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败的一方的兵力被分成几部分,这种情况在最初时刻是有利于退却的,但在第二天人们却迫切。。 。需要把各部分兵力集中起来。 假如防御者已经取得具有决定。。 。 。 。 。 。 。 。 。性的重大胜利,并且进行猛烈的追击,那么战败者往往就不可能作这样的集中,他把兵力分成几部分的状况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可以逐渐发展到崩溃的程度。 假如拿破仑在来比锡战胜了,那么分为几部分的联军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他们的战略地位就会一落千丈。 拿破仑在德累斯顿虽然没有进行真正的防御会战,但他的进攻却具有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那种几何形式,即由圆心指向圆周的形式。 谁都明白,当时联军由于兵力分散,处境是很困难的,卡次巴赫河畔的胜利才使他们摆脱了这一困境(因为拿破仑得到这一消息之后,就率领近卫军转回德累斯顿去了)。

    卡次巴赫河畔这一会战本身就是这种类型的战例,防御

    

 177

    674战争论(中)

    者在最后的时刻转入进攻,也是采取了离心方向的行动;由于这一行动,法国的各个军被迫四处溃散了,庇托指挥的师在会战几天后就落到联军手中成为联军的胜利品。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进攻者能够利用在性质上同进攻相适应的向心形式作为扩大胜利的手段,防御者也同样把在性质上和防御相适应的离心形式作为扩大胜利成果的利用手段(防御者用这种手段取得的成果比防御者的军队与敌人军队成平行配置时向敌人正面进行垂直攻击所取得的成果要大得多)

    ,并且我们认为,这两种手段的价值至少是一样的。假如我们在战史上非常少看到防御会战取得像进攻会战所能取得的那样巨大的胜利,那么这一点也不能证明我们关于防御会战同样能够取得巨大胜利的看法是不对的。 防御会战所以没有取得进攻会战那么巨大的胜利,原因是防御者所处的情况与进攻者不同。 防御者不仅在兵力方面,而且就总的情况看来,多半是较弱的。 在大多数场合,他不能或自己认为不能使胜利扩大为巨大的战果,因此只满足于消除危险与挽救军队的荣誉。 由于防御者力量比较弱和条件不利,他毫无疑问会受到这样大的限制。 可是,有人却常把这种由防御者本身较弱和条件不利所造成的结果看作是采取防御这种形式所造成的结果,于是对防御得出了一条实际上很愚蠢的看法,好像防御会战只以抵抗为目的,而不以消灭敌人为目的。 我们觉得这种错误极为有害,它把形式和事情本身完全混淆起来了。 我们坚决认为:采用我们叫做防御的这种作战形式,取得胜利不仅比较可靠,而且胜利的规模与效果可以同进攻时取得的相同,只要具备足够的力量与决心,不只在

    

 178

    战争论(中)774

    构成战局的所有战斗的总的成果中是这样,而且在单个会战。。 。 。          。 。中也是如此。

    

 179

    874战争论(中)

    第十章 要  塞

    以前,直到出现大规模的常备军的时代为止,要塞,即城堡和筑垒城市只是为了保护当地居民而设置的。 贵族在受到各种威胁时,就利用自己的堡垒避难,以赢得时间,等待有利的时机;城市则力图凭借其坚固的城垣让自己不致遭到掠过本城的战争风暴的侵袭。 这是要塞原始的和最自然的使命,可要塞的使命并不仅限于这。 由于要塞所在的地点同整个国土与在国内各处作战的军队都有关系,因而要塞很快就具有了更加重大的重要性,具有了超出城垣范围的作用,对占领或者保卫国土,对战争胜败的整个结局都有了影响。 这样一来,它甚至成了一种把战争更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手段。 于是要塞就获得了战略意义,这种战略意义有一个时期很受重视,以致它对制定战局计划的轮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战局计划主要是凭夺取一个或几个要塞为目的,而不是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的。 后来,人们只想到当初让要塞产生这种战略意义的原因,也就是说只想到构筑要塞的地点对整个国土与军队的关系,于是认为,在确定构筑要塞的地点时,把要塞的使命想象得再全面细致与抽象也是不会过分的。要塞有了这种抽象的使命之后,它本来的使命就几乎完全被人们忘了,于是就产生了在没有城市与居民的地方设置要塞的想法。

