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再慢慢以纸钞取代银钱;

    这个过程少则需要几年,多则十年,这期间各地税监年年统计,到时市场上的商品总量以及每年增减率,都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数额了,再以这个数额计算纸钞发行数额,当不至于有太大的出入。”

    “如此倒也不失为可行之道。”秦牧点了点头,向司马安等人询问,“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按惯例,每一个皇帝登基,除了要有自己的年号外,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要有自己的钱币,通常在确定自己年号后的元年,就发铸造自己的“通宝”。

    秦牧现在只是称王,还没有称帝,所以年号用的是秦元年,和朱元璋称吴王时用吴元年是一样的。因此,铸币本来不用着急的。

    但现在币制的确定,关系到了规范市贸及民生恢复,很有必要提前议定。

    从秦牧的态度看来,他偏向于发行纸钞,司马安想了想说道:“臣以为发行纸钞,应慎之又慎,朝廷可先成立纸钞提举司,会同三法司先制定钞法,然后再少量发行,看看民众的反应再说。等纸钞信誉建立起来后,再作进一步打算不迟。”

    **************

    PS:30号了,今天还没开张,又被暴了几回菊,名次一直在跌,一直在跌,呜呼!继续求月票,求护菊!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379章 币与锐(三)

    ******

    在信誉在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想立即用纸钞全面取代银钱统一货币,这不太现实,洪武帝前车可鉴。

    问题是统一不了货币,普通百姓就始终深受其害。

    现在施行的一条鞭子法,以计亩征银,但下层百姓平时收入少,得到的基本都是铜钱,所以在缴纳两税的时候就要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普通百姓因此蒙受了严重的盘剥。

    同时,两税征收期间,百姓需要大量出粜粮食换取银钱,粮价会跌得很利害。本来要上缴一百斤粮食的赋税,就要贱卖两百斤粮食才够交税。

    另外就是税银的火耗问题,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火耗为由,多徵钱银,以弥补地方府库因火耗而造成的亏空。但火耗有多有少,一直以来都由地方官员说了算,这就成了地方官借机敛财的借口。

    凡此种种,使得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朝廷税收的一条鞭子法,在明代却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以前秦国只有江西、湖广两地,刚上任的官员也都还比较清廉,加上秦牧的粮食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粮价,所以短期内这些问题没有突显出来。

    但随着地盘的扩大,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很很就会暴露出来,使百姓深受其害,刚刚产国的大秦会因此失去民心。

    秦牧就这三个问题,向在坐的大臣征询意见。户部待郎许英杰当先站出来说道:“臣建议加大银行网点的覆盖面,至少在每个县都要设立分行。如此一来,各县百姓在纳税时,可到银行兑换银钱,防止奸商借机哄抬银价。减少百姓因此蒙受的盘剥;

    另外,钞法制定之后,臣建议先印两百万贯小钞,以代替铜钱,允许百姓以纸钞纳税,如此一来,也可以减少银钱兑换所带来的弊病,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火耗的问题。”

    大明宝钞之所以遭到百姓抵制,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明廷一开始在税收中不收宝钞。

    朱元璋是小农出身。对经济学没什么概念,他发行宝钞,既没有准备金,又没有发行限额。更搞笑的是,他印出宝抄后拿去向百姓买东西。结果收税时又不收宝钞,这怎么可能把宝钞的信誉建立起来呢?

    所以许英杰此时明确提出。发行纸钞后。允许百姓用纸抄来纳税,这样不但容易建立起宝抄的信誉,同时可避免百姓在纳税时,必须兑换银钱所蒙受的损害。

    户部尚书刘伯全、内阁大学士诸葛敏、李源相继出面表示支持许英杰所议,银行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江西、湖广已经得到体现。这不但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商人哄抬银价造成的损害,还为朝廷增加了大量收入。

    有这几人的支持,再经秦牧拍板决定,在坐的大臣即便有什么私心。也不敢出面反对了。

    事情一件一件的来办,解决银钱兑换损害百姓的问题后,礼部郎中卞狄出来针对第二个问题说道:“启奏秦王,宋代建有常平仓,由各州县的税银中截留相应的数目,用于粮储,粮价低时收粮,粮价升高时出粜,抑平粮价;

