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牧接着分别写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你们看出来了吧,同样一句话,断法不同,意思完全相反。第一种断法的意思是人民守法善良的,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人民愚昧暴戾的,要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

    第二种的断法的意思是,对民众放任自流就好,不应该让他们懂得太多。

    这世上各人的学问参差不齐,断字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同样一句话,因断字方法不同,诞生出许多不同的含义;

    圣人之学,正因为有些地方断字不准,使圣人之意被曲解,以至于一本《论语》有许多矛盾之处;

    如果圣人当初著书时,用上这样标点符号来断字,圣人之学还会有诸多曲解吗?正所谓亡羊补牢,为之未晚,本王决定,立即把这些断定的标点符号加以推广;

    今后所有官方文本,必须用标点符号断字。这一点本王没打算与你们商议,这是圣旨。”

    杨慎等人个个是学问不凡的人,但秦牧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与他们商量的意思,一下子就决定下旨推行了。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喉咙涌动,表情各异。

    秦牧哈哈一笑道:“新的东西,要接受起来,难免有些抵触的情绪,习惯了就好,不就是几个标点符号嘛,这对识文断字有百利无一害,你们谁若敢反对,就先下河游个来回,清醒一下再来反对吧。”

    别人没开口,倒是顾大申先说道:“秦王此举,在臣看来,着实是神来之笔,有了这些标点符号,今后只须识文,不用学习断字,对幼儿读书习文有大利。秦王之智,臣等不及万一,臣等钦佩之致。”

    好吧,顾大申这厮才学没得说,这马屁功夫也不差,接着薛凤祚,李廷基,王锡阐,杜知耕等人也赞叹起来,皆称秦王此项创举前无古人,遗泽万世。

    好吧,都是数学天才,知道什么时候该加,什么时候该减。

    秦牧又是哈哈朗笑,然后让韩赞周拿本《论语》来,自己当即用标点符号断了几页,然后把那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代表的意思一一作了说明;

    “老韩,按这个在大秦时报刊登出去,另外再印成邸报,分发给各部官员及地方衙门,让所有官员学习,今后上奏章都要用标点符号断字,三月之后,但凡上奏章书写不正确的,本王扣他俸禄。”

    韩赞周仿佛看到了无数大秦官员,苦心学习这些小蚯蚓的样子,心中暗乐,笑得象个弥勒佛一样:“是,老奴这到了杭州就找作坊去印。”

    秦牧突然想起一件事,便说道:“等等,还有一件事,当初也不知是谁吃错了药,弄出个一斤十六两来,改,这也必须改,今后全部改成一斤十两,这样好计算。”

    ***********************

    PS:兄弟们,求月票,求推荐票,跪求之

    (未完待续……)

第541章 船头闲话平虏策(求推荐票)

    ******

    前往宁波时,杨柳才抽芽,农人才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田间翻耕土地。

    回来时,运河两岸的水田里,已是禾苗青青,农人多是举家出动,撑着木棍在田间耘田。

    耕耘,耕耘,在后世,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耘田是怎么回事了;

    这是一个很累人的活。在禾苗插下去转绿一段时间后,这时田间的草也长出来了;

    人们要撑着木棍下田,一边除草,一边用双脚戳进淤泥里,沿着禾苗行间一行行地拖过去,让淤泥翻上来,盖住禾苗的根部。

    另外一行行的脚印窝出现后,田间的肥水会流入这些脚印窝里去,减少被太阳直射的水面积,从而让田间的肥水蒸发量减少,也就能更长久地给禾苗提供水份。

    秦牧也是偶尔停船,和正在耘田的老农聊天时,才知道这些的。

    或许真是天意吧,明末水旱不断,灾荒连年;

    但明亡之后,这两年气候变得很好,风调雨顺;

