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湖在大人治理下,民生富足,可为粮仓,而西北民风剽悍,多出武夫劲卒,乃天下之兵库;而且一但拿下西北,便可以与河西、河套之胡人交易;在商业上,可促进湖广繁荣,在军事上,可获得我军最为稀缺的战马;

    如此一来,南有粮仓为基,北有兵库可恃,粮足兵盛,自西而东,居高临下,取三边,复中原,到时江南无须发以大兵,鞑子也势必难再立足,退走燕云,甚至是撤出关外是必然之事。”

    何亮所言,得到了司马安与李源的支持。秦牧深思良久,竟一时难以取决。

    以秦军现在的实力,只能有一个有主攻方向,北上或者东下,如果“脚踏两条船”,一个不好极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如果是东下,最好的结果是能迅速打败多铎,但要全歼几乎没有这个可能,到时多铎主力撤回江北,中原、关中的兵力增强,再想实现夺取河洛、关中的目标就会变得十分艰难了。

    中原久经战乱,民心思定,百姓其实比较容易接受满清的统治,若是让满清经营的时间久了,百姓接受满清统治之后,由南而北的统一战争胜负将很难预料。

    如果是趁鞑子中原一带兵力空虚之机,先取河洛与关中,秦军的战线将被拉得很长,秦军以步兵为主,而鞑子以骑兵为主,进攻的主动权在鞑子手上,如此长的战线,秦军能不能扛得住鞑子随后而来的猛烈反扑,这也是个未知数。

    总而言之,先取江南,有利于将来防守,最不济也可以划江而治;

    先取河洛、关中,有利于将来进攻,但这是一招险棋,可以预见,一但形成这样的态势,鞑子一定会猛攻河洛,万一河洛失守,关中与湖广就会被分割成两块。

    同时秦军与大西军是宿敌,不能排除四川的大西军趁火打劫,两面夹击的可能性。

    秦牧暗叹:如果能同时拿下四川就好!

    ********************************

    PS:是先下江南还是先取河洛、关中,或是别的方向。俺正在纠结中,各位书友有兴趣的话,不妨在书评区发表一下意见,您的见解有道理的话,昊子将采纳。

    最后求一下月票,别老是裸奔呀,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鼓励。

    (未完待续……)

第288章 艰难的决择

    ***

    李过营中,尽是一片缟素,不论是普通士兵,还是李过、高一功两个主将,都还没从李自成突然暴毙的悲伤和彷徨中摆脱出来。

    马永贞多次与李过、高一功约谈,随后宋献策也赶到加以劝说,李过与高一功却难以下定决心归附秦牧。

    二人暗中派人入荆山联络高桂英,至此,高桂英才知道丈夫暴毙的消息,一时悲痛欲绝,数日之后才带着老营部分人马来到宜城。

    大帐里,宋献策对其劝慰道:“皇后娘娘,世间之事,皆有定数,人力难以回天,还望皇后娘娘节哀顺变。”

    高桂英毕竟是征战多年,见惯了生死的人,没有再象平常女人那样哭哭啼啼,只是感伤地问道:“皇上可曾下葬?”

    宋献策连忙答道:“回皇后娘娘,皇上的灵柩还停放在大别山灵潭寺中,尚未下葬,秦牧说若是草草下葬,于礼不合,并且”

    “并且什么?事到如今,大国师何须吞吞吐吐!”

    “回娘娘,秦牧答应,只要皇后娘娘答应归附,将来可按帝陵的规格下葬”

    “要是我不答应归附呢?”

    “这皇后娘娘,秦牧一向仁义有信,我大顺军退出燕京之时,秦牧主动派人与袁宗第接触,保证不犯襄阳,袁宗第才得以带右营人马北上接应皇上,我军退守关中之时,秦牧又数派人联络皇上,希望两家共抗胡虏,这其间,秦牧信守诺言,没有趁人之危夺取襄阳;

    关中失守,皇上退至江汉之时。秦牧又无偿给我军提供粮草武器,奈何天意难测,皇上突然驾崩,三军悲丧,大军将溃之时,恰逢吴三桂率军来攻;

    大别山十万老弱妇孺眼看便要惨遭屠戮,又是秦牧及时相救,使十万妇孺免于劫难;且如今都已转往湖广,加以妥善安置;

