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3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大人在高句丽的权势,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吗?”

    渊太祚笑了笑,“话虽这样说,但有些事情确实不方便出手,还是得借助外力。”

    高烈点了点头,“大人直说吧!需要我们做什么?”

    渊太祚缓缓道:“权桓极力主张议和,甚至不惜与我兵戎相见,我要你们替我杀了他,不管用什么手段,三天之内杀了他,你们走人。”

    高烈一时沉吟不语,渊太祚明白他的担心,淡淡笑道:“我当然要把责任推到渤海会身上,所以凶手必须被抓住,但会主就不必出现了,希望以后我和高会主还有合作机会。”

    高烈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不管自己答不答应,渊太祚都会把权桓之死栽到渤海会头上,他只能冒险赌一把,自己对渊太祚还有用。

    沉思良久,高烈沉思道:“我把刺客留下来,大人请先放我们走。

    渊太祚摇摇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如果刺杀失败了呢?”

    “假如不是因为你们的原因失败,我同样放你们走。”

    无奈,高烈只得咬牙答应了,“那我们一言为定!”

    ......

    由于渊太祚在王宫拔剑,议战之争便不了了之,平壤的局势又趋于平静,仿佛暴风雨到来之前的那一刻宁静。

    两天后,一辆华丽宽大马车从王宫里出来,这辆车厢镶嵌着宝石的马车在平壤绝无仅有,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大对卢的马车,马车里坐着高句丽的重臣权桓,马车两边还有数十名骑兵,他们个个高大魁梧,身披鳞甲铁盔,手执铜矛,格外的威风凛凛。

    马车不紧不慢地在大街上奔行,权桓的府宅离王宫不远,不到一刻钟,马车便缓缓停在一座大宅前,一名小厮奔上前,连忙将权桓从马车扶出,向台阶上走去,护卫武士则从另一边进府,这个时候,权桓身边已经没有了护卫武士,只有大门前的四名站岗士兵。

    就在这时,一名骑士从旁边的小巷里骤然奔出,眨眼间便奔至马车旁边,距离刚要上台阶的权桓只有五六步,四名士兵见势不妙,一起挺矛向骑士刺来,骑士却不慌不忙,举起一把短弩,短弩上是一支绿莹莹的毒箭,短弩瞄准了权桓,一支毒箭脱弦而出,正中权桓后心,权桓惨叫一声,当即栽倒在地。

    就在刺客从小巷冲出来的同时,数十名护卫武士见势不妙,急调马头奔回,但他们还是晚了一步,权桓已被毒箭射倒,护卫武士怒火万丈,将刺客团团包围,他们大吼着向刺客杀去,刺客无法逃脱,被十几支铜矛刺穿了身体,当即毙命。(未完待续。)

第727章 长远规划

    隋军在围剿契丹后便立刻动身向高句丽进军,工部侍郎李春已经先一步在辽水上搭建了三座浮桥,三天后,八万隋军通过三座浮桥渡过了辽水,由于辽东城通往乌骨城的道路已被山体滑坡堵死,一时还没有疏通,八万隋军便在遂城集结。

    遂城位于辽水入海口东岸,也就是今天辽宁营口一带,他们将从这里横穿辽东半岛,抵达乌骨城,遂城也是距离乌骨城最短的道路,比起辽东城前往乌骨城要缩短一百五十余里,只需急行军三天便可抵达乌骨城。

    只是遂城道是山路小道,道路太窄且崎岖难行,无法通行辎重大车,所以距离乌骨城虽近却不是主要进攻方向。

    不过对于隋军却不是问题,所有的辎重物资搬运上大船走海路,绕过辽东半岛前往鸭禄江口,而隋军主力却轻装前行,每个士兵带五天的干粮沿着遂城道疾速向乌骨城方向行军。

    三天后,浩浩荡荡的数万大军抵达了乌骨城。

    在乌骨内一座最大的石制建筑内,张铉站在简易沙盘前专心地听着房玄龄的汇报。

    房玄龄留在乌骨城,他负责指挥隋军拦截高句丽援军北上,在此之前,杜如晦已经把辽东的情况简单地告诉了他,但此时他还来不及表达对辽东战役的看法,张铉正等着他汇报高句丽援军之事。

    “高句丽军队约有五万人,军营设在萨水河畔。”

    房玄龄用木杆指着鸭禄水中部的一条小河道:“大营就在这里,距离鸭禄水不到三里,他们似乎没有什么辎重后勤,所以我怀有这座大营早就设立,虽然叫做大营,但板墙十分结实,和一座城池没有区别了。”

    “他们有战船吗?”张铉凝视着板墙大营问道。

    “有!”

