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5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了遗憾。

    张铉看出了众人眼中的失落,又淡淡道:“很抱歉各位,我一直忙于战争,很少有时间和大家坐在一起商议此事,这是我的责任,我向各位相国道歉。”

    众人吓了一大跳,纷纷道:“殿下不必如此,为殿下分忧是为臣之道,但这种重大决策应该由殿下决定。”

    苏威好奇地问道:“请殿下给我们说一说,殿下有什么考虑?我们大家一起商议。”

    张铉微微笑道:“我先后考虑过四个国号方案,一个是雍,关中之地,那是我的故乡,不过雍和庸同音,所以这个方案最先放弃,其次是汉,继续传承我们的大汉王朝,后来考虑到汉朝太强势,我们的新帝国很难再超越汉王朝,反而沦为牙慧,所以汉方案也放弃了,最后还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卫,一个是周,大家可以商议。”

    大堂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苏威问道:“殿下为何选择春秋卫国,而不选择战国魏国?”

    “首先我们定都之地便是从前的卫国土地,这算是一个传承,其次卫国没有同名王朝,不用担心什么忌讳,其三则因为卫国是春秋战国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存在了九百年,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吉利。”

    众人都没有吭声,虽然摄政王解释了三个理由,但大家都觉得有点牵强,而且卫是防御之意,偏向于守成,缺乏一种进取精神,这个国号对立国不利。

    众相国商议一番,苏威又道:“殿下,我们都一致认为‘卫’字不吉,还不如直接选用战国之魏,如果殿下也不愿接受魏国,那么我们大家再来商讨一下周朝。”

    张铉沉思片刻道:“不如这样,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来参加投票以决定国号,紫微阁可以草拟四个国号,就以齐、魏、赵,再加上我提议的周,四个国号以多数票决定,如果选中齐魏之一,我也会尊重投票结果。”

    众相国面面相觑,虽然大朝时也常常允许其他官员共商重大政事,但让大臣们投票决定,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让人感觉有点在分散紫微阁的权力了。

    不过众人却不愿意向分权方向考虑,而宁可认为摄政王是在考虑增强国号的认同感,如果是这样,朝官共决也并无不可。

    七相国又商议片刻,很快达成了共识,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朝官共决,国号很可能就是齐或者魏。

    苏威代表众人对张铉道:“我们完全同意殿下的方案!”(未完待续。)

第1121章 国号共决(下)

    次日一早,天还没有亮,在安阳大殿前的朝阳广场上,两百余名官员聚在广场上,他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议论着今天临时召开的大朝。

    这两百余人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当然,文臣没有那么多,只是数十人,但张铉要求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这就包括了不少军队和在京述职的地方官员。

    五品以上军队官员包括鹰扬郎在内的中高层将领,由于战争刚刚结束,军队都在各地军营休整,将军们基本上都在中都和家人团聚,所以十几名将军都接到了朝会的通知。

    今天的朝会大家都没有穿戴盔甲,而是穿着朝服,只是式样和文臣略有不同,加上他们个个身材高大,便显得格外威武。

    朝臣们都有自己的圈子,老将来护儿、王辩以及兵部尚书李景、相国陈棱,他们聚在另一处聊天,而罗士信、苏定方、裴行俨、尉迟恭、徐世绩、魏文通等等数十名高层将领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圈子。

    北隋的大将中以李靖的文才最高,但因为李靖在灵武郡训练军队,没有能赶回来,所以今天将领中便以徐世绩的文才为最,众人都在听徐世绩讲述定国号的一些原则。

    这时,军师房玄龄快步走了过来,众将一起行礼,房玄龄笑道:“大帅让我转告大家,大家很少上朝,不用太拘束礼仪,让大家放松一点。”

    徐世绩问道:“军师,我们听说大帅准备让大家共商国号,不知具体怎么商量,我们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意见?”

    众人都向房玄龄望来,房玄龄笑了笑道:“也没有大家想的这么复杂,今天主要听一下如何确定国号的安排,并不是今天决定,而是给大家两天考虑的时间,也不需要大家发言。”

    罗士信忍不住道:“那我们有想法怎么办?”

