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隋大业-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等附议,谨遵大人安排!”丁昊等人对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

    高兴只有一人,治下四州却是同一级别,管理起来却是不很方便,他并行州郡,整合力量,无论在管理上,还是资源上都会节约不少。

    “好!”高兴笑着点点头,对众人的回答很满意。无论下面的人是否同意,这个决定高兴都会实施,这是改革的第一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更改地名,节约资源,更可以加深对辖地的控制和管理。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关于‘律法’的问题。”高兴的身子挺得笔直,语气十分郑重而严肃。

    下面的人顿时骚动起来,律法可是绝对关乎到他们利益的东西,也是他们赖以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赵构!”高兴轻轻呼唤一声,侍立在一旁的赵构答应一声便匆匆离去。

    时间不长,赵构便返回了会场,同来的还有数十名兴华书院的学生。他们都穿着统一的服饰,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摞纸质的书卷。虽然纸早就诞生,但因为制作工艺繁琐,价格昂贵的问题,并没有如后世一般流行。

    而这个时代,书籍多为竹简,纸质的书籍并不多。但青州城却是个例外,高兴改良了造纸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青州图书馆中有不少纸质书,纸张精美洁白,字迹清晰,排版工整,读书人甚是喜爱。

    在丁昊等人惊疑的目光中,随着赵构来的学生手中的书卷发放给众人。当看见扉页上写着的“北齐律”三个大字,众人不由都向高兴投去了疑惑不解的目光。

    “诸位,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若想长治久安,万不可少了律法。诸位可先行回去查阅《北齐律》,然后再提出意见。散会!”高兴等所有人都拿到书卷,然后起身告辞。

    高兴拿出《北齐律》的举动不止是丁昊等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凌萧云也甚是迷惑,几次想问,但想到自己如今乃是高兴的亲卫便生生闭上了嘴巴。

    “萧云,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憋着可不好啊!怎么自从你当了亲卫队长,反而拘束起来了?”回到刺史府,高兴接过下人奉上的茶水,看着轻轻皱着眉头的凌萧云问道。

    “大人,齐国朝纲混乱,民不聊生,你为什么要以《北齐律》为参考?如此做,只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凌萧云道。

    “萧云,你可不要小看了《北齐律》。虽然齐国政权混乱不堪,君臣沆瀣一气,将偌大的江山弄得支离破碎,民生凋敝,但这却不是《北齐律》的过错,实乃人之错啊!”高兴放下茶盏,长身而起,迷离地看着窗外,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哀伤。

    从夏商到秦汉,历史上最为规范完善的律法,当数《北齐律》第一。即便是后世的《唐律》、《隋律》,都是在这基础上制定而成。虽然高欢脾性暴躁,禽兽了点,但在律法方面他却是下足了功夫。《北齐律》不只是对隋唐的律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意义。

    说来也是可笑,周、陈、齐三国数北齐朝政最是混乱**,但他的律法却是最完备的。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正是高兴所言是“人之过”。虽“有法可依”,但却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这厚厚的法典也只能成为摆设而已。

    “国家施政,不以律法为准则,只凭个人喜好和意愿,这国家如何不乱?”高兴摇头叹息道。

    凌萧云不笨,高兴只是一点拨,他便立即明白其中的缘由,眉头也缓缓展开。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临时约法》与张雕

    八月十五日,经过半月的时间,数十次的讨论,新鲜的律法《临时约法》终于出炉。《临时约法》是以《北齐律》为蓝本,由众权贵商讨而制定,这就注定这律法内容多是保护权贵的利益。高兴极力争取,废除了许多严苛的刑罚,为普通百姓争取了不少权益,但这律法依旧显得有些不够公平。

    对此,高兴心中虽然不满,但也不得不做出让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高兴首要的目标是稳定发展,壮大势力,争霸天下。

    如果此时乃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纷乱的年代,高兴不介意当一回**者,但此时形势不同。虽然中原依旧是四分五裂,但陈国和北周都是蒸蒸日上,君明臣贤,只有北齐朝纲混乱,昏君佞臣横行无忌。