    房玄龄很肯定地说道:“最初有一百余艘,但他们没有想到我们水军的犀利,一战便被摧毁了大半,还剩下大约十余艘,都是五百石左右的中型船只,目前躲在军营之中。”

    “等等——”

    张铉忽然察觉到了什么,急

    问道:“他们的军营跨河吗?”

    房玄龄点点头,他知道张铉在想什么,笑道:“我们也曾经考虑过从水下潜入军营,但行不通,他们在河中安装了两道河栅,前后都有,水鬼潜不进去,而且岸上有哨兵严密监视,一露头就会被发现,我们派出的三名水鬼差点回不来。”

    张铉沉思片刻,又道:“军师请继续说下去。”

    房玄龄又道:“就在前段时间,军营中的一部分军队准备返回平壤,但走了两天后又回来了,我们抓住了一名探子,才得知这支军队有两名主将,一个叫高延寿,是高句丽王族,一个叫渊庆宫,是渊太祚的兄弟,这支军队其实是高句丽的两个派系组成。”

    这时旁边杜如晦问道:“既然是两个派系军队,那我们是否可以将他们分而歼之?”

    “这确实是个办法,但有点不太现实。”

    “为什么?”张铉不解地问道。

    “因为军粮是控制在高延寿手中,渊庆宫无法独立出去,只能依附高延寿,所以两支军队虽然分属不同派系,但他们却被军粮绑在一起。”

    “这样说起来,前段时间准备返回平壤的军队应该是渊庆宫的军队,对吧!”杜如晦笑道。

    “我也是这样认为,高延寿不会放弃粮食的控制权。”

    张铉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身经百战,已经习惯于用谋略取胜,不喜欢硬拼硬战,沉思良久,他问道:“敌军士兵的营帐是石屋吗?”

    “是隋军的大帐,当年丢在辽东。”

    “是大帐的话,应该可以用火攻,你觉得可行吗?”

    房玄龄摇摇头,“不少大将都提出这个方案,但高句丽防御很严,四周留有缓冲带,火箭不行,投石机的距离倒是够了,但如果我们投石机出现,他们大帐一定会收起来,火攻就是无的放矢了,不过……”

    “不过什么?”张铉听出房玄龄话中有话。

    房玄龄笑笑道:“虽然高句丽防御严密,但他们大营在结构上却有一个漏洞,我们可以利用起来,这个漏洞我一直在等殿下回来商议后再决定。”

    房玄龄低声对张铉说了几句,又说了他们需要准备的东西。张铉顿时欣然道:“这个方向我看可行,可以一试,至于所需之物,我让李春来制造这些东西,相信他不会让我失望。”

    两人又说了几句,张铉想起一事,问道:“李将军那边情况如何?”

    李将军就是李靖,目前率五千军队驻守在国内城,而老将军来护儿则率船队在鸭禄水上航巡,张铉就是在问国内城的情况。

    “李将军那边情况还好,我们已经建立了飞鸽传信,随时可以联系。”

    一句话倒提醒了张铉,他连忙道:“说起飞鸽传书我倒想起一事,乌骨城和辽东城之间的路被阻断,现在情况如何了?”

    “道路确实被阻断了,我还特地去现场看过,整座大山崩塌一半,我们二十几辆牛车被埋在下面,崩塌山体面太大,足有十几里,填满了整座山谷,把道路挖通已不太现实,现在只能考虑另避一条道。”

    “确定方案了吗?”张铉追问道。

    高句丽的地势太复杂,要么是陡峭山路,要么就是森林密布,交通十分不便,张铉考虑将来移民以及经略辽东,交通问题一定要解决。

    房玄龄派人去把工曹参军从事李恺找来,目前由他负责此事,他刚刚才回来,还没有向房玄龄禀报新路之事。

    片刻,参军从事李恺快步走进大帐,躬身行礼,“工曹参军从事李恺参见齐王殿下!”

