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无边界-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人终于明白了一些模糊的道理,至于以后蒙古将如何,这个还要看昌平的决定。 
  戚继光在骑兵循环冲锋三次后,拉出一员校官,让他上前通知大家,发起总冲锋,把这些倭寇绞杀干净。 
  校官发布命令后,原本已经激烈的对抗再次升级,全部的新刀兵一拥而上,把倭寇顶在了人群中,接着手起刀落把倭寇的脑袋砍了下来。 
  倭寇败局已经定,兴趣索然的蒙古兵开始收拢士兵,回到营地而后将等待天津卫的士兵一起赶往高丽,听候昌平的安排。 
  倭寇败了,十万士兵现在只有核心的三千多人没有带伤。作为异族,或者说外来人口。他们终于爆发出非常的战斗力,在左左木小次郎的带动下想戚继光的帅旗杀去,在左左木小次郎的内心中还有一个幻想,就是杀了敌人的主帅,敌人一定会溃败,而后自己取得整个会战的胜利。此时左左木小次郎的赌徒性格完全暴露,内心的疯狂再也无法演示。 
  在倭寇的勇猛下长长的战阵居然被洞穿,三千倭寇向戚继光的帅旗冲去。 
  戚继光手下也有一万人人亲卫军,因为里面的成员都是戚继光的宗亲,所以外人又把这只队伍称为戚家军。 
  看着向自己冲冲来得三千倭寇,弓弩营请示是否射击。戚继光看着蒙古人离开的背影,心道玩就玩的华丽点,自己亲带一万的戚家军迎战。 
  在戚字旗的召唤下,一万兵马齐备。向冲来到倭寇发起了反冲锋。在阵地内游击的骑兵,也回出五千向这边赶来,随着第一次距离的拉进,碰撞开始了。 
  戚家男儿热血激扬,倭寇也在透支自己的力量。一次。一次。这三千人居然打破了戚家军的冲锋。 
  这样的士兵才是好士兵,戚继光开始对这三千倭寇产生了怜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丈夫是也。但是戚继光并没有打算放水,如果放水就是对对手的侮辱。抽出枪亲自带队想倭寇冲去。 
  左左木小次郎已经放弃了指挥权,现在指挥和不指挥已经没有分别。就是杀,用敌人的血来洗涤自己的灵魂,勇士就是要捍卫天皇的尊严。 
  这是左左木小次郎与戚继光第二次见面,戚继光在马上探出了枪,打算把左左木小次郎插死在地上。 
  左左木小次郎挥刀翻滚,躲避过戚继光的这一枪,而后砍向戚继光的马腿。 
  战马的腿与身体分离,戚继光被甩下马。 
  戚继光感觉到马失前蹄,连忙用枪顶地,借力夺过摔倒的姿势。 
  一道冷光,左左木小次郎的倭刀砍向戚继光。 
  戚继光连忙翻滚,丢弃长枪后从身下抽出佩剑。刀剑交鸣。戚继光闪到左左木小次郎身后,用剑刺向左左木小次郎的脖子。 
  左左木小次郎翻身一刀,意图与戚继光同归。也许自己能为帝国做的就这么多了,把这个对手带下地狱。 
  戚继光没有想他同归,后退一步,操起地上的长枪,顺势捅进了左左木小次郎的身体内。 
  左左木小次郎想不到自己就这么死了,也许在他思维里,武者格斗应该用手上的兵器,向他这样的家伙先用枪,后用剑,而后又用枪这样算不算犯规。这个问题已经无人回答,在戚继光挑杀左左木小次郎后,戚家军的士气大盛。一股作气把其余倭寇击杀当场。 
  围绕在长春的隐患终于解决。而作为此次战略指挥的戚继光只得到了一个不体惜士兵的称号。盛唐国内的重点是内政,安抚好大家的士气,才能抵挡八国联军的攻击。 
  六卷结束,第七卷即将登场。谢谢大家! 
  请继续期待《国无边疆》续集 
 
 
 