    平常百姓都将这种现象归功于秦牧,认为是他这位仁德君主出现之后,才能带来这样的好年景。

    在后世,将风调雨顺归功于某个人,是件很荒谬的事。

    但在这个时代,却很平常,天下有灾荒了,百姓都会认为这是皇帝失德了,上天才给人间降下灾荒作为惩戒。

    皇帝要避殿减食、广开言路反思己过,祈求上天的原谅。

    反之,出现了风调雨顺的年景,百姓也会认为这是皇帝仁德所至。

    秦牧暗暗消受了,确实,应该感谢老天爷,小冰河时期结束了。

    这年头没什么污染,江南的水清冽照人。柔媚如镜。

    船头犁开的水花洁白无瑕,成群的白鹤在田间飞翔,一去二三里,烟囱四五家,亭台六座,**十枝花。入眼处,好一幅田园诗画。

    秦牧与杨慎、金贡南三人在船头置了酒,就着两岸江南美景小酌。

    杨慎沉吟了一下说道:“秦王,建奴对中原炎热的夏季很不适应,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还有一点。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夏粮的收成时间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越往南,夏粮收获越早,比如江南的夏收,就比淮北早半个月甚至近一个月时间。”

    杨慎的话,让秦牧顿时来了精神,他问道:“杨卿的意思是说,利用各地夏收的时间差异。在这段时间内北伐?”

    “是的秦王,臣觉得此计不失为良策,如今无论是大秦还是建奴,都缺粮。多尔衮是个颇有治世才能的人,去年他下令清军不得扰民,还大力鼓励百姓耕作,今年北方同样是风调雨顺。等到夏粮收获后,清军也不虞再缺粮了,这对我军北伐很不利。”

    秦牧觉得杨慎说的非常有道理。现在大秦控制的福建、湖广南部,夏收至少要比北方早一个月;

    如果能利用这个时间差,在南方夏粮即将收获之时,提前一个月北伐,此时秦军粮草供应得上,而清军夏粮还没有收获,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最困难时刻。

    趁你病,要你命。

    大秦现在武器不缺,士气不缺,只缺粮草,而且也不是完全凑不出北伐的粮草,只不过是勉强征调大批粮草的话,会导致市面上粮价高涨,会让很多下层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

    如果在夏粮即将收获时征调北伐的粮草,市面上的粮价刚一上涨,很快就以把南方的粮食调过来平抑粮价,这样下层百姓受到的影响就不会太大,而又能抢在北方夏收之前北伐。

    在宁波时,秦牧计划是先派水师攻打吕宋,甚至把整个南洋夺下,然后再北伐的,现在看来,是要调整一下了。

    再说了,多尔衮确实算得上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出**了不少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糜烂的北方,很多田地重新恢复的了耕作。

    如果趁北方快要夏收的时候北伐,北方的粮草就落到自己手上,到时再从南方调拨一些粮食,应该能保证百姓不至于饿死了。

    换句话也就是说,先北伐,然后再夺取南洋给北方输血,应该也不成问题,甚至两者可以同时进行,西班牙和荷兰在南洋的兵力不多,水师出动一两万人应该足够了,这样对北伐影响不会很大。

    “你们对朝鲜怎么看?”

    “秦王,建奴连翻失利,不断抽调兵力南下,对朝鲜的掌控力已经十分薄弱,臣以为,可让组织商船运兵,以一些水师战舰护送,将一万陆军投送到朝鲜,帮助朝鲜摆脱建奴的控制,然后以朝鲜为后勤地,并联合朝鲜军队一同进副辽东,清军如今本就士气低迷,如果南北受敌,我军北伐时,必定更加顺利。”

    金贡南也说道:“臣听说大同的姜瓖虽然兵败,丢了大同,但尚有万余兵力退入太行山一带坚持抗清,太行山一带地理位置特殊,出太行八径,立即可以威胁到燕京,因此牵制了建奴不少兵力。臣以为不防派人联系姜瓖,看他愿不愿意归顺大秦,配合我军北伐。”

    秦牧苦笑道:“不是不联系,本王早就派人去了,只是姜瓖这厮大概是吃错了药,只认广西的朱由榔。”

    杨慎冷笑道:“姜瓖此人生性反复无常,他绝不是真心追随朱由榔,臣以为,他之前一来觉得大秦远水不了近火,帮不上他,二来故作姿态,不过是想从大秦得到更多的好处罢了。”

    “这个本王知道,不过这些厮狮子大开口,罢了,大秦还指望他不成,没有他,我大秦王师也一样能横扫中原。”

    杨慎笑道:“秦王所言极是,前阵子苏尼特部的滕吉泰率领不足三千本部人马,竟能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杀回关外,这足见建奴已极为虚弱。”

    “也不能这么说,滕吉尔不以攻城掠地为目的,凭借骑兵的速度,避重就轻,加上蒙古各部对他睁只眼,闭只眼,有意放行,因此他突出关外,这并不能说明满清就不堪一击了。我军北伐时,要一座城一座城的攻打,与之没法相比”

    秦牧说到这,眼角余光瞥见一道黑影从船舱口顶飞射而来,他下识地举手便挡,杯中佳酿都洒到了河里,杨慎和金贡南大惊,“秦王!”

