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书大亨-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林逸那副掩着鼻子翻找旧书的草蛋模样,王黑子更加嗤之以鼻,年轻人啊,就是吃不了苦,连废品站的味道都受不了,你还能干什么。

    王黑子哪里知道,林逸敏锐的超出常人百倍的嗅觉遭遇废品站这种超级难闻的气息,那就是世纪般的劫难,换成谁,都忍受不了。

    林逸满头大汗,汗流浃背,抬头看看天,太阳依旧那么热,那么酷,丝毫没有怜悯人的意思。他又看了看其他人,大多数依旧放弃了,躲在阴凉处一边窃窃私语,一边抽着小烟,毕竟在这山一样的旧书堆中想要淘到好东西,是多么的困难。

    只有王黑子,董眼镜几个老油条,依旧不辞辛劳地拿着超薄的刀片,麻利地划出一个破洞,将手伸进去,像深入牛的肚腹,抓出五脏六腑,翻捡着一麻袋一麻袋的旧书。

    林逸很羡慕这些人的刀片,自己没准备,而那些麻袋又捆绑的实在太紧,林逸试着解开几个,却费了半天功夫,无奈,他只好放弃这种成袋的旧书,转而找一些零散在废纸堆上的书籍。

    如今林逸很喜欢看淘书笔记,还有一些书话之类的书,这些书基本上都说明了一些旧书的价值,而这些都成了林逸淘旧书的参考。还别说,在堆积如山的旧书堆上,他的付出竟然还真有那么一点点的收获,至少,他就淘到了几本。

    第一本,1993年版,成都科技出版社《当代中医绝技荟萃:求医解难》,182页,印量300册,淘书笔记上记载这种书在旧书摊上2元淘到,可以卖到90元。

    第二本,1981年花城出版社一版一印之《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印量3000册,旧书摊上卖3元,实际可以卖到130元。为什么?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才是第一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是莫言,算起来莫言只能是获得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二。

    第三本,1980年版上海书画社出版的《汪关印谱》,印量12000册,书摊上售卖5到8元,最多10元,实际可以卖到80元。印谱这类的书一向印量很少,并且属于艺术专业范畴,受到很多艺术工作者的追捧。

    第四本,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润杰快板书选》初版本,较稀少的曲艺书籍,内容有《火焰山》《王七学艺》等,书摊上5元的东西,实际上可以卖到50元。现在郭德纲火了,传统评书,快板书,以及说唱艺术成了热饽饽,很多老旧的弹词都能卖上高价,快板书当然也不例外了。

    第五本,薄薄的一本,六十年代油印本《土单验方选》,南都革命委员会印制,地摊上最多3块钱的玩意,实际上可以卖到70元。尤其最近五六十年代的医药单方,验方正在热炒,很多油印本和铅印本都价值升蹿,大有成为旧书市场黑马趋势。

    第六本,1992年作家出版社谭甫成著作《荒原》,小开本,仅印4200册,属于文学新星丛书中的一本,并且是缺本,这类丛书现在收集困难,缺本价值很高。尤其这本《荒原》,据说几年前大火的那本《狼图腾》就是抄袭这本书,因此在市场上最少可以卖到80元。

    六本书,合计可以卖到500多块,林逸觉得很不错,至少没白来。所以他准备收手,算账,离开。

    ……

    眼看林逸在旧书堆上忙活大半天,一共才淘到六本书,称一下还不到两斤,废品站老板也不禁摇头,这不是个好主顾呀,论斤称,连本带利一共才赚了9块5毛钱。

    其他人忍不住笑了起来,王黑子更是放下正在忙活的活儿,一只脚踩在一只灰绿色的麻袋上,趾高气扬地扯着大嗓门说:“林兄弟,咋不淘了呢?是不是嫌天气太热,还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好东西?没办法,这一行就是要下苦力,单凭运气是不行的……况且我早说了,你要是能够在这里捡到宝,我的名字就倒着写!”能够肆无忌惮地嘲笑一下这个赚了百万的家伙,对于王黑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爽的事儿。

    正在掏钱付账的林逸停住了,他回头看了一眼正得意洋洋嘲笑自己的王黑子,然后很随意地揩了一下鼻子,眼睛中不经意地闪出一丝光芒,然后笑着说:“说的也是,大老远来这里只捡了这么几本书还真说不过去……不如就再来一麻袋吧,你脚下的那袋子。”

    王黑子一愣,用脚踢了踢踩着的麻袋,这是他正准备破开看看的,不过能够黑这傻小子一下也不错,“怎么着,你不打开看看呀?”

