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_北齐书-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 父瑜之 诸本〃瑜之〃作〃子瑜〃,三朝本、百衲本作〃瑜之〃。按魏书卷五七崔挺传见从弟瑜之,即崔季舒父。北史卷三二崔挺传云:〃珽从父子瑜〃,意谓珽从父之子名瑜,瑜之双名去〃之〃字。后人校北齐书,误读北史,以〃子瑜〃二字连读,遂改〃瑜之〃为〃子瑜〃,误。今从三朝本。

'三' 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 诸本〃总〃下衍〃管〃字,今据北史卷三二崔季舒传删。

'四' 季舒等家属男女徙北边 按下云:〃妻女子妇配奚官,〃则妇女不徙北边。这句〃男女〃当作〃男子〃。

'五' 尚书右外兵郎中 诸本〃右外兵郎中〃作〃右丞兵部郎中〃。按隋书卷二七百官志,北齐无兵部,五兵尚书所属有右外兵曹,郎中一人。诸本皆误,今从北史卷三二改。

'六' 由此大有受纳至以为戏乐 三朝本、百衲本、汲本、局本及册府卷七三○八六八六页此段作〃大文绫并连珠孔雀罗等百余疋,令诸妪掷樗蒲,调新曲。招城市年少,歌为娱。游诸倡家,与陈元康、穆子容、任冑、元士亮等为声色之游。〃按南、北、殿三本此段全同北史卷四七祖珽传,当即依北史改。北齐书补本祖珽传的原文当如三朝本及册府,乃是删节颠倒北史文字而成。然文义不如北史明白,今从南本。

'七' 宣神武教给城局参军事过典签高景略疑其定不实 三朝本、百衲本及册府卷七三○八六八六页〃事〃字在〃典签〃下作〃过典签事〃,他本及北史卷四七、册府卷八三九九九六一页作〃事过典签〃,又〃疑其〃下无〃定〃字。按此句文字疑有讹脱。但南北朝时州长官的批示、命令必经典签复核,所以说〃事过典签〃,今从他本及北史。

'八' 皆有受纳据法处绞上寻舍之又盗官遍略一部事发 南本无〃据法处绞,上寻舍之〃八字,当是脱文。北本、殿本依北史卷四七改作〃皆有受纳,而谘取教判□盗官遍略一部,时又除殿本讹〃际〃珽秘书丞兼中书舍人。还邺后其事皆发。〃三朝本、百衲本、汲本、局本及册府卷七三○八六八六页并如上摘句。按北齐书此传补入时原文当同三朝等本,乃节录北史,括取大意,而〃据法处绞,上寻舍之〃八字又为北史所无。合上〃皆有受纳〃一条观之,知此传虽出北史,□非直钞,颇疑也采自某种史钞,于北史本有增删,非补此传者所改窜。此段文字可通,北本乃补所不必补,今从三朝本。

'九' 文宣付从事中郎王士雅推检 北史卷四七〃雅〃字注〃阙〃,册府卷七三○八六八六页亦无此字。通志卷一五五作〃淹〃,乃涉下〃平阳公淹〃而衍。疑〃士〃下本阙一字,作〃雅〃也因涉下〃推〃字而衍误。

'一○' 文宣每见之 诸本〃见〃作〃规〃,北史卷四七及册府卷七三○八六八六页作〃见〃,南本据北史改。按〃规〃是〃规劝〃,于文义不协,当因涉上〃陆元规〃而讹,今从南本。

'一一' 为中劳使 北史卷四七〃中〃作〃申〃。疑〃中〃字讹。

'一二' 乃疏侍中尚书令赵彦深侍中左仆射元文遥侍中和士开罪状 三朝本、百衲本、北本、汲本、殿本无〃侍中左仆射元文遥〃八字,南本、局本依北史卷四七增。按下文祖珽明以〃士开、文遥、彦深〃并提,这里不应删去文遥,北本也因知其不合,于〃和士开〃下加一〃等〃字。今从南本。

'一三' 珽乃讽御史中丞丽伯□令劾主书王子□纳贿 诸本〃□〃作〃律〃,百衲本作〃□〃。按〃丽伯□〃当是〃郦伯伟〃之讹。伯伟历见魏书卷四二郦范传,本书卷三○崔暹传补,北史卷三○虑潜传、卷八一刘昼传及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二二李功曹墓志。其人乃郦范孙,名中,历官御史及冀州、仁州刺史,赵郡太守。武平四年五七三与卢潜等守寿阳,为陈所虏。祖珽当国在武平三年,这时伯伟为御史中丞,时间亦无不合。当是〃郦〃省作〃丽〃,〃伟〃讹作〃□〃,当时彳旁常写作□,〃□〃即〃律〃字,三朝本已下各本遂径作〃律。〃

