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三十六计-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武装干涉受到阻拦,1824年,神圣同盟的核心人物梅特涅建议就拉丁美洲问题召开全欧会议。坎宁表示英国决不参加这样的会议,也不承认会上通过的任何决议。不仅如此,他还建议内阁尽快同拉丁美洲独立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进行贸易谈判,争取早日打入这个广阔市场。1825年1月,英国承认了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家的独立,同他们建立了外交、贸易关系。坎宁的政策给了梅特涅及其神圣同盟的声誉以沉重打击,给欧洲大陆的自由主义势力以鼓舞,恢复了英国在欧洲的威望,也赢得了拉美新独立国家对英国的好感。 
  “远交近攻”是“围魏救赵”的一种变化了的形式。远交近攻本是以地理条件决定外交政策的一种策略,其意是近处如以利害相互结交,容易生变,所以对近处应当采取进攻的政策。其实,这一谋略也可理解为:为了对付近的敌人,或者与远方的国家结盟;或者利用其他国家的事情牵制近旁的敌人。 
  围魏救赵之例说——丘吉尔联苏抗战 
  两次世界大战间隙,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这在资本主义中间引起一片恐惧。英法等国采取了扶持德国的政策,当德国复仇主义日益升起,不断威胁到欧洲和平时,英法等国为了阻止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所谓“扩张”,竟一再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苏联建议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以挫败希特勒德国的侵略扩张计划,但英国顽固地进行破坏,始终不渝地想把德国的扩张矛头引向苏联。这一政策的顶峰是慕尼黑协定,其目的是要将祸水东引,怂恿德国去攻打苏联。但是,到头来德国并没有先进攻苏联,而是拿西欧的英法国家开了刀。绥靖政策宣告破产,西欧舆论大哗,执行绥靖政策的人在国内外都受到了严厉谴责。丘吉尔正是在此危急的形势下,受命组建了英国的战时内阁。 
  丘吉尔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极其反共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诞生之日起,他就极力主张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妄图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扼杀于摇篮之中。遏制共产主义的思想一直在他的头脑中占着主导地位。而且终其一生。但是,丘吉尔先生又是一位很讲现实的人。从他临危受命之时开始,他就认识到,当前的更大威胁不是苏联,而是希特勒德国,如果希特勒赢得战争,不仅英国要蒙受史无前例的投降耻辱,欧洲的自由和民主将不再存在,甚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这是一场压倒一切的战争,必首先打垮希特勒,其余的事情以后再说。丘吉尔认为,在这场战争中,苏联是几乎同美国一样可靠的潜在的盟友。与希特勒相比,苏联的危险已经退居到次要地位。为了能够早日打败希特勒,应该与苏联结成同盟。 
  基于这种认识,丘吉尔作出了明智而正确的抉择。当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消息传来时,丘吉尔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说。在演说中,他向苏联这个新盟国表示欢迎,并表示英国将坚定地与苏联站在一起,共同抗德,直到彻底打败希特勒为止。正是丘吉尔的这一外交战略,使丘吉尔与斯大林这对宿敌坐到了一起,全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也在苏、英、美的周围结成了牢固的联盟,最后终于将法西斯国家彻底打败。 
