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一群败家仔,有必要弄这么多炸药吗?秦牧心中暗暗嘀咕,火药其实是很贵的。

    等硝烟逐渐变淡,依稀可以看到,东侧一段二三十丈长的城墙也茫然无存,在刘猛的指挥下,秦军的十八面中军大鼓适时响起,如天雷轰鸣,惊心动魄。

    在战鼓的催促下,早以准备好的数万秦军就象黑色的洪流,向城墙的缺口处奔腾而去。

    ***

    “什么?你再说一遍!”

    “回洪大学士,安庆城陷落了,恭顺王全军覆没。”

    洪承畴双眼直勾勾地看着信使,最后颓废地坐回罗圈椅内,全身的力气仿佛突然被抽光了一般。

    图赖全军覆没已经让他倍受刺激了,但终究是没有绝望,安庆城高墙厚,孔有德两三万人马粮草器械充足,凭借坚城守几个月应该都不成问题,只要安庆还在,就能拖住大量秦军,而且对蒙轲总是个重大威胁,让他不敢孤军深入过快。

    这样金陵就还有时间从容布局,至少也能等到博洛平定江阴之乱,避免两面受敌。

    但现在,还不到二十天时间,安庆城竟然就陷落了,加上图赖之前的损失,八万大军灰飞烟灭,长江水道彻底沦为秦军的洗澡盆子。

    “报,洪大学士,秦军水师护送黑旗船,据说有十五万大军顺江而下,正朝金陵而来。”

    洪承畴毕竟是见过在大风大浪的人,很恢复了镇定,连忙说道:“快去请拜音图大人来议事。”

    “喳!”

    金陵城中降官不少,但东林党那些人是什么货色洪承畴很清楚,让他们去安抚民心或许勉强可以,让他们参与军机大事,只会添乱,目前南京城里,能商议大事的只剩下拜音图了。

    多铎当初占领南京之后,在南京六部官衙分置将军衙门和都统衙门。拜音图在都统衙门理事,不用请,自己就匆匆赶到了将军衙门来。

    “洪大学士,快传令给贝勒,让他派兵回援金陵,秦军十五万大军顺江而下,想必一定是朝金陵而来。”

    洪承畴摇摇道:“请贝勒调兵增援太平府才是真,至于金陵,本官猜测秦牧不会急着攻打。”

    “射人先射马,洪大学士何以认为秦牧不会攻打金陵?”拜音图不可置信地问道。

    “秦牧一定想要一个完好的金陵城,所以他不会立即攻打。”洪承畴在这一点上胸有成竹,说得极为肯定。

    “这我知道,但为什么秦牧就不会先攻打金陵城呢?洪大学士快说清楚,这可关系到咱们下一步的战事安排。”

    得到一个完好的金陵城,对秦牧而言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

    如果得到的是一个象扬州那样的废城,意义就大打折扣了。象当初秦军宁愿绕过防守空虚的扬州,而转往江阴,就是这个道理。

    “东有博洛的大军在江阴,西有尼堪的人马在太平府,秦牧这个时候攻打金陵,首先就要承担内外夹击的危险,要降低这种危险,他只能猛攻,金陵城就难免毁于战火;

    所以,本官料想,秦牧一定会先攻太平府,和江阴,再两面合围金陵,只有那样,才有可能迫降我军,而避免金陵城毁于战火。”

    “洪大学士是说,他的黑旗船十五万大军不是冲金陵而来,目的是江阴?”

    “绝对不错,我已传信博洛,多派游骑巡江,秦军号称十五万大军乘船而来,即便兵力有所夸大,也必然不少,如此多的人马,要找合适的地方上岸就不容易,只要贝勒爷加强巡视,要阻止秦军上岸还是有可能的。”

    “洪大学士话是不错,但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么防总是难免有疏漏的,请问洪大学士,福建那边的郑芝龙有回信了吗?若是有郑之龙的舰队帮忙,事情可就好办了。”

    *****************************

    PS:恭喜华夏~黄帝成为第一位盟主,谢谢老朋友的支持!。

    (未完待续……)

第328章 恭喜秦王(求月票)