    

 180

    战争论(中)974

    另一方面,不需其他军事设施,只凭加固的城垣就够完全保障一个地点不致被席卷全国的战争洪水所淹没的时代已过去了。 在这以前加固的城垣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一方面是因为以前各民族被分割为一些小国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进攻带有定期的性质,在当时,或是由于诸侯急于回家,或是由于对佣兵队长已经付不出钱,进攻差不多像一年中的四季那样有一定的很有限的持续时间。 自从庞大的常备军能够用强大的炮队按部就班地粉碎各个地点的抵抗以来,就没有任何城市与其他不大的团体再愿意以自己的力量作赌注了,因为为了让城市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失守,将会受到更残酷的惩罚。 分散兵力据守许多只能稍微迟滞敌人前进而最后必然会陷落的要塞,这更不符合军队的利益。 除非我们可以凭借同盟军来为我们的要塞解围并解救我们的军队,否则,我们必须始终保留足够的兵力,以便能在野战中同敌人抗衡。 因此,要塞的数量必定要大大减少,这一点必然使人们从利用要塞直接保护城市的居民和财产的想法演变为另一种想法:把要塞看成是间接保护国土的一种手段(要塞是通过其自身作为战略上的枢纽点这种战略意义才起这种间接的保护作用的)。

    这就是有关要塞的想法的演变过程,不仅在书本上,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但是,和常见的那样,书本上自然会谈得更加抽象些。尽管事情必定会这样发展,可是上述这些想法未免太过分了,臆造的空洞的东西排挤了自然的真正为人们所需要的东西。 当我们谈到要塞的使命与条件的时候,我们将只考虑

    

 181

    084战争论(中)

    这些自然的真正被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将先谈简单的,再谈复杂的,并将在下一章中研究因此而得出的关于决定要塞的位置与数目的问题。显而易见要塞的效果有两种,一种是消极效果,一种是积极效果。 要塞的消极效果是保护其所在地区与这一地区内的一切,要塞的积极效果是对要塞炮火射程以外的周边地方也发生一定的作用。这种积极效果表现在守备部队能对向要塞接近到一定距离的任何敌人进行出击。 守备部队的兵力愈大,可以抽出来用于出击的部队就愈大;这种部队愈大,通常能出击的范围就愈大。 由此可见,与小要塞相比,大要塞的积极效果不仅强有力,而且作用的范围也大。可积极效果产生于两种活动:要塞本身的守备部队的活动,一些本身不是守备部队但与守备部队有联系的大大小小的部队的活动。 这些大大小小的部队力量比较弱,不能单独对抗敌人,有了要塞的掩护(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可退入要塞)

    ,他们就能在活动的地区立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个地区。要塞的守备部队所能进行的活动总是很有限的。 即使要塞占地很大和守备部队很强,能够派出去进行活动的部队比起进行野战的军队来往往还是较小的,它们活动范围的直径很少能超过几日行程。 如果要塞很小,那么派出的部队就会极小,其活动范围大多仅限于邻近的村庄。 但是,那些不属于守备部队因而没有必要返回要塞的部队所受的束缚要小得多;当其他条件很有利时,利用这些部队可大大地扩大一个要塞的积极效果。 所以,当我们一般地谈到要塞的积极效果

    

 182

    战争论(中)184

    时,必须尤其注意上述这部分效果。但是,即便是最弱的守备部队所起的最小的积极效果,对于要塞所应完成的一切使命来说,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严格地说,甚至是要塞所有活动中的最消极的活动(即对进攻的抵御)

    ,没有上面所说的积极效果也是不能想象的。与此同时,显而易见,在要塞一般地或在某一时刻所能完成的各种不同的使命中,有的偏重于要发挥消极效果,有的偏重于要发挥积极效果。 这些使命有一些是用简单的方式完成的,有一些是用复杂的方式完成的,在前一种场合,要塞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直接的,在后一种场合,要塞的效果则或多或少是间接的。 我们准备先谈前者,再谈后者,但是先要说明一点,那就是一个要塞可以同时(至少在不同时刻)