    皇后娘娘,并非臣下等下有心背主。实在是已经穷途末路才不得已而为之啊;

    皇后娘娘想必也知道,得民心者得到天下,自从丢失关中根基之地,大顺官员几乎逃光了,人心都散了呀,更何况天地不仁,皇上英年早逝,大顺军心也已散慢,想东山再起谈何容易?还望皇后娘娘三思。”

    真论起来。秦军与大顺军之间,除了最初为了争夺地盘在荆门有过一战外,秦军确实没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大顺军的,在大顺军处境艰难的时候。若不是秦军出手相助,莫说大别山的十万老弱妇孺难逃劫难,就是她这边六万人马也是难逃一死。

    “补之,一功。你们是什么意见?”

    李过默默不言。

    高一功迟疑地答道:“皇后娘娘,马永贞将我军安置于宜城,北有襄阳坚城。南有荆门、承天险要,而且每次提供给我军的粮草,只勉强够吃两天。”

    高一功这话,等于告诉高桂英,咱们根本无路可走。

    向东,是难以翻越的大洪山。

    向西,是荆山、神农架等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

    向北,从宜城到襄阳距离百里,等大军走到襄阳时粮食也吃光了,饿着肚子攻打一万秦军防守的襄阳城,想攻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向南,算了吧,还不如直接投降干脆点。

    实际上,秦军已经吃定他们了,同意归附,你好我好;不同意,他们立即便要断粮,接着面临南北夹击。

    如今每次秦军送粮来,都会与大顺军将士大肆宣传秦军的政策,鼓吹秦军待遇如何如何的好,让大顺军士卒很羡慕;

    加上双方刚刚并肩作战过,多少有些情谊,现在每天吃的也是人家无偿援助的粮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让几万大顺军士卒去攻打秦军,恐怕很多人不情愿。

    更重要的一点,当初他们这支偏师负有特殊任务,家眷是由李自成统一带着撤退的,现在六万士卒有很多人的家眷也一起被安置到湖广去了。

    宋献策再劝道:“皇后娘娘,大顺实毁于满清鞑子,满清鞑子才是咱们真正的敌人啊,若不是鞑子,吴三桂岂是我大顺之敌,若不是鞑子,皇上何须撤出燕京,又岂会丢掉关中基业?皇后娘娘,欲报此大仇以慰皇上在天之灵,如今唯有依附秦牧,方可达成此愿啊。”

    归不归附秦牧,对于高桂英来说,这确实是个艰难的决择。

    她黯然一叹道:“我如今不过是一个孤寡妇人,余生但求能安守皇上陵前便足够了,补子,一功,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皇后娘娘!”

    *********

    关于下一步战略走向问题,往北取河洛、关中,还是往东争夺江南,秦牧一时难以取决,而殿中官员也分成两种不同的意见,相持不下。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黄昏时,秦牧回到王府的后花园,还在为这个问题纠结难下。

    李香君早已做好了一桌丰盛的晚宴,并将宴席摆在了小湖边的风荷小榭里,习习的凉风自湖面吹来,湖上荷叶如盖,红莲盛放,一派盛夏的美景。

    李香君和董小婉都是薄施粉黛,曳地长裙,袅袅婷婷,风姿无限;

    卞赛赛却依旧是一身儒衫,手持折扇,如同一位风度翩翩的佳公子。只是那约束的纤腰,动人的曲线却是掩饰不住,在儒衫的衬托下,柔美之中平添了几分中性之美,与她忧郁的气质相对应,别有一种难以描述的美感。

    几人就着几抹晚霞,一襟清风在小榭中宴饮,问到别后情况,各有唏嘘。

    卞赛赛发现秦牧话比较少,忍不住问道:“大人新告大捷,歼敌十万,脸上却看不出喜色,反而象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这是何故?”