    ******

    成功拿下安庆,俘虏近两万多清军,其中包括主将孔有德和尚善在内,这回尚可喜、图赖等人不寂寞了,小伙伴是越来越多了。

    除了俘虏之外,更让秦牧惊喜的是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加上图赖那边,共缴获战马三万多匹,大小火炮八十多门,各种武器铠甲不计其数。

    另有粮食八万多石,金银财物一百三十多万两。之所以有这么多金银,原因是无论是满蒙旗兵还是绿营兵,一路南下,肆意抢掠,每人都抢到了不少财物。

    由于不停的行军作战,这些财物便只能一直带在身边,这下倒让秦牧捡了个大便宜。一百三十多万两,差不多够东征战役的赏功和抚恤了。

    除了清典战利品,安置俘虏,大军苦战半个多月,也需要休整两日。安庆城中,刚获大胜,又得到休息的士兵无不喜逐颜开。

    红娘子见秦牧也是眉开眼笑的,便看不顺眼了,如今天下,大概也只有她还敢对秦牧蹬鼻子上眼,刚好这时秦牧一个青苹果仍过去,含笑吩咐了一声:“削果。”

    红娘子更气,自从那天秦牧见过她那精彩绝伦的削果技艺之后,桌边就常备着一个苹果,见面就让她削,吃不吃是一回事,他在享受那观赏的过程。

    这招本来是红娘子当初走江湖卖艺时的保留节目之一,如今见秦牧总是让他削果,仿佛把她当卖艺的一般,心头难免有气。

    抛果,抽刀,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翻飞刀影中,一个苹果又被她以惊人的速度削好,但是,这回她不再象往常一样。把削好的苹果立即抛回到秦牧中。

    收刀,张嘴,咔嚓一声,红娘子自己咬了一大口,然后往旁边的矮几一坐,连吃边抱怨道:“这么酸,亏你成天吃这个,难吃死了,还你。”

    红娘子把咬了大半的苹果随手一扔,扔回给秦牧。秦牧连忙接过,看看好象被狗啃过的苹果,有些哭笑不得。

    “莺儿”

    铮!红娘子的宝刀再次出鞘,直指秦牧面门:“你再这么叫试试!”

    “好好好,红娘子,红娘子,快把刀收起来,你瞧,本来我打算给你几千人马的。被你一吓,要给多少都忘了。”

    “真的,你给多少?快说。”

    “莺儿”

    “我原谅你这一次,快说。给多少人马我。”

    “哈哈哈!”

    “你耍我!”

    “没有,没有,这是真的。”秦牧抓住她指向自己额头的手指,其实这妞儿挺好哄的。心眼直,有时甚至会装傻,让你很有成就感。

    红娘子忘了抽手。急切地追问道:“那你赶紧说清楚,到底给我多少人马。”

    “我想给你千军万马”秦牧望着她巍峨的双峰,纤细的蜂腰,在心里加了一句“亿万子孙。”

    “不要那么多,你给我三千人马人就行了,桐城那不是还有两万二鞑子吗?我去给你拿下。”

    “哈哈哈”

    “你笑什么,我说真的。”

    “二鞑子,哈哈哈好的不学,这些我才说一遍,你倒是学得快。”

    “这些你别管,左良玉那些手下,早就被我们打怕了,你给我三千人马,我保证把桐城拿下。”

    “你还会回来吗?”秦牧突然情深款款地问了一句。

    红娘子愣了一下,随即俏丽而不失英气的脸上浮上一抹红霞,煞是动人。秦牧接着说道:“我不想给你人马,就是怕你出去到处撒欢,不想回来了。”

    “你胡说什么,谁不想回我干嘛要回来?哼!”

    “莺儿,你今年多大人,有二十四五了吧,瞧你,也不小了”

    “你管得着嘛!”红娘子一把挣扎他握着的手指,怒不可遏地奔出大帐去了。秦牧望着她的背影,嘿嘿一笑,其实打发这妞儿很容易,不是吗?