    房玄龄微微笑道:“有想法没关系,明天下午在东大营内举行军事议事,大帅要给大家讲一下将来军机台的建立,到时候也会给大家说一说国号之事,罗将军有想法那时候就可以提出来。”

    一旁的苏定方道:“军师,我看好像别的大臣都很清楚国号之事,唯独我们是一头雾水,军师能不能利用现在的机会给我们简单说一说,让我们不至于糊里糊涂上朝。”

    “军师,说一说吧!”众人一起恳求道。

    房玄龄点了点头,“好吧!我就简单给大家说一说。”

    房玄龄看了一圈众人,这才缓缓道:“大帅昨天和紫微阁相国们商议后,初步将国号定为四个选项,周、齐、魏、赵,其中后三个是紫微阁相国的意见,周是大帅的想法。”

    罗士信顿时怒道:“那还要商议什么,既然大帅认为是周,那就定为周好了,为什么还要投票,有这个必要吗?”

    这不仅是罗士信不满,众将都十分不满,他们一向是军令如山,大帅的军令没有什么商量余地,说出来就要执行,那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冲过去,他们着实不理解为什么要商议。

    房玄龄笑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大帅也有他的考虑,他希望国号有大多数人的认同感,另外也要尊重相国和群臣的意见,这毕竟不是打仗,而是治国,治国需要群策群力,关系天下民众的福祉,大帅不想草率决定。”

    “那大帅为什么会选择周朝?”尉迟恭不解地问道。

    房玄龄赞许地看了一眼尉迟恭,还是尉迟恭比较老持稳重,他微微笑道:“尉迟将军问得好,我也想给大家说一说大帅考虑周朝的原因,自古太平盛世惟周、汉两代,但自从汉末以来,乱世几百年,五胡乱华,武盛文弱,礼法衰败,民间交往皆以利字当头,县乡宗族倚强凌弱,朝廷不得不用严刑峻法来维护秩序,所以殿下偏向于传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强调恢复道德和周礼。”

    “可是突厥未灭,吐蕃兴起,中原依旧外患重重,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应该偏重于尚武较好。”徐世绩又道。

    房玄龄点点头,“徐将军想法很好,但正如我刚才所言,凡事过刚则易断,过柔则易弱,武盛易生内乱、文弱易招外患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要平衡,文武相济才是王道,现在的问题是武风太盛,需要以文来平衡,所以大帅才考虑引入周礼治国,这不是我们一代人的事情,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才能做到,但源头我们要做好,建立一个有意义的国号就是源头之一。”

    众人都明白了,徐世绩又道:“今天会给众臣讲清这些道理吗?”

    房玄龄淡淡一笑,“他们其实都明白!”

    “可是万一这些文官自以为是,还是坚持魏齐国号怎么办?”罗士信直言不讳地问道。

    房玄龄笑了起来,“大帅既然让你们也参与投票,罗将军觉得结果会是什么呢?”

    临时朝会并不是国号的决定大会,只是给官员们宣布这件事,然后再给他们两天时间考虑,在第三天,他们将投出自己手中的一票。

    投票表决这并不是新鲜事,紫微阁在有分歧的政务上一直沿用投票表决的形式,已经形成了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

    但这次确定国号却把投票权扩大到五品以上官员,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尝试,尽管令人震惊,却并不令人反感,相反,大部分官员都认可这种方式,他们感觉这是对他们朝权的一种尊重。

    所以这次投票在朝野中引来一片好评,如果实在要找出反对之人,那紫微阁相国们心中或许稍稍有点不舒服,这毕竟是他们的权力,现在权力却外延了。

    但张铉这个决定大家又无话可说,本来紫微阁的规则中就写得很清楚,涉及需要投票表决的政务,如果异议太大或者出现四票对三票的情况,那必须提交摄政王进行最终裁决,国号这种重大政务,已经形成了三票对三票的格局,当然就应该由摄政王来最终决定。

    而让五品以上官员投票表决,这就是摄政王的决定。

    朝野上下这两天都沉浸在对国号的议论之中,五品以上官员进行投票,实际上就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了,给出两天考虑时间,就是给全体官员们一个参与讨论的机会。

