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完剑,他回去倒头便睡。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又起身照傅青主所传授的心法打坐。

    在红日升起之时,精神饱满的他准时到前殿与大臣议事。

    两班文武大臣参拜过后,秦牧首先说道:“这些天,不断有大臣给本王上奏疏,都是就本王之前在开封府学那番言论进行劝谏的,无一不是担心本王会穷兵黩武,毫无节制地对外用兵;

    今日本王再强调的一次,本王要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并不意味着会不断地对外大举用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穿山凿壁时的澎湃怒吼,也在流经平野时的波澜不惊。

    本王只是希望大秦能象万里黄河一样,就算是表面平静的时候,也能保持一种整体向前、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核,不要变成一潭死水。

    本王虽然不会动不动兴兵数十万,讨伐四夷;但诸位大臣最好也不要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想法。好了,大家暂且不必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了。”

    “吾王圣明!”以司马安、蒙轲为首的文武大臣,立即同声赞颂。

    “今日,大家议一议下一步对外的政策吧。蒙古、西域、青藏,这些地方皆是乱源,解决不好,我大秦就永无宁日。

    本王以认,要解决这些地方,必须制定一个综合的思想纲要,这样大秦对外的政策才有延续性,同时可避免顾此失彼、让四夷觉得大秦出尔反尔,有失信义。

    另外,要解决这些地方,武力虽不可缺少,但武力未必是唯一的手段。诸位大臣有什么建议,今日不妨畅所欲言。”

    礼部侍郎艾南英出班奏道:“秦王,西藏高寒,地瘠民贫,臣以为仍按前明旧例,设置都司即可。”

    名义上,明朝是把西藏纳入版图了,在西藏分别设置了朵甘都指挥使司、乌思藏都都指挥使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另置4个招讨司、13个万户府、4个千户所。

    不过这些都指挥使司的官职主要是由当地人担任,有高度的自治权,都指挥使通常也是世袭的,只不过名义上需要得到明廷的任命才能合法化。

    秦牧颔首道:“那就由礼部遣一官员出使西藏各都司,广行招谕。令其举荐明故官赴京授职。若其不来,再作讨伐。”

    艾南英立即说道:“吾王圣明,臣这就选派能员,出使其地,广宣圣谕。”

    对此,秦牧可不敢过于乐观,他问兵部右侍郎温惇道:“李定国出兵河西,可曾有捷报传回?宋献策经略关中,可有进展?”

    温惇答道:“回秦王,河西路途遥远,李都督遣兵河西之后,尚未有战报传到。宋大人经略陕西,关中略定。”

    这次北伐,马永贞突破中路之后,何洛会吓得弃守关中,退回了山西。李定国所部实际上并没有经历什么战事,就顺利占领了关中,这也是他有余力出兵河西走廊的原因。

    有明一代,河西走廊虽然时有叛乱,但一直不曾脱离过明廷的控制,是以河西百姓对中原的认同感比较强,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满清,接手河西时都比较顺利。

    这次李定国出兵河西,但愿也能顺利把整个河西走廊拿下来,尤其是西宁,只有拿下这个战略要地,对西藏各部才有一定的震慑力。

    礼部遣使宣谕西藏各部,若是没有一点军事压力为后盾,只怕有人会不把大秦放在眼里啊。

    就秦牧来说,他是希望能和平接管青藏的,那地方要武力征服代价太大,先以羁縻之策,再慢慢加强控制,才是明智选择。

    **********************

    PS:有书友问,打完满清,是不是快完本了,今天就说说这事,按我的计划是没这么快的,蒙古、西域要写一写,还有毕竟进入大航海时代了,总不能一味窝在家里,和西方争抢海上霸权是必须的。按计划,书写到现在,不过写了一半而已。当然,要写下去需要大家的支持,面包很重要,总得能混个温饱才有写下去的动力,请大家多支持吧,求订阅。

    (未完待续……)

第612章 蒙古攻略

    ***

    礼部遣使宣谕西藏各部,若是没有一点军事压力为后盾,只怕别人不会把大秦的使者放在眼里。

    能不能拿下西宁,现在就看李定国的了,大秦一时是不可能再往河西加派兵力了。

    秦牧原先提到的是西藏、西域、蒙古这个方面,但西藏大家还上心,但西域似乎被大家自动忽略了;

