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好像一个有钱的人,他一生都是非常之风光、非常的如意、顺意。正是因为他非常之风光,他往往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是不是?突如其来的打击很可能使他精神崩溃,使他的精神都垮掉,身心都垮掉。同样的,当一个天人也是这么样。由于他过惯了那种非常快乐的生活,突然他要面临着一切失去,甚至很多天人还会看到自己将会堕落到地狱里边去,他会更加恐惧。

而对于梵天人来说,由于他在梵天人的寿命当中,他并没有很强的对欲乐的贪求,他也不会生起嗔心。即使在命终的时候,他也不会感到恐惧和害怕,所以,梵天人往往投生的时候,最低的程度他还是投生为欲界的人或者天。

因此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投生的法则。对于三界的这些有情、这些众生,他们在投生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呢?

对于无色界的梵天人来说,他们投生将会有三个地方、就是三种可能性:

第一他们很有可能投生到更高的无色界梵天里。因为一个无色界梵天人可以修习更高的无色界定。当他们修习更高的无色界定的时候,将可以因为这种更高的无色界定的善业投生到更高的无色界天。但是由于无色界梵天人并不能够修习比他们层次更低的无色界定,所以他们在临终的时候最多也只能够投生到同一界的梵天,而不会投生到比较低的禅天。例如:无色界梵天人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梵天里面去。而假如这些无色界梵天人失去了禅那,他们将会以近行定的力投生到欲界。所以,由于近行定的力的这种善业都是属于哪一类的善业?三因的善心。所以他们投生的时候,将能够投生为欲界的三因的人或者天人。

对于色界的梵天人,他们的投生法则呢?一个色界的梵天人可以培养更高的定力,是不是?所以当一个色界的梵天人在临死的时候,他如果是成就了无色界的定力,而这种定力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的话,他将能够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里面去。或者也可以因为他们所培养的色界的定力而投生到色界的天里面去。如果一个梵天人在造了极强的倾向于欲界的业,他们死了之后,将能够投生到欲界。

对于在色界的梵天人死了之后投生到欲界的这种众生,他的结生心必然是二因或者三因的果报心。也就是说一个色界的梵天人如果死了之后,他投生为人,那这个人,他不可能是无因的。换而言之,如果一个人的前世是色界的梵天人的话,那么他必然是二因的或者三因的。换而言之,即使一个人过去有可能是梵天人,但今生也有可能怎么样?不可能证禅那。

这是色界梵天人的投生法则。

但是在色界梵天里面,有一种很特殊的梵天人是无想有情天。无想有情天由于在那一世当中他们没有心、没有任何的心念。对于无想有情天,在他的生命期间的业生色法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他们没有眼净色、耳净色等等这些,他们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他们也没有心所依处色。由于他们没有心念,所以在无想有情天的整个生命期间,他们也不能够培养其他的善业,乃至连他们第四禅的善业也不可能培养。这一种梵天人在死了之后,他们只能够投生为欲界的二因或者三因的人或者天人。

无想有情天的寿命是多少?还记得吗?是多少?是五百个大劫。大家知不知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弟子,他在前一世是无想有情天,知道是谁吗?是哪位佛陀在世时的弟子?他就是佛陀的八十位大弟子当中忆宿命第一的,因为这位弟子曾经说过:他能够以一念就回忆到五百大劫以前。因为他的前世完全是空白的,所以他一念就可以回忆到五百大劫以前。因为他在前一世是无想有情天。是谁呢?知道吗?他的名字叫Sobhita(古代翻译成苏贫陀)。Sobhita尊者,他就是忆宿命第一的,由于他过去生投生为无色界梵天人,他今生可以投生为三因结生的人。

我们再看一看,对于一个欲界三因者,就是一个人或者天人是三因结生的。如果是一个三因结生者,他在今生将有可能怎么?将有可能证得禅那。如果这一类的人已经证得了禅那,他们将有可能投生到色界或者无色界的梵天,这和他们所证得的禅那是相应的。当然,如果他没有色界的禅那或者无色界的禅那,那是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的梵天的,除非他已经是证得了第三果,他才有可能。如果只是一般的凡夫,他是不可能没有禅那就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梵天的。

