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将到来的新年在长安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尽管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官方力图树立起一种喜庆的气氛,但到处是一队队带刀巡逻的士兵,杀气腾腾地在大街上巡视,目光凶狠地盯着每一个路人,仿佛每一个人都是要来破坏禅让大典的奸细。

    路人在大街上匆匆行走,熟人见面也不再打招呼,只用目光交流,唯恐招来无妄之灾,各处街坊也听不见孩童欢快的奔跑声和笑声,大人们将孩子约束在家中,不准他们出门,整个长安变得冷冷清清,完全没有了新年的氛围。

    中午时分,长安西市大门外的一家酒肆终于有了几个客人,酒肆名叫‘黄河古道’,据说是一名河套地区的大商人投资兴建。

    在长安,这家酒肆也只能算中等规模,不过他的地段很好,居然在西市大门附近,所以生意一直不错,不够临近新年,加之城内气氛肃杀,使得酒肆生意格外冷清,不光是它们一家,所有酒肆的生意都受到了影响。

    由于有了几名客人,原先懒懒散散的酒保开始忙碌起来,几名酒客都坐在二楼,默默地喝着酒,没有了从前的高谈阔论,这个时候长安城到处都是眼线,没有人愿意惹祸上身。

    就在这时,从大门外走进两人,为首之人身材瘦高,看起来很年轻,但颌下黑须足有半尺长,使他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此人正是从江都转道来长安的李清明,李清明已被封为兵部侍郎,不过去中都任职之前,张铉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转道长安,在长安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情报机构。

    长安本身已经有了一个青州军的情报点,不过张铉并不满意,他希望长安的情报点能像江都情报机构那样高效运转,所以张铉决定,将江都情报人员全部转移到长安,由李清明负责将他们重新组织并运转起来。

    跟在李清明身后之人叫做杨重澜,是李清明在江都的情报副手,将来他也将是长安的情报头子,杨重澜也是军中文官出身,曾任飞鹰军仓曹从事,长得挺拔健壮,相貌威武,他是济北郡人,今年只有三十岁,经验丰富且精明能干,李清明向张铉极力推荐他为长安侯正,张铉接受李清明的推荐,任命杨重澜为长安侯正。

    李清明二人走进酒肆,一名酒保立刻满脸堆笑迎了上来,“欢迎两位爷前来用餐,去二楼吧!安静又舒适。”

    李清明打量一下酒肆,问道:“你们刘掌柜呢?”

    酒保愣了一下,他们掌柜原本姓刘,后来改姓王,一般都叫王掌柜,这个人居然知道掌柜的本姓,他不敢怠慢,连忙躬身道:“请稍等,我去叫掌柜来!”

    酒保跑上二楼,不多时,一名白胖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下来,此人便是酒肆掌柜,叫做王浩,原名叫做刘浩,河北清河郡人,他看见了李清明二人,便笑眯眯问道:“二位是?”

    李清明轻捋长须,露出了手指上的飞鹰金戒,王掌柜脸色一变,顿时肃然起敬道:“两位请跟随我!”

    他带着李清明二人从侧门进了后院,来到后院的一间屋子里,这里是仓库,堆满了各种桌椅坐榻,他们一直来到最里面一间十分隐蔽的小屋,三人走进了小屋,屋子正中摆着一张坐榻,桌子上堆满了笔墨纸砚,还有一堆细小的信筒。

    这家酒肆正是青州军在长安的情报点,原本只是监视关陇贵族的活动,但自从李渊攻占长安后,长安的重要性便立刻凸显,这个小小的情报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大规模的情报需求。

    王掌柜也有一枚飞鹰戒指,不过是铜戒,表示他在青州军情报系统中只相当于校尉,而银戒相当于郎将,金戒则是将军级别了,所以王掌柜十分战战兢兢,同时又忐忑不安,不知道对方是谁?

    李清明进屋坐了下来,他对王掌柜笑道:“我是江都李清明,刘校尉听说过吗?”

    王掌柜吓了一跳,原来眼前这个瘦高的年轻人便是赫赫有名的江都侯正李清明,官任青州军录事参军,他连忙躬身施礼,“卑职斥候校尉刘浩参见李参军!”

    “我还是叫你王掌柜吧!”