    之前我王的粮食战略,因为储备充足,对平抑粮价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臣认为我朝可借鉴宋代的常平仓制度,并加以完善,必能减少百姓在交纳两税其间,因粮价走低所蒙受的损害;

    另外,还可以适当的延长纳税的期限,以前百姓在收粮后立即便要纳税,迫使大家不得不在同一时期卖粮换银,如果适当的延长缴纳期限,不法粮商难以长期打压粮价,百姓可免于受其盘剥。”

    一直以来很少说话的吏部尚书杨廷麟忍不住站了出来说道:“秦王,卞郎中提到的第一条,建立常平仓平抑粮价,臣赞同。但延长纳税期限则值得商榷,普通人家收入不丰,若不规定其在收割后立即纳税,银钱被转作他用,便再也无力纳税。如此一来,欠税的现象会普通出现,朝廷会因财税枯乏而难以为继。”

    这确实是个问题,延长纳税期限,可避免百姓在同一时期大量售粮,受粮商盘剥。但延长纳税期限后,又容易造成大量欠税的现象,使朝廷难以维系。

    秦牧想了想说道:“各位大臣看看可否这样,延长纳税期限后,如果哪家欠税,则第二年不得再享受这一项惠政,必须在收割后立即连同上一年拖欠的数额一起上缴。等其交清欠税后,才能继续享受延期纳税的政策。”

    司马安答道:“臣赞同秦王之策,不过具体施行起来,还会出现什么问题尚难预测,因此臣建议延长缴税期限这项政策,应先在各地选几个州府试行,观其效果之后,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方为妥当。”

    “好,常平仓就交由司农寺来筹建吧。延长缴税期的试点工作,就由户部在各省分别选出两个州来试行,以观后效。”

    第二个问题也顺利解决之后,最后就剩下火耗的问题了。

    火耗是确实存大的,地方官府收税时,收上来的是碎银,而且成色不尽相同,溶成银锭上缴国库时,会造成一定的火耗。

    如果地方官不加征火耗银,那么造成的亏空就得由自己来承担,他们肯定不干,所以将火耗摊派到百姓头上,这已经成为朝廷默许的行为。

    问题就在于,加征多少火耗银因不在正税之中,朝廷没有明文规定,这给地方官借机敛财提供了有利的借口。

    在纸钞没有成为唯一合法货币之前,火耗的问题就始终存在,就看怎么解决了。

    顾君恩说道:“秦王,火耗问题本身不难解决,朝廷只须制定一个征收火耗的统一标准,归入正税一起征收,存留藩库以补藩库亏空即可;

    但火耗问题另有深层次的原因,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以七品知县为例,岁俸为九十石,凭此俸禄,在明初尚可勉强支撑,到中后期,由于物价上涨,多数官员靠俸禄已难以养家糊口,使得官员不得不在火耗中舞弊以救贫,官吏贪污渐趋合法化,公开化。

    因此臣以为,要解决火耗的营私舞弊问题,有必要先提高官员的俸禄,否则将火耗归入正税,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地方官员仍会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顾君恩一说完,在坐的大臣纷纷望向秦牧,增加俸禄谁不想啊?

    但这得看秦牧是不是象朱元璋那样抠门了,要是跟朱元璋一个德性,大家也别想了。

    这个不好说,包括司马安在内,也不知道秦牧会作何决定。一直以来,秦牧个人很节俭,这很象朱元璋;

    但是另一方面,秦牧对秦军将士却很大方。这种鲜明的反差,让大家难以确定他偏向于哪一面。

    秦牧见大臣们如此反应,心中暗暗好笑,明朝的俸禄过低,这是事实,从明朝的事例可知,官员的俸禄太低并不见得是好事,贪污合法化,公开化之后,再难以控制。

    之前秦国虽然也是按照秦国的标准发俸,但逢年过节,秦牧都会以各种名义,赏赐手下的官员,变相地增加了他们的合法所得。

    应当的增加官员的俸禄,这一点秦牧就在考虑了,既然大家都干巴巴地看着,秦牧便也顺势推舟说道:“顾侍郎所言不无道理,那内阁就重拟一下百官的俸禄吧,拟好了尽快递交上来。火耗归公之事,就交由户部拟定加征火耗的数额,再提交朝议。”

    “吾王英明!”

