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农大魔师-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

    感谢青如远山、money3…604、开心珞巴、~jj~、小小寒月、投的粉红票!!

    感谢开心珞巴、骏马无疆的打赏!!

第101章 暖房

    一家人都做在炕上,“亲家姥爷,住下了就不要走了,这里宁静,将来可比闹哄哄的城里要好。”姚爷爷别有深意地说道。

    刘姥爷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小老弟可是够敏锐的,然后又道,“那我可真厚着脸皮住下了。”

    “住下吧……”姚爷爷还想在说什么,就被院子外的传来的声音打断了。

    “我回来了。”连幼梅把自行车扔在大门外,就飞也似地跑了进来。

    姚长海则摇头轻笑,替她把自行车搬进了院子里。

    连幼梅哗啦一下掀开帘子,笑道,“姥爷、爹、娘、大嫂都在啊!妮儿呢!”

    “呶!在这儿呢,睡着了。”姚奶奶侧身让开,露出妮儿胖乎乎的小脸,此刻安静的睡着了。

    刘姥爷看了一下正午的阳光,“你怎么回来这么早。”

    “刚刚麦收完,地里面又点上了玉米,左右没事,我就请假先回来了一会儿。”连幼梅欠身坐在炕沿上道。

    “姥爷,爹、娘,你们继续聊,我去做饭。”连幼梅起身说道。“今儿就在这儿吃了,给我们暖房。”

    乔迁新居,是人生大事之一,各地有不同的暖房习俗,如果简单地将这些习俗归结为封建迷信未免有失偏颇,毕竟,人们心理上的平衡求得未来居住的平平安安是大多数搬迁者共同的美好心愿。

    各地暖房习俗不同,京城搬家时首先要放鞭炮的,按老人的说法是“新房头上三只鬼,放鞭炮可以驱恶鬼”,这种迷信的说法,一般不被年轻人接受。但进入新居,对于年轻人来说,毕竟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放放鞭炮制造一点声响。图的是个热闹。

    而在南方盖房子要挖坑刨地,占据了土地公公的地盘,害得土地公公无家可归,他老人家会生气的。因此。搬新居时在房间的每个角落烧香,让他老人家享受到人们的香火供奉,便可以另觅新居了。当香火散去,将香灰扫去,拿出若干苹果,在燃香的地方摆上苹果,代表着平平安安的意思……

    姚湾村这一带新房搬家房后要暖房、温锅,聚人气和财气。

    温锅又称“温居”、“暖房”、“烧炕”、“添囤”,指新房落成后,乔迁者迁进新宅者。热情邀请亲戚朋友前来认识新家门,亲友、邻居携带礼品前去庆贺,主人设宴款待来贺者的习俗,包含着众人添柴火焰高的互助传统。

    来者主要是亲友、邻居,所带礼品花样较多。有送钱的,但更多的是送鸡、鱼、肉、酒等食物的,还有送匾联、镜子、炊具、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几乎无所不包。

    刘淑英作为娘家人,送来的礼物主要是炊具,如锅、细瓷碗等,又送一对大公鸡、两条大鲤鱼、两斤豆腐、两斤豆芽。跟着骡车一同到了。

    这些礼物都象征喜庆吉利:鸡是大吉大利;鱼是年年有余粮;豆腐与“都富”谐音,意为发家致富;豆芽有生根发芽、生长的意思。但也有忌讳,绝不能送钟,谐音“送终”,很不吉利。

    如果以风水方面来说,其实是一种暖屋的做法。因为一般新的房子没有人住过,所以刚住进去的人,都会觉得比较寒冷不适,这就是新房子缺少人气的关系,所以找亲戚朋友来新家聚聚。一方面联络感情,一方面可以夹带众人的运势来汇集人气,也能够增加好运道。?

    人气的影响,相信很多人都有经验,就是一间空房子如果没人住的话,很快就会死气沉沉,即使没受到任何破坏。没多久容易毁坏,但是有人居住的房子却可历久不变,这就是有人气与否的差别

    所以,一般家宅应该依据人数多少来决定大小,不是大空间、大房子就好,如果房子过大,居住人数太少,人气不足反而会呈现冷清死寂,对住在里面的人会影响好运势,产生一种家道中落的情况。不过也能补救,就是经常让朋友亲戚到家中坐坐,增加人气。如果家里天天都很热闹的话,居住在家里的人运势也会逐渐好转。可是前提是住在里面的人要能习惯这种生活,否则还是选择适合足够人数的房子,以获得平衡。

    连幼梅出了东里间,大娘也跟着出来,连幼梅则笑道,“大嫂,我一个人能行,你回去坐着吧!也吃一回现成的。”

    “俺知道他小婶能干,俺打个下手,拉风箱成不。”大娘笑着说道。“坐着,浑身不得劲儿。俺偷师不行啊!”

