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而成为欧洲 17~18 世纪古典剧场艺术的“活化石”。

                   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悉尼歌剧院


    在澳大利亚悉尼港口的贝隆岬角上,有一座造型奇特的悉尼歌剧院,整
座建筑洁白晶莹,远远望去好似蔚蓝的海面上缓缓漂来的一簇白帆;走近观
看,又如被海水拍涌上岸的一只只白色贝壳,静静地竖立在海边,令人产生
无限遐想。歌剧院占地 27.4 亩,几乎为贝隆岬角的 4/5。全部建筑群长达 183
米,宽 118 米;最高点距水面 67 米,相当于 20 层大楼的高度。天花板和内
墙都以漂亮木材镶嵌,主厅铺着蓝地毯,音响效果很好。全部 900 多个厅堂
房室中,包括 1547 个座位的歌剧院,2690 个座位的音乐厅,544 个座位的音
乐室,同时可容纳观众 7000 余人。1973 年 10 月 20 日落成时,英国女王伊
丽莎白二世和许多国家元首都来参加开幕典礼,100 万人穿着节日盛装涌到
小岛上观礼。
    然而,陶醉在狂欢中的人们哪里知道,这座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著名建
筑师约翰·乌特松的方案,是从被淘汰的废纸篓里捡回来的。当时,歌剧院
建筑设计的评选团对应征参评的 231 个方案举棋不定,约翰·乌特松的方案
在大多数评委眼皮下已被判了“死判”。后来,评选团成员之一、著名的芬
兰籍美国建筑设计师依洛·沙尔兰抵达悉尼后,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当他
从纸篓里翻出约翰·乌特松的这团废纸时,眼睛倏然一亮,欣喜万分。于是,
他力挽狂澜,勇排众议,终于说服了众多评委,从纸篓里捡回了 20 世纪世界
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有趣的是,悉尼歌剧院自落成以来,全世界有多少诗人、艺术家及摄影
家用各自不同的手法对它进行讴歌赞颂,恐怕连澳洲人自己也无法统计清
楚。而说它如贝壳,似巨帆者尤多,这似乎已成为歌剧院当然的代名词。然
而,实际上,它的造型只是切开的桔子瓣。在歌剧院落成 20 周年之际,约翰·乌
特松披露了这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许多人都
说,我的设计是大海的贝壳和航行的风帆赋予了创作灵感,实际不是那么回
事。它只是一枚桔子,你如果将桔子切开后,桔子瓣的形态同歌剧院的屋顶
造型是相像的。当然,我不否认,它又恰好与白色的风帆和贝壳类似,但这
并不是我当初的本意。不过我非常喜爱人们把它喻作贝壳和风帆,因为,这
两种形象本身都是很美的。”
    如今,这个既非贝壳又非风帆的悉尼歌剧院,犹如巴黎的凯旋门、埃菲
尔铁塔和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一样,已成为悉尼这个南半球现代化大都市最具
代表性的标志。

          神秘的海底花园

    在加勒比海上,有一个名叫圣拉法埃尔的小小球状珊瑚岛。每当夜幕降
临,在离这个小岛不远的海面上,总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呻吟声,并不时闪烁
着一种神秘玄妙、忽明忽暗的“鬼火”。那奇怪的声音,整夜在空中回荡,
在海风阵阵的夜晚,让人听了毛骨悚然。据岛上居民们传说,这鬼火是几世
纪以前英国赫赫有名的大海盗摩根丢在海底的宝藏发射出来的,而那阴森森
的声音,正是这个财宝主人为恫吓企图前来探索的人而发出的吼声。
    这个小岛的奇异传说,引来了美国康内狄格大学的一支考古队。这支考
古队在年轻的考古学教授罗尼·斯图尔特率领下,一直在这一带海区努力寻
找英国海盗摩根不幸遇难后丢失在海底的巨大宝藏。结果,宝藏没有找到,
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与他们原想要寻找的完全不同的宝库:这是一座全加勒

比海,乃至全世界目前发现的最丰富繁茂的海洋动物园和植物园。
    原来,那神秘的光亮是从海底茂密的珊瑚树丛中发射出来的。透过明亮
的海水,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五彩缤纷、秀美奇丽的珊瑚树,它们互相交错,
形成了一张非常细密的天然大网。当海水向前推进时,受到由珊瑚组成的屏
障的过滤,使数不清的海洋微生物留在珊瑚树上,它们在这舒适的温床上飞
快地繁殖。随着珊瑚树丛对海水的不断过滤,这些微生物越积越多,形成了
一个巨大的海下微生物乐园。
    这里的海底是一个繁荣的生命世界:珊瑚林立,鱼儿穿游,各种各样的
海洋动物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海底有很多奇特的洞穴,这些洞是
海水在珊瑚礁间冲击而成的,每个洞穴的四壁都被许多红色、绿色和黄色的
海绵、海星等装饰着,煞是美丽。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簇簇五颜六色、多
姿多彩的“秋牡丹花”海葵,在这些“花丛”中,经常有一种名叫小丑鱼的
鱼群出没往来。这色彩缤纷、水晶宫一般的海底花园也并非处处太平。在奇
形怪状的暗礁中,时常隐藏着一种能够致人死命的海鳗。这是海底花园的强
盗,牙齿锐利,生性狡猾,常常偷袭在水下活动的潜水员。
    神秘的海底花园虽然已不再神秘,但海底花园奇异瑰丽的景致却使这里
闻名遐迩。