而一个欲界的三因者,也可以因为他所造作的欲界的善业而投生到欲界的人或者天界去,成为六欲天的天、人。一个欲界三因者,他会不会造不善业啊?他会不会直接在他生命结束之后投生到恶趣里面去。会不会?会吗?会。所以他们也有可能堕落到四恶趣。

就好像我们在佛教史上很有名,而且臭名昭著的,谁?提婆达多Devadatta。他是什么结生的呢?三因结生。为什么那么肯定?因为他拥有了禅那,是不是?他曾经拥有了禅那。为什么很肯定他拥有禅那呢?因为他有五神通,他可以变化自在,而且他这种神通是修得的,他必定是具足四禅和四种无色界定的。因为他能够证得禅那,所以他必然是三因的。然而,他也是因为所造的不善业而堕落到恶趣。

所以对于欲界三因者来说,他所造的业可以差别很大。如果他有机会,有因缘修行的话,他不仅仅能够培养色界或无色界的极强的善业,他甚至有可能在今生证得涅槃,证得出世间法。但是如果他没有修行的话,他只是造一些世间的善业的话,那么只会依照欲界的因果法则,他投生到欲界的人、天善趣。当然他也有可能造极强的、极重的不善业(恶业),而这种恶业成熟将会使他堕落到四恶趣里面去。

而对于欲界的二因结生者这一种人和欲界的无因结生者这种人,他们在生命期间有没有可能证得禅那?没有可能。不可能证得禅那。因为不可能证得禅那,所以他们有没有可能投生到梵天界呢?不可能。他们将会因为他们所造作的欲界的善业,他们可以投生到欲界的善趣里面去。而他们有没有可能造作不善业?也有可能。所以他们因为所造作的不善业,也有可能堕落到四恶趣里面去。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会担心:“到底我是不是二因结生的?”很多人都会这么样怀疑。因为我们在讲到什么样的业会带来三因的结生,什么样的业带来二因的结生,惟有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了殊胜的三因善业,他才能够造成三因的结生。如果一个人在过去生造的是低劣的三因善业或者殊胜的二因善业,他才能够使今生投生为二因的结生者。而如果今生投生为二因结生者的话,那么他不能够证得禅那,他也不能够证得圣道、圣果。于是很多人就怀疑:“哎呀!这样的话,如果我是二因结生,我今生修行不是白费了吗?反正我今生再努力修行也不能够证得禅那!”很多人确实会有这样的担心。

我们现在在这里再分析一下。确实大部分的人都是属于二因结生,三因结生的人是少数的。不过,我们也不用因此而过度的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二因的。我们去想一想,如果我们在过去生没有因缘的话,我们将不会进入佛门,我们将不会有机会禅修,修行佛法。

例如:从帕奥禅林很多那些修到缘起的禅修者,他们的过去生的例子来看,就是从机率来看,几乎很多在今生能够修行的人,过去生他们都是曾经遇过佛法,甚至曾经有修行的基础。所以他们今生很自然而然,他们一听到有这么样的禅法,或者一听到他们可以修行,他们的心就会有一种很好乐的心去追求。因此我们从缘上来看,能够真正想要修行的人是很少的。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简略的统计。整个地球有多少人?五十多、六十亿人,是不是?五十多、六十亿人有多少个佛教徒?多少佛教徒?大概佛教徒是三亿,是不是?那么也就是说百分之几的是佛教徒?二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的人是佛弟子。在这三亿的佛教徒当中有多少个真正禅修的?有多少个?三亿有没有三千万?有没有?有没有三百万?有没有?我们在座有没有三百人?有还是没有?没有。

而根据有一些西亚多,例如:雷迪西亚多,他们说:“如果是人类的话,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是三因结生的。”当然这个只是概率,至于他为什么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并不太清楚,其实按照概率来说应该还没有百分之二十。