  “两利相衡从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高明的指挥员,必须学会全局在胸,善于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或趋小害而避大害。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马超、韩遂统率20万大军,直抵关中重地长安。长安郡守钟繇一面布军抵御,一面向曹操报警。当西凉兵先锋马岱率15000众抢先到达时,不到一个回合,钟繇就大败而逃,率众退保长安城。马超等遂指挥大军将长安团团围定。因为长安乃西汉旧都,城固壕深,易守难攻。所以,西凉兵虽经10余日攻战,仍未能破城。在这种情况下,马超的部将庞德分析说:“长安城中多是盐碱地,不仅水不堪饮用,城内亦缺少柴草。大军已围困了十余日,城内军民俱已缺水少柴,不如暂且退军。”他主张马超改变长围硬攻的打法,并献上取城之计。马超一听大喜,立即挥军撤退。对西凉之军的突然退去,钟繇担心有诈,他派人哨探,见马超大军果然已经远去,这才放心。他下令大开城门,准许被围10余日的军民出城打柴取水。一连5天,城门大开。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到第五天,马超大军复来,受惊的军民又蜂拥奔入城内。钟繇仍关闭城门,坚守不出。当夜,在钟繇之弟钟进把守的西门内,约摸三更时分,突然火起。钟进急忙救火时,猛听大喝一声:“庞德在此!”他在措手不及中,被庞德一刀杀死。接着,庞德打开城门,马超、韩遂等的兵马杀入城中。慌乱之中,钟繇弃城从东门逃走,马超、韩遂等遂轻取长安。庞德此计是根据城中极端缺水少柴的实情,以撤军的方式麻痹钟繇,然后杂于入城的军民之中,混入城内,从内部下手,内外结合,拿下长安城。在中国漫长而丰富的战争史上,在夺取城池的斗争中,这种计谋曾被多次而成功地使用过,其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评析' 
  此计名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混水摸鱼原指趁水混伸手把鱼捉住,后泛指乘混乱之机获得本不应该有的利益。这是一种扎中取胜的计谋。“混水”是运用此计的必要条件。大凡水混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本来是混的,我方抓住时机“乱而取之”;二是水本来是清的,我方事先把水搅混,然后再有所图。后者的难度较大,但应用十分广泛。因为施行此计可以轻易达到目的,代价也较小。 
  混水摸鱼之例说——幽州兵的假使者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幽州兵反叛,这消息震惊朝廷内外。 
  第二年,幽州兵气势汹汹,直扑弓高城(今河北东光西)。哪知,弓高城上森严壁垒,弓箭如雨射下。幽州兵虽骁勇异常,也无法攻下这固若金汤的城池。 
  幽州兵强攻不下,只能勉强退后安营扎寨。说来也巧,唐朝朝廷派来的特使,星夜抵达城下。使者一行10人,勒马站在城下,高声呼喊:“守城官兵,快快开门,我们是大唐使者!” 
  守城的唐朝官员心里绷紧了弦,硬是不信,直到天亮,才放他入城。使者进城后,气得暴跳如雷,刚踏进弓高城官衙,便泼口大骂:“弓高守将胆大妄为,竟敢如此对待朝廷命官!”满脸狰狞,一腔愤怒。 
  弓高守将这才真正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忙打拱作揖赶紧赔罪:“大人,日后如有这类事端发生,本官定当只身赴朝廷,负荆请罪,将手下有眼不识泰山者砍头!” 
  这事让潜伏在弓高城里的幽州兵奸细打听到。奸细马上向幽州叛军将领汇报。统兵将军一听,连连大笑:“好,天助我也!再攻弓高,不费吹灰之力!” 
  这一天,幽州兵派出一个人装扮成了朝廷使者,夜色溶溶,大地漆黑一片。这位假使者悄悄潜到弓高城下,大队人马无声无息尾随在他的后面。 
  假使者在城下高声吆喝:“我是朝廷派来的使者,另有急令传告弓高城守将和前一位使者!” 
  一听“使者”两字,守城官员早惊吓得魂飞魄散:“昨天没开门,使者发脾气,守将臭骂了我一场。这次再不开,守将不砍了我的头,剥了我的皮?”他稍探出头向下观望一眼,马上高声答道:“好,马上开城门!” 