    自唐朝之后,中原王朝都没能对西域有过实际统治,加上经济重心逐步南移,伴随着的是海上贸易的兴起,联接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下降。

    凡此种种,让大秦的官员对开拓西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来,几乎不愿去提。

    现在统治西域的是叶尔羌汗国,因其国都设在叶尔羌(莎车)而得名。

    其版图的东方至嘉峪关、南方是西藏、西南是克什米尔、西方与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为邻,与布哈拉汗国以费尔干纳谷地为界,北方以天山为界。疆域大致包括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

    中亚则因其国是由具有成吉思汗血统的后裔建立,因此称为蒙兀儿斯坦国,举国信奉伊斯兰教。

    叶尔羌汗国版图虽大,但正陷在严重的教派斗争之中,信奉尧勒瓦斯纳克什班底教白山派,和信奉纳克什班底教黑山派的两派,仇怨越结深,导致叶尔羌汗国内部叛乱不休,相互仇杀。近百年来,从未停止。

    现在的叶尔羌汗国阿卜都拉哈汗信奉的是黑山派,而他儿子尧勒瓦斯信奉尧勒瓦斯纳克什班底教白山派,父子内争已经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大秦的官员不觉得叶尔羌对大秦会产生太大的威胁,所以只有李源提议,派使者前往叶尔羌汗国宣谕,其他人都不愿多说。立即将话题转到了北边的蒙古身上。

    在女真崛起之前,明朝最大的威胁一直是来自北面的蒙古,英宗时北京还差点被蒙古人攻破。对于大秦的官员来说,北边的蒙古,自然是更直接,更急需解决威胁。

    秦牧当然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但西域的伊斯兰化,而且有逐渐内延的趋势,在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已经出现一些伊斯兰信众;

    虽然秦牧不会立即大举出兵西域。但对大秦官员如此漠视西域,却是深感不满。

    与蒙古人的武力入侵相比,这种文化信仰的入侵,其实问题更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才行。

    现在叶尔羌汗国教派冲突激烈,其实可以提前作些布置的,为将来收复西域作准备。

    当然,收复西域不光是地域上概念,更重要的是文化信仰上的收复,让西域儒化。与中原保持一致。做不到这一点,西域就很难消停。

    要做到这一点,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或许还要加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才行。秦牧见大臣们转向了蒙古问题。也就没有急于摁着他们回望西域,不过自己却是留心上了。

    “秦王,明初对朵颜三卫所采取的羁縻政策,虽然朵颜三卫名义上变成了属夷。但事实证明。这终难长久。”大理寺卿杨慎说道。

    秦牧问道:“杨卿有何良策?”

    杨慎侃侃而谈道:“秦王,虽说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但实际也不完全如此。象科尔沁这样的部落,因占据水草肥美的草场,其迁移的范围并不大,只不过是在附近各个草场中轮牧而已。臣以为,象这样部族,只要在其草场心脏地带筑几座城,驻以一定的兵力,是可以派遣流官治理的,没必要再采取有名无实的羁縻之策。”

    对此,内阁大学士李源执不同意见,他说道:“秦王,杨大人所言虽然不无道理,但臣以为,并不适合当下施行。

    在草原上筑城,耗费巨大。眼下我大秦刚刚收复中原,各地糜烂不堪,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治理。朝廷目前实在没有余力再到草原上筑城。

    其次,明后期在辽东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筑城,还加筑了数千里长城。但事实证明,面对满清的骑兵收效并不大。战事一起,这些城池立即就会被围困,变成死地,城中所囤积的物资,反而会成为资敌之举。

    再者,目前蒙古各部相互混战,对我大秦在利,一但我朝现在于草原筑城,难免会引起蒙古各部警惕,产生唇亡齿寒之忧而放下成见,共抗我大秦。”

    李源说的这些还是有可能的,毕竟蒙古各部也不是傻瓜,你一去筑城,人家肯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些事涉及到军方,军方将领是有很大发言权的,前军大都督蒙轲出班奏道:“启奏秦王,目前蒙古各部本不是一个整体,我大秦便不能将其视作一个整体,自当区别对待。”

    “哦,请蒙大都督详细道来。”