  
 ~第一章 天津收尾~
 
  昌平乘坐宝船出发,前往东瀛。 
  这次昌平的责任很重。要解放全东瀛欲求不满的女子,这个还真够昌平忙乎的。不过不见外的说,东瀛保留的唐比盛唐太多,接受过传统教育的女孩和盛唐的女孩一样矜持。 
  在昌平前往东瀛的时候,天津卫正在进行战后收尾,如果昌平有能力收复东瀛,那么就能来次全国的庆祝了。 
  高颖连同陈真开始在天津卫周围巡查,因为有王五,杜心武等人的保护,高颖并没有受到什么危险,一些东瀛的此刻都被打发了。 
  而霍元甲连同清水郎平的头颅也被搜寻队员找到,因为霍元甲身上没有明显的标志,手里拿的又是倭刀,立刻被搜寻员当成倭寇,或者汉奸处理。 
  作为天津卫战区的最高指挥官,高颖在战区拥有绝对领导权,作为操控最高职别的指挥官员,郑合理所当然的听从高颖领导,配合爪洼对东瀛的海军发起连续猛烈的攻击。 
  海面升起滚滚的黑烟,倭寇最后的战斗力还在此处发挥出来,虽然倭寇已经在战斗力上打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折扣。但是两艘无畏级战舰的攻击力没有削弱,他们依然拥有改变战局的能力。毕竟两只巨无霸还是超越时代,拥有改变战局的能力, 
  作为此次战争的舰队,爪洼不归高颖指挥。那么高颖能做的就是依仗北洋水师的郑和。郑和也很愿意配合高颖,北洋水师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和平。 
  高颖看见着满头白发的郑和客套说:“郑大人,你我兄弟一别已有二十年。” 
  早在二十年前,满腔报复的高颖与郑和就已经认识,而今两位少年才俊已经头有白丝。但是他们满腔报国的热情没有变。 
  郑和也客套说:“高兄,你我一别也有二十年了。想不到时间这么短又这么长。” 
  “弹指挥间呀!今倭寇与爪洼交战,我想是不是让北洋水师出面配合下,我们不想要俘虏。”高颖说到这里腼腆的笑了起来,一个以仁义著称的守备居然说出不要俘虏的话语。有那么点不厚道,但是很符合现在的国情。 
  郑和点头说:“我也没有想要俘虏,但是我想要倭寇的战舰,只要拥有如此战舰,我华夏天朝,泱泱大帮,定能横扫宇内,称雄六合。” 
  高颖见郑和如此激扬,并没有打断郑和而是说了句白话:“器为己用则伤人,器为人用则伤己。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能掌握的,现在我们只能守土,拓疆是我们下一带的事情了。” 
  “我们很老吗?”郑和说这些的时候完全无视自己的白发,继续激扬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继续为国家打拼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把盛唐的疆域继续拓展下去。”说到最后已经完全一只凶兽状。 
  高颖无奈的说:“国将不国,谈何拓疆,我也想过为过开疆。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吗?书不能只读在脑袋里,要读在心里,一些口号现在不能说,我们要能忍才能安。国富民强时我们惧怕过谁。”说到最后高颖也张扬起来。 
  这个就是儒家,一些撕去伪装的儒家。原来这些道理可以这样理解,而一些包容的目的居然是这样。难道儒家的精髓就是如此吗?这个我只能猜测不能回答,现在已经开始了行动。 
  郑和的舰队正式参战,而不是开始的过家家。当热血的汉子完全奋发后,那时候的战斗力就要靠数据来罗列。 
  这一次北洋水师的冲锋目的是无畏级的战舰,作为鸡蛋碰石头的经典指挥,开始在众人面前展示,而郑和作为总指挥也有名留青史的机会。 
  北洋水师的配备还是木船加螺旋桨,作为唯一的攻击武器就是铁炮,那种无法和钢炮抗衡的武器,不过还有辅助的攻击武器还有床弩与投石车。 
  船借风力,荡开诡异的弧线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无畏级战舰冲去,郑和的计划还是老战术,放火,这个也是目前唯一改变局势的办法。 
  作为海军新秀,爪洼海军面对倭寇海军有那么点老鼠拉龟,无从下口的尴尬,炮火没对方犀利,船体吨位么没对方大。除了虚张声势的射击,就是盲目的冲锋,这并不是说爪洼的海军战斗力差,只能说他们没有应对倭寇海军的经验,而郑和就有这样丰富的经验,木船靠近倭寇的战舰,成坛的火油被打了上去,而后在倭寇的甲板上燃烧。 
  每艘军舰都会进行相应的防火处理,请注意是防火处理,而不是不燃烧处理。也就是说他只是尽量让船体不容易燃烧,而不是不燃烧。当热量达到燃点,那么这艘船他还是会燃烧的。于是倭寇开始对燃烧点进行火焰扑灭。 
  北洋水师继续放火,爪洼海军终于看出路数,趁倭寇忙于救火的时候,把距离拉进而后用火炮进行集中射击,如此有天赋的配合给倭寇带来了噩梦,也打碎了郑和的好梦。好吗!你们一起上抽一条船打,把他打沉了我还怎么用。 
  还好倭寇没有潜水艇,否则这场仗就不要打了,估计两国的海军会被镪水艇拖垮。 
  因为现在制造鱼雷还是小规模的高科技产品,所以潜水艇虽然是利器,但却是昂贵的奢侈品,是那种补给周期长的军事消耗品,所以倭寇国内的潜水艇制造已经停产。不依靠潜水艇的倭寇依然能纵横四海。就是因为自大与兵种的缺失,造成了倭寇此次战役的失败。 
  郑和知道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消灭倭寇只是早晚的事情,而今更要做的就是如何配合昌平的登陆,争取把爪洼的海军栓在这里,为昌平征服东瀛制造时间。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算盘,爪洼想什么郑和不知道,而郑和想什么爪洼却知道,不过目前的情况是哑巴吃黄连,无奈何,只有祈祷倭寇不要漏网,自己不要伤亡太惨重而已。 
  非常的不好意思,说了一天三更,但是因为个人原因没有作到,我感觉到自己的脸红红的。不过我还是高兴的,因为我这个社会边缘人终于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甜蜜,虽然对面的妹妹不是很漂亮,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很强烈。我就是踌躇爱要怎么说出口。万一我有感觉她没感觉,那我是不是很糗!!! 
  再说作为一个1983年出生的男人,到现在连妹妹的都没拉过,是不是很失败!! 
 