    他闻了闻手上的余香,把剩下的半个苹果大口吃完,然后打开各地递上来的奏疏,其中有一本是马六两上的,看字迹就知道,他是请人代写的。

    秦牧一看又是请战的,这厮已经连上三本奏疏请战了,他一直被留在衡阳驻防,眼看以前的兄弟个个在前面打得好不热闹,有功有赏,他在衡阳哪里还呆得住。

    秦牧知道,再不给这厮一颗定心丸,这厮指不定会闹出什么妖蛾子来,于是提笔批下:安心带兵练山地战,守好南大门,来日取广西云南,你为先锋。

    接下来一本是刘伯全的,主要是汇报今年夏粮收成及赋税征收情况,由于玉米等新作物的推广,湖广江西的粮食产量是以前的三倍有余;

    在税赋方面,因为大量“黑田”被分给了普通百姓,纳税田的总亩数更是增加了整整四倍,田赋收入折合成银子达到三百八十万贯,几乎相当于以前大明全国的赋税收入。由此可见,明朝中晚期土地兼并是何等的严重。

    “秦王,臣有急事奏报。”燕高飞的声音突然在门外响起。

    “进来吧,什么事?”

    “恭喜秦王,贺喜秦王”

    “王妃又有喜了?”秦牧脱口问道。

    燕高飞一滞,连忙说道:“那倒不是,秦王,这回是另有天大的喜事,洛阳马都督急报,洛阳城里一个叫冯新的人,在玄武楼遗址下挖砖石时,挖到一个有大火焚烧痕迹的铁匣子,匣子内藏有一枚玉玺。”

    “玉玺?快说,这是怎么回事?”

    “秦王,没错,就是一枚玉玺,四寸见方,上纽交五条龙,正面用篆书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其中一角有过破损,破揖处用金镶嵌。”

    秦牧听了霍然站起,喃喃地重复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传国玉玺,对了,你刚才说在是谁在哪里挖到的?”

    “回秦王,是洛阳城中一个叫冯新的人,在玄武楼遗址处挖砖石时挖到的。”

    “玄武楼?”出于对传国玉玺的渴求,秦牧对这枚意义非凡的玉玺作过一些了解,据说后唐败亡时,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玺就此失踪。

    到宋哲宗时,有个叫段义的农夫在耕地时得到一枚传国玉玺,献给宋哲宗,经蔡京等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玉玺。

    但当时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认为那只是蔡京等人为了讨好宋哲宗伪制的。

    到了宋徽宗临国,为了淡化此事,增刻印玺十方,金兵破汴梁时掠走,后流落元帝手中,一直传到察哈尔林丹汗手上,多尔衮灭林丹汗,得到传国玺献给皇太极,皇太极因此改国号“金”为“清”。并因为得到传国玉玺所以叫明朝伪明,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正统。

    但如果当初宋哲宗得到的那枚传国玉玺真如宋朝有识之士认定的那样,是蔡京等人伪造出来哄骗宋哲宗的,那么也就是说现在满清手上那枚传国玉玺是假的。

    “来人啊,传司马学士、路学士等一起来议事。”秦牧大声下令,他的心情已经慢慢舒缓下来,传国玉玺对他来说确实无比重要;

    他对外声称是传承始皇帝的法统,若是能得到始皇帝的传国玉玺,那什么隆武就不成问题了,传国玉玺会让所有人相信,他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传承始皇帝法统的话也再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因为传国玉玺早已被当作皇权的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是受命于天。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但假的传国玉玺太多了,还是先别高兴得太早的好。

    司马安、路振飞等二十多人很快到来,燕高飞把事情复述了一遍,众人听后无不大喜过望,司马安当先说道:“秦王,您知道当初大宋朝野为何都认为农夫段义献上的传国玺是假的吗?”

    “司马先生知道其中的原由?快请道来。”

    **********************************

    PS:双倍月票快要结束了,今天继续三更,但愿兄弟们月票再给力些。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329章 传国玉玺

    ******

    司马安当先说道:“秦王,您知道当初大宋朝野为何都认为农夫段义献上的传国玉玺是假的吗?”

    “司马先生知道其中的原由?快请道来。”

    司马安侃侃而谈道:“首先,段义发现传国玉玺的地点让人存疑,后唐建都洛阳,后唐末帝时,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带契丹军攻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而宋哲宗时,农夫段义是在陕西咸阳耕地时发现传国玉玺,这地点相差千里。按道理说,如果李从珂没有抱着传国玉玺**,或是当时有人抢出传国玉玺,带到咸阳,如此国之重宝,持有人必定视若性命,就算不得不埋藏起来,也定会深埋,岂是一个农夫在地翻耕土地就能翻出来的?”