    李清明笑道:“我是奉命前来组建长安情报署,不过不会久呆,最多一两个月我就要去中都任职,这位是杨将军,他将出任长安情报署侯正。”

    王掌柜也看见了杨重澜手上的飞鹰银戒,他连忙上前施礼,两人见了礼,李清明请他们坐下,这才对王掌柜道:“先说说情报点的情况吧!”

    王掌柜苦笑一声,“想必参军也看见了,整个长安我们就这一个情报点,一座酒肆,七名伙计加上我一共八人,在城外还有一座鹰舍,养了两只信鹰,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发生在长安的重大事件及时传送去安阳,事实上,我们传送的消息几乎每一个长安人都知道,想挖掘更深一点的情报,凭我们几个人是根本办不到,要么就是听酒客聊天,但那种道听途说的情报很不可靠,我们也不敢发送。”

    李清明点点头,长安的情报站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难怪大帅一定要让自己来长安重建情报署,李清明沉吟一下道:“我们带来一百余名情报斥候,会在半个月内陆陆续续到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买下一座客栈,客栈要在城外,作为情报交换点,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钱不是问题,但客栈一定要大。”

    王掌柜想了想说,“我记得东城外含林桥附近就有一座很大的客栈,听说客栈东主觉得生意不行决定转让,就不知现在卖掉没有?”

    李清明立刻站起身,“现在我们马上就去看一看!”(未完待续。)

第676章 长安立朝

    尽管东征失败给了李渊一次沉重的打击,但相对于立朝登基这件事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东征失败实在算不上什么了。

    当准备立朝开国的消息传出后,至少有六成以上的官员反对仓促开国,包括李渊本人也觉得时机并不成熟,但关陇贵族却不能再等下去,他们给李渊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使李渊不得不屈从。

    唐王府内,裴寂正在向李渊汇报禅让大典的筹备情况,“殿下,天子禅让的各种礼仪准备已经基本结束,禅让仪式在承天门举行,殿下的登基则在大兴殿举行,两者相差约一个时辰,按照殿下的要求,禅让仪式会稍微简单一点,内容主要是交接国玺和祭祀天地,而大兴殿的登基仪式则按照正常的天子登基仪式进行,其中还包括册封和大宴群臣”

    李渊保持着沉默,脸上并没有什么喜悦表情,尽管再过一天就是他的禅让和登基仪式了,但李渊的心情依然很沉重,在没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做这种有违郡臣伦常的废帝登基之举,会给自己的名声带来巨大的伤害,这一点李渊心中非常清楚。

    裴寂能体会到李渊的心情,他看出李渊情绪低落,便安慰他道:“隋朝成立至今不过三十几年,还远远谈不上正统,江南民众始终不肯接受,河北青州一带对它情感淡漠,正如统一天下的秦朝,秦灭汉生,或许当然也有很多人说汉高祖不正统,但现在呢?还有几人记得秦朝?还有几人会说汉朝不正统,殿下雄才伟略,欲做大事,又岂能俯仰在隋朝的鼻息之下,建立自己的王朝,重振天下,再现大汉之荣光,千年后,谁还会说唐朝不正统?殿下何必妄自菲薄!”

    裴寂的一番话使李渊心中舒服了很多,其实他本身对禅让登基一点不抵触,他的心结来自于东征的惨败,来自于对张铉的畏惧,就像一个人还没有找到下山的路就被人推上顶峰一样,心中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彷徨。

    李渊点了点头,又问道:“青州迁都安阳,时间定下来了吗?”

    “听说是在正月下旬,安阳那边的宫室和官署基本上都造好了。”

    李渊叹了口气,“当初立代王登基就是一个错误,如果我也像张铉那样立一个年幼的宗室孩童,我当摄政王,等过几年时机成熟后再登基,我估计效果会比今天好得多”

    李渊说到最后,他的声音越来越低,连他自己都知道,现在说这种话除了发一点牢骚外,实际上已没有半点意义。

    这时,一名侍女在堂下行一礼道:“启禀王爷,礼部来人了,王爷要见吗?”

    这应该是给自己交代明天礼仪之人,李渊只得点点头,“请他进来吧!”

    天不亮,天子杨侑便早早被宦官叫起床了,随即跟随宦官去沐浴更衣,然后礼部的人进宫告诉他一些基本礼仪,比如他该站在哪里?怎么把国玺递给唐王李渊等等,但杨侑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他就算不遵照礼仪又有什么关系,难道禅让就无法进行了吗?

