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传来,这都成问题;

    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视洪承畴这样的人,说句不中听的,人家吃过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所以你们若是大意,极有可能中他的反奸计,还记得陈友谅败在一声‘老康’上吗?

    反奸计没有定式,象洪承畴这样老奸巨滑的人,会有什么计谋对会你们谁也不知道,所以,你们万万不可大意。”

    霍胜连忙抱拳施礼道:“秦王所言,臣记下了,定会小心行事。”

    秦牧颔了颔首,又向他们小声授以机宜,最后才对燕高飞说道:“你随刘都督去金陵吧。四川那边,秦兆明和吕万忠等人做得很好,金陵城是夜不收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这次又是你与黄连山亲自配合,希望你们能做得比秦兆明他们好些。”

    “臣,定不辱使命。”燕高飞不敢怠慢,连忙施以大礼。

    秦牧特意提起四川的秦兆明了吕万忠,这对他和黄连山都是一种鞭策,若是夜不收正副手出马,还不如秦兆明他们做得漂亮,他和黄连山脸往哪里搁。

    ******************************

    PS:今天《明扬天下》满一百万字了,说来每一个字都是自己心血的结精,心中难免有些感慨。寒冬腊月,冻得双手长满冻疮,夜里还在敲键盘;春节万家喜庆,俺开着音乐,把外面的鞭炮声挡住,继续努力码字;五一假期,人家轻松旅游去了,俺为双倍月票拼命更新,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一百万字,是用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熬出来的。一直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但明扬天下的成绩看了却教人心酸算了,不说了。

    俺为继续努力,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吧!只在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未完待续……)

第340章 暴风骤雨

    ******

    明之亡,天下乱,鞑虏伺机窥中原。

    严杀戳,毁衣冠,尸骨如山血成澜。

    玉玺出,真龙降,金陵帝星闪光芒。

    驱鞑虏,复衣冠,秦王来了天下安。

    象这样的儿歌,如今在江南广为传唱,几乎传得人尽皆知。秦牧袭取长沙后不久,夜不收的一号人物,也就是指挥使黄连山就被派到了江南,为了配合银行圈钱,夜不收在江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还在涌到江南的难民中,组建了很多外围组织,在江南帮着洗劫那些为富不仁的官绅。

    因此,夜不收在江南的成员是最庞大,分布最广泛,组织最严密,队伍最精干,基本上每一个州县都有不少人员在活动。

    秦牧的命令一传到,江南的夜不收成员纷纷行动起来,宣传秦国各项惠政,如分田分地,减免税赋摇役等等,还有秦军取得的连番大胜,歼敌多少,俘虏多少,都在大力的宣传。

    至于秦牧得到传国玉玺,是真龙降世,紫微下凡,爱民如子,包括发生在他身上的种种神迹,都被夜不收中的指挥佥事,有毒秀才之称的何宁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或是童谣,然后让夜不收成员教各地的孩子传唱。

    就连当初在湖广江西广为传唱的《东方红》、《浏阳河》那样的歌曲,也开始在江南传播开来。

    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处在鞑子高压统治下的江南百姓,对救国救民的秦军充满了期盼。

    与下层百姓不同的是,上层的官绅富户最在意的是秦牧得到传国玉玺一事,经过吕大器、路振飞、杨廷麟、郭都贤、艾南英、罗万藻等人鉴定过的传国玉玺,比较令人信服,因为这些人的品格大家都是信得过的。

    而传国玉玺本身,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多数人开始相信秦牧真的是天命所归了。

    就连嘉定和太仓的反清义军,也主动打出了秦国的旗号,遥奉秦牧为主,并纷纷派人到江阴乞兵。

    正好袁宗第要率一万骑兵奔袭浙东,苏谨便派了一万五千人马,其中五千兵力是真正支援太仓、嘉定各地义军的;

    而一万骑兵侧借增援为名,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分由袁宗第和副将牛万川各率五千,兵分两路,从东南绕过苏州。朝松江府杀去。

