角是二氧化碳。正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急剧增长,才使地球上的气候出现明显的变暖现象。
首先是人们大量地开采和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的化石燃料,

数不尽的烟囱和数以亿计的机动车辆都在昼夜不停地喷吐着二氧化碳。有人
估计,仅仅1988 年 1 年时间里,人类活动就往大气中排放了 280 多亿吨二氧
化碳。
其次是大规模的森林破坏,绿色植物是天然的大气“清洁工”,    l
公顷森林   1 小时能吸收  8 公斤的二氧化碳。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森林面
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陆地上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被大量地毁灭。
你看,一方面是产生的多,一方面是消耗的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自然
就不平衡了,它的含量越来越多,浓度越来越高。
从 1850 年到 1988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增加了 25%,而其中最
近的 25 年中就增加了 8%。这种增长势头如果不加控制,那么到本世纪末,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将比工业革命前翻一番。
不用说,温室气体越多,温室效应越强,地球的气温也越高。本世纪 80
年代的平均气温要比上个世纪的下半叶约高 0.6℃。气象学家们预测,2025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 1℃,到下个世纪的中叶将上升 1.5~4.5℃。
这就是说,今后几十年中,地球变暖的速度将是上个世纪的 10~15 倍!
结果如何?结果是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个被“烤焦了的行星”。
全球气温普通升高,纬度越高的地区增温幅度越大,许多城市的夏季温
度将超过 38℃。
旱涝灾害频繁。低纬度的热带多雨地区洪涝威胁会更加严重,中纬度的
炎热少雨地区旱灾将成为“家常便饭”,亚热带的农业将大面积减产。
尘暴有增无减,台风更加猛烈。
气候带将向南北两极推移,许多生物由于适应不了气候变化而被淘汰,
生态平衡失调。森林覆盖率减少 11%,沙漠面积扩大 3%。
气候变暖还将给某些病原体及其传播媒介提供理想的繁殖条件,全球人
口中将有一半成为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受害者。
不过,目前人们最担心的问题,还是由于气温升高,海水膨胀,冰雪融
化而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过去 100 年中海平面已经上升了 10~15 厘米,今后
到 2030 年将上升 30 厘米,100 年后可能上升 1 米左右。
海平面上升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淹没沿海大片低地,使它们消失在
白浪滔滔之中;许多岛国或岛屿,如马尔代夫、塞舌尔、巴哈马、基里巴斯、
图瓦卢以及中途岛、比基尼岛、圣诞岛等,将部分甚至全部被海水吞没。海
拔高度接近海平面或低于海平面的国家,如盂加拉国,六七十年后每逢雨季
将有 1/3 的国土被淹没到 3 米多深的水下;所有沿海国家都会受到海水入侵
的威胁,他们将为保护沿海城市和土地付出高昂的代价……。
当然,中国也不例外。

可怕的臭氧洞

臭氧是一种不稳定的具有特殊“新鲜”气味的气体,在常温下呈浅蓝色,
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杀菌作用快、效果好,而且有去除色、味的特点。臭
氧主要集中在距地面 20~30 公里的平流层里。臭氧层在天空中就像一道天然
屏障一样,能阻止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免遭紫外线的
伤害,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一旦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到达地面的
辐射就会增强,使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上升;紫外线增强还会导致

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失 调和气候的改变,危害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按照科学家的说法,原始生命诞生在海洋里,以后直到大气层中逐步形
成了臭氧层,生命才得以离开海洋,开始浩浩荡荡地向陆地进军。
可是,经过亿万年的漫长岁月才形成的臭氧层,如今却正遭到人类活动
的破坏。
1985 年 5 月,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首次报道,他们在南极上空发现
了一个巨大的臭氧层“空洞”。所谓“洞”,倒不是说里面什么也没有,只
是臭氧的含量比正常水平要少得很多。
南极的臭氧洞是季节性的,每年春天出现,洞的臭氧含量迅速减少 40~
50%,直到来年夏天才重新闭合。这个“洞每年都在改变位置,面积在不断
扩大。1988 年,南极臭氧洞大到了吓人的程度,并向有人居住的南美大陆的
南端逼近,面积有北美洲那么辽阔,深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科学家
们说,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制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南极臭氧恐怕就再也封闭不
起来了。
1987 年,联邦德国的科学家发现在北极上空也有类似的臭氧洞。
两极臭氧洞的发现震动了全世界,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不久人们
就得知,不仅南北极,全球各处都出现了臭氧层被破坏的现象。
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里
去的氯氟烃。
氯氟烃是由人工制造出来的一类含碳、氟、氯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品
种很多,在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
冰箱、空调机、汽车到硬质薄膜、软垫家具,从计算机到灭火器,从工业生
产到家庭生活,许多场合都要用到。现在,全世界的年产量已超过百万吨。
在使用氯氟烃过程中,免不了会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它的化学性质稳定,
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所以能够通过对流进人大气平流层。
进人平流层的分子,在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会裂解生成游离的氯原子。
氯原子非常活泼,在它的参与下,一个臭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可以变成两个
氧分子,而氯原子却依然如故,只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这样,一个氯
原子就大约能破坏掉 10 万个臭氧分子。
除了这个“主犯”外,还有一些破坏臭氧层的“从犯”,这里不再—一
给你介绍。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臭氧层中的臭氧总共不过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算得
了什么呢?
可别小看这百分之几!臭氧层本来就很薄,浓度也很稀,一旦遭到了破
坏,或者在“保护伞”上开了个“天窗”,或者使“天然屏障”变得更加稀
薄,结果就会有更多的有害紫外线到达地面,给我们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
物带来严重威胁。
过量而长久的紫外线照射,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有的质量变坏,有的产量下降。科学家们说,由于臭氧的减少和温室效应的
增强,世界上将有 1/4 的植物物种灭绝,1%的农作物得不到收成。
小不点儿的微生物和水生生物对紫外线辐射最敏感,紫外线能对 20 米深
水体范围内的浮游生物、鱼虾幼体、贝类等造成危害。而大量浮游生物的死
亡,又会使海洋里那些靠吃浮游生物过活的鲸、海狮、鱼虾以及其他海洋生
物难以为生,这样就破坏了海洋水域的生态平衡。

