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无边界-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平说到这里好像想到了什么,接着说:“明天你安排孔子那些老家伙去教学,什么忠君交什么,什么爱国教什么,最好能发展一批人,让他们成为教育者,这样以后这些孩子长大了都亲唐,我看他们还怎么不听话。” 
  诸葛亮红了红脸,而后想了想才说:“我们的商人有凑了一千万两黄金,要我们的士兵在扶桑消费。” 
  “消费。”昌平开始迷茫,整个扶桑已经被打成了漏勺,有什么好消费的。 
  被昌平疑惑的眼睛看的快不好意思的诸葛亮,无奈的说:“是他们让我们给这些士兵找姑娘用的。” 
  昌平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诸葛亮会脸红,昌平笑着问:“就这么个事。” 
  诸葛亮接着说:“随后神龙集团的下属商会来这里建设分号,随行的还有第一批十万工匠。听说这些工匠都是那些在本地找不到媳妇的。” 
  昌平并没有想出那里不对,现在扶桑男女比例失衡。 
  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青壮男人绝迹的现象。忽然来了这么多男人,昌平思考的是会不会让这里的国家燃发第二次青春。昌平已经决定对扶桑进行破坏性开采,只要五十年一个满是老人的岛屿,必然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当然昌平也压榨完这里的剩余价值。 
  诸葛亮知道昌平的想法,连忙开导说:“还是不要太绝。如果这样做会给其他国家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以后还有哪个国家敢跟我们合作,我们要仁义,当然至于我们做的什么,你我清楚。” 
  二人心照不宣的开怀大笑,昌平明白诸葛亮了解自己。而作为即将荣登登大宝问鼎九五的人来说是应该爱惜自己的名声。既然商会跟上来,那就在民间进行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以唐人街为依托,开始种群的同化。 
 
 
 