  “呀呀!”一声响,城门大开。 
  “哗!”假使者和他身后的大队人马一下子涌进城内。顿时,杀声盈城。转眼间,毫无戒备的唐朝将士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弓高城在顷刻之间被幽州兵攻克。 
  混水摸鱼之例说——巧借商标破敌招 
  1935年,我国民族工业正值艰难起步时期,美国奇异灯泡厂为窒息我国民族工业,在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手段。 
  这年,美国奇异灯炮厂生产了一种新牌的电灯炮,商标为“日光牌”,英文名称“sunlight”,每只售价银元0.1元,给零售商的放款期长达6个月。当时上海市场上的灯泡批发价为每只银元0.2元多一些,奇异厂的日光牌灯泡,批价低,放款时间长,意在使中国的灯泡厂无法推销产品,迫使窒息关厂。 
  面对这一情况,上海的民族灯泡企业在同业公会的领导之下,发挥团结保产的集体力量,在全体灯泡厂每天的产品中,按产量抽成捐献灯泡,将捐献出来的电灯泡,也同样加上日光牌sunlight的中外文商标,并遍登全国各地报刊广告,每只以银元0.05元出售。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探得当时美商奇异厂蔑视中国,没有将“日光脾”的商标向中国商标局注册,待发现两个“日光牌”灯泡的时候,奇异厂已无权提起保护商标的诉讼。 
  上海的民族灯泡企业采取“混水摸鱼”的战略,以少数扰乱多数,造成市场上价格有相差一半的同样“日光牌”电灯泡的双包案,引起了全国各地贩卖商的疑虑,对这纠纷复杂的“日光牌”灯泡不敢贸然进货。 
  这一招妙在不但使美国奇异灯泡厂措手不及,而且美商除用外国律师登报恫吓以及致函中国“亚浦耳”等灯泡厂,制造一些麻烦之外,毫无其它有效对策。 
  经历了这一场“混水摸鱼”之战,中国上海的民族灯泡企业扬眉吐气。 
  混水摸鱼之例说——朱德化装智取宜章城 
  1928年元月初,朱德带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同国民革命军滇军将领范石生部分道扬镳(此前,朱德曾率部同范石生部结成统一战线,隐蔽在范部的第16军里休整待机),经粤北转移到湘南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准备发动湘南暴动。朱德决定首先在宜章点燃革命烽火。 
  当时的宜章城,敌人的守备力量比较薄弱,但是城坚难摧。朱德思量着,如果强攻,不仅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不能速决,而且还会引来敌人援兵,使攻城更加麻烦。为确保湘南暴动第一仗的胜利,朱德召开军事民主会,广泛听取指战员的意见。 
  朱德挑选200名战士,穿上国民党军队的服装,打着范石生部140团的旗号,于1928年1月12日,大摇大摆地开进宜章城。先进城的部队按照朱德的指示,向各方官吏、地主、豪绅发出请帖,说是等大部队进城后要宴请他们,共同商量大事。 
  第二天,朱德带领大部队进入宜章城。伪县长杨孝斌率领本县有头有脸的官吏、地主、绅士20多人前来欢迎。他们看到有这么强大的正规军来保护他们,都非常高兴。随后,伪县长在县城参议会明伦堂内,举行了丰盛的接风洗尘宴会。 
  在宴会上,朱德问伪县长:“你们这里有没有农民运动呀!” 
  伪县长恭恭敬敬地答道:“有!有!怎么没有呢?从前年到现在,农民运动一直就没有断过,闹得我们真是寝食不宁呀!” 
  朱德点着头说:“哦,这么说你们受惊了!” 
  朱德问伪县长:“贵县在镇压共产党和农民运动方面,哪些人的功劳最多,贡献最大?” 
  这些人以为要论功行赏了,于是急忙张三举李四,李四举王五,一时间,宴会室内争吵四起。这时有位老者站起来说:“依我看来,在座的各位乡绅,都是有功之臣!”这么一说,大家纷纷赞成,个个笑逐颜开。 
  此时,随着“跑堂的”一声清脆的长叫“鱼,来啦——”,坐在首席位置上的朱德突然举杯立起:“请问各位,杀了这么多老百姓,不怕有朝一日,人民找你们算账吗?” 