           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乐园坐落在美国西海岸最大城市洛杉矾市附近的阿姆海姆,占地
面积达 80 平方公里。迪斯尼是美国著名动画片作者,曾设计出风靡全球的可
爱的米老鼠形象,他用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了这个乐园,并以动画片赚的钱投
资建园,在空间、地上、地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同时,还建了
旅馆、饭店和酒吧等服务设施,把整个乐园变成了 3 个“城市”。
    人们一进乐园,便有一群“米老鼠”跑来欢迎,与你握手。乐园内共设
有 50 多个电气化、自动游艺场所,其中有世界各族玩偶同台跳舞的“幻想世
界”;有恐龙在爬、恐鸟在飞的“太石世界”;有鸭子唱歌、狗熊跳舞的“童
话世界”。米老鼠、白雪公主及七个小矮人等童话中的人物,有时混杂在游
客之中,同游客嬉戏谈笑。如果你坐上火车环园游览,沿途经过一座座山洞
和原始森林,森林中能看到各种野兽和印第安人的村落。途中还会遇到埋伏
在深山老林的持枪“强盗”,他们身着十七八世纪的服装,面目狰狞手持刀
枪,向火车开枪射击,虽然他们的枪没有子弹,但那逼真的声响和烟火,着
实会让你胆颤心惊。
    游人还可乘船游览,那更是奇景不断。大帆船在河中缓缓前行,可饱览
沿途风光。踏上小船进入“神话世界”,小船由水道进入山洞,洞内灯火五
颜六色、变幻莫测;洞内深处,小岛若隐若现,珠光宝气,犹如水晶宫,柔
和的音乐伴送游人前进,令人心神陶醉。小船还经过“海盗”猖獗的“加勒
比海”,刀光剑影,枪声四起,喊杀连天,使知情者也难免紧张一阵子。勇
敢者还可以搭乘模型潜水艇潜入“海底”,透过玻璃窗观察海洋生物,欣赏
满载珠宝的古代“沉船”和火山地震陷落海底的“城市”。
    迪斯尼乐园一天是玩不完的,而每年都添置新场所,增加新花样,因此
许多家长干脆陪着孩子住在园内旅馆,一连玩它十天半月,对孩子的成长起
了终生难忘的启迪作用。

    迪斯尼乐园自 1955 年 7 月 17 日开幕到 1985 年春,游客人数超过了 25
亿,而且令来此游玩者终生难忘。1971 年,沃尔特·迪斯尼在佛罗里达州中
部奥兰多市以南又建了一座“迪斯尼世界”,面积比第一个大 170 倍,也同
样吸引人。每年两个游乐园就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游客上千万。
    现在,日本也在东京近郊的千叶县浦安市,填海造地建了一座“迪斯尼
乐园”,这是世界上第三个迪斯尼乐园,也是日本最大的游乐场,每年吸引
游客近 1000 万人次。

           发明创造史

           发明与创造

    什么叫发明
    所谓发明,是指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或借鉴有关科学技术原理,首
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来有效地解决某一实际需要。有人从狭义和广义
两方面去理解发明。狭义的理解指国家专利法所承认的发明,即对产品、方
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这一类发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
以带来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可以获得专利权。广义的理解指所有新颖的、
独特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技术成果,包括那些未获专利的技术创
造或革新成果,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小发明”或技术改革,特别是青少年
在科学活动中和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发明”,一般均属于广义的理解。往
往这类发明成果尚不够成熟或不够完备,它们有一些社会效益,而很难获得
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这类发明发展下去也有可能成为获得专利的发明,因为
它同样具备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小发明孕育着大发明,小发明
是大发明的摇篮,这两者在本质上实际是相通的。
    什么叫发现
    我们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课程时,学过许多自然现象、
自然规律以及自然物质的知识,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规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等都不能叫发明,因
为它们都不具备“前所未有”的特点,万有引力、电磁感应现象、元素周期
规律和青霉素本来就客观存在,只不过是牛顿、法拉第、门捷列夫和弗莱明
是人类第一个观察到或意识到它们而已。尽管发明和发现都属于创造的范
畴,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创造活动。发明是指利用自然规律和技术手段创造
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属于改造世界性质;而发现是旨在揭示或查明客观
世界本来就存在的特征现象和规律,属于认识世界性质。发现是不创造新的
物品或新的方法的。例如著名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
律都是如此。再如,病理学之父莫加格尼、古生物学之父属维叶、实验心理
学之父冯特、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数学物理之父丹尼尔和太阳中心说的创
始人哥白尼,他们对人类的贡献都是发现而不是发明。又如云南省昆明市中
华小学扬正纯同学撰写的《螳螂川流域新发现的旧石器》一文,叙述的就是
他的发现而不是发明,因为这些旧石器早就在螳螂川存在了几百万年,只不
过是扬正纯同学第一个发现了它们的存在。
    什么叫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提供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创
即花样翻新,造即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从未见过,同时具有一定
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因此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文学艺术上的创作,
都是创造性的活动。而顽童在纸上乱画,精神病患者的胡言乱语,尽管内容
可能是新颖的、独特的,但毫无社会意义和价值,因而不能算作创造。是否
存在这样一种科技活动,它具有积极的杜会意义和教育意义,也具备独特性,
就是不具备新颖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这就是科技制作活动。科技制
作活动的特点主要是模仿与重复,如航模制作,电子制作,标本制作等,这
类科技活动不具备创造性,所以既不是发现,也不是发明。

