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皇帝说让他们不要再呆在咸阳了,宗庙广场上的嬴氏一族宗室们瞬间喧哗起来。显然他们以为皇帝是要将他们都赶出咸阳。

    “哼!”嬴腾微微一哼,广场上喧闹的大秦宗室再次逐渐回复安静。

    作为宗正,嬴腾在宗室中的威望自然是无人能及。

    “朕不是要将宗室都赶出咸阳。朕只是让你们代表朕、代表嬴氏一族走出去,行走天下或为小吏或为兵卒。为天下万民真正做出点合符神之一族四字的事情来。

    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儿女,朕都会替你们照顾好。户部会在近日专门对宗室俸禄进行酌增。朕会让你们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先秦时代。如果说想要开启民智无异于对牛弹琴。民治的开启需要数百年乃至上千人的发展,这需要顺其自然,而不是依靠自己强行的推行什么共和什么选举。

    推行惠及全国百姓的教育,只是一个开端。

    只要帝国稳定。那么留下种子,让他自然的成长为参天大树,水到渠成才是最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这个前提就是帝国需要稳定。

    而要维持帝国的统治。依靠国家强制机器进行高压永远不是长久之道。

    在鬼神之说盛行的先秦,在崇尚君权神授的时代,建立一个服务于帝国的宗教,显然是可行的。即便在后世,各种教义依然为世界上无数的人所信仰。

    胡亥最初确实想要建立一个宗教,但是宗教在帝国大力推行的过程中,需要耗时良久。更会滋生一些可能存在的隐患。

    政教合一很少有能够长久的帝国。当宗教的力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宗教就会想着怎样控制这个帝国,怎样收纳更多的信徒。

    那个时候,宗教不仅不再是大秦长治久安的工具,反而会成为大秦覆亡的勾魂人。

    不过当龙卫府将关中百姓乃至山东等地的百姓因为种种机缘巧合之事将“神之一族”四字安在嬴氏一族头上的消息放在胡亥案头的时候。一个全新的想法无端的出现在胡亥脑内。并迅速的滋生,然后逐渐成型。

    何必再建宗教?何必自讨苦吃?直接在民众中以神之一族的声名开始,让神之一族彻底的根植在大秦每一个百姓心中,这远比宗教要来的容易的多,也要安全的多。

    以老秦人对嬴氏一族的信仰,再以如今自己的名声,配合上已经被安上的神之一族四字,只需要继续操作下去,那么短短的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嬴氏一族“神之一族”的名声将传遍整个大秦,并深深的烙印在天下万民的心间。

    就算将来这天下会易主,至少嬴氏一族的血脉将不会断绝。不过只要神之一族的名声坐实,那么这天下想要易主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用皇室来建立天下百姓对大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如今的大秦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自然而然的,胡亥就将主意打到了一直在咸阳无所事事的众多宗室身上。

    这些宗室,每个人都上做宗学,都能识字,都会书写。而大秦新近官制改革,天下各郡各县将会需要无数的吏员,甚至数条出关大道上的驿卒都没有补全,这些地方,都是最能了解民生疾苦的地方。

    宗室子弟易名进入大秦的基层中,只要控制得当,真心为百姓做实事,长此以往,那么很快神之一族的声名就将进入百姓心中。

    因为这些宗室子弟,不仅是皇族中人,他们代表的更是大秦的皇帝陛下。是大秦皇帝陛下让他们放弃优渥的生活,至少在普通百姓看来皇族子弟的生活都是优渥的不是?跋山涉水的来到一个个穷乡僻也中。

    当然,仅靠宗室子弟的不够的,胡亥自己才是最大、最好的招牌。

    话到这个份上,皇帝的意思基本上所有的宗室都已经听懂了。皇帝不是要赶他们出咸阳,而是让他们代着皇帝的旨意去监督大秦官吏,体会百姓疾苦。

    “大秦官制改革,各郡各县中都会空出不少的吏员。你们每个人都会读会写,去吧。朕会给吏部打招呼。你们不会有高位在离开咸阳之后甚至不会再有宗室的名字,有可能只是一个游徼、啬夫、有秩(这三个职位都是大秦最低的乡一级吏员)。但是你们要牢记,你们身上留着嬴氏一族的血脉,代表着皇族,代表着朕。

