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好莱坞名媛-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持人做出一个震惊的表情:“竟然这么珍贵!那么你能知道这枚戒指是出自哪个品牌吗?”

    卡罗琳露出一个不确定的疑惑表情:“老实说我并不知道哪家品牌会拥有一颗这么大的蓝钻。你知道的,无论是哪家品牌,想要卖出一个好价钱也会把戒指的事宣传出去,至少也会在内部进行推销,比如联络某位对钻石有兴趣的潜在买家。可是我并没有收到任何有关这枚戒指的事情。”

第939章 八卦老板

    “难道是设计的不好?”

    “不,不能说不好。有些人喜欢奢华些的,有些喜欢朴素些,在我看来这是一枚非常适合莫兰的戒指,很符合她给人的感觉,干练又充满能量。”

    主持人惊叹了一声,然后又问:“那么能从设计上猜测出来是哪家的作品吗?”

    卡罗琳遗憾地摊摊手:“各大品牌的设计各有特色,可惜我没有办法从这枚戒指上找出特别的风格。举个例子来说吧,意大利的buccellati(蒲昔拉蒂),它的风格就是独有的‘黄金编制’技巧和巧妙的宝石镶嵌,充满浓郁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气质。”

    “而法国的van?cleef?&?arpels(梵克雅宝)则是非常浪漫的法国巴黎气息,作品轻盈而和谐。”

    “还有tiffany(蒂芙尼),美国设计的象征,以爱与美,浪漫与梦想为主题,充满纤细的感性,被所有女人所梦想着。”

    “可看这枚戒指的设计,看起来没有什么繁琐的缀饰,也没有华丽的搭配,但可以从中看出一种大气,一种稳重中透着灵性。我认为如果这不是大师的设计组品,就一定是一个充满天赋的新生设计师。”

    主持人惊奇地追问:“也就是说这枚戒指很有可能是新人设计师设计的?”

    “很有可能。如果罗伊得到了这枚钻石,又想要给莫兰一个最适合她的戒指,选择一位可以理解自己设计的设计师很正常。我真的很好奇他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找到这位设计师的,他确实将这颗钻石的完美最大化地展示出来,并且还设计成了最适合莫兰的风格。”卡罗琳似乎真的很欣赏那个不知名的设计者,言语中都能透出对他的欣赏。

    围坐在屏幕前看节目的小秘书们也是一样的好奇。

    “如果得到这样一颗珍贵的钻石,真的会交给一个新人设计师去设计吗?”

    “应该不会吧?如果是我有罗伊那么多钱,肯定要交给最有名的大师去设计,怎么能给一个新人呢?万一设计坏了怎么办?”

    “又不是设计出来就会照样子做,设计的不好再找别人设计就是了。”

    “那用新人也挺大胆的,会不会原本认识?”

    莱拉听着她们的讨论,下意识地摸向指间的戒指。她记起罗伊说的话,因为她喜欢之前那枚戒指的设计风格,他才会去把那个设计师找出来,并且毫不在意他是个没什么设计经验的新人,而让他来设计戒指。

    罗伊真的不担心这颗钻石被设计坏吗?肯定也是担心的吧?可他还是那么做了,可见在他心里,只要是她在意的事,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会按照她的心意去完成。

    想到这,莱拉的眼神柔和起来。如果她可以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一定会被自己眼中流露出来的温柔眸光和唇边的笑容惊到。原来她也会有这样的表情,一副仿佛沉浸在爱情中的小女人的模样。

    节目虽然还在进行,可上班的时间已经快要到了。莱拉知道黛咪很快就会准时出现在秘书室里,所以她没有惊动任何人,轻手轻脚地朝自己的办公室而去。而就在她刚离开没多久,就听见外面黛咪的声音传了进来。

    “还在看什么?boss的八卦也是你们可以问的?都去工作!”

    莱拉只听见声音也可以想象出外面的情形是怎样的,看到手下都在围着电脑屏幕看节目,而且还是讲自己老板的节目,她不生气才有鬼了。

    这么多年,黛咪再没有了一开始时的怯懦,那个时候她在她面前说话都会战战兢兢的,如果不是她漂亮的容貌合了莱拉的眼,只怕现在的她可能已经离开好莱坞,到另外的城市去寻找生活了吧?