    “秦王,臣赞同杨大人筑城之策,但李大人的话也不无道理,大举筑城现在确实不适合,但在科尔沁部可行。理由是科尔沁部为虎作伥,帮助满清入犯关内,并欺压蒙古各部。

    从现在蒙古各部对科尔沁群起而攻之来看,科尔沁部已经被蒙古各部孤立,只要大秦拿出充分的理由,拿下科尔沁部应该不会引起其他各部太大的戒心。

    现在科尔沁部四面受敌,处境险恶,也是我朝拿下科尔沁部最佳时机。再者,科尔沁草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正处在辽东平原与蒙古高原的结合部。

    其西扼蒙古高原,控临辽沈等重城。因此,控制科尔沁草原,不但有利于辽东的稳定,而且将来可作为进出蒙古高原的前哨之地。此兵家必争之地,又逢拿下此地的最佳时机,臣请吾王三思,万不可错失良机。”

    蒙轲的话,得到了苏谨、胡守亮、韩刚、阎应元等军方将领几乎一至的赞同,文官方面,杨慎与兵部右侍郎温惇也表示赞同。

    秦牧向蒙轲点了点头,转而问司马安道:“司马大学士以为如何?”

    司马安出班奏道:“启奏秦王,对蒙古各族,自然是要分而化之,各个击破,先解决漠南,再着手漠北,这一点相信各位大臣都不会有异议;

    在臣看来,蒙古各部并不见得越乱对我大秦越好,就漠南而已言,必须扶植一两个部族,让其略强于其他各部,以起稳定整个漠南的作用。

    臣基本同意蒙大都督在科尔沁部筑城的建议,但游牧部族与我中原农耕百姓不同,我们必须清楚,游牧部族流动的特性。

    我朝就算在科尔沁草原筑了城,派出了流官,也未必真能治理好。其民若是不满,将自家帐蓬往车上的捆,赶上牛羊另往他处,或投向其他部族,咱们也莫可奈何。

    因此,就算派出了流官,也需要拢略住科尔沁部首领,至少要有科尔沁部有声望的人协助治理。

    宁远与周韵上奏,说科尔沁吴克善遣子前往沈阳请附,并送来一女和亲。为了收科尔沁部之心,秦王可纳之为妃,并赐吴克善以爵位,再于京中赐宅,而后命其派一子侄协助管理科尔沁部众。

    如此,既可保持科尔沁游牧的特点,又可让其真正归由大秦管辖,作为大秦将来征讨一些叛逆部族的先锋。

    除了科尔沁外,还有苏特尼部,大秦拿下科尔沁,不免会让其他蒙古部族起戒心,因此要双管齐下,把苏特尼部扶植成另一个典型,以彰显大秦无吞并各部之意,以安各部之心。”

    照司马安的意思,大致是要象当初满清对待科尔沁部一样对待苏特尼部,让他从依附大秦中得到好处,同时强加对他的控制,让他做小弟,而不实际吞并他。

    不过纳妃这一点秦牧觉得有必谨重对待,

    ***************************

    PS:还是求订阅,这订阅不断下滑,心里不是滋味,加油!我自己加油,也请兄弟们给我加加油!。

    (未完待续……)

第613章 科尔沁之秋(求推荐票)

    ***

    照司马安的意思,大致是要象当初满清对待科尔沁部一样对待苏特尼部;