    多看看百姓疾苦,各郡各县的龙卫府会帮朕看着你们,你们到了他们自然会找你们,你们也可以通过他们直接将百姓疾苦奏报于朕。”(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冒顿来了

    “在位上如果你们中有人死了,朕会诏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的皇族身份。让天下所有百姓包括后世的嬴氏子孙都会记得你们的名字。朕更会亲自去迎回你们的遗骸送入英烈塔中,以此来感谢你为大秦为朕为嬴氏一族做的一切。不管如何,你们要记住,这大秦,不仅是朕的大秦,更是嬴氏一族所有人的大秦。朕希望你们能做好,也能活好。”

    胡亥对着广场前的宗室族人遥遥微拱双手。

    广场上依然是一片死寂。

    没有人会想到皇帝竟然敢放心的将一干宗室子弟都放出去,如果有人借着皇族的身份为祸地方该如何?如果有人挑起当年的旧事那又该如何?等等,这其中有太多的隐患。要不然当初始皇帝也不会下诏让宗室子弟什么都干不了,只能混吃等死。

    毕竟,皇帝的位置还是有不少人想做的。

    但是,皇帝也许不清楚这其中的隐患,难道身为宗正的嬴腾难道也不知道吗?

    所以,虽然有人心动,虽然有很多正急于表现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宗室年轻子弟心动,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第一个说自己愿意。

    “朕给你们三天的考虑时间。你们可以不愿意,户部该增加的俸禄一样会增加,朕不勉强。但是,有几句话朕要说在前面,那就是如果有人敢私自亮明自己皇族的身份为祸地方插手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政事,朕一定会杀人。龙卫府和黑冰台给你们传递奏章的同时,也会盯着你们。

    想要走出去的人,三天之后朕在皇家学院内等你们,在你们出去为官之前,要先在皇家学院内学学各个吏员该做些什么,朝廷不会养酒囊饭袋。”

    胡亥说完不再停留。转身就走。

    他丝毫不担心宗室的人会不会连一个不愿意出去的人都没有。因为刚刚他从很多年轻的宗室子弟眼中已经看到了火焰,看到了一张张兴奋的潮红的脸庞。

    这条制度,胡亥打算一直推广下去。皇室不能凌驾在百姓之上,只有融入百姓中,亲近百姓了解百姓疾苦,才能真正的让这偌大的帝国长盛不衰。

    “恭送皇帝陛下!”

    ……

    回咸阳宫的路上。坐在马车上的胡亥就已经有了嬴真的全部资料。

    胡亥想过很多嬴真的身份,却没有想到嬴真竟然会是老宗正嬴腾的女儿。而且还是嬴腾唯一的女儿,也是嬴腾府上最让嬴腾头疼的人。

    十八岁的嬴真竟然在一个月前不声不响的跑到咸阳城南的一所书院中做了教习。先秦时代。女人的地位根本不用多言,永远都只能是男人的附庸,更不要说抛头露面去做教习。

    而那所书院正是当初胡亥最早设立的学校之一,实验性质。同样的书院在咸阳城东西北三方还各有一座。

    对偌大的咸阳城来说,四栋书院根本不可能覆盖咸阳所有的百姓,更不用说咸阳城外乡下的百姓了,所以如今正陆陆续续有更多的书院在建设中。

    显然。嬴真不知道从什么途径摸清楚了书院需要教习,然后又不知道怎么弄的从皇家学院中弄到了教习的资格。不过想想嬴真的身份,怕是就算院丞孔鲋也要考虑一下。更何况朝廷官制改革之后,宗正府早已经不再是只能管理那千余个宗室的机构,已经插手朝廷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监察司的设立,更是让宗正府的权柄更重。

    不过想来也不会是孔鲋给开的后门,怎么来说孔鲋也会告诉自己一声,显然是皇家学院其余的官吏。只有如此才会为了抱嬴腾的大腿做出这样的事情。

    如此倒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嬴真会穿着如此简陋的皂色长袍了。以嬴腾的身份,嬴真在宗室中可以说是要比始皇帝的几个皇子公主过的还要舒服些。