    “行!”连幼梅轻笑摇头,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厨房。

    连幼梅麻溜的熬了一大锅大米粥,这量可是姥爷和她还有刘淑英三人的一个月所领取的斤数,可怜巴巴的一斤半大米。

    焖米饭,狼多肉少,肯定不够,所以只好熬浓稠的大米粥。

    至于菜,夏日炎炎以凉菜为主,蒜蓉蒸茄子,麻酱豆角粉条、凉拌木耳黄瓜、凉拌绿豆芽、豆瓣酱烧豆腐、两条大鲤鱼,一条清炖鲤鱼,一条豆瓣酱炖鲤鱼、辣椒炒丝瓜。

    当然少不了给妮儿蒸个鸡蛋羹。

    “修远来得正好,去院子外摘点儿青花椒,待会儿炖鱼用。”连幼梅叫住了从外面进来的姚修远道。

    “好嘞!”姚修远一听有鱼吃,且又是小婶掌厨,这口水直流。屁颠儿屁颠儿出了院子,在后院外有一小片野生的花椒树,长得不是很高,嫩绿色的叶子,密密麻麻的分布于树根上。

    青色的花椒结的满满当当的,整个姚湾村有青花椒做菜的习惯,做菜时到花椒树上摘一些,直到秋天青花椒变红,全部采摘下来晒干。

    这些调料足够吃到明年,花椒再结果。

    八个菜,四凉四热,量足足的,家里男人个个都是大胃王。

    “他小婶,幸好咱家种葱、蒜,不然的话,可不够你使。”大娘看着她用了那么多葱姜蒜,咂舌道。

    “虽说夏日里暑热,吃凉菜最是爽口,却容易伤肠胃,这蒜姜可是少不得的。”连幼梅笑道,“再说了,咱爹、娘喜欢吃辣的。”

    “好了,我们端进去吧!”连幼梅摘下身上的蓝格子围裙,搭在厨房的绳子上,端着两盘子菜朝外走去。

    大娘心里腹诽:可真是自己的家,真真准备的齐活。

    “我们来的正巧了。”三大娘和姚长青笑着走进来,三大娘笑道,“今儿我们可就吃现成的了。”

    “尝尝我的手艺。”连幼梅笑道。

    “这是我们姑嫂三人给弟妹的暖房礼物,一套玻璃茶杯,给你添个彩。”三大娘笑着说道。

    姚长青接过连幼梅手中的菜,而三大娘则把纸盒子递给了连幼梅。

    连幼梅抱着纸盒子和姚长青一起进了东里间,而三大娘则进了厨房和大娘端着四盘子菜,跟随其后。

    “媳妇儿,你手里拿的什么?”姚长海好奇地问道。

    “哦!大嫂、三嫂和姑姑一起送的。”连幼梅拆开纸盒,把里面的杯子一个个拿出来,放在樟木箱子上。

    妮儿睡了一会儿很快就恢复过来了,打开天眼一看,六只印花玻璃杯子,印花果然富有时代的特色。

    无色透明的杯子上,印有两组红色的图案:一组是一个女青年,手捧*著作,表情严肃,神态虔诚,两眼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一组是在杯子的另一面,上方是迎风招展的三面红旗上一行仿宋体的“*思想是不落的红太阳”字样,下方是四朵蓬蓬勃勃的向日葵。

    “这杯子,真漂亮。”姚奶奶夸赞道,“这杯子要不少钱吧!”

    “娘,不贵。总共四五角钱,我们三个一分摊,一人才一毛五。”姚长青笑着继续道,“这可是供销社刚来新货的,据说大城市非常的流行。”

    “正好配了外面八仙桌上的茶壶。”姚长海不客气地笑道,“谢了,大嫂、三嫂,姐。”说着就把杯子放在外间茶壶旁边,“嘻嘻……别说还挺配的。”

    “好了,别傻乐了,我们该吃饭了。”连幼梅叫道。

    “田姑爷呢!”姚爷爷抬眼问道。

    姚长青笑道,“胜利这些天忙着给适龄儿童种牛痘,不知道背着药箱又去了哪个村了,中午就不回来了。”

    “等我们妮儿到年龄了,也让她姑父给种牛痘。”姚爷爷笑道,“你姑父打针不疼。”