 
 
  
 ~第二章 风云变色~
 
  最后一艘倭寇的战舰被击沉,这艘战舰的沉没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也在向世界宣告,有时候骑着马依然可以冲火枪。科技不代表一切,至少现在就不能左右胜利。 
  爪洼海军与北洋水师一起庆祝着胜利,一车车酒肉被推到爪洼海军的船上,出海是没门了。大家同乐,何必找那些不开心的烦恼。 
  高颖作为天津卫的最高统帅,亲自向爪洼海军总指挥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并用百万分的热情让爪洼海军在此休整,无偿提供全部的补给。 
  远征舰队就似一个离家的孩子,现在既然有人愿意照顾,而自己的战斗力又的确需要休整,那就停靠在天津卫码头,进行没有日期的休整。 
  高颖随后接见了已经开始苍老的霍元甲,至于那颗人头早就被当成军功上报,现在就差高颖的证明,高颖发表公开声明,证明霍元甲是自己指派前往倭寇阵地的卧底。是忍辱负重的英雄! 
  有血无泪的铁汉此时的眼睛居然湿润了,激动的嘴巴张合,就是无法发出声音来。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历史书写的日子。 
  北平墨帝在议员的联名上书下给献帝平反,并以国葬的标准从新为献帝发丧。北平穿白,为一代帝王送行。 
  而后墨帝为霍元甲洗白,并尊称他为大丈夫。是盛唐人民的骄傲。 
  接着就是昌平登陆东瀛能登半岛,终于把战火燃烧在东瀛国土上,停留在盛唐的十万蒙古铁骑向高丽开拔,在长春的戚继光也将出兵威震高丽,统帅东三省向远征军提供物资补给。不能光指望宝船,停靠在台湾的隐藏舰队国字号,连同其余的小型舰船开往东瀛。这样盛唐在东瀛的士兵人数就达到了三十万,加上昌平的十八万,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莫卧儿与钦察汗国忽然切了巴比伦与卡里亚两国的后勤补给,原本平静的新疆忽然多出一些盛唐的远征军,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把敌人困在和田。 
  此处的和田就是以盛产和田玉而著称于世的和田,因为和田多山,而巴比伦与卡里亚王国的士兵多为骑兵与战车兵,吓唬下小孩还差不多,在正规军面前立刻有点手脚无挫了。此时的蒙古也派出了三十万的远征军,在莫卧儿附近游弋摆出一副要向内攻打卡里亚的架势。 
  天竺的日子也不好过,西藏的藏兵在高原上进行游击战,而一些天竺士兵很不适应高原,觉得这样是种折磨,孔雀王又不舍得丢弃这么大片土地,大象没适应高原,整个战斗力打了一半折扣,作为一个英明的君主,孔雀王为了面子继续让十万士兵留在高原,其他的士兵返回到天竺,因为他已经觉察到有那里不对,具体是那里他也说不上来。 
  交趾国王平达格力(Pindalo)并没有觉察到那里不好,云南的气候很适合自己的族人,也只有和爪洼一样蠢的人才会去海上寻找什么机会,现在自己的情况非常好,好的不能再好了。只要把云南经营好,把克拉地狭运河开凿完成,那么交趾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也是很有可能的。 
  当然平达格力(Pindalo)还不知道,盛唐已经和爪洼协商,是不是盛唐出兵缠住交趾兵,而后有爪洼兵出交趾,让交趾成为爪洼的殖民地。 
  现在是安静的因为盛唐在等消息,一个好消息。而爪洼即使想攻打交趾也有心无力,因为现在的舰队还在天津卫。所以不得已只能让交趾在夜郎几天。 