    沿途都有夜不收提供敌方兵力部署情况,好打的地方,就迅速奔袭,一举破敌以帮助当地的义军,顺便从他们手中得到后勤补给。

    遇到敌方兵力比较雄厚,比较难攻破的,就快速绕过。

    嘉兴府平湖县东北二十里,牛万川将自己的人马分成了五支,分别由五个参将率领。各抄小路向平湖县飞驰。

    两年多来,他一直是苏谨的副将,甚至就象个跟屁虫一样,他的武功比苏谨好。但行军打将拼的不是个人勇力,这两年南征北战,他一直在耐心地学习着;

    这一次,终于让他有了单独领军作战的机会。虽然名义上他还是袁宗第的副将。但毕竟是与袁宗第分开行动,有很大的自由度。

    牛万川其实是个比较细心的人,他注意到了一件事。秦牧在行军作战时,总是放手让手下将领去发挥,但这种放手并不是真的放任不管,而通过将领的搭配使用来加以防范;

    比如蒙轲搭配的是向连城,刘猛搭配霍胜,马永贞搭配李过,苏谨搭配袁宗第,这些将领往往有不同的出身,彼此之间能起到一定的隐性制约。

    这次秦牧点名让他改做袁宗第的副将,肯定也隐含着对袁宗第的制约。这让牛万川非常高兴,这不但代表秦牧对他作战才能的认可,更代表着秦牧对他的信任。

    同时让牛万川心情舒畅的还有,这次军事行动出乎意料的顺利,有地各夜不收提供的准确情报,他们总是能避难就易,甚至不用担心粮草补给;

    所过之处,各地义军以及富户见着秦军旗帜,纷纷响应,而牛万川还掌握着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火箭溜。

    大明早在万历二十六年,朝中官员赵士桢就研制出了火箭熘。

    但和现在的火箭溜相比,虽然发射原理一样,但威力和精度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据说早在两年前,秦王就让装备部集能工巧匠研制,但由于这种火箭溜的炮弹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新式爆炸也只还在试制阶段,还难以大量列装军队。

    据后勤部的人说,目前总共生产出来的火箭弹不过一百多枚,为了让一万骑兵在鞑子眼皮下,成功突进到浙东,这次秦王把大部分火箭弹都给了他牛万川。

    有了这种威力巨大的火箭溜,现在牛万川确实是够“牛”的,这种炮弹爆炸起来,简直可以天崩地裂来形容,那些州县的木制城门,在这种火箭溜面前,就象是纸糊的一样,只要一枚命中,剧烈的爆炸就足以将城门摧毁。

    因此,牛万川他们可以迅速攻破一些护城河不宽的县城,从中得到充足的粮草补给,同时还可以留几十人在当地,与夜不收成员一起,组织城中青壮,树起秦军旗帜抗清,不断瓦解满清在江南的统治。

    至于那些大城,由于护城河比较宽,炸破了城门一时也难以越过护城河,而且守军比较多,牛万山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去攻击,以免被拖慢进军速度。

    平湖县在嘉兴府东面,距离大概六七十里,牛万川这次没有选择嘉兴府,而选择平湖县下手,正是出于速战速决的考虑。

    这时前方在探马飞驰回报:“报,牛将军,已经和平湖的夜不收联系上,平湖只和四百清军,守将叫徐有鲜,原是许定国部下。”

    “都是绿营兵?”

    “是的牛将军。”

    “奶奶个熊的,就四百虾兵蟹将,还不够老子塞牙缝,传命乔大伟、江进、周挺不必停留,继续向西奔袭海宁,到海宁后由乔大伟暂时负责指挥,平湖留给本将与林虎来收拾。”

    “喏!”

    牛万川与林虎各率一千人马杀到平湖县城,兵压南北两门,平湖县的护城河不到两丈宽,不用牛万川吩咐,士兵早已驾轻就熟地开始伐木扎桥。

    城头上,清军守将徐有鲜将四百绿营兵一分为二,分守南北两门,见大股秦军突然杀到,人喧马腾,杀气腾腾,已是胆寒,幸好有城为凭,才让他们没有崩溃。

    但接下来,他们就会明白什么叫暴风骤雨般的攻击。只见几个秦军扛着两部火箭溜,纵马到城门外一箭之地,下马,瞄准,发射。

    火箭弹喷着耀眼的尾焰,直奔城门而去。

    轰!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震耳欲聋。

    和以往的黑火药爆炸不同,这种火箭弹爆炸时硝烟比较少,火球特别大,激烈的冲击波不但瞬间将城门炸飞,还把城门楼震裂了几道大缝,碎石木板飞上半空,城上的清军很多被震倒在地,耳鼻流血,呆如木鸡。