    “吾王圣明!”

    “吾王万岁!”

    “”

    第一次,这是秦牧在朝会上第一次得到这么热烈赞颂。

    秦牧听了很不是滋味,他娘的,本王圣明的地方多了,没见你们这么异口同声地夸过,只有给你们涨工资,你们才喊得这么响,一群马屁精!

    总体而言,现在秦国也算得上人才济济,而且比较有朝气,运转比较高效,各种政策提出来后,相互扯皮僵持不下的情况比较少,能在一天内议定几项重要的决策,秦牧对此还是很满意的,马屁精就马屁精吧,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不行的。

    ********************

    PS:月票榜快跌出一百名外了,兄弟们,可怜可怜我吧,急需要你们的支持,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380章 穷途末路

    ***

    海盐县位于杭州湾北侧,秦王政二十五年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

    这里是历朝历代主要的食盐产地之一,明洪武元年,在海盐县建“芦沥场盐课大使署”,位于县治东39里,盐衙设大使一员,下辖十二个团,灶户1805户、灶丁5707名。

    食盐一向是朝廷重要的经济来源,牛万川南征时打下海盐县,留有五百人马在此接管盐场。

    博洛、伊尔都齐、杜尔德外加从杭州逃出来的费扬古,带着手下残兵一心想向东去找郑芝龙,却被霍胜和宁远追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

    金陵正在派官接手治理江南,希望江南能迅速稳定下来,对仍在逃窜的博洛等人已经不耐烦,兵部已发来严令,让霍胜尽快剿灭博洛一伙。

    霍胜迫于压力,除了老相好宁远外,又从杭州刘芳亮所部抽调了三千骑兵,再令驻守松江府的惠登相从东北面挤压,最终把博洛一伙逼到了海盐。

    后有追兵将至,博洛无力攻打海盐县城,从县南一掠而过,继续向东逃窜。

    霍胜和宁远以及从杭州来缓的参将常平兵分三路,战马啸啸,铁蹄如雷,紧紧咬住不放。

    自海盐县城东去二十里,冲过一道坡的伊尔都齐突然惊叫一声,随后冲过来的博洛也不禁急勒战马,放眼望去,前头是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海风吹来,白了头的芦花起伏如浪。

    曾经,有那么一回,在金坛县的洮湖边,遗落战境的贝勒爷在芦苇荡里吃尽地苦头,至今仍心有余悸。

    而洮湖的芦苇荡和眼前无边无际的芦苇荡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芦沥盐场就在这附近,本地灶户因地制宜,广辟盐田,引潮制卤。割芦煮盐。

    为了满足煮盐所需。附近至少保留了二三十万亩的芦苇地,博洛立在马背上张望,唯见芦花满地,直漫天边。无数鸥鸟惊飞而起。如同片片云影飞翔。美!真的很美!但美丽的东西往往能要人命。

    “贝勒爷。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回头,回头,和秦军拼了!”

    博洛歇斯底里地大吼着。不拼也不行啊,这漫漫的芦苇荡他不敢进去,追兵又已逼近,后边不到十里,烟尘漫天,已能听到隐隐的铁蹄声了。

    “贝勒爷,不如咱们化整为零,到上海县再汇合吧。”杜尔德小心地建议道。

    身边还剩一千六百残兵,逃窜这么多天,大家早就逃得落了胆,每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曾睡过一次好觉,如今个个四肢无力,神情凄惶,连弓箭都用完了,回头跟秦军拼命也只能是全军覆没的命运,至少杜尔德是这么认为的。

    肝火大旺的博洛抬手就是一鞭抽了过去,怒喝道:“你再敢胡言乱语,斩!兄弟们,前进无路,后有追兵,咱们唯有回头杀溃追兵,才有生路,回头,回头,随本贝勒杀敌!”

    博洛大吼着,率先掉转马头,他非常清楚,江南百姓恨透了他们这些入侵者,大家抱成一团,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但分散开来,不用秦军围剿,光是江南百姓就能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事实证明,杜尔德的担忧是正确的,逃窜了这么多天,岂是博洛几句话就能让士气恢复的?