    张铉见他年约二十余岁,长得又黑又瘦,模样像极了李春,而且他也姓李,便笑问道:“李参军和工部李侍郎有关系吗?”

    “回禀殿下,工部李侍郎正是家父。”

    张铉大笑,自己没看错,当真是李春的儿子,居然也是负责工程,张铉赞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你父亲也随军来了,等会儿你们父子可以团聚。”

    “多谢殿下关心!”

    张铉点点头,便问道:“说说乌骨城和辽东城之间的道路,房军师说由你负责。”

    “回禀殿下,滑坡处位于辽东城以南——”

    张铉摆摆手打断他的话,“这个我已经知道了,房军师说只能另辟道路,我想知道新道路的方案是否已经确定。”

    “回禀殿下,初步方案基本上确定了。”

    李恺走到沙盘前,用木杆指旧路以东道:“新路我考虑了两个方案,甲方案位于老路东面约五十里,乙方案位于东面八十里,这两个方案各有利弊,甲方案距离辽东城三百五十里,和老路差不多,不过山路较多,比较难走,而乙方案是个弓背弧线,距离辽东城约五百二十里,但基本上都是山谷,打通后可以修一条平路。”

    “那你倾向于哪个方案?”张铉笑问道。

    “卑职倾向于乙方案,虽然它距离辽东城和乌骨城都较远,但它是平路,这点十分难得,行军耗用的时间反而少,而且可以走大车,更重要是国内城也同样可以利用这条道,它距离国内城只有百里,卑职考虑索性就把它修成直道,一直抵达鸭禄水,然后在鸭禄水畔修两条分路,东面一条通往国内城,西面一条通往乌骨城,它的外形就像一具十字弩,然后”

    说到这里,他忽然感觉自己说得太多,不由停住了话头,有点尴尬地挠了挠后脑勺。

    张铉却听到全神贯注,见他嘎然停住,便催促道:“继续说下去!”

    旁边房玄龄也有兴趣了,他连忙找来几根木条,按照李恺的叙述将木条铺成一个‘丁’字形状,这条直道外形果然像一支弩。

    李恺用木杆指着弩尖道:“卑职考虑在这里建一座坚城,同时修建码头,这样军事和民生都能兼顾。”

    张铉缓缓点头,说到他心坎上去了,交通便利是控制高句丽的关键,“可以接受乙方案!”张铉想了想又问道:“能否在对面也修建一座码头,再将直道一直延伸到平壤?”

    “卑职明天就去考察,尽快做一个方案出来。”

    “不用着急!”

    张铉笑道:“那个只是远期计划,当务之急是要修通乌骨城到辽东城的道路,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恺看了一眼房玄龄,房玄龄笑道:“如果方案能够确定的话,那就只缺乏修路的民夫了。”

    “民夫没有问题,用降卒来干活,铺路、采矿,所有降卒就干这两件事。”

    张铉又对李恺笑道:“从现在开始,你出任辽东郡司马一职,你要考虑好修路的长远计划,一年的计划,三年的计划,五年的计划,十年的计划,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怎么和中原腹地连同?怎么分步实施?不光陆路,还有水路,我的要求是,十年后假如平壤出现叛乱,驻扎辽东城的军队三天便可杀到平壤,幽州的援军则在六天内赶到平壤,你明白了吗?”

    李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仿佛他眼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看得了前所未见的景色,五年的计划,十年的计划,现在就开始做,然后分步实施,他心中激动万分,“卑职明白了,一定能做到!”

    张铉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把这个辽东十年计划完成了,我就任命你为工部侍郎,继承你父亲的位子。”

    “那我父亲——”

    “放心吧!你父亲很快就不再担任工部侍郎之职了。”张铉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728章 中都使者

    【虽然不能保证每天三章,但老高尽量争取隔天三章,望大家多多投票支持!】

    ======

    乌骨城就是今天辽宁丹东一带,位于鸭禄江入海口附近,是控制高句丽中部以及辽东半岛的重要城池,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高句丽军队想渡河北上站稳脚跟,首先就要拿下乌骨城,所以高句丽的军营也在距离乌骨城不远处的南岸支流萨水旁,大船航行在鸭禄江畔便可依稀看见数里外高句丽军队的大营。

    下午时分,张铉和一众将领乘船来到鸭禄水视察,两千石的大船在乌骨水上缓缓而行,再行十里便是鸭禄水了,张铉扶着船舷,注视着两岸的密林,偶然可以看见一片片荒芜的稻田和破败的村庄。

    “年年战争使这里很不安定,当地人陆续抛弃家园迁到浿水北岸去了,那里的土地更加肥沃。”

    房玄龄出现在张铉的身旁,他很清楚张铉的心思,又笑道:“下一步殿下就要向这边移民了吧!”