    高兴不是彻头彻尾的军阀,更不是冷酷无情的政客,他所做的一切除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还想为天下无数受苦的黎民百姓争取些权利,更想结束着无休止的纷争,为这野蛮的世界启蒙。

    因此,高兴必须要以最快地速度壮大自己。

    实际上,《北齐律》已经较为完善,目前的情势并不需要修订。高兴之所以如此做,真正的目的却是要制定《商法》。

    讨论之初,高兴提出了非常严苛的条件。高兴将普通百姓的权利提高了很多,更是废除了一贯的士农工商的森严等级,这些条件侵害了权贵的利益,顿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弹。

    高兴表面上虽然很是坚持,心中却是不然,最后做出了妥协。在《临时约法》上做出让步,高兴便在制定《商法》上十分强硬,根本不容他人质疑。

    以畸形的儒家思想为根基而发展的封建社会,相对于奴隶社会,它是进步的,但比起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它实在显得愚昧和落后。

    高兴来自后世,自然清楚社会制度革新,人类进步的艰难。统一大陆后国家究竟如何发展,他还没有准确的方向,但绝不是单纯的封建社会。

    高兴没有三头六臂,也从不认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远超杨坚,宇文邕。他之所以笃定自己能够统一天下,除了心中的信仰,最大的凭仗则是后世的科技知识。高兴想要做的就是让百姓武装起来,不只是**上,更要在精神上武装起来,只有如此,高兴才可以无惧于任何敌人,才可以彻底终结封建社会,让人类的发展达到更高的层次,不叫后世的悲剧重演。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都是大自然的法则。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高兴制定《商法》的目的只是希望可以藉此来搭建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早做打算。

    封建君主之所以对商业过分打压,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农民和地主是社会的根基,再加上古时生产力极端低下,没有足够的粮食铲除,不仅军队无法供养,更会引发许多祸端。

    高兴鼓励商业,推动工业,重视教育,都是要从根源上改变小农经济思想,解放生产力,让社会飞速发展。

    利益财帛动人心,从古至今,许多人为了利益没有什么做不出来,尤其是资本家,商人的手段更是让人胆寒。高兴制定《商法》虽然不能将这种事情杜绝,但却给底层的人民提供了争取利益的工具,将这个疯狂的社会局限在一个相对公平的框架中。

    这时的人虽然也多做买卖,但根基却依旧是土地,他们无论家财几何,想到的都是购置田地,对于工商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认知,在《临时约法》上占了便宜,众人对于所谓《商法》自然没有什么意见,相反觉得高兴有些不知所谓。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高兴静静地站在刺史府的后花园凉亭中,凭栏负手而立,看着空中皎洁明亮的圆月,心中不禁有些淡淡的寂寥与忧愁。

    高兴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杀手,也可以是一个出色的冲锋将军,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更不是一个优秀的商人。与那些眼中只有利益的士绅商贾厮混了半月,高兴心身异常疲惫。与那些人虚与委蛇,看着他们那虚伪的面容,高兴感觉比在战场上厮杀一番还有疲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前世,高兴心中只有仇恨,对节日根本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他心中有了牵挂,有父母,有兄弟,还有爱人,在这个圆月高悬的夜晚,身心疲惫的他突然感觉有些凄凉和孤独。

    微风乍起,缭乱了高兴鬓角的发丝,让这如水的夜更加凉爽。

    “大人!”张顺之悄悄来到了高兴身后,轻声呼唤道。

    “顺之,什么事?”高兴没有回头,轻声问道。

    “大人,有一大批钱财从邺城而来,是兴荣商号这半年来的收益。”张顺之从怀中取出一叠卷宗,双手呈递给高兴。

    “哦?兴荣商号,是谁负责运送的?”高兴接过卷宗,奇怪地问道。

    “不知道,属下猜想应该是夫人的人。”张顺之摇摇头。

    高兴轻轻嗯了一声,眼中闪过一抹失落,又有些释然,借着明亮的月光低头看起卷宗来。卷宗记载得很详尽,自高兴离开邺城至七月,每月的收支去向都很清楚。

    兴荣商号经营的乃是新式内衣,面向的主要是达官贵人,生意一直不错,就连青州不少贵妇小姐都以拥有一身兴荣商号的内衣而欣喜,不只是因为其可以塑造身形,更是奢华生活,身份的象征。

