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斗在甲午年-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出来,在明儿半晚登船之前送过来;让咱们的德总办穿上一品大员的官袍,到东洋公干。”

    “感谢中堂,这次东渡和谈,我一定拿出最大的努力,实现清日早日和平。”

    德璀琳听了大喜,一脸的兴奋。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就在这个时候,一片如山如海潮翻涌的歌声,从东方随风传来,在这个人声鼎沸的就楼内飘扬。

    “什么?”

    虽然是雅间,然而酒楼嘈杂,李鸿章的年纪也大了,听得不是很清楚。

    然而他却明显的知道,在东边的驿道上面,有大群的年轻小伙子在高吼唱歌。

    “歌唱祖国,是歌唱祖国!抗倭军的队伍!”

    对于这首军歌,李经方简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在关外三城的时候,在大雪纷飞,在夜幕低垂,在堆堆篝火,在日军的枪炮和抗倭军英勇的冲杀之中,这首歌总是时时唱响。

    让他落泪,让他激昂!

    李经方激动的跳了起来,一把推开窗户,朝着东方的驿道伸头望去。

    只见在驿道上面,一面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身穿笔挺西式军装的队伍,正在大步行军。

    窗户推开,外面的歌声就更加的清晰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勤劳,我们勇敢,五千年历史光辉灿烂;我们战胜了一切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荣光!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在嘹亮的歌声中,抗倭军的队伍大步走近,长长的双列队伍之中,所有抗倭军士兵都是一脸骄傲的昂头挺胸。

    李鸿章,德璀琳,所有人都挤在窗户边屏声静气的往下望。

    整个酒楼都变得鸦雀无声,都在呆呆的望着行军的队伍。

    而在驿道两边做饭的卞长胜营的士兵们,则是一脸激动的望着抗倭军步兵2团这支队伍。

    他们总能在这支雄赳赳行军的队伍里面,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在唐河口并肩作战的战友的脸庞。

    “这首歌”

    李鸿章站在窗户边,不禁眼眶湿润:“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好,好,好!”

    “向前!向前!向前!预备,唱!”

    这个时候,一首军歌唱完,队伍里面一个军官扯着嗓子大吼。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抗倭军军歌,起歌的就是津门旅2团2营营长周中盛,原来是左宝贵的手下哨长。”

    李经方身为抗倭军山海关后勤主管,自然对所有的团营级军官一一认识,低声激动的给李鸿章讲解。

    “抗倭军这是去哪里,津门?”

    李鸿章的眼睛里闪着莫名的光泽,低声嘟囔了一句:“好小子,成精了,可以跟如来佛斗一斗了;只是五指山哪里是那么容易过去的?”

    在大队的抗倭军步兵过去之后,接着就是一辆辆炮口朝天的火炮。

    沉重的车轮,压得驿道‘轰隆’震响,也重重的压在众人的心里。

    那一尊尊大炮在阳光下闪烁着幽亮的金属光泽,看着极具视觉冲突,让人心寒发颤。

    一辆,

    又一辆,

    再一辆

    如同无穷无尽般,一辆辆的压过客栈的门前大路。

    “呼”

    终于看到最后一辆炮车驶过,众人都忍不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然而,后面则是更加漫长的马车。

    拉着子弹,炮弹,军粮,药材白布

    直到这支漫长的队伍终于走完,然后远去,整个酒楼还是一片梦游般的凝滞。

    所有人都在心里颤声偷问,这些队伍,要去干什么?