不过,我们知道了能够遇到法,特别是我们大家还是遇到正法,因为上座部佛教相信现在还是正法时期。因为现在是正法时期,那证明正法还存在。如果我们有机会遇到正法的话,那么我们根本没必要去过度地自暴自弃,我们更需要的就是很好地把握。

还有另外一点,如果我们今生真的是很倒霉、很不幸是二因结生的话,那这个也只是果报。我们更需要的是什么?是造三因的,而且是殊胜的三因的善业,这个是更重要。因为即使我们今生没机会证得禅那,我们今生没机会证得圣道圣果,但是我们今生持续地禅修,将会使我们的下一生投生为三因结生者。
最怕就是你现在都还不确定自己是三因或者二因结生,你就放弃,你就放逸。当你放逸的时候,你造的善心多还是不善心多?不善心多还是善心多?如果你经常造的是不善心,它有可能是你的惯行业,有可能是你的已作业——因为你如果没有极重业的话,也有可能它会是你的近死业。那你下一生堕落到哪里多?堕落到哪里去?哪个趣多?你希不希望堕落到恶趣里面去?

如果今生你经常地禅修、经常地持戒、经常地布施,那你所造的这些善业养成了习惯,例如:你有禅修的习惯,那这种善业将会是你的惯行业。如果你所造的这些已经很习惯的话,那么到了你临终的时候,你很自然而然闭上眼睛,你就会专注你的业处,是不是?例如:你今生,你经常修慈爱、培养慈爱的话,你在练习、在睡眠的时候你也散播慈爱,禅坐的时候也在散播慈爱,乃至到你在一切时只要你正念提起,你就散播慈爱。那么在临终的时候,你的心怎么样?很自然而然地也会在散播慈爱。即使你没有达到禅那,但是散播慈爱的心就是殊胜的三因心。

就好像我们的菩萨在从都西答天((Tusita,古音译兜率天)投生到人间的时候,他投生到人间是他的最后一生。我们的菩萨在从都西答天投生到人间进入Mahàmàyà(摩耶夫人)的母胎的时候,他是以什么心进入的?他在临死的时候,他是用什么心的呢?知道吗?我们可以很肯定他是欲界的三因善心,要不然他不可能成佛。他也不可能是色界的心,因为(如果)是色界的心,他将会投生到色界天。当时我们的菩萨在前一世临终的时候,他对一切众生散播慈爱,他就是以慈爱的心,但是还没有达到禅那,以慈爱的近行定的心投生到母胎里面去的。所以,如果我们习惯散播慈爱的话,那么很自然而然我们下一生的结生心将会是什么心?将会是三因的果报心。

而如果我们习惯于专注呼吸、专注于我们的业处,那在你生命的最后一刻自然而然你闭上眼睛,你也可以很快就专注呼吸,你可以在你专注呼吸当中安详地去世。这个时候由于你在临终的时候,造的是三因的善业,或者你所造的这些三因的善业成为你的惯行业、或者你的近死业、或者你的已作业。那下一生你的结生心是什么心?是三因的善心。而且是什么样的心?是修行的心,是禅修的心。因为你的有分心,就是你的下一辈子整一辈子你的果报心,都是属于一种倾向于修行的心,那下一辈子你修行或者你证得禅那,那是小菜一碟。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现在要多点去造三因的善心,而不要去怀疑、去追究。我现在发现有些禅修者,在听了《阿毗达摩》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了:“到底我是不是二因的?为什么我修行那么难?为什么修行那么多障碍?”不一定。有些人他们修了一辈子都还没有证得禅那,但是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机会。