    秦牧这时摆摆手,脸上尴尬以极;

    因为他已经看清,那飞掠而来的黑影是一只燕子,就从他身边两尺外飞掠而过,速度十分快!

    他自嘲地笑道:“燕戏寡人,寡人失德乎?”

    “非也,非也,吾王泽披万物,燕喜之,一剪春风送吾王。”

    “哈哈哈,杨卿你哈哈哈,以后少拍马屁。”

    船头传来一阵畅笑,一江碧水,万叠春风,岸边隐隐传来采桑女的清唱,那柔软的吴侬软语飘过水面,如水轻柔。

    秦牧从新斟满酒,畅饮了一杯,望着两岸清山绿水,满目流翠,这无比美好的江南春光,让他不禁诗兴大发,破口朗吟道:“江南好啊,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三军备战忙!”

    杨慎和金贡南神色怪异,想笑又不敢笑,杨慎举杯道:“臣敬秦王,吾王此次北伐,必定势如破竹,一举尽复华夏故土,逐胡虏于万里之外。”

    “不,本王要让胡虏有来无回,将其尽歼于长城之内。”

    秦牧还真有此意,毕竟一但让女真人退回关外,那就如同放虎归山,再想扫荡干净就很难了。要达到这个战略意图不容易,必须详细谋划才行。

    金贡南说道:“秦王,要想尽歼胡虏于长城以内,倒也不是不可能。”

    “贡南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

    PS:推荐票,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542章 吕宋排华事件

    ***

    真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回金陵的船上,秦牧与杨慎、金贡南正在商议对付满清的计策,燕高飞坐着小艇,匆匆赶上秦牧的龙船,带来了一个令人十分恼怒的消息。

    “启奏秦王,刚刚有逃回宁波的商船带回来一个消息,吕宋又爆发了一轮针对汉人的屠杀,在西班牙人的煽动和蒙骗下,包括当地土著、日本浪人在内的各方力量都参与到屠杀中,被屠杀的汉人已经超过一万,据逃回的商人说,他们逃出来时大屠杀还在持续当中。”

    秦牧听完这番话,眼中寒芒大盛。据他所知,吕宋针对华人的屠杀已经发生过两次了;

    第一次发生在万历三十一年,至少2万华人被杀:当时消息传回到明国,万历皇帝不知道是视移民国外的华侨视为贱民,不想理会;还是因为三大征刚刚打完,大明军力、财力损耗巨大。总之他没有出兵吕宋,只颁布了一份《谕吕宋檄》。

    这份《谕吕宋檄》两年后,才由一支商船队的船主带到马尼拉,分交菲律宾总督、马尼拉最高法院和马尼拉大主教。

    檄文未对屠杀行为进一步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者保证华侨今后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宣布对殖民者“不忍加诛”,“其海外戕杀姑不穷治”,要求西班牙方面“当思皇帝浩荡之恩,中国仁义之大”。

    明朝的纵容使得西班牙殖民者对菲律宾华侨的欺压更加有恃无恐,绝境中的华侨不堪其苦。崇祯十二年,吕宋华人发动起义,并坚持近4个月。

    这一次,西班牙殖民者彻底杀红了眼,无数华侨平民包括虔诚的天主教徒死于屠杀。

    当时大明摇摇欲坠,关外满清虎视眈眈,国内民乱四起。更没有能力去顾及发生在吕宋的针对华人的大屠杀。

    “欺我中国无人呼!”秦牧一拳击在小几上,震得酒杯乱跳,他深呼了两口气,问道:“这次屠杀是何起因?”