    此时的杨侑就像一个行尸走肉的少年,眼泪早已哭干,希望早已断绝,意志也被摧毁,无论是宫女还是宦官,谁让他做什么他都会乖乖照办,他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个要被收进木箱里永远封藏的木偶,再过一个时辰,长安就和他没有半点关系了。

    杨侑孤零零地坐在宫殿一角等待着禅让大殿开始,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宫女哪个或者宦官愿意再理睬这个即将退位的天子,所有的人都在挖空心思地琢磨如何讨好大兴宫的即将到来的新主人。

    这一刻,杨侑忽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安静,从未有过的放松,从未有过的自由,他就算脱光了衣服大喊大叫,也没有人来干涉他了。

    就在昨天他还在失声痛哭,痛恨自己辜负了祖父的期望,葬送了大隋社稷,但现在他忽然有点想通了,大隋社稷从来就不在他手上,又何谈葬送?

    事实上,当皇祖父死在江都之时,大隋就已经灭亡了,张铉的新隋只是挂了一个隋的名号,但皇帝已经姓张,洛阳的二哥或许比自己好一点,但也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已,连他这个呆在深宫里的人都知道,洛阳的真正主人已经改姓王,更不用说天下人了。

    此时,杨侑就恨不得马上举行禅让,甚至不用举行什么禅让,他直接把玉玺扔给李渊,然后他转身就会拼命逃走,远远离开这个早已不存在的隋朝,让一切都见鬼去吧!

    “陛下!”

    后面低沉的声音勒住了杨郁正在狂奔的思想,他慢慢回过头,是尚书右仆射裴寂,在他身后是玺符郎窦珣,他怀中抱着一个玉盒,那就是国玺了。

    无论是裴寂还是窦珣,都目光冷淡地望着他,裴寂见杨侑还没有回过神,又冷冷提醒他道:“仪式马上开始了,陛下请吧!”

    杨侑终于明白过来了,他很吃力地站起身,盘腿坐了很久,膝盖已经麻木,但裴寂根本不理睬他,转身便走了,两名身材强壮的宦官上前扶住杨侑,几乎是将他拖出了皇宫,杨侑的喉咙无声地动了动,他感觉自己连骂人的尊严都没有了。

    承天门,这里是皇帝举行登基或者册封大典的庄严之地,地上铺着平整的石条和石板,建筑极其坚固,门上有高大雄武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南面直对朱雀门、明德门,大门北面有宽广达三百步的承天门广场,而广场对面便是主殿大兴殿。

    广场上搭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禅让台,高四丈,下层宽九丈,呈金字塔型,禅让台下站着三百名仪仗武士,手执各种长柄兵器,个个精神饱满,器宇轩昂,在远处站着大群文武官员,在他们脸上没有喜悦,也没有反感,反而有一种不耐烦地神情,他们并不关心这个毫无意义的禅让仪式,他们只关心一个时辰后将举行的登基大典。

    但对于李渊,这个禅让仪式却十分重要,要远远超过他的登基大典,这表明他的皇权不是来自于篡位,而是来自于一种美德,一种尧舜禹时代留下的秩序,天下社稷唯德者可居,是大隋天子心甘情愿地把皇位让自己,是为了天下人民的福祉而把统治权交给自己,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禅让开启,祭天地!”

    在隆隆的鼓声中,祭祀天地的仪式开始,数百名捧着祭品的宫女依次走过李渊跪在祭祀台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拜祭上天,仿佛他的权力,他的皇位,他的一切都是上天赐予,他代表着上天,而这时,另一个主角杨郁反而不重要了,他站在角落里显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无足轻重。

    “禅让大典开启,自三皇五帝”

    裴寂站在禅让台上高声宣读着以杨郁名义写成的禅让书,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慷慨激昂,就仿佛李渊不肯接受禅让,他杨侑就会愧对列祖列宗,就会获罪于上天,情感真挚得让李渊泪眼婆娑,不时感激地望向一脸茫然的杨侑。

    禅让的一刻终于到来,当李渊高高举起从杨侑手中接过的国玺,四周响起了一片欢呼声,但李渊心中却有那么一点遗憾,可惜这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真正的传国玉玺落到了张铉的手上。