    时间和机遇真的很奇妙,一个十字路口就能分出许多不同的结局。

    其实今天莱拉是给公司放了假的,只不过得到假期的是那些和电影有关的部门,行政部分不但不能休息还要应付更多的工作。

    像是由奥斯卡带来的话题,就需要进行舆论的引导。越是红火就越是容易引来黑料,莱拉就算再自信自己没有所谓的黑料,可抗不住有人心的胡编乱造呀。谣言一但传来,如果没有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再解决也会有一部分的人保留心中的怀疑。

    东方有句话叫“无风不起浪”,如果没有因,又是哪里传出来的果?然而事实上还真是有这样的“果”,有些人就是会空口说白话,不往死里黑你就不爽。

    另外借着奥斯卡的东风,公司也要顺势宣传一番。电影虽然不再上映,可cd和周边还是要卖的。精装版cd、蓝光版cd、加长版cd……各种cd都到了销售的好时候。

    要知道三部电影的时间加在一起才六七个小时,cd完全可以不用考虑放映时间,将更多的情节放进去,这样也可以再赚一波。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电影放映时的票房不怎么样,cd却可以卖的很好的原因。

    一是可能看到导演剪辑版,一是可以看到那些为了不让电影超时而被剪掉的剧情。有些电影为了配合分级也会剪掉一些镜头,r级和nc…17是完全不一样的。nc…17决定了17岁以下禁止观看,而r级虽然也是限制,如果17岁以下的孩子想看的话也不是不能看。

    所以一些影片为了得到更多票房也会将影响分级的片段剪辑掉而达到放映的标准,这样被剪掉的片段一般就会放在cd里。

    莱拉进到办公室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打开电脑查看网络上的最新评论。本届奥斯卡值得讨论的地方太多了,她需要掌握这些情况,也需要摸清舆论的走向,好在下面的人插手进去的时候有一些指导方向。

    她最先去的是去的比较多的一个业余中算是比较专业的论坛,在这里还有一个她的铁杆粉丝霍顿,经常发表一些中肯的评论,很多时候都能一语中的。

    今天她一进论坛,就被一个加粗的帖子标题给吸引住了,上面写的是“奥斯卡最年轻的最佳导演:莱拉莫兰。”

第940章 尖叫

    一看发帖的人是霍顿,莱拉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是夸奖自己的一些话。

    如果被太多的赞扬夸得找不到北,很容易被消磨掉斗志,所以莱拉毫不犹豫地点开了帖子。怎么说她也是奥斯卡最年轻的最佳导演,这点诱惑都抵挡不住可怎么行!真要抵挡不住,不更需要磨练一下嘛!

    打开帖子,最先出现在上面的就是莱拉从马丁导演的手中接过最佳导演奖杯时的照片。

    霍顿用很激动地语气讲起看到这一瞬时,心情有多么激动,下面齐整整的全是附和他说的人。

    “当时我就尖叫起来了,把我男朋友吓了一跳!”

    “你还好,是吓到你的男朋友,我差点没被我妈把手臂上的肉拧下来,就因为我把隔壁房间的小婴儿给吓哭了。”

    “哈哈,我没叫。”

    “我是楼上的女朋友,可以证明他没叫,不过我叫的时候他被我吓得掉地上去了。”

    莱拉看到众多留言,被上面的话逗得笑了起来。可见,连她的粉丝们也觉得她这次的得奖很是个惊喜。

    但霍顿却不这么想,他觉得“莱拉得这个奖是应该的,《指环王三部曲》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也是她拍的最好的电影,很可能连她自己也超越不了了。”

    不只这么写,他还说出了自己这么想的原因:“托尔金的小说本身就很伟大,首先就确保了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不出问题的话就是一个好故事,相信没有人会怀疑莱拉的拍摄水平。有一个好故事,又有一个好导演,拍摄出这么一部经典影片很正常。”

    莱拉因为他的话而沉思。没错,她现在拍电影的手法已经很熟练,可以说给她一个剧本就能完美地拍出。但想要再带着作品去冲击奥斯卡的奖项,不是只要把电影拍出来就行的,那样最多也就得几个技术类的奖项。

    她如果还想重新登上那个领奖台,就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故事来让她拍摄才行。她在改编剧本上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奥斯卡的承认,那么原创剧本呢?