    紧接着,秦军呐喊如潮,纵马杀到城下,漫天的箭雨洒上城头,其中一些人则将扎好的原木架过护城河,并铺上准备好的门板。

    一座足以供战马通过的简桥,只需要几分钟就架在不到两丈宽的护城河上。接下来就是跃马扬枪的秦军蜂拥杀入城中。

    这种夺城速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城中的几百绿营兵在两千秦军暴风骤雨般的攻击之下,瞬间崩溃。

    按一路过来的贯例,清剿完城中清军,取得粮草及箭矢的补给之后,留五十人和当地的夜不收组织城中青壮守城。

    大军又再起程,总之,战马能支撑多大的作战强度,进军速度就有多快,这种风一般的奔袭速度,让附近大城中的清军几乎来不及反应。

    *************************

    PS:天降暴雨,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担心会断电,匆匆发上这章求月票,求推荐票支持。

    (未完待续……)

第341章 回金陵吃煎饼

    ******

    “李大人,这道题我昨夜苦思不得其解,李大人快帮着看看。”

    “余大人拿来瞧瞧,是什么样的题竟能把您难住。”

    云端闻声望去,见手下两位员外郎又凑到一起探讨数学题去了,窗外天色已经昏暗下来,早过下班的时间,户部的官吏还有半数人在处理手头上的事务。

    现在前方三面开战,每天要消耗大量钱粮,在各个部门中,户部无疑是最繁忙的一个部门。上到尚书,下到小吏,每天都是忙得脚不沾地。

    但即便是这样,户部多数官员在忙碌之余,还在学习算学。

    据说秦王的算学就是徐光启也有所不及,他曾对徐光启的《几何原本》作了很多的完善,象工部尚书宋应星、钦天监的汤若望,都对秦王的数学佩服不己。

    秦王虽然没强调要大家去学习数学,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今不论是户部的官员,还是民间的读书人,研究数学蔚然成风,云端自己也在努力学习。

    除了数学之外,同样是受秦王影响,物理、化学同样有很多人开始去研究,象工部的官员更不用说。

    因为秦王在物理、化学方面也有过人的学识,辖于工部的装备司新研制出的威力巨大的黄色炸药,听说就是经秦王指点,才研制出来的。

    云端因献宝藏有大功,迁为户部郎中,刚入户部时,他非常不适应,首先是户部速度让他不适应。

    户部不但是六部中人员最多,事务最繁重的部门,而且它的速度也是六部中最快的一个部门。

    户部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人员组成多为草根出身。尚书刘伯全原来是一名小吏,左侍郎许英杰原来是下贱的商贾,右侍郎杨超好一点,原来是个秀才。

    整个户部,身份最高的竟是云端这个举人。但就是这样群人,被秦王不拘一格任用之后,户部暴发出来的效率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可以用鞠躬尽瘁来形容,在他们带领下,户部官员不但效率惊人。而且官吏清廉自守,都察院的御史对户部官吏监察是最严厉的,但至今没查到一例户部官吏贪腐的案子。

    其他五部都有查到贪腐的官员,唯独管着钱粮的户部没有查出,起初都察院的御史不相信,加大力度一查再查,仍然一无所获,各种账务清楚明白,毫无错漏。

    以前因为户部的官员多是下层出身。背后难免被人瞧不起,但自此之后,户部官员腰板挺起来了,各部尚书见了户部尚书刘伯全。都会先行施礼。

    而户部官员清廉的一个原因除了主官严明之外,还因为户部使用的借贷记账法,这也是云端初入户部时一个很不适应的地方,以前他从未听说过这种记账法。听说这也是秦王首创的。

    好在这种记账法简单易学,云端用三天时间就学会了,而教会他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女儿云巧儿。

    当时云端惊诧地问她怎么会这些,她得意地说道:“我可是秦王的贴身机要秘书,这世上,除了秦王之外,人家可是第一个学会的。”

    想起女儿俏皮的样子,云端脸上不禁浮上一抹温暖的笑意。

    这时左侍郎许英杰走过来笑道:“云大人笑空满脸,想必定有喜事。”

    云端连忙起来作揖答道:“许大人说笑了,云某哪有什么喜事,天色不早,许大人还不走吗?”