'一四' 街巷禁断行人□犬不听鸣吠 三朝本、百衲本、汲本,无〃不听鸣吠〃四字,南、北、殿、局四本及北史卷四七有但南本〃不听〃讹〃不敢〃。按册府卷六九一八二四一页也有此四字,当是三朝等本脱去,今从北、殿诸本。

'一五' 虽知危急不遣救援 三朝本、百衲本、汲本〃遣〃作〃追〃,下无〃救援〃二字。他本依北史改作。按〃不追〃意谓不追其还邺,似亦可通。但当时城方被围,即使穆提婆对祖珽没有仇恨,也不应忽追刺史入朝。今从他本。

 





第四十卷  补列传第三十二'一'

尉瑾 冯子琮 赫运子悦 唐邕 白建

  尉瑾,字安仁。父庆宾,为魏肆州刺史。瑾少而敏悟,好学慕善。稍迁直后。司马子如执政,瑾取其外生皮氏女,由此擢拜中书舍人。既是子如姻戚,数往参诣,因与先达名辈微相款狎。世宗入朝,因命瑾在邺北宫共高德正典机密。肃宗辅政,累迁吏部尚书。世祖践祚,赵彦深本子如宾僚,元文遥、和士开并帝乡故旧,共相荐达,任遇弥重。又吏部铨衡所归,事多秘密,由是朝之几事,颇亦预闻。寻兼右仆射,摄选,未几即真。病卒。世祖方在三台饮酒,文遥奏闻,遂命彻乐罢饮。

  瑾外虽通显,内阙风训,闺门秽杂,为世所鄙。然亦能折节下士,意在引接名流,但不别之。及官高任重,便大躁急,省内郎中将论事者逆即瞋詈,不可谘承。既居大选,弥自骄狠。子德载嗣。

  冯子琮,信都人,北燕主冯跋之后也。父灵绍,度支郎中。子琮性聪敏,涉猎书传,为。肃宗除领军府法曹,'二'典机密,摄库部。肃宗曾阅簿领,试令口陈,子琮闇对,无有遗失。子琮妻,胡皇后妹也。迁殿中郎,加东宫管记。又奉别诏,令共胡长粲辅导太子,转庶子。

  天统元年,世祖禅位后主。世祖御正殿,谓子琮曰:〃少君左右宜得正人,以卿心存正直,今以后事相委。〃除给事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世祖在晋阳,既居旧殿,少帝未有别所,诏子琮监造大明宫。宫成,世祖亲自巡幸,怪其不甚宏丽。子琮对曰:〃至尊幼年,纂承大业,欲令敦行节俭,以示万邦。兼此北连天阙,不宜过复崇峻。〃世祖称善。

  及世祖崩,仆射和士开先恒侍疾,秘丧三日不发。子琮问士开不发丧之意。士开引神武、文襄初崩并秘丧不举,至尊年少,恐王公有贰心,意欲普追集□风堂,然后与公详议。时太尉录尚书事赵郡王叡先恒居内,预帷幄之谋,子琮素知士开忌叡及领军临淮王娄定远,恐其矫遗诏出叡外任,夺定远禁□之权,因答云:〃大行,神武之子,今上又是先皇传位,□臣富贵者皆是至尊父子之恩,但令在内贵臣一无改易,王公已下必无异望。世异事殊,不得与霸朝相比。且公出宫门已经数日,'三'升遐之事,行路皆传,久而不举,恐有他变。〃于是乃发丧。

  元文遥以子琮太后妹夫,恐其□成太后干政,说赵郡王及士开出之,拜郑州刺史,即令之任。子琮除州,非后主本意,中旨殷勤,特给后部鼓吹,加兵五十人,并听将物度关至州。未几,太后为齐安王纳子琮长女为妃,子琮因请假赴邺,遂授吏部尚书。其妻恃亲放纵,请谒公行,贿货填积,守宰除授,先定钱帛多少,然后奏闻,其所通致,事无不允,子琮亦不禁制。俄迁尚书右仆射,'四'仍摄选。和士开居要日久,子琮旧所附托,卑辞曲躬,事事谘□。士开弟休与卢氏婚,子琮检校趋走,与士开府僚不异。是时内官除授多由士开奏拟,'五'子琮既恃内戚,兼带选曹,自擅权宠,颇生间隙。琅邪王俨杀士开,子琮与其事。就内省绞杀之。子琮微有识鉴,及位望转隆,宿心顿改。擢引非类,以为深交;纵其子弟,官位不依伦次;又专营婚媾,历选上门,例以官爵许之,旬日便验。子慈正。