    不光朝野在讨论国号之事,中都民间市井也在热烈地参与讨论此事,形成了全民参政的热潮。

    位于城北门旁边的恒山酒肆内,四名年轻官员正在靠窗的一处座位上喝酒聊天,为首的年轻正是褚遂良,另外还有卢涵、许敬宗和赵嗣良,他们四人都是同科进士,而且都留在朝廷为官,关系一直很好,今天聚会,是因为他们中间的赵嗣良被吏部任命为鲁郡和博城县县令,即将上任,大家特地摆酒为他践行。

    褚遂良在去年娶了萧铣的女儿萧月仙为妻后,便离开军队调到了户部,今年升为户部郎中,许敬宗依旧出任杜如晦的参军从事,不过他已经是首席从事,再做几年他也能升为参军,卢涵则任鸿胪寺丞,按照惯例他做了三年鸿胪寺丞后,便会调去地方做郡丞。

    褚遂良其实也是一样,他现在出任郎中,再上一步就是侍郎,虽然郎中到侍郎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极难跨出,必须要有十年郡官经历才有资格出任侍郎,所以做了一任三年郎中后,他也要去地方出任郡丞,郡丞政绩优秀,过四年则有望升为太守,太守也要政绩十分突出才会有机会调回京城出任侍郎。

    相比之下,只有第一批跟随张铉的那批年轻文官最为幸运,李清明、裴弘、崔元翰、黄敬、卢庆元等人,李清明和裴弘已是分别是中书和门下侍郎,其他几人都已出任太守,他们被破格提拔,而后面的文官们只能按照官场规矩按部就班来进行升迁。

    赵嗣良举起酒杯道:“这两年多谢各位兄长的关照,小弟才能在中都立住脚,在此小弟敬各位兄长一杯,希望以后能得到各位兄长的继续关照。”

    说完,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众人也一起喝了,卢涵给他斟酒笑道:“这次贤弟外调鲁郡为县令,也主要是靠贤弟自身的努力,我们帮不到什么忙,以后在博城县只要为官清廉,多给百姓做实事,和郡里搞好关系,考评自然就好了。”

    “还有贤弟住房的问题也解决了。”

    褚遂良恰到及时的补充了一句,众人一起大笑。

    赵嗣良心中感动,起身施礼道:“多谢各位兄长的忠告,小弟铭记在心,以后大家去爬泰山,小弟一定会尽好地主之谊。”

    这时,许敬宗缓缓道:“其实赵贤弟运气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赵贤弟明白我的意思吗?”

    (未完待续。)

第1122章 新周宝鼎

    赵嗣良摇摇头,“小弟愚钝,请兄长明示!”

    旁边褚遂良轻轻叹了口气,“县内有泰山啊!宰相出巡要去泰山,天子封禅更会去泰山,作为泰山辖地的父母官,老弟责任重大,但也机会无限。”

    赵嗣良顿时又喜又忧,喜是他将来会有很多表现的机会,而忧却是万一不小心表现不好,触怒了天子,自己会不会永无出头之日?

    胡思乱想了一阵,赵嗣良又低声道:“许兄,殿下会去泰山封禅吗?”

    许敬宗点点头,“三年之内他一定会去,泰山封禅,君位天授,将会彻底摆脱隋朝的影响。”

    几人的话题便渐渐聊到了这两天热门的事情上,褚遂良问道:“敬宗应该比我们更知道一点内情,为什么殿下不愿意选齐魏两个国号?”

    三人都望着许敬宗,许敬宗喝了杯酒,低声对三人道:“你们都知道我的座位紧靠杜参军的会客房,我昨天正好听到了杜参军和房长史的聊天,我先申明,这话不好外传,你们听听就可以了,可别害我。”

    “敬宗放心吧!现在小道消息满天飞,真真假假谁也搞不清,我们不会乱说。”

    许敬宗这才小声道:“房长史说,齐王殿下为国号之事大发雷霆,怒骂紫微阁七相贪得无厌,得了相权还不满足,还要夺天子之权,本来国号应是天子决定,最多征求相国们的意见,但紫微阁居然要越俎代庖,为定国号进行投票,根本就忘记了紫微阁的权限。”

    这个消息确实让人震惊,卢涵这才醒悟道:“我听到有一种传言,说殿下是借国号投票一事来扩大投票权,其实是在变相限制紫微阁的权力,开了这次先例后,以后重大事项都会让五品以上官员来投票表决了。”

    赵良嗣也道:“这件事紫微阁确实做得过分了,听说把广陵公主嫁给齐王殿下也是紫微阁的策划,虽然说他们推动齐王登基心切,但这个度却没有把握好,手伸得是有点长了,希望他们能吸取教训,若君相不和,危害很大啊!”