    秦牧颔首说道:“司马学士言之不理,不过,这世间事,总有万一,如此并不足以证明农夫段义所发现的不是真的传国玉玺。”

    吕大器接口道:“秦王,不止如此,建安二十五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为曹丕所有。曹丕得位不正,心虚使然,便画蛇添足,命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想以此来证明曹魏法统的合法性;

    晋代魏,得传国玺,晋怀帝永嘉五年,匈奴部、前赵刘聪灭西晋,传国玉玺为赵聪所得。东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夺得玉玺;

    在乱世中,所有野心家都想给自己脸上贴金,希望证明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同时贬低、打击对手。于是石勒也画蛇添足在传国玺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以表明自己做皇帝是天命所归;

    而农夫段义在咸阳发现。并经蔡京等人鉴定的玉玺上既没有曹丕所刻的‘大魏受汉传国玺’隶字,也没有石勒所刻的‘天命石氏’四字。在玉玺肩部及右侧也没有磨损的痕迹,也就是说,段义所献的玉玺根本不是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

    路振飞不屑地说道:“蔡京这等国贼,为了哄骗君上,伪制传国玉玺,但因史学不精,不知其理,徒惹人笑话。宋徽宗对金石书画颇有研究,知其伪。命人伪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实则徽宗有淡化传国玺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最后司马安说道:“宋哲宗所得传国玉玺本为伪制,后为金人夺去,再流落蒙元,传至林丹汗,多尔衮又从林丹汗手中夺得,献予皇太极,皇太极视为至宝,乃改国号金为清。殊不知所得玉玺不过蔡京等奸臣伪造而已,实在可笑。”

    邵华说道:“此次冯新发现玉玺是在洛水北岸,正是李从珂抱玺**的玄武楼附近,且装玉玺的铁匣子有大焚烧过的痕迹。这与史载相符。如今应命马都督派兵尽快将玉玺护送回来,再找几个金石名家及众位大臣一同观鉴,以确定其真伪。”

    司马安谈谈地加了一句:“臣料想这次发现的玉玺定为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我王继承始皇帝法统。天命所归,是以始皇帝玉玺出世,恭喜秦王。贺喜秦王。”

    “慢着,慢着,各位大臣先别忙着贺喜,此事须谨慎,先不要大肆宣扬,还是先鉴定真伪再说吧。”

    秦牧的顾虑很有道理,本来没有传国玉玺,大家都不去想这事,但发现了传国玉玺最后却被证实是假的话,不免让人联想到秦牧得位的合法性;

    甚至别人会笑话这是他自己伪造出来糊弄人的,如果真是这样,不免有曹丕在传国玺上刻字的心虚之感。

    ******

    那日冯新找到马永贞的都衙,说是有重宝奉献,马永贞正为落阳战事忧心,哪有心思看什么宝物,随口就让亲兵去打发冯新。

    冯新按自己母亲所言,说明要献的是皇帝用的御印后,马永贞这才让人把冯新带进衙。

    马永贞自己也认不得篆书,根本不知玉印上刻的是什么字,但玉印上五龙交错,栩栩如生,他不敢怠慢,便请洛阳城中一个老儒来鉴定,那老儒一见玉玺,惊呼神物,一口断定这是传国玉玺。

    马永贞自己也惊得目瞪口呆,连忙调重兵守卫都衙,并将冯新母子接到都衙来住,命军医为冯新的母亲治病。

    同时急急传信秦牧。另一方面,命身在虎牢关的朱一锦立即回洛阳,以五百精锐骑兵护送传国玺回武昌。

    朱一锦以三层锦连同被焚烧过的铁匣子一同包起,带着五百骑兵自洛阳出发,过伊阙关,经新野,走襄阳,披星戴月一路飞驰赶回武昌。

    秦牧对此事异常重视,特命吕大器、路振飞、司马安、杨廷麟、武炎武、艾南英、罗万藻、宋应星、宋献策、郭都贤等人赶回武昌迎玺,另外还请吴洪裕等八位民间有名的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