    卞赛赛初来,秦牧怕她误会,倒也没有隐瞒,便简明扼要的把心事约略提了几句。

    卞赛赛听了之后,敛眉想了想说道:“此等关系天下安危之事,奴本不该多言,只是”

    秦牧知道,时政方略也是她们必修的功课,以往的生活谈笑有鸿儒,往来皆公卿,见识也不是一般人可比;

    秦牧心里倒有些好奇,她们会有什么样的见解,于是含笑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等事正须集思广益,方能杜绝出错,你们要是有什么看法,不防也说说,说对了,我接受,说得不对,咱们权当闲聊就是。”

    “见解不敢当,奴家冒昧,说说自己的想法,还望大人不要怪罪。”

    “不必客气,说吧。”

    “大人,满清入关之后,势如破竹,江北之地几乎已全部沦陷,所以,对大人而言,眼下最紧要的是求稳,先保住元气,再图步步反击;

    事实上,大人虽然新获大胜,但目前总体实力鞑虏仍优于大人,无论是北上还是东下,大人都不能保证必定能达成战略预期;

    作为弱势一方,求稳尤为重要,奴家觉得,大人可以对比一下,哪个方案胜算更大,大人便应取哪个方案行之;

    大人若能进一步,鞑虏就得退一步,大人实力增强一分,鞑虏实力就会减一分,此消彼涨,聚细沙而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卞赛赛这番话其实说得很保守,但不无道理,现在秦军整体实力并不优于鞑子,不过是占着内线作战的优势,以守代攻赢了个先手;

    麻城附近的两万关宁军尚未投降,李过六万大军也还没归附,这些都是极为不稳定的因素;

    若不能尽快解决,一但全力出击,不管是北上还是东下,这两个不稳定的因素都足以影响到全局的胜负。

    因此,卞赛赛说目前首先要求稳,这确实是对的。

    李香君也来了兴趣,她俏然问道:“老爷,奴也能说说吗?”

    “当然可以。”。

    (未完待续……)

第289章 叔嫂奸情

    *****

    入关以后,多尔衮重新改组了内三院,所谓的内三院,就是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

    此内三院本为皇太极于天聪十年设立,内国史院掌记注皇帝起居诏令,编纂史书及实录,撰拟表章并收藏御制文字;内秘书院掌撰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并录各衙门疏状;内弘文院掌注释古今政事得失,向皇帝和皇子进讲并教诸亲王等。

    多尔衮改组内三院后,增设学士一职,以辅佐他处理各种军政事务,近似于大明的内阁,只是三院学士远没有明朝内阁的权力大,它更象多尔衮的幕僚机构。

    但三内院的改组,却有利于多尔衮进一步集权,同时削弱济尔哈朗等人的权力。

    至此,济尔哈朗虽然同为辅政叔王,但实际已经沦为多尔衮的附庸,凡事皆由多尔衮一言定夺。

    在改组三院时,多尔衮网罗了不少明朝较为精明能干的大臣,在用人上,多尔衮颇象曹操,不管这些人私德如何,更不管这些人曾犯过什么罪,只要他觉得对满清统治有帮助的,都会酌情使用;

    尽管有这些人帮忙,但如今仍处在统一全国的战争期间,多尔衮每天仍十分忙碌;

    好在他正值壮年,只有三十二岁,虽然日理万机,但精力仍十分充沛,除了因患有风疾的原因,每逢阴天下雨双脚有些疼痛之外,平日皆是虎虎生风。

    这一天,他处理完政务之后,便坐着轿子往皇宫而去,一路所见,御河的水是那么的清澈,紫禁城的殿宇是那么的恢弘,盛夏的景色生机勃勃。多尔衮的心情十分轻松愉快。

    自从他把自己的妻子小玉儿弄死之后,进宫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来胡搅蛮缠了。

    去年,多尔衮在四月份率军进关,圣母皇太后到九月才陪小皇帝福临一同入关,叔嫂两人离别几个月,圣母皇太后刚入京那几天,多尔衮不克自持,便经常宿于宫中;

    他的妻子小玉儿因此将姐姐大玉儿恨入骨髓,见丈夫接连几天不出宫,一时捺不住性子。便坐上车子直闯进宫去,问宫女摄政王在哪里;

    宫女们不敢回答,小玉儿愤无可泄,便在宫门口大喊大叫起来,将她姐姐太玉儿和多尔衮的私情统统喊了出来,当时宫前的宫女太监吓得纷纷掩住耳朵,不敢听她的话。

    多尔衮大怒回府,第二天一早,摄政王府便传出消息。说摄政王福晋在夜里患急病死了。

    自那之后,多尔衮处理完政事,便常常进宫,再也没人管束了。

    多尔衮的轿子很快来到慈庆宫。外头的宫女太监见了纷纷伏地跪拜,多尔衮连一眼也懒得多看,径直踏进了宫门。

    圣母皇太后宝相庄严,正坐在御榻上训斥一名犯了错的太监。

    多尔衮上前奉礼如仪:“臣拜见皇太后。”