    发现与发明的联系
    发明创造不同于科学发现,但它们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发明的事物或
方法不但要前所未有,而且必须符合科学原理,而科学原理只有通过探索发
现之后才得以为发明者所知晓并加以利用,所以发现是发明的重要源泉和理
论依据。世界科技史告诉我们一个重大的新发现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新发
明;而一项重大的发明往往会引起一次工业革命。如 18 世纪由于纺纱机和动
力织布机的发明,对动力的要求非常迫切,于是人们根据已发现的热力学规
律产生了一系列蒸汽机的发明。谈到蒸汽机,人们会立即想到瓦特,但最早
发明蒸汽机的不是瓦特。别人发明的蒸汽机煤耗大、热效率太低,没有实现
大工业生产的价值;而瓦特经过艰苦的努力,发明出带有单独冷凝器的蒸汽
机,并相继取得了四项旨在改良结构、提高效率的专利,使蒸汽机迅速在各
个工业部门得到应用。这是人类继发明学会用火以后,在驯服自然方面的又
一个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当时动力工业落后的面貌,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
命。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使能源、冶金、交通运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1807 年世界上第一艘轮船诞生,庞大的船队从此开始在各大洋游
弋;1814 年制成第一台机车,开辟了交通运输新纪元,从此乌黑发亮的经济
大动脉——铁路遍布大地;到了 1835 年,英国的煤产量达 3000 万吨,钢产
量达 102 万吨;到了1850 年,英国的铁路已铺设 10000 多公里……使人类在
不到一个世纪里创造的财富比以前几千年的总和还要多。又如 19 世纪的欧
洲,英国装订工出身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的客观规律,从而引发了一系
列的诸如发电机、电话、电动机、无线电报等电气设备的重大发明,从而引
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电力不仅比蒸汽力更伟大,而且更加神奇。电灯
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而电报、电话大大延长和扩展了人类的感官功能,
开创了信息革命,其意义大为深远。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科学成就最多的是
德国,在 19 世纪的后 50 年内,德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几乎是美、英、法的总
和,结果导致了德国工业的飞跃和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实力迅速超过了法
国和英国。再如弗洛里也正是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划时
代的新药——青霉素制剂,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因此,有志于发明的人应
该加强学习,广泛了解各种科学新发现,用以铺垫自己的科学发明之路。当
然,从另一方面看,发明所创造出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也为新的科学
发现提供了条件、工具和方法。尤其是在科学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电子计算机在科学探索中广泛地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难怪有人把发明和发
现比喻成科学园中的两种果实,生长它们的果树,一棵叫基础科学,一棵叫
技术科学,而科学家和发明家则是栽培它们的辛勤园丁。

                  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发明创造

    人类之所以能够走出原始的洞穴住进豪华的别墅;从脱下遮盖的树叶、
兽皮到穿上华丽的盛服;从钻木取火、刻槽为渡、刀耕火种到使用现代化的
各种科学技术……,哪一项成果不是发明创造的结晶?哪一次进步不是创造
了人类自身?由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创造发明是神圣而又伟大的,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史
就是一部创造发明史。
    翻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最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莫过于指南针、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四大发明了,它们在历史上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我
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也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试想,
要是没有这些发明,今天的人类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只好仍将字
写在竹片、龟壳乃至石头上,我们将没有现在的书和练习本;而作战的兵器
可能仍是长矛,大刀和弓弩……。一句话,没有成千上万诸如指南针、造纸
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那样的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以发明马的使
用为例,起初马生来并不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的祖先由于当时生存的需要,
人们经常从事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的远程迁移,迫切需要代步工具
和交通工具,以减轻劳动强度。马的体能比人强,而且容易驯服,所以人类
发明了使用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动力。据说最早把受力点放在马颈上,发现行
不通,后改放在马肩上,才发挥马的潜力。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战争,马又
被人类发明为作战的工具,为了增强战斗力,人类又发明马蹬、马鞍、马鞭
和马刺,当时发明使用了马蹬和马鞍的民族很快征服了没有这个发明的民
族。因为有了马蹬和马鞭,能更有效地发挥人类在地面直立行走积累的所有
的作战技能,显示了这个发明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给马脚钉铁马掌,一直沿袭至今。被
认为马的使用方面的发明已相当完美了,但是不然,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
1985 年我国有人发明了塑料马掌。发明者认为,人可以穿塑料鞋,马为什么
不能套塑料掌呢?一来可以节约钢材;二来免去钉马掌的麻烦,只需往马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