    大业十三年刚刚结束,李渊在长安接受了天子杨郁的禅让,登基为皇帝,正式建立了唐朝,李渊在大兴殿接受百官朝拜,同时册封妻子窦氏为皇后,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为赵王,四子元吉为楚王。

    而与此同时,中都皇宫也敲下了最后一根楔子,正式宣告紫微宫修建完成,而在此之前,中都也已经建造完毕,新隋王朝的迁都也拉开了帷幕。(未完待续。)

第677章 老将到来

    新年刚过,位于巨洋河口的北海郡军港又开始热闹起来,一艘艘从黄河驶来的运粮船在海面上耐心等待,海面上货船密布,巡哨船领着几艘千石货船进入码头区卸货。

    这时,从东面驶来一艘千石海船,船上挂着隋军的青龙赤旗,船只逆风而行,海涛起伏,使战船行驶不快,船头站着一名身穿青袄,头戴脱浑皮帽的老者,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脸上皱纹上写满了岁月沧桑,看来已经年近七旬,但腰板依然挺得笔直,一双豹眼炯炯有神。

    此人正是从荆州过来的前水军统帅来护儿,来护儿在几年前的平壤一战违抗天子杨广的圣旨,回来后便被免职下狱,后来得到张瑾、李景、薛世雄、鱼俱罗等大将的联名求保,最终被削职为民,回乡养老。

    来护儿原以为自己将终老于乡土,但荆州朱桀、鄱阳林士弘以及长沙萧铣等割据势力纷纷上门邀请他加盟,使来护儿不胜其扰,加之张铉用太后懿旨征召回朝效力,来护儿最终决定再度出山。

    他得到历阳黄家的帮助逃到了东海郡,从东海岛上船前往北海郡,经历数日风浪颠簸,他即将抵达北海郡。

    这时,船上士兵忽然指着远处军港大喊起来,来护儿也看见了远处停泊在海面上的密密麻麻的船只,外围的战船足有百艘之多,围成一个数十里长的大圈,保护着圈内的无数货船。

    来护儿心中激动起来,他早就听说张铉水军强大,此时他亲眼目睹,这种桅杆如林,万船竞发的壮观场面深深震撼着他的内心,他仿佛又看到了大隋最强盛时的情形,他的眼角不由湿润起来。

    这时,一艘哨船迎面驶来,停在战船侧面,上面有士兵高声大喊:“哪里来的船只?”

    早有士兵跑到船舷边喊道:“我们是从东海郡过来,送来大将军前往北海郡。”

    说完,士兵将一只竹筒扔给巡哨士兵,巡哨士兵接过竹筒,从里面取出公文军令,又向远处看了看,没有异常情况,便爬上船道:“我来领路,去最右边的码头停靠,大帅在那边已等候多时!”

    来护儿一怔,原来张铉也在这里,他心中忽然明白,这是张铉特地来迎接自己,他心中一阵感动,走上前问巡哨士兵道:“老夫便是来护儿,请问这位士兵,海面上为何如此多的船只?”

    士兵连忙单膝跪下行一礼,对来护儿道:“回禀老将军,这些都是货船,有的从河北各郡驶来,但大部分都是从涿郡潞水仓运送粮草而来。”

    来护儿若有所思,这样大规模集结,难道又要打仗了吗?

    船只驶过了密集的海面,从一艘艘巨大的货船旁穿插而过,进入了最西面的码头,这里是临时的人员上下码头,其他码头都被货船占满,码头上人流涌动,数以万计的士兵推着鹿车,将从大船上卸下的粮食、兵器等物质送往一里外的仓库。

    不远处便是巨大的仓库群,一座座仓库如巨人般矗立在山脚下,足有数百座之多,四周修建了高大围墙,尽管山上还是白雪皑皑,但山脚下却忙碌得热火朝天,没有半点冬天的感觉。

    大船靠岸,搭上了宽大的船板,一名士兵上前要搀扶来护儿,却被来护儿一把推开,他大步流星地向岸上走去,岸上立着百余名骑兵,簇拥着身披金甲的张铉,张铉看见了来护儿,翻身下马,快步迎上前,“老将军,别来无恙乎?”

    尽管来护儿是当年张铉的主帅,但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处境,他上前一步单膝跪下,“老将来护儿拜见齐王殿下!”

    张铉连忙扶起他,“老将军快快请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