  赫连子悦,字士欣,勃勃之后也。魏永安初,以军功为济州别驾。及高祖起义,侯景为刺史,景本尒朱心腹,子悦劝景起义,景从之。除林虑守。世宗往晋阳,路由是郡,因问所不便。悦答云:〃临水、武安二县去郡遥远,山岭重迭,车步艰难,若东属魏郡,则地平路近。〃世宗笑曰:〃卿徒知便民,不觉损干。〃子悦答云:〃所言因民疾苦,不敢以私润负心。〃世宗云︰〃卿能如此,甚善,甚善。〃仍□依事施行。在郡满,更征为临漳令。后除郑州刺史,于时新经河清大水,民多逃散,子悦亲加恤隐,户口益增,治为天下之最。入为都官尚书,郑州民八百余请立碑颂德,有诏许焉。后以本官兼吏部。子悦在官,唯以清勤自守,既无学术,又阙风仪,人伦清鉴,去之弥远,一旦居铨衡之首,大招物议。由是除太常卿,卒。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其先自晋昌徙焉。父灵芝,魏寿阳令。邕少明敏,有治世才具。太昌初,或荐于高祖,命其直外兵曹,典执文帐。

  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擢为世宗大将军府参军。及世宗崩,事出仓卒,显祖部分将士,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显祖甚重之。显祖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识悟闲明,承受敏速,'六'自督将以还,军吏以上,劳□由绪,无不谙练,每有顾问,占对如响。或于御前简阅,虽三五千人,邕多不执文簿,暗唱官位姓名,未常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是日,显祖亲执邕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之上,启太后云:〃唐邕强干,一人当千。〃仍别赐锦彩钱帛。邕非唯强济明辨,然亦善揣上意,进取多途,是以恩宠日隆,委任弥重。显祖又尝对邕白太后云:〃唐邕分明强记,每有军机大事,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之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十年,从幸晋阳,除兼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显祖尝登童子佛寺,望□州城曰:〃此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帝云:〃我谓唐邕是金城,此非金城也。〃其见重如此。其后语邕曰:〃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杨遵彦更求一人堪代卿者,遵彦云比遍访文武,如卿之徒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此意。卿宜勉之。〃显祖或时切责侍臣不称旨者:〃观卿等举措,不中与唐邕作奴。〃其见赏遇多此类。

  肃宗作相,除黄门侍郎。于华林园射,特赐金带宝器服玩杂物五百种。天统初,除侍中、□州大中正,又拜护军,余如故。邕以军民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人马疲敝,奏请每月两围。世祖从之。后出为赵州刺史,余官如故。世祖谓邕曰:〃朝臣未有带侍中、护军、中正作州者,以卿故有此举,放卿百余日休息,至秋间当即追卿。〃迁右仆射,又迁尚书令,封晋昌王,录尚书事。属周师来寇,丞相高阿那肱率兵赴援,邕配割不甚从允,因此有隙。肱谮之,遣侍中斛律孝卿宣旨责让,留身禁止,寻释之。车驾将幸晋阳,□孝卿总知骑兵度支,事多自决,不相询□。邕自恃从霸朝以来常典枢要,历事六帝,恩遇甚重,一旦为孝卿所轻,负气郁怏,形于辞色。帝平阳败后,狼狈还邺都。邕惧那肱谮之,恨斛律孝卿轻己,遂留晋阳,与莫多娄敬显等崇树安德王为帝。信宿城陷,邕遂降周,依例授仪同大将军。卒于凤州刺史。

  邕性识明敏,通解时事,齐氏一代,典执兵机。凡是九州岛军士、四方勇募,强弱多少,番代往还,及器械精粗、粮储虚实,精心勤事,莫不谙知。自大宁以来,奢侈糜费,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度支取舍,大有裨益。然既被任遇,意气渐高,其未经府寺陈诉,越览词牒,条数甚多,俱为宪台及左丞弹纠,并御注放免。司空从事中郎封长业、太尉记室□军平涛并为征官钱违限,邕各杖背二十。齐时宰相未有挝挞朝士者,至是甚骇物听。

  邕三子。长子君明,开府仪同三司。开皇初,卒于应州刺史。次子君彻,中书舍人。隋顺、戎二州刺史,大业中,卒于武贲郎将。少子君德,以邕降周伏法。

  齐朝因高祖作相,丞相府外兵曹、骑兵曹分掌兵马。及天保受禅,诸司监咸归尚书,唯此二曹不废,令唐邕白建主治,谓之外兵省、骑兵省。'七'其后邕、建位望转隆,各为省主,令中书舍人分判二省事,故世称唐、白云。

  白建,字彦举,太原阳邑人也。初入大丞相府骑兵曹,典执文帐,明解书计,为同局所推。天保十年,兼中书舍人。肃宗辅政,除大丞相骑兵参军。河清三年,突厥入境,代、忻二牧悉是细马,合数万匹,在五台山北□谷中避贼。'八'贼退后,□建就彼检校,续使人诣建间领马,送定州付民养饲。建以马久不得食,瘦弱,远送恐多死损,遂违□以便宜从事,随近散付军人。启知,□许焉。戎乘无损,建有力焉。武平末,历特进、侍中、中书令。