第七百四十五章 兵指澎湖

    东洋广岛大本营,宇品军港。

    从清日战争开始,日军先是在朝鲜投入了陆军第3,第5师团,接着在辽南花园口开辟第二战场,投入了第1师团,第6师团的第12旅团。

    之后山县有朋的第1军攻占营口港,日军军部又把第2师团的第3旅团,‘蛙跳’登陆营口,划归第1军编制,协助攻击辽东清军。

    然后在山县有朋决定南下作战,攻占山海关,进行直隶决战的时候。

    东洋广岛大本营又把第6师团的第11旅团,再次海运,试图蛙跳登陆山海关。

    因为英国舰队的阻挠,无奈之下日军征清大总督小松宫彰仁亲王,只好下令舰群编队改向,攻击鲁东半岛的威海卫军港。

    也正是因此,使得抗倭军山海关军团免于一劫,并且顺利的全歼了日军第3旅团,第6旅团的第19联队队部,及第1,3大队,以及第5骑兵大队。

    战争至此,日军在大清,朝鲜,已经投入了9个陆军旅团,超过7。4万陆军兵力。

    在国内只剩下了陆军近卫第1师团,陆军第4师团,第2师团的第4旅团,总计5个常备旅团,近4万兵力。

    而早在山县有朋攻陷营口,辽阳,兵指奉天的时候,日军广岛大本营就已经感觉到兵力已经相形见绌。

    于是开始发布了新一轮的动员令,再次扩军,把大量的预备役部队,编入征清旅团的留守部队之中。

    在战前日军军部的设计之中,陆军总共可以动员24万经过一定训练的士兵。

    4000余万的庞大人口基数,使得东洋有底气,打胜这场清日战争。

    东洋百姓人命贱如狗,在这些年疯狂的和大清展开军竞赛中,残酷剥削压榨国内百姓,哪年冬春不冻死饿死几十万人?

    对于明治和他手下这群毫无人性的军国主义者来说,只要能达到称霸东亚,然后再参与世界角逐的目的,死这几十万人根本都不算什么事情。

    只要有舰队能够协助运送登陆,只要步兵手里有枪有子弹,后勤能够提供或者士兵自己去抢粮食。

    这场清日战争,终会一直打下去,打得大清投降为止。

    “呜呜”

    西洋历3月2号,在日军联合舰队返程的第3天。

    由日军陆军后备第1步兵联队,后备第12步兵联队,带领着一个炮兵中队,携带着6门70mm口径的铜体钢膛架退青铜火炮,乘坐七艘运兵船,从宇品港出发,驶向佐世保军港。

    在那里,运兵船将和联合舰队汇合,在东海上朝着西南方向2500余里的台湾海峡驶去,攻击大清的澎湖列岛。

    此次行动,以后备步兵第1联队长比志岛义辉步兵大佐为支队长,动用5000陆军,由东洋联合舰队配合,务求一举攻占。

    东洋军部的这一军事行动,其一目的是为下一步在和谈之中,谋夺台湾岛布局先手。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逼迫大清彻底的认栽!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一旦攻占,日军不但能够孤立台湾和大清大陆的联系,而且可以截断广、闽、苏、浙海道北上的海路快速增援。

    而且所有购买的西洋军火,也只能在两广卸载,然后走漫长的陆路,三千里北上运往直隶。

    春天抵达广州,估计运到直隶,都到了夏天去了。

    长崎港。

    而在这个时候,被东洋政府驱逐的大清第一批乞和使团,也正在长崎港灰溜溜的登上一艘法国商船。

    “大清的猪猡!看,后面拖着猪尾巴的猪猡!”

    “哈哈,来咱大东洋跪着乞和,结果被英明的天皇陛下直接撵走;看着就是解气!”

    “他们不是厉害么,以前不是要炸咱们的长崎么?有种来炸啊!”

    看到张荫桓、邵友濂,领着一大群清国的官员,在长崎警察的警戒下上船。

    长崎港码头上面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咒骂和嘲笑。

    在1886年,李鸿章接到袁世凯报告,说朝鲜有人谋划联俄防英,而俄国正在觊觎元山口外的永兴湾。

    大清政府下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南洋水师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借以展示清政府强大的海军实力,制止敌国可能的侵略企图。

    丁汝昌、琅威理接到命令后立即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展示力量。

    之后,北洋水师又奉命前往海参威,接当时参加《中俄关于吉林东界勘定》谈判的清政府官员吴大澄。

    北洋水师将吴大澄送至摩阔崴,留下超勇、扬威两舰,在海参崴待命。

    然后丁汝昌率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舰,前往位于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并展开对东洋的首次“亲善访问”。