    秦军霍胜、宁远、常平三支人马相继出现,旌旗猎猎,蹄声如雷,不作任何停留,从三面冲杀过来,卷起烟尘漫漫。

    仓促掉头的清军被三面夹击,顾得头顾不了臀,杜尔德不甘死在这里,率先逃入芦苇荡,清军见他带头逃跑,立即溃不成军,纷纷夺路而逃。

    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里适时响起了阵阵锣鼓声,逃入芦苇荡的清军吓得魂飞魄散。

    近万盐丁在驻守盐场的秦军率领下,变成了经验丰富的猎人,在熟悉的芦苇荡中穿行如飞,或是放火,或是挖抗,绊马索,渔网,盐铲样样都能要清军的命。

    锣鼓声,喊杀声,欢呼声,惨叫声,把茫茫的芦苇丛搅得一片沸腾。

    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曾经不可一世的清军,在穷途末路时的表现也强不到哪里去。伊尔都齐被乱箭射死,博洛、费扬古力竭被擒。

    最先逃入芦苇荡的杜尔德趴在泥潭里装起了蛙人;他用以芦苇梗通气,趴在浑浊的泥水里一动不动,还真躲过了很多盐丁的搜索;

    可惜好景不长,芦苇荡里蚂蟥多多,钻得他满身都是,尤其是那些钻进裤裆里的,严重地挑战着杜尔德的神经;

    杜尔德艰难地忍受着,直到屁眼处遭袭杜尔德两股夹紧,“啊!”一声惊叫爬起身,还没等他抹去满脸的泥沙,耳边就传来盐丁的欢呼声:“这里有一个,这里,这里”

    哗啦!小舟上一张大网罩过来,然后两个盐丁合力猛拖,刚站起身的杜尔德再次被拖倒在泥水里。

    可怜的杜尔德将军,顾不得反抗,倒是忙着去抠屁眼,只是渔网很快收紧,把他卷得象种子一般,想抠屁眼也不成了

    *******

    海盐的捷报很快传到金陵,秦牧暗松了一口气,有博洛这支人马在江南,江南就始终难得真正安定下来,现在总算把这个心腹之患清除了。

    根据兵部的建议,秦牧迅速对江南的兵力作出了调速,让霍胜暂驻苏州休整,命袁宗第部自宁波南下,压迫占据台州府的鲁王朱以海。

    另从杭州调两千兵力,经诸暨、义乌、金华、处州南下,增援温州的李昌邑,一方面与袁宗第两面压逼朱以海,一方面兵逼分水关,给福建制造压力。

    接着再调刘芳亮四千人马回转浙西衢州,再由衢州经仙霞古道南下,直逼仙霞关。

    再调韩秀五千人马走衢州回赣州,在赣州休整,命赣南巡抚田一亩负责招抚广东,若广东不接受招抚,再由韩秀会同赣州守军,出兵广东。

    另调吕大器回湖广,一方面组织湘西防务,防止刘文秀挺进湘湖,一方面招抚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同时命马六两率三千人马南下,进兵桂林府。

    这一通调兵遣将,实际调动的兵力只有两三万,靠这点兵力想平定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五省,那是不可能的。

    这么做主要是营造一种兵临城下的态势,为路振飞、田一亩、吕大器三人的招抚工作提供辅助。

    清军还占着中原大地,内战能少打就少打。

    是以秦牧与手下大臣对西南诸省采取的策略是以抚为主,以剿为辅,能不动刀兵拿下几省最好,若是谁不肯接受招抚,再出兵攻打不迟。

    而招抚西南各省最大的障碍无疑是福建的隆武,这些省份的官员都是明朝旧臣,有隆武的大旗在福建飘着,招抚起来难度会很大,总还有不少官员是忠于朱明的。

    为了配合路振飞、田一亩、吕大器的招抚工作,秦牧在金陵也开始行动起来,既然隆武是最大的阻碍,那就从打击隆武开始吧。

    这种打击不在于军事,而是从道义方面予以打击。

    之前马士英声称奉太后(弘光他娘)于浙东扯旗抗清,袁宗第取宁波,路振飞派人招抚,马士英见秦国大势已成,乖乖接受招抚了。

    甭管他奉的太后是真是假,秦牧决定先将这面大旗扯来用用,于是让路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