  
 ~第十四章 和田欺负外国人~
 
  墨帝的诏书还是没有到,不过新疆的战报却已经飞了过来。 
  和田被困的七十万士兵派出代表和谈。不过是人都明白他们在拖延时间。作为老牌的强国,巴比伦与卡里亚对钦察与莫卧儿的背叛表现出无比的愤慨,对蒙古浑水摸鱼的行为,表达出强烈的鄙视。但是也没办法,因为现在两国的战斗力都被搁置在新疆。 
  当战争陷入僵持的时候,那么这个局面就为外交创立了条件。谈判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现在莫卧儿已经开始接受巴比伦的食品援助,而后把这些食品扣留一半后运到和田,交给那里的快要成为俘虏的士兵。 
  昌平很希望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巴比伦与卡里亚,七十万士兵是个什么概念。假如每个人有一个家庭,那么就是四倍的人口,如果把这些人都坑杀了,估计这个仇恨是解不开。要么把那里的人全杀了,要么就被他们永远仇视。 
  对于有信仰的两国,昌平觉得可以和他们谈判,只要不过分时间上是可以和他们耗的。毕竟养活这七十万的远征军,是一件财政压力很大的事情。作为已经被神龙集团掏空一半的巴比伦估计很快就要吆喝着出售国土,或者空中花园什么的来维持。那时候再赶上青黄不结,估计去五千人就能统一了。 
  被困在新疆的士兵,因为莫卧儿控制着他们的粮食,唐完全可以依靠粮食让他们劳动。想想免费多出来七十万青壮劳工,在新疆进行城市建设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为此只需要支付少许的粮食。 
  巴比伦与卡里亚的士兵也有想过反抗,但是面对刘伯温、徐茂公的智慧,以及一众武将的武力他们折服了。第一次他们还尝试着冲回到阿富汗去。结果七十万士兵,居然被和田屯守的唐军打的溃不成军。一些流血不流泪的士兵哭了。他们可以冲信仰的神灵发誓,不是自己太垃圾了。而是对手真的太强了。 
  其实老刘他们也没玩过火,就是在无奈的情况下给邻居们普及下军队知识,于是在对垒的前十天,刘伯温、徐茂公等循环上阵,每天都在有限的时间里表演兵法韬略,武力演示。 
  这十天是后来被巴比伦与卡里亚士兵称为魔鬼的十天,两万人居然在十天内给巴比伦与卡里亚士兵上演了五千年的兵法。那些士兵故意把兵器放掉拿木棒,为了欺负人而欺负人。特别是叫韩信的混蛋,居然在外面弄了个四面山歌。让士兵开始后悔,后悔为什么出征,不在家侍奉双亲。 
  巴比伦与卡里亚的士兵开始认命,大家不是一个档次的。而巴比伦与卡里亚的未来人也有想过弄点什么出来。但是转了半天脑袋,发现最稳妥的就是投降,或者还可以自杀。这两个选择都太馊了。所以巴比伦与卡里亚的未来人选择了沉默。 
  首先巴比伦与卡里亚的指挥官开始回忆,为什么会这样,按道理说局势原本没这么糟糕的,开始巴比伦与卡里亚两国出兵新疆,一路没有遇到抵抗,因为对这里的气候还算适应,所以没有出现士兵水土不服而生病的现象。作为联合兵团,信仰也不相同,所以七十万士兵分为两个指挥系统,两边为了防止摩擦也在营地出留出了距离。一直双方的关系倒也相安无事。 
  他们在新疆纵横,以和田为大本营出兵扫荡新疆,来这里就是为了发财的,所以没有必要隐藏什么,当他们发现这里没有油水可捞的时候,昌平对东瀛的战争爆发了。 
  至于这里为什么没有油水,是因为早在巴比伦与卡里亚进入新疆前,唐就有所收拢的把资源压在手里。慢慢的抽出新疆,当巴比伦与卡里亚进入新疆后,全部的新疆人民采用低调政策,把一切的郁闷都压在舌头下面。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随着巴比伦与卡里亚的失望,随着昌平对东瀛的战争。钦察建立的根据地也已经完成,并在新的领地内按照领土沿线修建了充满东土风情的防御城墙。 
  而莫卧儿则直接把一万唐军推了出去,在他们的思维里以为这些是唐的使者,其实这些是昌平的部下。 
  一万唐军与另一万汇合,骑着马向新疆压去,两万对七十万,是疯狂还是自大,现在已经无从解释这些,因为莫卧儿与钦察已经把巴比伦与卡里亚的后勤补给线路给切断了,原本还平静的新疆,忽然又冒出几十万唐军。 
  连番的变换让巴比伦与卡里亚的指挥官大脑缺氧,现在已经不知道如何动作了。他们能作的就是第一步收拢兵力,第二步修建攻势,第三步节约粮食。 
  当刘伯温和徐茂公来到和田时,巴比伦与卡里亚两座营地在两个指挥官的心目中已经是铜墙铁壁。 
  刘伯温和徐茂公把营地扎成了犄角,才接到钦察的报告,十五万蒙古骑兵也赶到了钦察,横在两国的防御攻势之间,把巴比伦与卡里亚的后勤补给线卡的死死。 
  现在好像就是如何消化眼前的敌人了。刘伯温和徐茂公决定还是先开个碰头会,要不然产生内部分歧就先败在自己人手中了。 
  大营盘口,一营地的人坐的满满,群豪开始商讨应当如何消灭眼前的敌人。当然按照最高的战术思想,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在这里不少的就是豪杰,徐茂公带的有:李靖、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罗成、魏文通、杨林、尉迟恭、秦琼、单雄信、王伯当。刘伯温带的有:萧何、韩信、英布、李广、李陵、卫青、霍去病、狄青、张良、项羽、许达、常遇春。 
  如何才能让这些猛将水乳交融,生死相托才是关键,如果连这点都处理不好那直接投降把,省得把猛将的威名谋士的智慧拿出来丢人。 
  感觉现在的和田就是一个蕴涵后大批大牌的俱乐部,只要能把这些大牌的能力运用后,破敌七十万并不难。 
 
 
 