    然后就因为水师官兵上岸买春,酗酒斗殴,和东洋浪人,警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酿成了‘长崎事件’。

    事后统计显示,水兵方面有5人死亡、44人受伤、5人失踪(一说10人死亡)。东洋警察被打死5人,30人受伤,而长崎浪人亦有多人受伤。

    事发之后,定远等四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

    而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开战,“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

    当时东洋海军才刚刚起步,假如李鸿章有这份勇气和担当,而自认为是东洋人的‘好朋友’,喜欢和东洋人‘推心置腹’的伍廷芳,在斡旋这次事件的时候,多拿出一点中国男人的血性和模样。

    那么完全可以借口此次事件,轰击日军长崎港,宇品港,佐世保港,东京港

    击溃日军所有海力量和海港军工。

    把东洋海军彻底的扼杀于摇篮之中。

    然后此消彼长,再无事后东洋的崛起,不会出现现在的朝鲜落进东洋的手里不说,大清的辽东,辽南,鲁东,直隶,也不会被日军打得一片狼藉。

    更不需要李鸿章这次遗臭万年的去马关乞和。

    “呜呜”

    法国商船鸣响汽笛,开始缓缓的驶出长崎港,

    而张荫桓、邵友濂,这一群大清的官员,都没脸在船舷上露面,均是坐在各自的卧舱里面,垂头丧气的相顾无语。

    真是羞死了个先人!

    东洋,佐世保军港。

    夕阳下。

    伊东亨佑坐在码头的一个茶楼里,听着艺妓的吟唱,望着窗外军港内如林的军舰,心里充满了得意之情。

    他在昨日,给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大将去了电报,建议舰队在协助陆军完成对澎湖列岛的攻占以后,随便去厦门和马尾走一遭。

第七百四十六章 二十三年的遗憾

    伊东亨佑得到了东洋情报人员的报告,大清从德国最新进口了两尊280mm口径的克虏伯管退式速射火炮,正在厦门岛的胡里山安装。

    根据东洋驻德国使节发来的数据,这两尊火炮花了大清近20万两白银购买,有效射程可达16000米(最远射程19760米),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被誉为克虏伯的‘炮王’。

    毫无疑问,这两尊大炮一旦顺利的落成,帝**队如果再想进入漳州湾,将会极为困难。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伊东亨佑就想打一打厦门岛和福州港,再欺负欺负大清。

    桦山资纪大将今日来电,同意打垮胡里山炮台,不过不允许联合舰队对厦门,福州,等大陆海港,城市进行炮击,怕惹恼了洋人,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虽然略有遗憾,不过想到联合舰队的炮声继中国明朝年间,在东洋浪人的船炮轰击中华东南沿海大陆以后的三百年后,东洋帝国的炮火再次降临大清东南沿海。