    妮儿满脸黑线,这打针疼不疼,好像和是谁打的没关系吧!打针哪有不疼的。

    男女席分开,菜色一样,女人们在外面的八仙桌,男人们则坐炕上,入口是清凉咸香并带有生津的蒜辣味,健胃消食,是夏季佐餐的美味小食。

    连幼梅见妮儿睁开眼睛,知道小家伙醒了,刚好鸡蛋羹也蒸好了,所以抱着妮儿坐在炕上先喂孩子。

    小孩子不耐饿,饿了就会哇哇大哭,刚做好的饭,太烫。自然就赶不上趟了,所以哭闹,甚至用手去抓碗,抓勺子,很正常。

    哪里像妮儿这般乖巧,耐心的等待着。

    三翻六坐九爬爬,妮儿乖乖地窝在连幼梅的怀里,不哭不闹。

    姚爷爷他们看得是啧啧称奇,刘姥爷则与有荣焉的一笑,这可是我看孩子的结果。

    太姥爷,你好厚脸皮耶!

    中午招待的是自家人,热热闹闹的,边吃边聊。宴席散了,连幼梅收拾完桌子,和姚长海一起送走了姚家众人。

    ps:

    感谢樱落尘2、我想飞1314、指间飞舞投的粉红票

第102章 俺也要,求抚摸

    吃完饭,送走了家人,姚长海才有时间把小黄牛牵回牛棚,解开缰绳,使劲儿拉扯着缰绳,小黄牛依然耍赖皮,卧在地上就是不动。

    姚长山也解开了系树上的缰绳,调转了车头,“吃饱了,喝足了,咱们去湖边洗洗澡,降降温。”牵着缰绳,结果没两步就再也拽不动了。

    姚长山那边走不动,姚长海这边也一样。

    “嘿……小黄,你今儿跟我耗上了是吧!我还就不信邪了。”姚长海好气又好笑道。

    “哞……”小黄牛伸长脖子,朝院子里喊道,理都不理会姚长海。

    大骡着不甘落后,“咴儿咴儿……”朝院子里不停的喊。

    “噗……大哥,这骡子居然学马叫。”姚长海笑道,不过仔细一想大骡长的更像马儿,学马叫,正常。

    “别笑了,想想怎么把这俩大家伙给赶回圈舍里吧!”姚长山看着俩耍脾气的小黄和大骡,摇头道。

    姚长海不信邪,可也真不能拿这宝贝疙瘩怎么样,可是在这儿耗着又不行,正午太阳毒辣,又没有点儿遮挡,还晒的中暑了。

    “小黄啊!求你了,不进牛舍,咱换个阴凉的地方也成啊!”姚长海‘低声下气’求道。

    “噗嗤……”连幼梅抱着妮儿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好笑的样子笑了。

    “笑什么……今儿小黄、大骡都不听话,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姚长海无奈地说道,手一松,小黄牛挣脱了缰绳,径直朝连幼梅奔去。

    吓得姚长海大喝一声:“小黄!”飞扑过去。

    “吁……”姚长海这边雷声般的一吼,姚长山是赶紧拉紧缰绳,这要是在惊了大骡,眨眼间这喜事可就变……得先稳住一个再说。

    小黄牛虽然不大。但它如果冲撞起来,是个人也受不了,就别提前面可是自己的老婆孩子了。

    “咯咯……”

    听到妮儿的笑声,趴在牛背上的姚长海睁开眼睛。看见小黄牛伸出舌头正在舔妮儿的肉嘟嘟的小手。

    而连幼梅被吓得坐在门槛上,脸色发白,紧紧的搂着妮儿。

    姚长海和姚长山看着笑靥如花的妮儿,齐齐松了口气,刚才差点儿没把他们吓死,真是吓出一身冷汗。

    姚长海从牛背上下来,“她妈,没事吧!”小心翼翼地问道。

    “吓死我了。”连幼梅怕自己摔着妮儿直接放在了腿上搂着她道。

    “幸好你们没事。”姚长海一屁股坐在地上道。

    “这是咋了。”听见动静地刘姥爷疾步跑了出来问道。

    “现在没事了。”姚长海简洁地说了一遍,他看着依然咯咯直笑的妮儿,刮了下头上的汗。“妮儿没事就好。”

    刘姥爷目光如炬地看看连幼梅手中的妮儿,又看看小黄牛,大骡。摩挲着下巴,琢磨出味儿来。

    妮儿现在还无法收敛身上的灵气,而动物有着不为人知的敏感。所以有着动物愿意亲近就可以理解了。

    刘姥爷庆幸选择在乡下住,不然的话遇见心思歹毒的同道中人,妮儿可就遭殃了。

    “大哥,没事吧!”姚长海抬眼看向还紧紧拽着大骡的姚长山道。

    “呼!没事,吓死我了。”姚长山长出一口气道。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姚长海拍拍屁股,站起来重新拉起了缰绳。妮儿肉呼呼的小手拍了拍毛茸茸的牛脑袋,对着它咿咿呀呀一通,这一回小黄牛乖乖的跟着他走了。

    小黄牛一步三回头的,姚长海也时不时的回头,见它泪沟湿润,竟然是哭了。

    他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大坏蛋似的。真是第一次见妮儿,实在想不出小黄牛这般为啥!