  
 ~第十五章 军起纷争内部乱~
 
  徐茂公看了看,然后拉开地图说:“和田多山,而我们是骑兵,对方更不堪,居然是车兵与骑兵,因为对方的战术思想还停留在蛮荒时代,所以我决定正面出击。” 
  刘伯温点头赞许说:“对,虽然现在敌人拥兵七十万,号称联军,但是我们真与之交锋面对的只有三十五万敌人,我们手中有两万人,个个都是以一挡十的好汉。这样算下来我们的胜算很大。” 
  张良故意办刘伯温难看,嘴上计算着说:“我们以一当十,那么两万就是二十万,对方三十五万,那么就是三十五减二十。这个还有十五万怎么弄?”张良说到这里故意的斜眼看人。 
  周围的人露出疑惑的眼神,觉得张良说的对,万一对方一下全出来了,还有十五万没地方搁,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三十五万减二十万就是剩十五万。 
  看看出问题了把!刘伯温用眼睛告诉了徐茂公。 
  徐茂公也有眼睛告诉刘伯温说:没关系的。 
  介绍下目前的形式。 
  张良楚汉相争时的豪杰,与萧何、韩信并称三杰。和项羽是仇家。英布也是那个时期的人物。但却与项羽以及萧何、韩信、张良没深交。而目前这个集团中武力最强的是项羽,智商最高的是张良,统帅最好的是韩信。萧何是内政最好,至于英布典型一个问题儿童。 
  刘伯温则是元末明初的谋士,许达、常遇春是他一个时代的。作为明朝的缔造者之一,刘伯温是高智商的军师,战略谋略家。许达、常遇春则是明朝的猛将,这个团体目前是团结的,如果出现问题,许达、常遇春会站在刘伯温身边。 
  李广、李陵、卫青、霍去病、狄青这些又是汉朝的英雄,如果起纷争他们绝对是一个独立的小派系。而这些人中卫青与狄青的资历相仿,李广是李陵的爷爷。霍去病又与卫青私交不错,除了狄青,李广、李陵都要给卫青面子,也就是说这个小派系里卫青是头羊,狄青是边羊。李广、李陵、霍去病可以当成劳工来使用,目前这个小圈子也算和谐,不安定因素就在狄青身上。 
  徐茂公是唐的军师,与李靖、裴元庆、李元霸、罗成、尉迟恭、秦琼、单雄信、王伯当等人交好,其中李元霸更是徐茂公的少主。也就是说目前智商最高的是徐茂公,而身份最高的是李元霸,下面的一干将领与徐茂公交好,无形中又把李元霸孤立,因为李元霸的智商不很高,所以这个小集团还是以徐茂公为主体。 
  同一个朝代的其余将领中,宇文成都与徐茂公有仇怨。徐茂公与雄阔海、伍天锡、魏文通、杨林等没有深交,要是交战,这个听从命令看指挥就很难。这些人之间又没有深交,靠山王杨林身负皇族血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是隋朝的将军,那么这个集团内,到底五个男人会有几条心呢? 
  华夏的国情,华夏的特色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现在徐茂公忽然感觉自己不是来打仗的,因为自己本身就在一个火药桶上。 
  刘伯温知道张良是故意的,而现在如果和张良闹矛盾那只有一个结果大家把命都丢在这里。昌公的嘱托,国家的兴旺这些如山一样压在两位军师身上。 
  张良知道世界上聪明人很多,机会也很多。现在就是聪明人施展手腕的机会。张良要得就是这个机会。 
  刘伯温的脑袋里闪过一句话,不破不立,既然班子已经散了,那么就散打,反正按照最坏的打算办。 
  想明白的刘伯温与徐茂公嘀咕起来,周围的将领则继续摆自己的造型,人才资源过剩的时候,想露一鼻子的人很多。出头的要么是有靠山的,要么是有十足把握。还有就是脑袋有虫自己找抽的。 
  现在张良就是有把握的,他要在这个时机做出一副聪明人的姿态。想用手腕拉拢住敌人的敌人,而后再拉拢敌人的敌人的敌人。这样就能把一个集体形成两个对立,如果是这样,呵呵,张良能够想到这个局面形成后的结果,那时候先下手的掌握了先机。接着就是老套的大鱼吃小鱼了。 
  这不是张良喜欢弄内讧,而是张良觉得只有在自己的手中才能把这次战争打的漂亮,换句话说,就是张良有足够的自信。 
  刘伯温与徐茂公的商量终于有了结果,刘伯温站起来说:“既然大家都这么有兴致,那么我就有个提议。”刘伯温见大家都在倾听,于是接着说:“既然合兵有很多困难,那么我们就不合兵了。各打各的,反正对手又不是很强。” 
  各打各的!!张良觉得刘伯温与徐茂公的脑袋烧坏了,原本两万对七十万就没有胜算,现在再拆兵,那么大家还玩什么,玩自杀吗? 
  张良立刻反对说:“我们兵力本来就薄弱,现在还搞分兵。是不是打算自杀!” 
  周围的猛将赞同张良的意见,如果现在还搞分化,自己会把生命交代在这里。 
  刘伯温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不紧不慢的说:“这里的各打各的并不是把在家拆开,而是大家每天各当一天的主帅,来指挥我们战斗。” 
  “反对。”张良终于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如果按照他说的那么第一天的占便宜,因为第一天没有伤兵。当然这个道理张良不能说出来,如果说出来就显的自己小气。张良起身说:“如果这样那么最后指挥的将军将没有军功,因为敌人早被前面的人杀了。”知道什么叫虚伪吗?这个就是个现实版本,国人的面子比天大,为了面子可以说很多违心的话。 
  项羽、李元霸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首先他们不够当先锋的,也就是说等轮到他们的时候对面山坡上是没有活人了,草根树皮应该有很多。 
  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帮忙叫嚣着,这个方法不好。 
 