    “正要走,这阵子前方战事紧急,钱粮往来频繁,想必云大人也十分劳累,这样吧,今晚我请云大人喝一杯如何?”

    许英杰丝毫没有上官的架子,笑容满脸。他这个侍郎与历朝的侍郎有些不一样,他主要分管的是金融和商业,现在秦国最大的财税来源不是农税,而是银行的盈利和商税。

    云端又是一揖,赔礼道:“实在对不起,不瞒许大人,秦王派人来接小女,小女明日便要离开武昌,下官以前亏欠她良多,因此,今晚下官想陪小女吃顿饭,算是给她饯行。失礼之处,还望许大人见谅,来日下官一定登门请罪。”

    “可怜天下父母心,理解,理解,云大人快走吧,下次有时间,我再请云大人也一样。”

    “许大人先请。”云端有些不好意思。

    “好,好,哪就一同走吧。”对于云巧儿与秦牧的关系,许英杰比谁都清楚,虽然云巧儿现在无名无份,但凭秦牧和她的特殊感情,将来一个贵妃肯定是少了不的。

    当初在赣州时,许英杰的夫人就与王妃杨芷常来常往,曾听到杨府的侍女聊到一件事,秦王曾答应把岳阳和洞庭湖给云巧儿,别人或许认为这是一句玩笑话,以许英杰对秦牧的了解,他可不认为这是玩笑。

    从来没听说哪朝的妃子有封地过,云巧儿若真得到自己的封地,这意味着她的身份将不差于杨芷多少。

    俩人一起走出户部时,幕色已经弥漫过来,云端突然想起一件事,忍不住问道:“许大人,我听说朝廷有意提高商税的税率,此事不知许大人怎么看?”

    “秦王决定的政策,本官自然是要全力支持的。”许英杰连忙表态,许家以前是赣南首富,现在可以说是大秦首富,商贸遍布大江以南,提高税率,许家无疑会有很大的损失。

    但因为秦牧,许家从一介贱商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成了朝中高官。

    许英杰费尽心血,才完成这次转身,当然不想在这件事上触怒秦牧;

    许英杰是个非常有魄力的人,他不但决定在商税改革一事上尽量支持秦牧,而且决定逐渐将家中的产业转让出去,尽量抹去许家身上的铜臭味,让许家彻底从“商”变成“士”。

    云端叹道:“许大人高风亮节,大公无私,下官佩服,佩服之致。”

    云端当然清楚许家在湖广江西商界的实力,有许英杰全力支持的话,这税率改革遇到的阻力将会大减,等于是成功一半了。

    “云大人过奖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官也不过做了自己分内之事而已。”

    两人客套几句,才各自离开。云端赶到王府,府中护卫告知,女儿已经先去桐柏街,云端又连忙赶回桐柏街自己的宅子,看到女儿正在指挥着家中下人准备酒菜。

    女儿正值豆蔻年华,玉立婷婷,云端进家之后,她上来敛衽福道:“爹爹辛苦了,快坐下歇息一会儿,酒菜这就好。”

    “好,好,好,巧儿也坐下歇息一下吧,爹爹还有话跟你说。”

    云巧儿和他已经不那么生分,一边吩咐丫环上菜,一边俏生生地问道:“爹爹有什么话快说吧,女儿听着呢。”

    “前方战事未休,秦王为什么突然派人来接你过去,这巧儿你可知道原因?”云端心中有喜有忧,在他想来,秦牧突然把女儿接去,是不是有纳入房中之意?

    女儿迟早是秦王的人,这一点云端有心里准备,将来能成为皇妃的话,也是女儿的福分,但这年纪是不是小了点,巧儿毕竟才满十三岁。

    云巧儿可不知自己的父亲想这么多,提起这事,她高兴地答道:“爹爹,秦大哥”

    “说你几回了,让你不要叫秦大哥,叫秦王。”

    “呀,好吧,那叫秦王好了,可是秦王还让人家么叫他大哥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