    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原创的剧本,拍摄自己原创的电影,并且带着这部电影再次拿到最佳导演,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可现在她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要拍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前世她写过很多剧本,在拍摄电视剧的空闲时间里,一边写一边修一边寻找可能的投资。那些确实是她原创的作品,可要是拿到现在拍,她的不败之名就要被终结了。

    原因很简单,那些剧本都是在前世特殊的情况下写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奖,而仅仅是为了想要寻找到一个投资而已。所以她写的那些可以说都是为了迎合投资商的胃口写的,再把成本压榨到极限,借以希望可以得到投资者的欢心。

    虽然她这么做确实让她进入了一些人的眼,可是她的路也很不顺,不是被人夺走了自己的剧本换成了别人的名字,就是连让对方接下剧本的机会都没有找到。像她这样的小导演,根本没有办法和那些人斗,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她的话。也亏得是她性格倔强,换个人遇到她的那些事估计已经放弃不知道多少次了。

    但现在不一样,她已经成为了奥斯卡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甚至有可能几十年内依然牢牢占据这个位置,就像被她破掉记录的上一任最佳导演一样。

    她无论拍什么都会受无数人的关注,这些人遍布世界各个国家,他们中有粉丝有媒体人,有影评家,有看热闹的路人,这些人的关注就意味着她不能不注重自己的作品。同时她也需要背负莫兰家的荣誉,不可能让她任性行事,这就意味着她必须慎重对待那个原创的剧本,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绝对不会让它面世!

    好吧,莱拉得承认,到底要写些什么她还没有决定。脑海里有很多故事,然而其中并没有让她特别喜欢的。

    看完霍顿的夸奖贴,莱拉又看了不少其他人的评论。

    总的来说现在的舆论对她还是有利的,不排除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故意发表一些和其他人不同观点的言论,以及隐藏得很深的黑粉在暗处兴风作浪,暂时看来风向还可以控制得住,这是一个让她欣慰的好消息。她可不希望在这个开心的日子里,还要被一些浑水摸鱼的人搞坏心情。

    敲门声响起,黛咪从外面走进来。

    “boss,这些是我整理出来的剪报。”

    “辛苦了。”莱拉接过剪报,翻看了起来。

    为了可以尽快掌握一些纸媒的报道,她通常会在重要日子的前一天,通知黛咪和她的秘书室第二天将事情的全部报道整理出来。这样就可以节省她很多翻看报纸的时间。反正秘书室的女孩子很多,一人翻一份也可以很快将报纸上她关注的那些新闻给找出来。

    今天的报纸,或者说最近的报纸,莱拉都需要她们帮忙整理归纳。和网络上大众的评论不同,正规媒体的报道以及专业影评人的言辞对她都有很大的启发。而且她也想知道,自己下一步到底要从什么地方入手。

    黛咪对剪报已经很有经验,她将所有的报道归纳成几类,报道莱拉的一类,报道《指环王》的一类,报道公司其他奖项的一类,报道其他影片的一类,还有其他得奖者的报道都分列得清清楚楚。

    让她好笑的是,关于她的戒指竟然也被单独剪了一类出来。包括对戒指价值的推测,品牌的猜测,还有婚期的好奇。本来还以为黛咪没那么多的好奇心呢,原来她也是个普通女人呀。

    莱拉突然想到,黛咪的年纪似乎也不小了,以前好像听秘书室的女孩子们说起过她有男朋友的事,怎么到现在都没有要结婚的消息呢?自己进公司的时候她就有24还是25岁了,现在9年过去……

    在西方人眼里,这个年纪好像也没大到哪去,又不会有长辈催婚,换成自己的话似乎也不想那么早结婚吧?