    小黄牛走了,大骡还扭着头眼巴巴地看着妮儿,一副‘你不能偏心了,俺也要!’

    大骡趁着姚长山不注意。挣脱了点儿缰绳,它俯下脑袋,蹭到妮儿面前,“咴儿,咴儿……”

    妮儿拍拍她的大骡的脑袋,喂了两口灵泉,这会儿大骡也老实了,姚长山轻松地就拉着大骡走了。

    连幼梅就抱着妮儿进了院子,摸了小黄牛和大骡,得好好把手洗洗。

    刘姥爷转身跟着进了院子。

    站在不远处的姚长海亲眼目睹了全过程,“嘿……今儿真是奇了怪了。”

    “也许是咱家妮儿天生有动物缘呢!”姚长山打趣道,然后就说起了刚进村的那一幕。

    两人相识一笑,可不认为妮儿有那么大的魅力,可又无法解释,最终来了一句,‘看来只有老天知道,怎么回事!’

    “总之它们老实了就好。”姚长海牵着小黄,不紧不慢地朝牛舍走去。

    姚长山则牵着大骡先回了牲口棚,卸下来后面的板车,又牵着大骡去湖边,给大骡刷澡。

    当然老实了,小黄牛和大骡舔妮儿手的时候,她则趁机喂了些灵泉水,它好像也知道这泉水的好,又咿咿呀呀地沟通了半天,小黄牛和大骡这才乖乖的跟着姚长海兄弟俩走了,半点没犯倔。

    此后只要放牛,小黄牛总要从妮儿家路过,卧在地上,不喝了灵泉绝不罢休。

    而大骡就没那么幸运了,它的‘工作’繁重,哪能像小黄牛这般满村子撒欢的跑。

    不过妮儿听闻大骡闹别扭,只好由刘姥爷抱着去安抚这个总是载着他们跑来跑去,辛苦的大骡了。

    &&

    “幼梅把孩子给我,你该上班了。”刘姥爷看着洗干净了的母女俩说道。

    连幼梅把妮儿递给他,“妮儿她爸把牛送回去,一会儿就回来,先带着您上大队报备一下。”

    “行了,赶紧走,别迟到了。”刘姥爷抱着妮儿举着她的手摆手道,“跟妈妈再见,我们在家会乖乖的。”

    连幼梅朝他们挥挥手,然后转身骑着自行车走了。

    刘姥爷抱着妮儿看着她消失在视线内才回头,看见姚长海则迎了上去。

    “姥爷。走咱们去生产队报备一下。”姚长海拍着手笑道,“来妮儿,爸爸抱。”

    刘姥爷则把孩子递给了他道,“妮儿找爸爸。”

    两人朝生产队走去。生产队的办公室就安置在祠堂内,到了后,刘姥爷拿出街道开的证明和介绍信、户口本。

    手续办完后,又拿着生产队新出炉开好的证明,算是可以在姚湾村常住下来。

    出个门没有‘身份’证明,是寸步难行,就别提在亲戚家长时间入住了,准有人上门查访。

    “姥爷,你带着妮儿回去吧!现在正值水蜜桃的成熟期关键时刻,我得去看着点儿。”姚长海把妮儿递给了他道。

    “你忙去吧!不用记挂我和妮儿。”刘姥爷站在树荫下。举着妮儿的手挥手道,“跟爸爸再见。”

    刘姥爷看着他远远的没了身影,才抱着妮儿回了家,一路上老爷子唉声叹气道,“国家为了保证城市的发展。收购农产品的价格很低,说句不好听的简直就是掠夺,农民卖了农产品和粮食也分不到几个钱,年终结算下来,一个劳动力一天劳动所得只有可怜巴巴的几毛钱。国家让懵懂老实的农民为新兴国家做出了重大牺牲。为了不饿死自己,所以,生产队只好在保证国家粮棉油种植计划的同时。剩余的土地里尽量多种红薯,这可是救命粮,好让老百姓填饱肚子。你爹他们宝贝那片桃林也有情可原,就指望这水蜜桃了多挣些钱了,这样手里也好松快一些,不至于囊中羞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