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炮兵传奇-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蒋介石屈服于国际国内的压力,同日军讲和的话,那么抗日的大业就会付诸东流。 
  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国民的精神,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具体负责指挥作战的彭德怀副司令员开始酝酿在华北敌后打一个大仗,以扭转国内不利的局势。 
  7月初,清障河边,129师师部驻地。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正在同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探讨关于百团大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左权用商量的口气说:“当前国际国内的局势在加剧恶化,彭总觉得不狠狠地打一仗,挫挫日军的锐气,恐怕局势不会有大的改观。彭老总的设想是在敌人的后方,把他的肠子、胃、五脏六腑狠搅一通,疼得他嗷嗷直叫才行……” 
  刘伯承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赞同地笑着说:“好,我看这个设想好,可以干。”接着走到地图前继续说:“敌人的后方好像一个大囚笼,想把我们闷死在里面。瞧,这铁路好比柱子,公路好比链子,据点好比锁子,日军就是想用这样一个囚笼,逼我们任其宰割。我们就是要推倒他的柱子,砸断他的链子,拔掉他的锁子,让他们的后方变成作战的前线……” 
  8月8日,八路军总司令部发出了《战役行动命令》:由129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共同承担破坏正太铁路的任务。其具体部署是:聂荣臻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部队,以15个团的兵力,破击阳泉以东、石家庄以西的正太铁路东段。由刘、邓首长指挥的129师与决死队的第1、第3纵队也是15个团,担任阳泉至榆次段破击作战任务。 
  踞守华北后方的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为多田骏中将。正太线从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全长230公里,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也是截断我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战区的重要封锁线。在这条铁路上,分布着天险娘子关、阳泉煤矿、井陉煤矿等重要关隘和煤炭基地,如果将这条运输线摧毁,日军的战备物资供应将发生极大的困难。 
  8月20日夜,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正太铁路如一条蜿蜒的黑蛇静卧在暗夜之中。 
  突然间,枪炮声大作,百团大战打响了。 
  右纵队的第5、第19团向娘子关至乱流间的日军据点发起攻击。这里是晋、冀两省交界的要隘,又是正太铁路的咽喉地段,日军自然备有重兵。他们依托该地悬崖峭壁、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修筑了四个大地堡,周围配置以明暗火力点。战斗打响后,我军即向日军展开强攻。日军也利用密集火力拼命抵抗。向娘子关攻击的部队前仆后继,云梯被打断了,就搭人梯上。但毕竟由于日军火力太猛,我部伤亡太大。正在此时,我炮兵连将火炮直接推到前沿,在距敌200米处进行瞄准射击,结果炮炮命中敌堡,为进攻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冲杀,我第5团的抗日勇士终于夺取了敌人的地堡群,攻上了娘子关头。黎明时分,娘子关日军大部被我歼灭,八路军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被日寇盘踞三年之久的天险娘子关。 
  21日,多田骏得知娘子关失守的消息后,大为震惊,急忙抽调大批增援部队直扑娘子关,欲与我夺关将士进行生死决战。而我5团官兵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遵照上级命令,在破坏了敌人的大批堡垒后,主动撤离。当大批日军到达娘子关时,早已是人去关空,只有一堆化为废墟的破砖烂瓦。 
  桑掌桥,是正太铁路上最长的大桥,全长300多米,全是钢铁焊接而成,一旦将此桥摧毁,正太铁路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不能使用。摧毁大桥的任务交给了新10旅。 
  战斗打响后,10旅官兵多次向大桥发起冲锋,可是由于守桥日军占据了交通要隘,而且在主要通道上都修筑了坚固的碉堡,所以尽管我军攻势勇猛,但始终未能接近大桥。 
  根据这个情况,旅首长决定把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支援他们的9连从后面的炮阵地上拉过来。 