    燕高飞答道:“回秦王,据说是吕宋的西班牙人见我大秦攻取台湾,又与葡萄牙人交好,怀疑大秦要派兵攻打吕宋,他们担心当地的华人会做大秦的内应,于是煸动当地土人对华人进行大屠杀。”

    先发制人,西班牙人这是先发制人啊!

    杨慎见秦牧恼怒。连忙劝道:“秦王,小不忍乱大谋,还望秦王不要怒而兴师。”

    秦牧也知道,要出兵吕宋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办到的事,再不甘心,也必须面对一个事实:要救人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剩下的就是报仇雪恨了。

    要雪恨,自身就要先准备好,否则弄不好就会变成恨上加恨。

    “杨卿放心吧,本王心里有数。”秦牧在袖内捏紧了拳头说道。“不过,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王会让西班牙人知道,这句到了本王这里,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

    作为秦牧的近臣,杨慎、金磊这阵子也认真了解了一下西洋人,不再象以前一样。连葡萄牙、西班牙、英格兰、荷兰都分不清,一概称之为西夷或红毛夷了。

    金磊说道:“秦王,据臣所知,西班牙人与荷兰人、英格兰人本是死敌,如今又与葡萄牙人成为仇敌,其孤立无援,拿他立威倒也无妨;

    不过,我朝若真出兵吕宋,总难免引起其他西夷的警惕,且荷兰人丢了台湾,必定心存不甘,如今荷兰人占着大港一带,实力不容忽视,大秦若是出兵吕宋,须得防备荷兰人在背后放暗箭,坐收渔人之利才行。”

    这还真是不得不防,如今把势力伸到南洋的大至有四个欧洲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

    以前葡萄牙是西班牙的属国,两者也就是一个阵营里的;

    英国与荷兰是后来的,两国起初各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结成盟友,一同东来,与西班牙、葡萄牙争夺远东的航道和要塞据点。

    而不管是哪个阵营里的西方人,以前都很看不起中**队的战斗力,认为中**队不堪一击。菲律宾的总督桑迪,曾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一份报告里,提出了征服中国的计划;

    报告里声称“只需4000至6000人,配备长矛和火枪、船舰、炮以及所需的弹药便足以占领所欲占领的省份,……征服一省之后,便足以征服全国”。

    即便荷兰人被赶出了台湾,他们也只是认为那是郑家偷袭,而且凭借人多,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才会失败。

    而现在西班牙人还敢在吕宋大肆屠杀华人,也说明他们没太把中国放在眼里。

    大秦如果出兵攻打吕宋,荷兰人肯定不会出兵帮助西班牙,但在西方人那种普遍狂妄自大的心态驱使下,荷兰人极有可能不怕得罪大秦,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大秦海军与西班牙人打完之后,他们很可能抽冷子突然来一下,将胜利果实吞到自己肚子里去。

    秦牧颔了颔首,对燕高飞说道:“传本王旨意,命袁宗第抽调两千陆军前往台湾协防。再派人前往澳门,让葡萄牙总督瓦希基准备配合我军攻打吕宋。命顾容为帅,郑芝豹为副将,整顿海军,厉兵秣马,做好攻打吕宋的准备。”

    “是,秦王。”

    金磊劝道:“秦王,要出兵攻打吕宋臣不反对,但让郑芝豹为副将,只怕不妥。且不说郑家会不会反复,光是从正副主将的性格上看,让他们一起攻打吕宋就不适合;

    秦王请想,顾容虽忠义,但生性也是个桀骜不驯的人。再看郑芝豹,性格桀骜有过之无不及,且郑家虽然战败,郑芝豹内心只怕并不服气,毕竟顾容曾是郑家手下败将;

    秦王让郑芝豹做顾容副将,郑芝豹内心必定更加不快,出兵之后,这正副将领之间极有可能会闹翻。”

    杨慎也说道:“金大人言之有理,秦王,郑芝豹实不可为副将。”

    秦牧让郑芝豹为副将,是考虑到他对南洋的情况比较熟,而且这次出兵吕宋,秦牧打算除了东海舰队之外,再抽调郑家一万兵力。派一个郑家人去统率士兵更肯用命。

    但经金磊这么一分析,秦牧也意识到派郑芝豹为副将不妥了,他问道:“你们认为派谁为副将方为妥当。”

    杨慎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