    高兴离开邺城前往长安,王衍远走营州时,高兴便将兴荣商号托付给了章蓉,以拜月教的人脉,兴荣商号的发展一直很好。看着卷宗上记载的数字,高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虽然这大半年的收益并没有高兴敲诈所得的多,但正值花钱的当口,每一笔收入都是重要的。

    看着卷宗上熟悉的,清秀的笔迹,高兴对章蓉也愈发思念担忧起来。

    《长生诀》在陈国出现,不止引发了司马复的政变,更是吸引了无数江湖人前往陈国,给陈顼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高兴如此做,也是希望拜月教转移注意力,不要找自己的麻烦,否则有章蓉在,高兴实在不好对拜月教出手。尤其是拜月教实力盘根错节,高兴不怕他们,却不想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招惹太多的麻烦,闷声发大财才是最佳途径。

    “最近邺城有什么动向?”高兴将卷宗收入怀中,轻声问道。

    “邺城还算平静,只是高纬不断催促高绰加大平叛的力度,更是勒令王爷迅速出击,收复失地!周国的使节到了邺城,他们不再追究大人您在长安的罪责,更是希望两国建立邦交,互通有无,准许商人工匠来往。高纬对此非常赞同,皇宫中一片欢声笑语。”张顺之沉吟片刻,然后答道。

    高兴点点头,冷笑道:“宇文邕打的好算盘,希望齐陈相斗,他好坐收渔利啊!可惜高纬这个蠢材,没有一点警惕之心,只知道声色犬马。如今陈国大乱,我们也该好好运作运作,抢占先机了!”

    虽然高思好叛乱已被平复,但高纬却仍旧不能放心。安德王高延宗以十万兵马,一个儿子化解了自己的危机,但他却不能完全获得高纬的信任。正是因为如此,高纬才未心急火燎地再次挥兵南下,剿灭叛贼,清扫高长恭。

    对于江淮之地,高纬看不上眼,他只是一边让高绰平叛制约高长恭,另一方面则加强黄河流域的防御。

    陈国退兵,北周示好,高纬心中自然十分欢喜,他现在想的是如何拔除高长恭和高延宗这两个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不过高延宗平定高思好之乱有功,暂时不宜处置。高长恭又远在淮州,中间隔着叛贼,高纬又是鞭长莫及。

    而这也正是高兴策划的结果,虽然高长恭默认了反叛的事实,但他心中还是有些不情愿。

    “不知大人有什么指示?”张顺之问道。

    “让吴三桂执行下一步计划,时间久了恐怕不好整合力量!”高兴沉声说道。

    “是!”张顺之严肃地答应一声,然后与侍立在不远处,负责护卫高兴的凌萧云打个招呼后便匆匆离去。

    ……

    八月十七日上午,高兴正在处理公务,张顺之便匆匆而来。

    张顺之见过礼后便禀报说:“大人,崔季舒,张雕联袂而来,如今正在刺史府门外。”

    “快请!”高兴脸上闪过一抹惊喜,连忙离座而起。

    “今儿早晨高某见枝头喜鹊欢鸣,就觉有什么喜事。如今果然是贵客盈门,崔大人,张大人,高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高兴人还未出刺史府,清朗欢快的声音便远远传出。

    声音落下,高兴也来到刺史府门外,脸上带着愉悦的笑容,一边施礼,一边打量着门外之人。崔季舒高兴是认识的,经过丢官的低迷,如今身为南青州长史,崔季舒的精神却是极佳。而在他身旁,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虽然一身仆仆风尘,穿着也不甚华贵,但面容清瘦,双目十分明亮,显示着他的精明与睿智,高兴知道,此人应当就是张雕。