  这句话,就像晴天霹雷,一张张喝红了的醉脸,顿时吓得煞白。 
  朱德紧接着厉声说:“好啊,今天我要劝各位喝杯酒,祝贺你们为非作歹的日子到头了。”说罢,独自一饮而尽,并将酒杯扔了出去。 
  随着酒杯的掷地声,从门外闪进一群手持20响快慢机的年轻军人,将宴会团团围住。出席宴会的官宦绅士们一见这种阵势,个个吓得魂不附体。 
  朱德厉声宣布:“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就是来找你们算账的!”这伙官宦绅士听了,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沮丧地垂下了头。。 
  与此同时,开进宜章城的另一支工农革命军,按照朱德赴宴前的指示,已顺利地缴了团防局和警察局等反动武装的械。 
  就这样,朱德率领的部队一枪未放就占领了宜章城。 
  混水摸鱼之例说——贺龙两顶花轿取尺八 
  花轿,指新娘出嫁乘坐的轿子;尺八,是地名,叫尺八镇,地处长江北岸,临接湖南省的湖北省监利县南部。“两顶花轿取尺八”,是指贺龙用娶新娘子的计谋,夺取当时为反动据点的尺八镇。 
  尺八镇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它地处老江河边,荆江堤干蜿蜒环抱,占据着有利的天然地形,易守难攻,敌人所以在此建立据点,就是看准了这个地方易于防守,也易于出击。据可靠情报:驻守在尺八镇内的敌人为一个中队;这个中队,武器精良,弹药充足,为长期坚守,敌人在此修了许多明碉暗堡。 
  贺龙在分析了敌情之后,认为要夺取这样的地方,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怎么智取呢?贺龙在房子里踱来踱去,想捉摸出一个妙计来。就在此时,房子外面欢声笑语,鼓乐喧天。贺龙推开窗户,只见许多人簇拥着一顶花轿,吹吹打打去迎亲。贺龙非常熟悉这一带的风俗、民风和民情,他望着逐渐远去的花轿,一条智取尺八镇的计谋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 
  一天,正值阳春季节,风和日丽好天气。贺龙把红军战士分成两支送亲的队伍,两顶花轿在红军战士装扮的乐队和送亲人员的簇拥下,吹吹打打,分别由东西两个方向进入尺八镇。 
  同时有两支送亲的花轿队进入尺八镇,镇里居民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他们看到花轿新颖别致,乐声悦耳动听,人们不约而同地跟随花轿队由东西两头往街中心聚拢。当两顶花轿行至保安中队的门前时,突然走不动了。街道本来就不宽,加之看热闹的人多,就显得更加拥挤。两队互不相让,一队要往东,一队要往西。双方先是讲理,后是互相怒骂,最后竟动起手来。看热闹的人群开始骚动,街道上的秩序开始混乱。保安中队门口的哨兵见状,连忙跑去向中队长报告:“报告长官,门口有两支送亲的花轿队打起来了。” 
  “他妈的,大喜日子,娶媳妇拜堂,为什么要打起来?”中队长一听是两顶花轿争道斗殴,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一边命令哨兵赶快回到哨位上去,不要让混乱的人群冲进保安队大门,一边整理一下服装,命令部下:“走,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位中队长站在门口一看,两顶花轿还在那里争斗,互不相让。他觉得挺好玩的,于是便走到一顶花轿前,想看看新娘子长得是否标致。当他正欲掀开轿帘向里探头时,坐在花轿里装扮成新娘的贺龙早有准备,手起刀落,将这位敌中队长砍死在花轿前。 
  贺龙的这一行动就是命令。这时,所有奏乐的、送亲的,立即从轿内妙起武器,杀声震天,跟随贺龙冲进了保安中队的营房。敌人措手不及,纷纷举手投降。 
  与此同时,按贺龙的预先部署,由贺锦斋带领的另一支工农革命军,适时地从镇北发起攻击,由周逸群率领的部队从镇南发起攻击,他们两头夹击,将明碉暗堡里的敌人全部消灭,很快就占领了尺八镇。 
  混水摸鱼之例说——杨成武智取三县城 
  1935年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红四团单独执行佯攻昆明,掩护主力向云南方向转移的任务。部队到金沙江畔归建,途中须经过禄劝、武定、元谋等县城。虽然三县没多少国民党军正规部队,但若与那些杂牌部队纠缠起来,仍难免拖延时间,影响中央红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当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认为,通过三县宜智取,不宜强攻。当下红四团兵分两路,杨成武率团侦察连等三个连为一路,穿上缴获的国民党军服,挎上“捷克式”卡宾枪,向禄劝县开进。其余的部队则由团长王开湘带领,直奔武定县县城。 
  杨成武这支人马来到禄劝县城,声称是“中央军”追击红军路过此地,要哨兵赶快打开城门。开始哨兵有些疑惑不定,杨成武见状,当即双手叉腰,派头十足地一通臭骂,把哨兵给唬住了,连滚带爬地打开了城门。 
  红军进得城来,杨成武沉着地与县长、警察局长、民团团长一一握手。接着便是接风洗尘。席间杨成武打着官腔,煞有介事地询问武定县和元谋县的情况。当他估计到王团长那一路快到武定县时,便对县长说:“告诉武定和元谋两县,我们的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