  建虽无他才,勤于在公,属王业始基,戎寄为重,建与唐邕俱以典执兵马致位卿相。晋阳,国之下都,每年临幸,征诏差科,责成州郡。本藩僚佐爰及守宰,谘承陈请,趋走无暇。诸子幼稚,俱为州郡主簿,新君选补,必先召辟。男婚女嫁,皆得胜流。当世以为荣宠之极。武平七年卒。

校勘记

'一' 北齐书卷四十 按此卷文甚简略,后无论赞,但称齐帝庙号,文字也与北史不同。钱氏考异卷三一认为似经后人删改,或北齐书此卷已亡,后人以高氏小史补。

'二' 性聪敏涉猎书传为肃宗除领军府法曹 南本、局本及册府卷七九九九四九一页无〃除〃字,他本皆有。按若无〃除〃字,则是肃宗高演官领军将军时,冯子琮为领军府法曹,但据本书卷六孝昭纪补不言高演曾为此官。北史卷五五冯子琮传云:〃性识聪敏,为外祖郑伯猷所异。〃此传〃为〃字下当有脱文。南本、册府以〃为〃字从下读,以〃除〃字为衍文,恐非。

'三' 且公出宫门已经数日 北史卷五五〃出〃上有〃不〃字。按本书卷五○和士开传,高湛病,士开即〃入侍汤药〃,死时,士开在宫内,秘丧三日不发。数日之内,不出宫门可知。此云:〃出宫门已经数日〃,与事实不符。册府卷四六五五五三五页作〃公出门已经数日〃,〃出门〃指出家门,与〃不出宫门〃意同,这里非脱〃不〃字,即衍〃宫〃字。

'四' 俄迁尚书右仆射 诸本〃右〃作〃左〃,北史卷五五、册府卷四八二五七五○页、卷六三八七六五四页作〃右〃。按子琮自武平二年四月迁右仆射,七月被杀,并未迁官,作〃左〃误,今据北史改。参见卷八校记。

'五' 是时内官除授多由士开奏拟 北史卷五五〃内官〃作〃内外〃,疑北史是。

'六' 承受敏速 诸本〃受〃作〃变〃,北史卷五五唐邕传、册府卷七八九九四九一页作〃受〃。按文义作〃承受〃较长,册府本出北齐书而与北史同,知〃变〃字讹,今据册府改。

'七' 谓之外兵省骑兵省 诸本无〃骑兵省〃三字。按二人分治外兵、骑兵两省,下文称〃各为省主〃可证。此传脱去三字,今据北史卷五五补。

'八' 在五台山北□谷中避贼 册府卷六六二七九一八页无〃北〃字,下有〃经二十余日〃五字,当是此传脱文。

 





第四十一卷  列传第三十三

暴显 皮景和 鲜于世荣 綦连猛 元景安 独孤永业 傅伏 高保宁

  暴显,字思祖,魏郡斥邱人也。祖喟,魏琅邪太守、朔州刺史,因家边朔。父诞,魏恒州刺史、左□将军,乐安公。显幼时,见一沙门指之曰:〃此郎子有好相表,大必为良将,贵极人臣。〃语终失僧,莫知所去。

  显少经军旅,善于骑射,曾从魏孝庄帝出猎,一日之中手获禽兽七十三。孝昌二年,除羽林监。'一'中兴元年,除襄威将军、晋州车骑府长史。后从高祖于信都举义,授中坚将军、散骑侍郎、帐内大都督,加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屯留县开国侯。天平二年,除渤海郡守。元象元年,除云州大中正,兼武□将军,加镇东将军。二年,除北徐州刺史,当州大都督。从高祖与西师战于邙山,高祖令显守河桥镇,据中潬城。武定二年,除征南将军、广州刺史。侯景反于河南,为景所攻,显率左右二十余骑突出贼营,拔难归国。时高岳、慕容绍宗等讨景,即配显士马,随岳等破景于涡阳。武定六年,拜太府卿。从世宗平王思政于颍川,授颍州刺史。七年,转郑州刺史。八年,加骠骑将军,进侯为公,通前食邑一千三百户。天保元年,加□大将军,刺史如故。三年,'二'与清河王高岳袭历阳,取之。为赃货,解郑州,大理禁止。处断未讫,为合肥被围,遣与步汗萨、慕容俨等同攻梁北徐州。擒刺史王强。与梁秦州刺史严超达战于泾城,'三'破之。五年,授仪同三司。其年,又与高岳南临汉水,攻下梁西楚州,获刺史许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