    “不用了,不打开一斤才两块钱,打开就要五块了。”林逸很市侩地笑着说。

    傻叉,你买了一麻袋废纸再说!

    “给你了,要不要帮你拎过去?”王黑子故意问。

    “多谢。”

    王黑子拎了拎,草,蛮重的,看起来有个百十斤,差不多也要200多块,如果一麻袋全都是废纸,我看你小子还得瑟什么。

    过秤,总共一百二十斤,合计240元。

    过秤,付账。

    然后这一大麻袋的东西就是林逸的了。

    王黑子不愿意林逸就这么离开,笑话还没结束呢,于是就起哄道:“林兄弟,用刀片破开看看啊,看看是不是买了一麻袋的宝贝!”

    他老婆红姐也撺掇着:“不会是不敢吧,要么就是不好意思,害怕丢人现眼。”

    董眼镜等人虽然不屑这夫妻俩的为人,却也很好奇,不知道林逸最后这么一下,到底买了什么玩意。按道理,一定是一大堆的废纸,唉,这个傻小子,真以为幸运女神是你妈呀。

    林逸依旧笑呵呵的模样,似乎一点都不生气,他笑着对王黑子说:“那么好吧,王哥,借你刀片一用。”

    王黑子把刀片给他。

    林逸看了看买来的一麻袋东西,然后瞅准半腰地方,非常潇洒地一刀下去。

    但见“哗啦”一声,从麻袋滚出一大堆古色古香的线装书………

    《金刚经》,《般若蜜多经》,《万佛经》,《因果经》,《阿弥陀佛经》……

    全部都是古本佛经,满地都是。

    一眼看去,最少也有三百多本。

    所有人,傻住了。

第四十五章。我的境界,你们永远不懂

    “线装书”一直以来都是旧书收藏界的天之娇子,只有雄厚的资金,过人的眼力,还有碉堡天的运气,这才可以玩线装书,有资格收藏线装书。

    线装书按照印刷方式,主要分为三类,刻印本,影印本,铅印本。

    其中以光绪年间为分界线,光绪一朝是个新旧交替,印刷术大爆发的时代,在光绪年间出现了铅印,出现了珂罗版(影印),而在光绪之前的岁月里,基本上线装书都是刻印的,什么木板刻印,铜板刻印等;那时候的印刷术不发达,人们以手工刻印书籍为主,所以这种刻印版本的线装书一般印量有限,弥足珍贵。相比之下,那种排版铅印的,以及那种照相影印的,在价格和收藏方面就会大打折扣。

    王黑子,董眼镜,以及其他人不懂这些,但是他们知道,线装书很值钱,尤其那种看起来很老的线装书,就更值钱。

    所以,当他们看到林逸非常潇洒地一刀下去,从大麻袋滚出来一大堆古旧的线装书,第一反应就是,这些全都是宝贝!

    正在吹着茶末喝茶的废品站老板,看见一麻袋的线装书滚出来,当时就“扑哧”一声,茶水全喷了出来,然后嘶吼一声:“怎么可能?!”

    如果说王黑子和董眼镜他们只是羡慕嫉妒恨,那么这位老板就彻底快要疯了。

    他这家废品收购站,是整个南都市最大的,每天有十几吨的废纸旧书来到这里处理销毁,他也没少从里面淘到宝贝,可是像林逸这样,一刀子下去,满麻袋都是线装佛经的奇迹,却是从未有过。

    佛经啊!

    线装的佛经啊!