  沙皇觉察到了点什么,至少最近乌兰巴托与北平都比较繁忙,出于战略的思考,彼得一世决定让在贝尔加湖活动的十万沙皇铁骑向博尔贾行去。当然是秘密行军,作为这次试探,彼得一世还是充满幻想的,只要双方没有准备,那么自己就立刻兵出亚洲。 
  因为对俄罗斯早有防备,蒙古十万骑兵出现在楚伦浩饶特唐朝的骑兵十万出现在满洲里,让俄罗斯士兵吃惊的还在后面,蒙古与唐的双方士兵居然在国界交汇处举行了篝火晚会,用行动告诉彼得一世双方的关系。 
  彼得一世不得已只好推迟计划。现在果子没熟,不代表将来不会熟。机会是等来得。 
  墨帝听到俄罗斯也想搀足亚洲后,嘴上骂了句垃圾,心上也没办法。现在先不让国土损失就是最大的责任。 
  成吉思汗铁木真开始动员蒙古兵准备北伐,贝尔加湖是要的,当如果顺利打到莫斯科也是个时间问题。至于那长满大胡子的彼得一世,在铁木真的脑袋里不过是和白痴画成等号的家伙。 
  让铁木真如此自信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俄罗斯还没有火器,难道俄罗斯没有未来人,估计俄罗斯有未来人,只是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没有开发火器,不是哪个民族都和倭寇一样,只为了自身的需要而忽略环境保护的。 
  对付一个没有火器的民族,铁木真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以前自己的战术是侵略从来没有征服或者同化过其他民族,只用杀戮来让人臣服。而今有盛唐这个战略合作伙伴,到时候让他们派些读书人到征服地搞文化宣传,民族同化不就可以了吗? 
  总之那些动脑袋的事情就给这些读书人了。 
  铁木真之所以能成为成吉思汗是因为他明白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攻击西夏,不过而今世界上已经没有西夏,所以这个错误不会延续。 
  动员的速度很快,蒙古的汉子是天生的汉子。当百万铁骑集结好后,彼得一世的使者也出现在乌兰巴托。 
  彼得一世并不是怕成吉思汗,而是觉得现在自己没有必要和蒙古过家家,一旦双方发生了摩擦白白便宜周围的邻居,彼得一世没有把握完胜成吉思汗,而成吉思汗也没可能完胜自己。那么就没有必要打了,他可以结盟,自己也可以结盟。于是彼得一世派遣使者前往乌兰巴托和北平商讨结盟的事情。 
 
 
 
  
 ~第三章 谈判~
 
  因为此次的谈判关系到三个国家,所以这次出使的使者只是邀请两国派遣使者到一个三方都认可的地方进行谈判。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所谓的诚意表达出来。 
  墨帝与成吉思汗通了个电话,而后决定派遣使者在乌兰巴托谈判,相对的唐朝和俄罗斯距离乌兰巴托的距离相同。于是两国的代表团开始向乌兰巴托进发。 
  作为骄傲的蒙古人,这次不得已把骄傲的头放下来,以唐朝使者马首是瞻,因为他们觉得要是论语言技巧,乃至谈判谋略,他们的确没有唐朝的人会算计。 
  蒙古乌兰巴托的会谈很快就进入了节奏,蒙古人的豪放,俄罗斯人的粗线条。一直都是唐朝的使者来引领谈判的节奏,当唐朝使者开始得意到失态的时候,危机终于出现了。 
  一直粗线条的斯坦拂斯机张口说:“我知道你们正在亚洲东瀛有动作,当然你们蒙古也有参与对东瀛的侵略,所以我们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