人们尤其关心紫外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过量的太阳紫外线照到人体上,首先会损伤人的皮肤,使人面容憔悴,
出现晒斑,加速哀老,并有害于人的呼吸系统。
紫外线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造成免疫系统失调,降低抗病能力,使艾
滋病、疱疹、麻风病等传染病得以加速传播。
最大的危险是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增多。
1991 年底,由于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智利最南部的城市发现许多羊有短
暂失去视觉的现象。学校老师也报告说,当地小学生也出现皮肤过敏和不寻
常的阳光烧伤的现象。
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的患者大约有 10 万人,患白内障的人更多。
科学家说。臭氧层的臭氧含量每减少 l%,太阳紫外线的辐射量就会增加 2
%,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 5%~7%,白内障患者将增加 0.2%~0.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警告:如果臭氧层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减少变
薄,那么到 2000 年,全世界皮肤癌患者的比例将增加 26%,达到 30 万人;
如果下世纪初臭氧再减少 10%,那么全世界每年患白内障的人有可能达到
160 万到 175 万
看到这里,你不觉得有点触目惊心吗?
有人说,“当生命之伞”里的臭氧减少到只剩下 1/5 时,我们的地球就
“死到临头”了。
我们不相信人类能让这一天真的到来。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们愿意听到这样的警钟。警钟长鸣,才能便人更加清醒!

空中死神——酸雨

1971 年 9 月 23 日晚,十几个行人匆匆赶路,经过东京代代木车站附近
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真怪,这雨似乎跟平常的雨不同,飘进眼睛会感到
刺痛,落到手臂上觉得好像被小虫“蜇”了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忙碌起来了,他们又是采样化验,又是分析研究,终于发现,原
来是这种雨水里含有某些刺激性物质,表现出明显的酸性,于是人们就把这
种雨起名为“酸雨”。它主要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与雨、雪作用形成为硫酸和硝酸,再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其实,酸雨并不是日本的特产,也不是到本世纪 70 年代才有。早在 19
世纪中叶,英国一位化学家就发现,曼彻斯特地区下的雨有时呈酸性,而且
这种酸性同大气中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有关。
问题提出来了,但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1926 年,挪威淡水渔业观察者报道,新孵化的鲑鱼出现突然死亡的现
象,与地面上的酸性有联系。进入 50 年代,瑞典气象学家又发现,北欧地区
下的雨经常是酸性的。再进一步,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
也出现了天降酸雨的现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 1972 年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上,瑞典代表第一个把酸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提了出来。
但是,20 年过去了,现在酸雨污染日益严重,范围不断扩大,从北欧扩
展到中欧、东欧,从比美扩展到南美,从亚洲扩展到非洲,不仅工业发达国

家有酸雨问题,发展中国家也有。
调查研究证明,酸雨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降临人间的。现在世界上很多
地区降水的含酸量,要比 100 多年前未受污染的雨水含酸量高出几十、几百
甚至几千倍。曾测得加拿大南部降落的酸雨比西红柿汁还酸,美国弗吉尼亚
州惠林地区酸雨的酸度甚至远远超过了醋酸。
天上落下来的雨雪本来应该是中性,即使熔解了一点二氧化碳,那酸性
也很小,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那么酸雨里的“酸”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酸雨也是大气污染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各地区酸雨的组成
和成因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燃烧煤炭、石油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在酸雨形成
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它们进入大气后,在阳光、水汽、飘尘的作用
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或硫酸盐、硝酸盐的微滴,飘
落在空中,以后遇到降雨降雪,随着一起落下,就成为酸雨或酸雪。你想,
这些酸都是强酸,一旦混进雨雪里,雨雪还能不酸吗?
酸雨会给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