  9连配有两门平射炮和两门山炮。接到命令后,全连官兵肩拉背拖,把四门炮拉到距大桥仅100多米的地方,进行抵近射击。 
  固守在地堡里的日军一看有钢甲护板的大口径火炮被人缓缓从后面推了上来,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他们,马上知道,八路军要进行直瞄射击了,在这么近的距离上,装有瞄准镜的火炮肯定是弹无虚发的。顿时,地堡里的敌人炸了营,炮弹还没有发射,日军已经哇哇怪叫着从地堡里不顾死活地往外跑。 
  “轰:”首先发言的是一门平射炮,没想到距离太近了,炮弹的力量也太大了,弹丸穿过地堡,不知在何处爆炸,地堡上只留下一个透明窟窿。 
  炮兵连的同志们马上换上了瞬发引信,又放了一炮。 
  这一炮立刻大显威风,把一个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地堡掀了个底朝天。 
  接着两门架腿式山炮也发言了。四门炮连续发射炮弹12发,发发命中敌人目标,桥头上的几个大地堡原来似乎不怕打,不怕炸,坚如钢铁,现在顷刻之间便变成了一堆废墟,有的被炮弹开了膛,有的被剖了腹,还有的被削了顶,我步兵官兵毫发无损地冲上去,很快便占领了整座大桥。 
  接着工兵兄弟就将一箱箱炸药垒在一起,置放在大桥的关键部位,安好雷管,装好引爆装置。 
  “轰!轰!轰……”接连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桑掌大铁桥便嘎嘎惨叫着倒塌了下去。 
  8月21日,冀中军区的一个炮兵连,配属晋察冀军区中央纵队三个团攻击井陉矿区的风山矿。 
  这儿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支撑着华北日军的军用,部分还要运往日本,因此,日军对这儿的防守也十分严密,派了一个大队在这儿驻防。 
  很显然,日军对八路军的这次大规模突然行动缺乏准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八路军的力量会如此之大,活动范围会如此之广,打击程度会如此之剧。 
  守矿的大队虽然利用工事和碉堡坚守不出,但是一个大队干余人的日军,在八路军三个团的攻击下,干脆放弃了保矿的任务,只能临时先保自己的小命了。 
  看到日军龟缩在几个坚固的城堡内,易守难攻。如强行攻击,势必要加大伤亡,于是便把解决战斗的任务交给了炮兵连。 
  炮连连长仔细观察了敌情后,确定攻击的重点为敌人的碉堡、半山腰间的弹药库和建在山顶的鬼子观察站,随后对各门炮的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上午10时,十多门大小火炮同时开炮,准确地把预定目标都一一摧毁,尤其是日军的弹药库被击中后,引发了一连串的大爆炸,整个矿区如雷轰鸣,长时间爆炸声不断。最后,守矿山的日军大队全部被我歼灭。 
  历时20天的百团大破袭,至9月10日胜利结束。这一阶段的作战使日寇华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陷入瘫痪,正太线尤为严重。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华北军民的士气,在全国也引起了巨大反响。为了乘胜扩大战果,9月16日,八路军总部不失时机地发出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提出新的任务:“继续破坏日寇交通,克服深入我根据地之某些据点,破坏涞灵公路,破坏宁武至轩岗的铁路,收复榆社、辽县二县。” 
  9月23日23时,129师386旅在陈赓旅长的率领下,向榆社城发起强攻。总部炮兵团8连配合了这次行动。 
  总攻时间定在24日下午5时。陈旅长总攻号令一下,我炮兵首发炮弹飞出炮膛,带着愤怒的呼啸砸向敌阵,准确地命中敌人的母堡。接着群炮怒放,发发炮弹都落在敌人的头上,炸得敌人抱头鼠窜。在攻坚战中,炮兵显示出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巨大威力。 
  战斗于当晚8时结束。这一仗不但收复了榆社县城,还消灭了日军一个加强中队,缴获了3门山腿式山炮。 
  9月268,在进攻日军重镇管头时,出现了一些麻烦。由于日军在这儿经营的时间较长,所以工事特别坚固,普通迫击炮弹落到混凝土工事上,只能四下开花,日军的工事却安然无损。 
  怎么办?步兵眼巴巴地瞅着炮兵老大哥,不能再让步兵兄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迎击敌人的子弹,用珍贵的生命去铺设胜利之路了。 
  可是,间瞄射击,直瞄射击,什么样的方法都用过了,敌人的碉堡依然安然无恙,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前线坐阵指挥的炮兵团迫击炮主任赵章成对此伤透了脑筋。 
  一提起赵章成的大名,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大渡河边的那三发神弹,想起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今,当年的赵连长已经成长为八路军的炮兵专家,不但成为优秀指挥官,还成为我军科技攻关的行家里手哩! 