    就算这位老板再没文化,也知道这种古书贼值钱,因为就在几个月前他出手过一部民国16年4月再版的《四十二章经讲录》,释太虚著。

    《四十二章经》?没错,就是《鹿鼎记》里面那种佛经,要不是废品站老板喜欢看武侠电视剧,对韦小宝和他抢夺的《四十二章经》印象深刻,很可能也走了宝,最后没出意料,这本佛经他足足卖了1500大洋。

    正是因为有过这么一个辉煌的“捡漏”经历,废品站老板的“反应”才会这么强烈,嫉妒的“嘶吼”才会这么富有感情。

    自己那一薄本民国的就卖了1500块,那么眼前这三百多本呢?他不敢想象。

    林逸似乎根本没看到周围人那吃惊惊讶的模样,他对这一切貌似早有预料,眼神露出一丝喜悦,然后笑眯眯地把刀片还给王黑子。

    王黑子还在发呆。

    林逸就把刀片塞到他手里,道声:“多谢。”

    然后林逸才弯下腰,非常认真地捡起一本佛经,翻开里面的版权页看了看,令人蛋疼地说了一句:“我晕,还以为多老,才光绪九年。”

    废品站老板,王黑子,董眼镜,刘三两,外带其他人,全都有一种掐死林逸的冲动。

    尼玛,你这是不是在炫耀?

    光绪九年,还不算老?

    龟儿子,现在你到市场上给我找一本光绪的线装书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

    ……

    的确,这种将近一百多年的旧书依旧很少见很少见了………

    经历了维新变法,军阀混战,经历了八年抗战,经历了十年浩劫,经历了时代变迁……你给我找一本光绪的线装书来,看看容不容易找到。

    废品站老板咬牙切齿,他觉得自己的肚子有些疼,一股气堵在肚脐眼处,循环啊循环,就是释放不出去。

    王黑子和他老婆斗的心肝都快碎了,如果没记错,那麻袋原本是被王黑子踩在脚底下的,是他准备要开膛破肚的,最后却………却又便宜了林逸那小子。

    那些书,是我的!

    这是王黑子心中无声的呐喊,如果可以破碎虚空的话,他真的愿意时光倒退回去,打死他也不会把这麻袋经书亲手送给林逸这个龟孙。

    可惜,他没有破碎时光的能力,只有不断破碎的心,碎了一次又一次。

    对于大家的羡慕与嫉妒,林逸当然是知道的,事实上,要不是王黑子先前对他冷嘲热讽,林逸也不会冲动地利用自己那惊人的嗅觉,在这充满各种可怕气息的废品站,搜索那一缕令他心动的书香。

    结果出人意料。

    可以说连林逸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过滤掉那些可怕的气息,搜寻到的麻袋竟然有如此收获。

    他再次成了幸运之神的宠儿,可又有谁知道,就在林逸搜寻书香的时候,差点被废品堆里弥漫出来的可怕气味熏得窒息过去。

    就连现在,林逸还觉得头痛欲裂,鼻翼还充斥着各种难闻的气息,整个人处于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之中。

    有付出,才有收获。

    林逸也一样。

    可是在王黑子等人看来,他赢得的是那么轻松,刀片轻轻一划,宝贝滚趟出来。

    所以他们的目光在羡慕之余,就充满了更多的嫉恨。

    对此,林逸只能暗自摇摇头,说,我的境界,你们永远不懂。

    ……

    不知道过了多久………

    “该回去了,不过这么多经书不好拿呀。”林逸仿佛在自言自语,旁边人看着他,也不知道是谁,忽然激动地说:“我有车,我帮你捎回去!”

    “多谢了!”林逸笑着道谢。

    那人满脸潮红,仿佛能够帮助林逸,就能够沾惹那令人意想不到的喜庆。

    又有人说:“要不要放串炮庆贺一下啊,我去买!”

    没等这个家伙把话说完,废品站老板一声吼:“放你娘的屁!这里都是纸,你想烧死老子啊!”

    声音洪亮,充满了悲愤和悔恨,谁都知道,此刻心里面最不是味道的就属他。

    ……

    林逸走了,离开了这家废品站,王黑子,董眼镜,刘三两等人在林逸刚走之后,全都疯了一样朝着那废纸堆冲去。

    他们饱含热情,双眼血红,放光,像狼一样冲向那已经被他们扒捡差不多的山脉,冲向那所剩不多的旧书麻袋。

    他们一个个模样疯狂,喉咙发出咯咯的诡异响声,手脚并用,似乎要把整个山一样的废纸堆翻个底朝天。

    也许,他们想,这里面还有漏网之鱼………!

第四十六章。线装书的前世今生

    (感谢冰凤恋凰书友打赏588起点币,还有其它书友打赏,多谢支持,二更送到!)