    但想了想罗伊,她还是决定把关注点重新放在剪报上去,免得想太多又要让那家伙摆一张可怜兮兮的脸给自己看了。

第941章 抹杀成功

    看剪报的数量,和莱拉本身有关的报道是最多的。其中一大半说的是她拿到最佳导演并刷新年龄记录,还有一部分则是对她得到的奖杯数进行分析。在一届奥斯卡上,一个人独得三个奖项,放眼影史似乎也从未有过。

    要知道这是奥斯卡,而不是那些音乐奖,可以最佳新人、最佳专辑、最佳单曲什么的同时获得一堆的奖杯奖状。

    简单的说,就是她没有察觉的时候又不小心创造了一个记录,莱拉笑眯眯地发现,这样的感觉还满舒坦的,可以多来了几次就好了。遗憾的是她不是那种逆天的天才,不可能再多接几项工作来多赚几个奖杯。

    关于她自己的报道,莱拉看得很开心,因为基本上都是一些夸赞的话,几乎将她吹捧成百年不遇的天才导演。他们却哪里知道所谓的天才到底有多努力?或许在他们眼里她只有27岁,可算上前世投入在电影上的时间也算得上是资历深厚了。

    这是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获”的另一种解释呢?难怪宗教总是让人修来世,将今生的苦难当成创造来世幸福生活的磨难。

    莱拉又往下面看,就见很多都是关于《指环王》的报道。说它平了奥斯卡记录,和《泰坦尼克号》和《宾虚》并列于影史之上。也说了它是影史上最赚钱的三部曲,就连莱拉另外几个捞钱的系列都不是对手,包括《哈利波特》系列、《钢铁侠》系列和《加勒比海盗》系列等。

    很多人都在剖析电影为什么会这么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那么受到观众的喜爱。最后的结论就是书写的好,莱拉改编的也好,拍摄更是拍出了宏大的世界观,创造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才会让电影成为一部创造历史的经典作品。

    对莱拉和《指环王》的集中报道一直报道了好些天都没降下热度,媒体很乐意这种情况,也非常积极地挖掘了和他们相关的一切。借着这股风,东方和新西兰也趁势宣传自己国家的美丽风景。想想在电影中出现的瑰丽山川吧,那可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都是在真正的现实美景中取的景!

    一时间,两个国家的旅游人数倍增,特别是出现在电影里的那些场景更是多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他们的到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也创造了经济效益,乐得很多受益的当地人都合不拢嘴。在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莱拉后,她一下子成为两国最喜欢的外国人。

    莱拉当然也借着这股风大赚了一笔,《指环王》的cd卖到了全世界,周边也在新开的周边专卖店里成为最热卖的商品。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刊登在《纽约邮报》上的报道,像是丢在池塘里的一块大石头一样,将池底的泥沙搅了起来,让整池水变得浑浊不堪。

    报道的标题就很惹人注意“莫兰的成功,只是因为选对了作品”。

    文章从那个头到尾有两个观点。其中之一那就是莱拉之所以可以在这次的奥斯卡上大展手脚,获得了那么多的奖项,是因为她选对了故事。

    电影很好看吧?那不是莱拉的功劳,而是托尔金写的好。换一个其他导演,都很可能拍出同样精彩的东西。她不过就是运气好,在几年前就把改编的版权拿在手中。不然的话,很可能获得那些荣誉的就是其他有慧眼的导演了!

    另一个观点,就是说莱拉之所以横扫了奥斯卡,一举拿下十一个奖平了奥斯卡的记录,也和她的拍摄关系不大,不过是累计了三部的能量而已。人家都是一部电影拿来参赛,你却是三部,三打一还能算公平吗?凑巧票房还不错的情况下让大家以为这电影真的好到影史第一的地步。

    文章在结尾的部分用不屑的口吻写道:“用这种‘歪门邪道’的方式来获得奥斯卡,真的以为能和另外两部电影相提并论吗?《宾虚》暂且不提,毕竟那时的情况和现在还有些不同。但不要忘了《泰坦尼克号》可是真正正在站在影史票房排行榜的第一位,而且是一部!”

    总而言之,整篇文章都在控诉莱拉的“过分”,认为她就是一个靠“歪门邪道”偷取了其他电影荣誉,破坏奥斯卡公平性的人。

    别说,这样的观点还真有不少人相信了。

    是呀,托尔金的书本来就是西方的一部伟大著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