 
 
  
 ~第十六章 张良出使傲苍穹~
 
  刘伯温与徐茂公无奈只好再次把脑袋凑到一起,然后继续嘀咕。 
  张良趁这个机会开始了串联,先串联自己人,在串联敌人的敌人。而后串联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原本没有关系的两个人在张量的嘴巴里棱是缴出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来。 
  刘伯温与徐茂公终于弄出了一副说辞,这次是有徐茂公发言,徐茂公先丢给张良一个警告的眼神而后张口说:“既然敌人内部有分化,那么我们就采用徒手,或者木棒的方法与他们较量。在这以前我们会给他们递交一份战书,怎么打,用什么兵器我们都有提到。这样各位满意了把。” 
  张良听到徐茂公说敌人内部有分化的时候,已经明白了徐茂公的意思。也就是说现在徐茂公知道自己的打算,而后丢出的不用兵刃,这个军事演习的意味就浓厚了很多。不过这个也是目前能够采用的最好方法。 
  张良闭上了嘴,有脑袋的都在思考。而不喜欢思考的将领就要求出战,打仗不见血你打什么仗。 
  徐茂公又搬出一大堆的道理才把这些人安抚了,接着徐茂公与刘伯温合计应该派什么样的人出使巴比伦与卡里亚的士兵大营。说话间两个谋士把眼睛瞄上了张良。 
  张良见不怀好意的眼神立刻明白两人的意思,伸头一刀缩头一刀。男子汉大丈夫就要立于天,傲视苍穹。 
  热血澎湃的张良起身说:“如此有拓展性,高难度的事情当然要找有分量的人去。”其实张良想先坎上大帽子,然后再把这个人推出去,不管怎么推不是自己就行了。 
  可惜张良错了,因为张良的活跃把四周的注意都引到自己身上,当张良开始坎帽子的时候就被众人注视,现在见他开始推荐人,立刻把手指指向了张良。就连私交不错的萧何、韩信都有指。在萧何的眼中张良看到了无奈,在韩信的眼中张良读出了很多:兄弟我没办法,现在大家的意见这么统一,我意识仗义的不指你会被人打的。要知道兄弟的身体不强壮,这么多人一起上我准挂了。为了我不挂,你就去把。 
  张良明白了,眼睛中开始酝酿感情,大家又从张良的眼中看出悲哀。好似被狼群遗弃的头狼。又似被人出卖的伤感。 
  徐茂公上前拍了拍张良的肩膀说:“出来混早晚要还的,不要抱怨,去把。” 
  刘伯温也上来调侃说:“又不是女人,表情这么丰富干吗?快点去,快点回来。” 
  张良无奈伸出手说:“写战书,我去。” 
  就这样两万士兵的内部形成了团结,而张良将带着国书前往敌军大营,一个处理不好就被人喀嚓掉了脑袋。 
  所以在给张良送行的时候,已经有人给张良准备了棺材,看到这个稀罕物的时候张良愤怒了。跳起来问:“是哪个家伙给我送的这个东西,给我站出来。”可惜好心人做好事不喜欢留名,所以张良的愤怒也就是口头上的发泄。 
  刘伯温把马牵出来说:“省点力气把现在做好事都不留名,你就安心的去把。家里有没有什么要照顾的。” 
  张良把眼睛一瞪大义凛然的说:“拿笔墨来。”随从把笔墨拿来后,张良又喊:“再给我坛酒。” 
  周围人好奇的围了过来,出神的看着有点疯癫的张良。会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这老小子一下傻了。 
  怕出事的刘伯温连忙转身问张良:“你要…” 
  大义凛然的张良用中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