    让他从依附大秦中得到好处,同时强加对他的控制,让他做小弟,而不实际吞并他。

    如此一来,基本就形成了通过科尔沁和苏特尼这两个部族,把大秦的影响办投射到整个漠南。谁不听话,就纠集两部去讨伐。这与之前满清对付蒙古的方式大体相近。

    唯一的差别在于大秦要将科尔沁部真正纳入治下,而不再以羁縻政策对待。

    这是一个口子,等时机成熟时,再一点一点将这个口子扩大。

    不过要把科尔沁纳入大秦治下,现在还只是秦牧君臣商议出来的共识,要将它变成事实,还需要行使些手段才行。

    首先,秦牧在朝会上点将,让蒙轲率20000骑兵、10000步兵出关,加强对辽东的控制,并对科尔沁形成更大的压力。

    朝会之后,秦牧又招集司马安、蒙轲几人到养心殿作小范围的讨论,把整个计划的细则厘清之后,派鸿胪寺少卿甘南出使蒙古,招集蒙古各部首领前来北京受封。

    当然,这只是甘南台面上的出使任务,私低下,那就要看甘南的手段了。

    科尔沁,俨然已经成了大秦蒙古政策的关键点,不过此时的吴克善并不知道这一点。

    科尔沁草原的秋天来了,草原上的风,已经带着一丝丝的凉意

    吴克善派儿子带着女儿孟古青前去沈阳,周韵表达了一些善意,但却以辽东兵力薄弱为由,拒绝了出兵帮助科尔沁应付乌珠穆沁部首领道尔吉、巴林部右翼旗塞布腾,左翼旗满朱习礼三方的攻击。

    这让吴克善寝食不安,他认为宁远和周韵分明就是不肯放过科尔沁部。毕竟之前科尔沁与满清绑得太紧了,屡此入关,总少不了科尔沁的份。

    他求的救兵并不多,只要秦军来几百,甚至来几十人,表示一下支持科尔沁,就足以让道尔吉、寒布腾、满珠习礼三人有所顾忌了,周韵和宁远以辽东兵马薄弱为由拒绝,分明是托词。

    弼尔塔哈尔把妹妹孟古青送出了,却没有换回救兵。这让他既羞惭又愤怒。

    只是科尔沁面临的境况已经够险恶了,如果再与大秦闹翻,无异于自取灭亡。

    这时苏特尼部的滕吉泰率其所部,杀到了老哈河一带,已经逼近科尔沁草原;

    若是再加入苏特尼部,科尔沁要同时应付四头恶狼的围攻,这如何应付得了?

    吴克善忧心如焚,对弼尔塔哈尔说道:“孩子,你再去一趟盛京吧。”

    “父王。还去?还去有什么用?那周韵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让咱们科尔沁接受大秦的管治,这怎么能答应他?我宁愿把八羊岭以西割让给满珠习礼。”

    “孩子,周韵可以漫天要价。咱们也可能落地还钱。满珠习礼得到了八羊岭以西的草场,你认为他就会真的和咱们科尔沁一起对付道尔吉他们吗?

    不会的,他最多只会作壁上观,如果道尔吉他们取得了优势。满珠习礼依然会一起来瓜分咱们科尔沁。孩子,大秦要价就算高些,但无论如何。总好过被各部吞并的好,眼前的形势,咱们别的都指望不上了。”

    父子俩正商议着,族人突然来报,说何洛会带着九百残兵来投科尔沁,吴克善第一个念头是拒之门外,以免得罪大秦。

    但紧接着,他就改变了主意,亲自带人去迎何洛会。

    说来何洛会也够惨,燕京被攻破,他和驻宁太原的兵马惊得魂飞魄散,匆匆撤离太原,北向逃窜;

    路上虽然没遇到什么阻击,但满清的灭亡,让所有人惶惶如丧家之犬,加上早就听说一但被秦军俘虏,就会被发去做苦役至死,这一路上又有很多人单独逃亡,以免被秦军盯上。

    等何洛会一路逃出长城外时,单独开溜的人就更多了,何洛会四顾茫然,辽东回不去了,剩下**百人马,望着天高地阔的草原,却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最后何洛会选择了投奔科尔沁,毕竟科尔沁部过去与满清关系最好。

    吴克善一迎着他,便禁不住眼含热泪地说道:“失其将军,你来得正好,来得正好啊,大清唉!自从豫亲王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道尔吉、塞布腾、满朱习礼这三条豺狼就扑上来,要瓜分我科尔沁,以至于我没能入关接应摄政王,如今科尔沁部也是危在旦夕,失其将军,你不是有一万多大军吗?怎么只剩下这千把人马,这是怎么回事?”

    “说来话长,王爷,先给我们一些吃的吧,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何洛会脸色凄苦,丧然欲死。

    “啊!”吴克善惊呼一声,连忙让儿子弼尔塔哈尔带何洛会手下的士兵去安置,自己把何洛会引回王帐,王帐里铺着上好的地毯,内部摆设豪华。

    都说科尔沁出美人,真不是不错,其他蒙古族的女子多数是圆脸,似乎只有科尔沁例外,科尔沁女子长脸比较多,帐内几个侍女都是典型的瓜子脸,显得十分秀气,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