    …………………………………………………………………………………………………………………………

    租住公寓内。

    林逸洗了洗手,这才把自己捡漏来的一麻袋佛经小心翼翼地倒出来。

    看到这么多古色古香的经书,说他不激动是假的。之前在废品站,实际上林逸也很激动,不过他装作很淡定,很坦然模样,年轻人要有很好的镇定功夫,林逸觉得自己做的就很不错。

    看着地上铺满的一本本线装书,林逸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一场梦。实际上,他从来都没有拥有过一本线装古书,原因很简单,第一,少见,第二,太贵。

    如果算起来,他近距离接触的线装书就是上次去茶楼看到的那本陆羽《茶经》,不过可惜,那本书是别人的,自己只能眼馋,只能用手摸摸。

    但现在,满地的线装书都是他自己的,是的,这些都是他的,他不仅可以摸,可以看,还可以抱着睡觉。

    实际上,只要是爱书之人,就没有不爱线装书的。

    平装书是书中的“小家碧玉”;

    精装书是书中的“大家闺秀”;

    线装书则是书中的“绝世尤物”。

    面对“绝世尤物”,做为男人,谁不想一亲芳泽?!

    林逸是个男人,并且是个爱书如痴的男人,所以他也很喜欢线装书。不仅是他,凡是爱书之人,无不热爱线装书。以至于,现在连很多的书店,也开始大量出版线装刊物,新版线装书的价格更是高居不下,《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曾国藩家书》,《毛太祖选集》等等,几千,上万,令无数人惊掉大牙。

    世事轮回,四十六年前,“线装书”作为中国旧文化的标志,随着“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直接被扔到茅厕,更多的线装书从家家户户搜寻出来,悲催地装载到架子车,拖拉机上,直接拉到造纸厂打成浆糊。

    一车又一车,承载着中华古代文化的线装书被丢入了搅拌机,被塞进了茅厕,金贵的元版宋版书,变成厕纸擦了屁股,成了手纸包了油条,当作废纸垫了桌脚………

    可是现在,这些原本包油条的,擦屁股的,垫桌脚的线装书,却成了整个旧书收藏界的“王者”。

    通常来说,线装书的封面及封底多用瓷青纸,封面上贴白色签条,书签和扉页的题字往往出自名家之手,常加盖红色印章,书脊用清白丝线缝缀,古朴清新。一书多册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牛骨别子,讲究一点的还用象牙别子。线装书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印刷,能够别具一格地体现学术、艺术价值和书籍装帧的特色。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碎,很实用。

    鲁迅先生在著名的杂文《病后杂谈》中谈到,读“硬领皮靴”的洋装书,“就好像两只手捧着一块大砖头,不多工夫,就两臂酸麻,只好叹一口气,将它放下。所以我在叹气之后,就去寻找线装书。”线装书可以卷起来看,也便于携带。线装书大都是大字印刷,还常用“乌栏丝”相隔,也就是用墨色在纸上打直线,看起来方便,很受读书人喜爱。

    七十年代初,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毛太祖更是把一套线装书《楚辞集注》作为国礼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首相先生十分满意,如今那样一套线装书高达数万。巴金九旬大寿时,朋友们想送给老人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思来想去,有人出了主意,精制一批《随想录》线装本,得到老人赞赏,如今那套书也高达数千。

    收藏界有句话,叫做“百年无废纸”。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与郑振铎一起精印了一种《北平笺谱》。鲁迅当时幽默地说:“至三十世纪,必与唐版媲美矣。”其实,不到半个世纪,这部艺术品已是难得的文物了。

    淘书笔记记载………

    2009年,嘉德拍卖会上出现了一部民国版的初版编号本《北平笺谱》,已经拍出了13万。1958年,为了悼念鲁迅和当时因飞机失事牺牲的郑振铎,复制了这部笺谱,改名为《北京笺谱》。时至今日,这部复制品也成了不可多得的精美珍品了。一些质量好的近三、四十年的线装书,已经堂而皇之登上了艺术品拍卖殿堂,拍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价格。

    今年六月份的拍卖记录有:1977年版大字线装书《史记》30卷,拍卖出34。5万元;1972年版《鲁迅全集》线装十卷本,23万;1974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