    “高大人言重了,能得你亲自相迎,是我等荣幸。”见高兴谦逊有加,崔季舒和张雕心中很是受用,连忙还礼说。

    =================================================================周末更新很不给力,我很抱歉。最近期末了,考试科目太多,都是专业课,所以很忙,没有多少时间更新,还望大家见谅。今后每天一更,这种情况应该会持续一个月左右,暑假时我尽量多更,希望大家谅解。喜欢本书的同学可以暂时养着,等肥了再看,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百八十八章 战书

    张雕,中山北平人。此人出身贫贱之家,但为人慷慨有气节,非常喜欢古学。张雕精力旺盛,曾背着书箱不远千里拜师求学。他研通《五经》,尤其通晓《三传》,从远方来向他求教的人不计其数,他的论辩能力更是让许多儒士折服。

    张雕因为丰富的学识被朝廷录用,更是高纬的老师。只可惜身不逢时,竟与韩长鸾三贵同朝为官,高纬又昏庸无道,所以在历史上含冤而死。

    陈国北伐,大军围困寿阳,高纬不说坐镇指挥,反而要去并州晋阳享乐,如此动摇军心,扰乱民生的事情也只有他才做得出。崔季舒与张雕及一干忠臣联名上书劝阻,却不想被韩长鸾进献谗言,若非高兴和赵彦深相助,只怕早已身首异处。

    虽然项上头颅安好,但张雕这一年赋闲在家的日子却不好过。他本是贫寒出身,偶然得到朝廷的重用,自然是诚惶诚恐,感恩戴德,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纵使罢官免职,他的心也依旧牵挂着北齐的国事。可惜高纬愈发昏聩,朝中奸佞横行无忌,整个国家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动荡不安。即便张雕想要有所作为,却也是有心无力,每每只能仰天悲泣。

    历史上,临行刑时,高纬派段孝言责问张雕。

    张雕却是高昂头颅,正气凛然地说:“我本来是一介书生,错误地被选拔做了官,历任两世,常常受到皇家的恩泽,官至侍中、开府,宠信荣耀集于一身。自己常想着细微的露水一样渺小,也要对山海有所裨益。这一次进谏,是我先提出来的,本意是好的,却造成了恶果,我的死不可逃脱。希望皇上珍视一切美好的东西,开启视听,多引进像贾谊这样的人,讨论治理天下之道。只要皇上的视听不受到蒙蔽,即逝我死了,也像活着一样!”

    说完,张雕涕泪横流,从容赴死,没有丝毫畏惧,让左右侍从,围观的百姓十分钦佩而感动。

    张雕等人也许早就想到了联名进谏的结果,但他们却依然义无反顾,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热忱,对君主的忠臣。我们可以说他们是迂腐的,但他们的精神却不得不让人敬佩。

    人生自古水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虽然张雕远没有文天祥有名,在历史上的记载也只有数百字,但高兴对此人却十分敬仰。一个漠视自身性命,只为国家,只为君主的人,他的品性节操远非常人所能相比。

    高兴的出现改变了历史,张雕的生命没有终结在573年,但这一年来张雕却是生不如死。他本想以性命和鲜血唤醒沉醉在声色犬马中的高纬,唤醒这个迟暮的帝国,但却是事与愿违。

    对北齐的境况心痛如绞,张雕也曾对高兴和赵彦深两个始作俑者却憎恨怨怼,但一年时间过去,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覆亡,高纬等人愈发变本加厉,张雕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哀莫大于心死,就在张雕心灰意冷之时,崔季舒却突然写来书信,邀请他前往盱眙城。

    虽然淮州处在战场的锋线,但那里却是北齐唯一的乐土,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官员公正谦和,一派祥和。

    经过实地考察和崔季舒的游说,张雕终于同意前来面见高兴,为拯救北齐贡献一分绵薄之力。

    一个官至开府、侍中的人,显然不是愚笨之人,更不能用单纯的迂腐来形容。虽然高兴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叛匪,大逆不道,但他身上却也流着神武皇帝的血脉,是正儿八经的皇族。

    再者,数百年来,王朝更迭频繁,谁是正统,还真说不清楚。就连高纬的老子,那皇位也不过是从别人手中夺来的。

    相比于无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