  在前线观察的几个侦察兵相互议论说:“别看鬼子的火力挺猛,那是他们有乌龟壳子护身,如果把他们从碉堡里赶出来,他们立刻就成了龟孙子,根本不抗打……” 
  战士们的议论使赵章成灵机一动,对,只要想法子把鬼子从地堡里赶出来就行。他想到以前在家乡,大人炒辣椒面时,呛得人眼泪直流,捂着鼻子到处躲。对,就用辣椒面对付这些小鬼子! 
  于是,在赵章成的指挥下,战士们将一些辣椒面分别装进20发迫击炮弹之中,安装完毕后,赵章成亲自操作一门迫击炮,指挥另外三门炮同时开火,以准确的射击精度,将这几发炮弹都送到了敌人碉堡的头顶或身边。 
  炮弹爆炸后,虽然没有当即对敌人造成大的杀伤,可是随着风的飘动,一股股辛辣的气味从射孔、门缝钻进了碉堡中。 
  敌人闻到这股气味后,不停地流眼泪、打喷嚏,连话都说不出来。突然不知哪一个鬼子喊:“糟了,这是八路的毒气弹……” 
  一听说八路军放毒气弹了,碉堡里的鬼子立刻炸了窝,不顾死活地打开碉堡门,你挤我操地往外跑。 
  步兵兄弟们一看乐了,立刻展开了射击竞赛,将弃堡而出的日军全部消灭,我军趁势攻取了管子,还缴获了一门92式步兵炮。 
  八路军连续两个阶段的破击战、攻坚战,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发展之迅猛,都是抗战以来所从未有过的,这大大超出了侵华日军的意料,他们连连惊呼:“对华北的八路军应有再认识。”为了稳定局势,巩固华北后方,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他们又从华北各地拼凑了5万多日军,从10月19日起,开始对我晋东南、晋察冀、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命令,要求华北“我党政军民密切配合,深入战争动员,领导群众空室清野,作好反扫荡的一切准备。”还要求各部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坚决歼灭敌人一路至两路,给进犯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遵照总部命令,各路人马把疲劳抛到脑后,立刻抖擞精神,与前来扫荡的各路日军厮杀起来。 
  10月26日,日军一个大队500多人,在岗崎大队长的率领下,向关家垴地区进犯。129师得知这一消息后,刘伯承立刻命令385旅和386旅、新编第10旅及决死第1纵队向关家垴地区疾进。29日夜,将岗崎大队包围于关家垴地区。岗崎见四面被围,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一边向上司拼命要求支援,一面赶修工事,准备就地坚守,等待援兵。 
  30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员也率领总部炮兵团第3营赶赴前线,亲临指挥。 
  炮兵营在距关家垴东南1000米处占领阵地。总攻发起后,炮兵团根据彭总命令,集中火力对敌前沿阵地进行轰击,清除了日军在前沿表面阵地设置的地雷、铁丝网、木桩等障碍物,为步兵的冲击开辟了通路。 
  在这一战中,我军神炮手赵章成又大显神威,他指挥迫击炮群以每分钟20发炮弹的速度进行射击,发射的炮火格外猛烈,把敌人的炮火完全压制了下去。 
  129师的攻击部队以勇猛迅速的动作突破了日军的前沿防线,杀进了日军的核心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战至31日拂晓,日军全部被歼,岗崎大队长也被乱弹击中,一命呜呼。 
  在保卫黄烟洞的战斗中,我军炮兵又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黄烟洞是我八路军的兵工厂所在地,我军平时所需的大量子弹、手榴弹、乃至迫击炮弹都是在这里生产的,因此,这里成为日军扫荡的重要军事目标。 
  为了保卫黄烟洞,加强这儿的守备力量,彭总将迫击炮教导队的一个连配属在这里。 
  谁知扫荡的敌人不仅十分凶残,而且数量极多,两军在左会山一带发生了酷烈的激战。日军在我猛烈炮火的轰击下,伤亡惨重,可是他们一拨倒下,一拨又嗷嗷叫着杀上山来。 
  终于,我迫击炮连射出了最后一颗炮弹,然后端起刺刀,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 
  激战三日,日军终因伤亡太多而败下山去,但我军的损失也异常严重。特别是迫击炮连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连指导员朱秉彝也在此战中阵亡。 
  1941年1月6日,在我抗日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扫荡的日军兵力减弱,粮弹接济困难,日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了防止各路被我分而歼之,不得不开始总撤退。 
  我八路军健儿趁势展开追杀。我第2纵第5、第6团,在石沙庄伏击败退的日军又获大捷,共歼日军大佐官兵以下300余人,为百团大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08章 
   粟裕诱敌天目山,神炮“小老虎”威震敌胆;新四军组建船上炮兵队;粟裕下死命令:“宁可牺牲一个连,也不能丢失一门炮!”  