    毕竟,如今皇帝是胡亥,始皇帝已经逝去。

    正因为这事,嬴腾气的差点没有直接将那所书院给拆了,却是始终没有说服嬴真回心转意,每一日嬴真依然会换上粗麻布袍到书院中为那些七八岁的孩童们授课,教授他们读书识字。

    看完一切,胡亥忍不住笑了。

    没有想到在先秦就能看到如此前卫和叛逆的女子。只是怕是这个时候嬴真的情形根本不能称之为叛逆,而是不孝了吧。

    如此也能解释为什么宗室众人对嬴真是那样一个态度了。

    确实,身为宗正之女皇室贵胄,而且还是云英未嫁的女儿身,却抛头露面,不仅是不孝,更是不守妇道了。

    难怪嬴腾当时会有那样一个表情,而且也没有跟随自己一道回来。想必除了安抚宗室外,更多的怕是又要去教训自己的宝贝女儿了。

    不过从嬴真的态度来看,对自己似乎倒是极为推崇。看来要找个机会帮老宗正将心头这块抑郁给解决了。皇室女子抛头露面确实不太像话不是。

    ……

    时间过的飞快,眨眼已经是九月中旬。

    西南方向,蒙恬大军和辛胜大军进展的都是异常顺利,蒙恬大军更是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一路西行,沿途的各族部落纷纷望风归附,做起了秦军的向导,让打通河西走廊的两路大军西进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的快。从昨日蒙恬的军情信报来看,最多再过旬日,两路大军前锋就能够分别到达预定地点。

    辛胜大军一直在寻找羌族主力,可是从那一夜之后羌族人似乎已经都逃了。所以直到如今即便快尽皆巴郡境内了,辛胜大军还一仗没打过,倒是如蝗虫般跟随在辛胜大军后的一众出关劫掠大队们,却是收获颇多。

    大部落跑的没影了,一些散落在各处的小部落在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的情况下,尽皆都成了关中贵族富户们的战利品。虽然同第一次比要大有不如,但是已经足够让所有人赚的钵体满盆了,毕竟这一次没有多少人伤亡不是?

    东北方向,蒙云已经开始领着二十多万东胡人建城了。李信二十多天前的信报报告也已经看到了大江,想必就是黑龙江了,如今如何尚不清楚。徐闯同样如此。

    毕竟他们两方所处的位置根本没有大道同咸阳连接,不似蒙恬所在陇西,条条大道通咸阳。

    各方都很顺利,唯有九原要塞以北的平夷郡胡忠那数十万东胡族人有些不太好。

    冒顿来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死战

    “族…郡尉大人,还不派人去九原城求援吗?”

    说话的是跟随胡忠一起北上的东胡部族一个大族的长老,他一开口其余几个大族的长老也齐齐看向静静的看着远处广袤的草原上正绞杀在一起的无数策马人影的胡忠。

    从胡忠离开咸阳领着三十余万东胡族人驱赶着百余万只牛羊一路北上到达狼居胥山开始,在莫乎尔的要求下,东胡族人对莫乎尔的称呼已经不在是先前的族长了,而是郡尉。

    犹如被一张青黄色毡毯覆盖的广袤草原上,东胡一族的骑兵和冒顿南下而来想要夺回狼居胥山圣地的匈奴骑兵正在做着殊死搏斗。

    每一秒钟都有无数的东胡健儿或者匈奴蛮夷从马背上摔落,然后被往来奔驰的战马给践踏成肉泥,成为滋养到草原的土壤。

    匈奴骑兵是在一天前出现在东胡一族营地附近的。不过早在匈奴骑兵距离东胡营地还有数百里的时候,东胡一族的骑兵斥候就已经发现了匈奴骑兵的到来。

    一方面是因为胡亥的警告,另一方面已经经过一次被偷袭险些灭族经历的东胡人,也学会了使用斥候提前预警。

    所以在冒顿刚刚到来,东胡一族的大队骑兵就已经完成了集结,迎着杀奔而来的匈奴骑兵扑了上去。

    两个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民族,已经有着根本无法解开的仇恨。此次再次在大草原上的上演的碰撞,必然是火星撞地球式的。

    这大草原,原本可以容纳无数的草原部落栖息,现如今,却是只有胜者才能留下。

    不是你死就算我亡。

    同胡亥预料的差不多,冬天即将来临,冒顿果然顶不住匈奴一族的压力。南下了。不管是为了夺回狼居胥山还是为了取回他自己因为东胡一族而丢去的光环,这一战对冒顿和胡忠而言,就意味着大草原上的归属。