    “赵贤弟说得对,这次定国号投票,齐王殿下就是要给紫微阁一个教训,但也不必想得太严重,君相之间总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磕磕碰碰难免。”

    褚遂良沉思片刻问道:“那殿下为什么不愿选齐魏两个国号呢?”

    许敬宗笑道:“房军师说齐虽是春秋霸主,但格局还是偏小了一点,从未统一过天下,本来殿下是想从魏和周之间选一个为国号,但考虑到元氏建立的北魏和宇文泰建立的北周,殿下又有点犹豫,担心后人误以为他是想继承北周或者北魏,但军师劝他,周为国号,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北周,大家只会想到天下盛世的周天子,周已是两千年前封建的诸侯国时代,到了中央集权的郡县时代,应该有一个全新的大周王朝,殿下这才决定放弃魏,而启用周为国号。”

    “可如果官员们投票为齐魏呢?”赵良嗣担心地问道。

    许敬宗不由冷笑一声,“你们太小看殿下的手腕了,别看殿下把投票权抛出去,好像扩大化了,但实际上国号决定权依旧牢牢捏在殿下手中,拥有一半投票权的军队高官会听谁的命令?这就叫明放实收,控制了军权也就控制了政权。”

    众人都默默点头,他们都深深地感受到,若没有高超的政治手腕,确实很难驾驭紫微阁那帮老谋深算的相国

    两天后,盛大的投票仪式在安阳大殿前举行,在近千名官员的瞩目下,约两百名文武高官在朝阳广场上排着长长的队伍,投下了自己的选择,每个拥有投票权的官员都会有四张票,分别是周、齐、魏、赵,但最后只能投一张签署了名字的票,由中书省官员进行统计,御史台官员复核。

    一个时辰后,由相国苏威在台阶上高声公布了票数,一共投下二百三十票,得票最低的是赵,仅只有七票,其次是齐,得二十五票,再其次是魏,得三十七票,而周得票一百六十一票,大获全胜。

    就算把军队的一百零三票去掉,周在文官中也得了五十八票,依旧牢牢占据第一,这说明恢复周礼道德,已是众望所归。

    “我在此郑重宣布,我们的新王朝,定国号为周,我们即将建立大周帝国。”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欢呼声。

    ......

    国号确定后,接下来便是新帝的登基大典,这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进行筹备,苏威曾经参与筹办过隋文帝的登基大典,他不顾年迈,再次出动请缨担任筹办的主事。

    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人们的心更加热烈,整个中都乃至整个天下都关注新帝国的建立。

    数万中都民众不计报酬,主动参与了各种建筑的修建,包括修建在洹水南岸的祭天台和杨陵山下的隋庙,修建隋庙是萧太后的建议,萧太后取消了原定的禅让仪式,而改为在隋庙迎娶广陵公主并由萧太后宣布终结隋王朝,开启大周王朝。

    修建隋庙可以理解为新帝对故隋王朝的追思,对旧朝心怀感恩,这就有别于李渊和王世充的禅让登基,显出大周帝王的有情有义,饮水思源,更加能让天下人接受。

    七月二十五日,张铉在新建成的隋庙迎娶了隋帝杨广之女广陵公主杨氏,并封其齐王侧妃,当天晚上,新婚夫妇便在隋庙行宫内圆房,尽享鱼水之欢。

    次日黄昏,张铉携杨吉儿返回中都紫微宫,在紫微后宫又按照礼仪举行了内部迎纳仪式,杨吉儿向王妃卢清跪献香茶,卢清接下了这杯茶,正式承认杨吉儿为家庭一员。

    八月初一,天刚刚亮,在数千官员的见证下,萧太后在隋庙中正式宣布北隋王朝结束,随即隋庙大门缓缓关闭,延续了近五年的北隋王朝在轰然的关门声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