例如: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位比库,他修了大半辈子都没有任何的成就,但是他就是三因者,知道是谁吗?他就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并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但是却在佛陀去世之后,入般涅槃之后才证得的。谁?不是(阿难)。阿难是在他出家之后的第一个vassa,第一个雨安居就证得初果。还有另外一位,谁知道吗?佛陀在临终的时候特别叮嘱说,要对他进行brahmadaõ;óa(默摈)、梵罚的,是谁?就是Channa阐陀。因为他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是个调皮捣蛋的人。恶口,他的嘴巴特别臭,经常喜欢骂人、喜欢指责、喜欢批评。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一直都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但是他也修行。直到最后僧团对他完全隔绝之后,进行梵罚的时候,他才警醒自己,然后他才禅修。结果他在不久之后就证得了圣道、圣果,断尽了一切烦恼。

这也是一个例子,即使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一些人修行,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成果。但是并不等于说他修行了很多年没有任何成果,就可以说他自己是二因的,是不是?我们也是。如果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例如:我们用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了精进,我们仍然没有成效,才可以说我们自己是二因结生的。如果不是的话,你怎么可以轻易下结论呢?

例如:在帕奥禅林有位长老,他已经奋斗了十几年了,最后他才证得了禅那。如果他很早自暴自弃的话,那么连这个机会他都会失去。他锲而不舍,对于禅修有很强的信心。这样的话慢慢的他过去所造的那些善业、他的巴拉密,也许就要通过他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证得。

我们的菩萨在过去世,据说有一世,因为我没有直接看到圣典,我只是听一位缅甸的尊者这样说过。他说他前世是一个梵天人,他投生为一个人,但是他还是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他才证得了禅那。他修行了十二年,他才证得禅那。

所以即使一个梵天人投生为人,如果他没有精进,他是放逸的话,那么仍然不可能证得禅那。更何况我们,我们前一世的来处还不清楚,有可能有些人是人、有些人是动物、有些人是猪、有些人是狗,是不是?我们都不清楚。可能有些人是鬼。但是,我们很肯定的是今生我们能够投生为人,那我们必然不是三因就是二因,不是二因就是三因。但至于如何去确定呢?惟有我们在修到缘起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确定。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可以给大家鼓舞的就是,对于二因结生者,即使他不能证得禅那,但是他可以证得欲界的近行定。即使他今生不能够修观直到证得圣道圣果,但是他仍然有能力修到很高的观智,甚至极个别还有可能修到行舍智。所以对于这些二因结生者,他仍然有机会去修四界,见到究竟色法、见到究竟名法,他也有能力去修到缘起。是不是?所以不应该轻言放弃,更不应该自暴自弃。

这个是对于欲界二因和无因结生者的投生法则。

我们再看对于圣者的投生法则。如果一个禅修者已经证得了初果,初果就是入流圣者。那么,他将最多只有七次投生到人、天善趣。因为一个禅修者,如果他在禅修的时候已经证得了初果,在他证得了初道(入流道sotàpatti…magga)的时候,已经断除了邪见、断除了戒禁取见和断除了疑。这三种最粗的、最低劣的烦恼已经被断除了,因此,他的未来的轮回不会有很强的动力。特别是他已经把有身见(sakkàya…diñ;ñ;hi萨迦耶见),或者说邪见已经断除了,所以这种可以使一个众生、一个有情堕落到恶趣里的元凶,它的根本已经给断除了。因此,一个初果圣者即使在他没证得初果之前,哪怕他造了很强的恶业,比如说他曾经杀过人,他仍然不会堕落到恶趣里面去。除非他之前曾经造了五逆罪,造了五逆罪他就不可能证得入流,不可能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

在《宝经Ratana Suttaü》里面,佛陀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一个入流的圣者,他绝对不会再受第八次有(他不会有第八次的生命),他只会有第七次。而且,在这第七次当中,他只会在人、天善趣里面。这里的天界也包括梵天界,如果他证得了色界禅那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色界的梵天。如果他证得了无色界的禅那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界。

当然,如果是一个凡夫投生到无色界梵天的,那他不可能在无色界梵天里面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无色界梵天人,他们没有眼、没有耳,所以他们不能够听闻佛法,他们不能够亲近善友,不能够听闻佛法,所以他们不能够在无色界梵天界证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