    伊东亨佑就忍不住发自内心的高兴。

    大清,大沽口。

    在东洋已经是夕阳落海的时候,大清的大沽口还是阳光正好的下午。

    李鸿章在大沽炮台总兵府下了马车,熊凯玉的副官柳刚毅作为罗家的代表,在总督府门前迎接李鸿章的到访。

    在日军炮击大沽口,炸塌了半个总兵府以后,罗荣光的妻子很硬气的没有回迁到津门,而是依然住在这残破的总兵府内。

    远在唐山的罗华飞,在对乔山镇进行了数遍搜寻以后,依然是毫无所获。

    当日日军炮击引发的大火,引燃了大量的茅草屋,还有堆在镇子里面的大量储备过冬的干柴。

    烧毁了太多的东西。

    悲愤不已的罗华飞,已经带着他那一哨炮兵和一挺格林炮,在奔赴廊坊的途中。

    得到消息的柳氏母女,又是一场大哭,也算是绝了念头,准备建一个衣冠冢作为纪念。

    在李鸿章进入总兵府的时候,其余的使团成员则是分散到塘沽的各个客栈。

    卞长胜则是率领着他的一营人马,在变薄的冰面上放着一张张宽大的木板,谨慎的渡过海河,到南岸去接收南炮群,以及两营的驻守清军。

    而李经方则是进入了大沽兵站,那里面也有一间属于他的房子,而且很幸运的没有被炮火央及。

    大沽兵站在新兵北上,津门旅2团,炮营奔赴津门后,顿时就空旷下来。

    除了伤兵和近百名兵站职员,只留下了一个步兵连守护。

    熊凯玉考虑兵力不足,就把其余的小炮台交给留守的一哨大沽炮兵把守。

    而曹义涛在北上津门的时候,直接拉走了所有小炮台上面的75克虏伯行营炮,此时那些炮台上面除了一尊尊的青铜老炮,基本都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得知李经方来了,熊凯玉连忙去见面,虽然两人不是很熟,不过从去年去朝鲜开始就混个脸熟,此时见面不禁唏嘘不已。

    当晚,李鸿章在总兵府吃了一顿素饭,没有到给他准备的客栈歇息,而是出了总兵府的大门,就走进了大沽兵站。

    此时,夕阳渐下,天色微黑。

    熊凯玉,李经方,柳刚毅,三人先陪同李鸿章去了兵站的医院。

    此时超过有800抗倭军,宏字军,江南兵,鲁东军,芦勇,霆军,士兵和军官在此养伤治疗。

    兵站的军队医院建造在北山的后面。

    当日东洋舰队炮击大沽口的时候,虽然所有的伤员都及时的安全转移,然而因为处于山后死角,只有一颗炮弹打进来,击倒了半间砖瓦屋子。

    熊凯玉这些天在高价聘请大量泥瓦匠,和士兵们一起修整兵站,炮台的时候,独独留下了这间屋子不管,打算作为激励的见证。

    “嘟嘟嘟”

    三人陪着李鸿章走到军队医院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淡,兵站发电房里突然响起一阵机器发动的声音,然后北甲,北乙,兵站,总兵府,都有了灯光亮起。

    “你这发电机功率这么大?”

    李鸿章一脸的好奇。

    “是三台串联在一起工作,具体的我也不懂,是科技处的技术人员弄得;以后”

    熊凯玉脸上带着骄傲的神情说道:“总有一天我们要用上咱们自己制造的发电机,蒸汽引擎,把电力传递到全国的千家万户!”

    李鸿章微微诧异的望了熊凯玉那略带稚嫩的脸庞一眼,看到熊凯玉身穿西式的军服,只知道他是大沽兵站的负责人,并不知道他是什么官位。

    他原本以为何长缨把这个人留在这里,不过就是有一些小能力而已。

    现在只是听一听这话语里面带着的那份不容置疑的骄傲和肯定,还有面对自己时不卑不亢的从容,就让李鸿章不禁微微动容的另眼看待。

    一个有激情,有理想,有学识,又有着强大自信的年轻人,在大清这个地上,并不是太容易见到的。

    在李鸿章的印象里,但凡见到他的年轻人,不是分外拘束,就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掩起心里的忐忑,故为大言,或者更是有意的放浪不羁。

    一个不出名的年轻人,此时能这么从容不迫的面对着他,本身就是一种不俗的能力。

    李鸿章不禁想起了也就是去年夏天,有两个有意思的年轻人拜见了他。

    一个叫孙德明。

    一个叫何长缨。

    孙德明是招商局帮办郑观应推荐的,一见面就是满口大话‘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这道理李鸿章能不懂?而且只会比他懂得更加的深刻!

    何长缨这小子是自己的大儿子李经方从吴育仁的刀下拉回来的,第一次见面这小子插科打诨之中,却是可以隐见不俗的铁骨。

    事实证明这小子何止是不俗,简直就是要逆天啊!

    心里冒出‘逆天’两字,李鸿章的心里不禁轻轻一抖,再一想到刚才这小子说得是‘全国的千家万户’,而不是‘大清的千家万户’。

    李鸿章的心里就有些微微的不喜。

    然后心里暗自一叹。

    朝廷也想要年轻的俊杰,然而但凡放眼看世界的俊杰,还有几人愿意被大清驱使当奴隶?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大清在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