    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挥挥手。那跪在地上的太监如蒙大赦,连忙施礼退出,博尔济吉特氏这才问道:“摄政王来了。”

    为了维护儿子福临的皇位。她虽然常在多尔衮身下宛转承欢,但毕竟身了皇太后,在多尔衮面前,她总想保持着宝相庄严的样子。

    多尔衮却不管这些,上前一把抱住她动情地唤道:“玉儿,我想你了。”

    “摄政王”博尔济吉特氏还想保持一点矜持,多尔衮的手已经在她身上肆意的抚弄起来。

    正所谓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博尔济吉特氏三十上下的年纪,正值如狼之年,身体的**很快被勾起来,再也顾不得身为圣母皇太后的矜持庄重,秋波流荡,媚眼如丝,浑身瘫软下来。

    多尔衮当即将她抱入帐中,殿外的太监宫女不敢多听,都远远的退开去。

    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不想反抗,也没能力反抗,整个大清的军政大权几乎都掌握在多尔衮三兄弟手中,前些天多尔衮以方便处理政务为名,连皇帝的御玺都拿回摄政王府去了,谁敢说个不字?

    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多尔衮,保位自己和儿子福临的位子。

    很快,她就被剥得一丝不挂,雪白而丰满的双峰在多尔衮手里扭曲变幻,此时的她早已是浑身酥软,嘴里发阵阵让人蚀骨**的婉转呻吟声,一边扭动着玉体一边勉强问道:“摄政王,如今南边的战事进展如何了?”

    让宝相庄严的皇太后变成自己身下宛转承欢的小女人,光是这一点,每次都能让多尔衮在博尔济吉特氏身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何况他是真心地喜欢这个女人。

    多尔衮哪里还有心思和她谈政事,嘴里随意地答道:“玉儿放心吧,一切顺利,我大清朝统一全中国的大势已经定了。”

    “皇上太小,不懂世事哦多赖摄政王你们辅佐,以后摄政王就是大清朝的开国之人,我同皇上母子俩是不会忘记摄政王这开国功劳的。”

    “别的我不稀罕,有玉儿你一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眼看怀中美艳的嫂子已经春潮荡漾,一双**主动缠了上来,多尔衮正欲翻身上去,殿外突然有人着急万分地大喊:“王上,王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和硕英亲王打了败仗,智顺王尚可喜被俘,平西五吴三桂的关宁军全军覆没,英亲王只剩下一万四千人逃回信阳”

    “什么!”多尔衮又惊又怒,手上下意识地捏起拳头,圣母皇太后只感酥胸突然传来刺痛,忍不住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

    ***********

    风荷小榭里,卞赛赛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见秦牧不以为忤,李香君也跃跃欲试地问道:“老爷,奴也能说说吗?”

    “当然可以。”

    秦牧觉得自己现在又不是皇帝,不存在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问题。权当是与美人闲聊,她们的见解有用,便听取,没有用,便一笑置之。

    “奴敬老爷一杯。”李香君还有些不放心,她毕竟与卞赛赛不一样,她已经正式成为秦牧的妾室了,自然得顾及一点身份,不能再象卞赛赛那样随意。

    秦牧接受了她殷勤敬酒,微笑说道:“香君。你要是把老爷我灌醉了,你再说什么可都枉然了。”

    “老爷海量,才不会这么快醉呢,除非老爷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李香君说着俏皮了瞟了卞赛赛一眼,后者顿时酡色微染。

    秦牧哈哈一笑,举杯向卞赛赛邀饮道:“来,我敬赛赛姑娘一杯,谢过赛赛姑娘当初帮忙周旋银行之事。”

    见他说得认真,卞赛赛只得举杯回敬。俩人同饮一杯后她说道:“香君妹妹心机聪颖,大人何不听听香君说些什么。”

    “嗯,香君快说。”

    “老爷,奴奴也觉得赛赛姐说得对。老爷还是应以稳健为主才是。不过孙子兵法有云,虚而实之,实而虚之,虚虚实实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照奴奴想来,现在鞑虏在中原兵力空虚,老爷不防派部分兵力试取河洛。但同时做好夺取江南的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