    张铉淡淡一笑,“移民是个长期赔本的生意,不仅不能收税赋,早期还要提供耕牛和粮食补助,这种赔本生意至少要做二十年,等一代人在这里生根落叶后,我们才能保持盈亏平衡,想从这里赚钱是不可能了,不过虽然是赔本生意,但还是必须要做。”

    “殿下很看重交通,也是为了移民?”

    “不仅仅为了移民!”

    张铉笑道:“交通是我们控制高句丽的关键,当年秦国为了抗击匈奴而特地修建了秦直道,如果没有这条直道,汉朝也不能最后战胜匈奴,辽东也是一样,要想真正控制住辽东,而不是设立羁绊州之类,那么交通必须跟上,交通越强大,朝廷的控制力也就越强,先帝修建大运河的本意就在于此,不仅有利于朝廷控制南方,也有利于消融几百年南北对峙产生的隔阂,辽东不存在南北对峙,而是存在回归和控制。”

    房玄龄笑道:“关于控制辽东的问题我和李靖以及来老将军聊过,我们都认为水陆并行才是最佳手段,从辽东半岛到东莱郡也才两天航程,来老将军尤其盛赞横洋舟,如果横洋舟能转为民用,不仅运载量大,海运安全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可以在辽东和河北之间形成一条固定线路,就像渡船一样,每天都有一艘横洋舟出发,对于辽东和河北之间的往来将大有益处。”

    张铉暗暗点头,虽然来护儿想到的是渡船办法,但实际上这就是固定航班了,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要横洋舟来做渡船,还要等几年了,横洋舟耗费的资源太大,目前他们还承担不起,至少等天下统一才能考虑,十年内还是要以陆路为主。

    张铉在想着如何强化辽东的交通,他这两天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旁边房玄龄却小心翼翼试探着问道:“殿下上午和李恺谈话时说倒他父亲将很快不再担任工部侍郎一职,微臣感觉这句话似乎意味深长。”

    张铉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起来,“玄龄想到了什么?不妨坦率一点。”

    这个话题别人或许不敢说,但房玄龄和张铉呆的时间很长,他很了解这位年轻的主公,绝不是那种喜怒无常之人,而是内心宽厚且有理智,自己确实可以和他坦诚相待。

    “微臣在想,殿下是不是准备升李春为工部尚书?”

    两人对话的关键不在于李春,也不在于工部尚书,而是在于现任工部尚书崔焕,确切说是指崔焕背后的河北士族集团,张铉知道房玄龄已经了解自己的想法了,便笑了笑道:“这件事只是初步想法,还没有什么决定性的东西,现在聊也没有什么意义。”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房玄龄,暂时别谈此事,房玄龄立刻知趣地闭了嘴,但他心里明白,如果河北士族集体再不知收敛,恐怕就要大难临头了。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跑来禀报,“启禀大帅,前面来了一条船,船上有从中都过来的使者,特地来拜见大帅。”

    张铉一怔,快走走到船头,只见前面一艘千石战船上站着一人,约四十余岁,方面大耳,青衣长袍,头戴纱帽,正是鸿胪寺卿崔君肃,崔君肃也看见了张铉,连忙躬身行礼:“微臣参见殿下!”

    张铉呵呵一笑,“难为崔使君这么远跑来,辛苦了。”

    张铉让人将崔君肃接上船,来到内舱坐下,又令亲兵上了茶,崔君肃笑道:“确实不容易,先从中都坐船到幽州,再出关到柳城郡,结果杨太守说将军已经去了高句丽,微臣便再坐船到卑奢城,转到鸭禄水,路上足足走了半个月才找到殿下。”

    “崔使君一定有很多事情要向殿下汇报。”旁边房玄龄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