    十五万控弦骑兵。是如今冒顿能够聚集起来的最大力量。其中自然有着很多老人。这是如今匈奴一族所有能偶上马的男人。

    是能够上马的男人,而不是弓马娴熟的青壮。

    十万骑兵,是胡忠这三十万东胡族人所有的青壮了。一些老弱,胡忠并没有征召。因为东胡一族同冒顿的匈奴一族不同。他们背后还有着一个巨无霸支持。

    人数上匈奴骑兵比东胡骑兵整整多了五万人,总体质量上,匈奴骑兵却同装备了大秦制式骑铠的东胡骑兵相差无几。

    厮杀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时辰。绞杀在一起的二十余万骑兵都已经疲态尽显。而东胡一族骑兵组成的防线,在匈奴骑兵排山倒海般的疯狂冲击下,到如今已经摇摇欲坠。

    败像已经显露无疑!

    “不!族中勇士们还能坚持!匈奴人也已经是强弩之末!”胡忠沉默半响陡然开口拒绝道。

    “族长,族中勇士确实还能坚持,但是我等背后还有二十余万族人啊。一旦族中勇士伤亡殆尽,我等妻儿老小族中牛羊都将成为匈奴人的战利品啊!”

    先前说话的东胡长老匍匐在地泣声劝道。

    “去召集族中能上马的所有男人,准备驰援我族勇士。”

    胡忠静静的看着前方依然在舍生忘死搏杀的两股人马。淡淡的道。

    “族长,秦人皇帝……”

    “是陛下!”胡忠陡然转过头看着说话的长老。

    “是是,是陛下,皇帝陛下只让大将军给了我们十万人的兵械铠甲,族内精壮控弦之士已经尽皆都召集了。如果再召集就都是老弱了!而且我等已经没有铠甲兵械给他们了!”

    “召集的就是所有男人。冒顿小儿会退兵的!快去!”

    胡忠转过头看着已经被匈奴骑兵疯狂冲杀逼得开始后退的东胡骑兵道。

    “是!”那长老无奈的起身跨上马背狂奔而去。

    不到片刻功夫,苍茫的号角声陡然自东胡一族的营地中响起,在无尽的草原上开始回荡。

    “族长不是说过,皇帝陛下已经答应只要匈奴一族来攻,我等随时可以向蒙大将军求援,蒙大将军必然会派兵前来救援陛下的东胡子民,为何族长定要让族中勇士同匈奴人厮杀,流血?”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开口问道。

    这是东胡一族如今的部族大长老,在以往掌管祭祀的大长老权威甚至能够同东胡一族的王上相抗衡,只是如今东胡一族早已经没有了王族,只有莫乎尔这个族长而已。大长老的权威也已经尽失。

    “大长老没有到过咸阳,没有见过皇帝陛下。有此问当是应该!”

    虽然如今东胡一族的大长老权势早已经不能同往日相比,但是胡忠依然对大长老极为尊重。

    “大秦不是匈奴人!皇帝陛下更不是那冒顿小儿!”胡忠在说道皇帝陛下的时候拱手对着南方遥遥一礼。

    “咸阳一行,莫乎尔永不会忘大秦之富足强盛!就算倾尽匈奴人和我东胡一族所有族人,也不可能战胜大秦!甚至连蒙大将军九原军都无法打败!如有下次,莫乎尔定要带大长老一同到咸阳觐见皇帝陛下!”

    胡忠在说话的时候,眼中闪烁着羡慕和敬畏。那高耸入云的大秦英烈塔,不似人迹的十二座巨大金人,咸阳城规划严整的街道以及庄严威武的咸阳宫一一在眼前浮现。

    “我等东胡一族百余万族人归附皇帝陛下,如若一切都要依靠皇帝陛下我东胡一族试问还有何用?如今陛下正命蒙大将军对羌族和月氏两族用兵,此际正是我东胡一族为陛下分忧之际,我等怎能轻易向蒙大将军求援?

    此去,莫乎尔听得秦人一句言语,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加之我东胡一族归附匈奴在先,临阵而投陛下在后,陛下怎能对我族百余万族人没有丝毫防备?

    皇帝陛下将我百余万东胡族人分割成三处,独让莫乎尔领三十余万族人占据匈奴圣地以建新郡,为何?数百年前,雄霸大草原的犬戎一族因何族灭?大长老想必比莫乎尔所知更甚。

    族人们在大草原上游牧,自然自由。但今日是匈奴人欲灭我族,他日又将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