  粟裕回马三枪破敌胆 
  1945年5月,侵华日军苟延残喘,缩短防线,集中退守沿海地区,同时诱使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向我军发起进攻。 
  蒋介石知道,抗日战争的结束,即是国共两党新一轮纷争的开始。因此,在日军威胁减弱的情况下,如何束缚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便成了蒋介石的唯一心事。 
  在重庆的军事大本营里,蒋介石面对着作战地图,苦思冥想了几天,他把打击共产党武装的主要目标,放在了正在江浙天目山一带活动的新四军身上。 
  5月中旬,国民党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令长官上官云相,接到了蒋介石亲自签发的“对天目山之共匪,应迅速剿灭,尔等可集中必胜兵力,统一指挥,断其后路,一鼓歼之”的密令。 
  顾祝同原本就是新四军的老冤家,当年皖南事变,新四军惨遭失败时,担任围剿总司令的就是他。 
  接到蒋介石密令后,顾立刻将精于谋算的25集团军总司令李觉从福建调来,接替陶广任前敌总指挥,纠集兵力14个师,15万兵马,分二路对天目山地区坚持抗战的新四军进行围剿。 
  由于前两次围剿都遭到重创,所以这一回他们接受了历次惨败的教训,不敢分兵,不敢突出,不敢长驱直入,而是采取了步步为营,齐头并进的战术,一步步地缩小包围圈,最后迫使我军同其决战。 
  于是天目山区风云突变,我新四军苏浙军区的指战员们面临着四面受攻的危险境地,形势十分严峻。 
  担任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职务的是战将粟裕。此刻,粟裕好像同往常一样,每天处理完军务,便到房前的菜地劳动,锄草、翻地、敲坷垃,遇到老农就在田间地头和他们拉家常,谈农时,说笑话,使人丝毫觉察不出新四军面临大敌压境的局势。 
  但到了晚上,粟司令员散步的时间缩短了,看地图的时间却越来越长,神情也更为专注。他时而走到军用地图前,仔细圈划着什么地方,那儿或许是一个不出名的山包,一个人所难知的小村,或者是一条小河,一条羊肠小径。时而他会坐在木凳上,久久地凝望着地图,好像回忆起了什么往事。人们都知道,天目山区原来就是一个古战场。南宋时,赵家王朝的军队曾在这儿同金兵鏖战,太平天国的大军曾在这儿惨败。再往近些说,这儿还是当年方志敏蒙难、红10军团几乎全军覆没的地方。 
  5月下旬,敌人的兵力纠集妥当,遂向我苏浙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李觉先以一个师在富春江以北地区,切断天目山与金萧地区的联系,另以一个师向孝丰地区进扰,其他部队则分别在宁潜、宁国东南集结,杭嘉湖地区的顽军亦向莫干山地区迫近。 
  粟裕及时洞悉了敌人的作战企图,为了打乱顽军的部署,控制富春江两岸的广大地区,确保浙东与浙西的联系,他决定乘顽军立足未稳,争取主动,予以反击。 
  5月29日晚,第1、第7、第10三个支队,兵分三路向新登方向运动。部队连续突破顽军第79师在大岭、永昌、松溪、方家井一线的防御,于6月1日进抵新登城下。 
  顽军第79师自从龙游调防新登以来,为了守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