    负担几个使命,甚至负担它所能完成的全部使命。因而,我们说要塞是防御的首要的和最大的支柱,这表现在下列几方面:一、作为有安全保障的仓库。 进攻者在进攻期间只需考。。 。 。 。 。 。 。 。 。虑当前几天的给养问题;而防御者通常必须早就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他不能仅依靠他驻扎的地方获取给养,因为这本来是他想加以保护的地方。 因而,仓库是防御者很需要的。 当进攻者在前进时,他的各种储备品都留在后方,因此不会受到战区内的种种危险,可是防御者的储备品经常会受到危险。如果各种储备品不放在要塞里,那么这对野战行动必然会发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就是说,为了掩护这些储备品,往往不得不把部队配置在不是自由选择的十分广阔的阵地上。一支进行防御的军队如果没有要塞,就像一个没有穿盔

    

 183

    284战争论(中)

    甲的人一般,有上百个地方可能被击伤。二、用以保障富庶的大城市的安全。 这一使命与前一项。。 。 。 。 。 。 。 。 。 。 。 。使命很近似,因为富庶的大城市,尤其是商业中心,是军队天然的仓库。 由于它们是这样的仓库,所以它们的得失对军队有直接的影响。 另外,花费一些力量来保护这部分国家财产总是很值得的,因为,一方面,从这儿可以间接地得到力量,另一方面,重要的城市本身在媾和谈判时有极显著的作用。要塞的这一使命在现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可是,它终究是最起作用的、最正确的、天经地义的使命之一。 假如一个国家,不只在所有富庶的大城市中构筑了要塞,而且在每个人口稠密的地点也构筑了要塞,并且由当地的居民与附近的农民来防守这些地方,那么战争运动的速度就会得到极大的减弱,遇到进攻的人民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使对方统帅的才能和意志力不能发挥作用。 我们提出在全国这种构筑要塞的理想,只是为了让人们对上面所谈到的要塞的使命给以所应有的重视,希望人们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忘记要塞的直。

    接保护作用这一重要意义。 并且,这一想法同我们这里的考。

    察并不矛盾,因为在大批城市中必定会有几个城市的要塞构筑得比其他城市更加坚固,它们可以看成是军队的真正支柱。要塞在完成第一与第二两项使命的时候,几乎只需要发挥消极效果。三、作为真正的封锁堡。 要塞可用来封锁道路,在大多。。 。 。 。 。 。 。数场合也可以用来封锁流过它们旁边的江河。要找到一条可用来迂回要塞的小路,并不像人们平常想

    

 184

    战争论(中)384

    象的那样容易,因为这种迂回不仅务必在要塞炮火射程之外进行,而且由于守备部队可能出击,还一定在相当远的地方绕道而行。如果地形略微难以通行一些,那么稍微离开大路就往往使行军缓慢,以致可能耽误一整天的行程,如果这是一条必须经常使用的大路,这种耽误有可能是很严重的问题。至于运用要塞封锁江河上的航行如何妨碍进攻者的行动,这是不用讲的。四、作为战术上的依托点。 因为一个不太小的要塞的火。。 。 。 。 。 。 。 。力控制范围通常可以达几小时行程,而出击的活动范围无论如何还要大些,所以,永远能把要塞看成是阵地翼侧的最好的依托点。 几普里长的湖泊肯定可算是极好的依托点,但是一个中等要塞却能起更为巨大的作用。 阵地翼侧不必完全靠近要塞,因为进攻者不会在阵地翼侧与要塞之间突入,那么做他将失去一切退路。五、作为兵站。 假如要塞位于防御者的交通线上(实际。。 。 。上,情况大多是这样)

    ,那么对一切往来于这条路上的军队说来,要塞就是方便的兵站。 交通线受到的威胁往往只是敌方别动队所进行的短暂的袭扰。 一支重要的运输队在发现这种彗星一样的别动队接近时,只要能够加快前进或者迅速后退而进入要塞,它就可以得救,然后,它可以等危险消失后再行动。 另外,一切熙来攘往的部队都可以在这里休息一天或几天,以便借此加快尔后的行军速度,而休息期间恰恰是部队最容易受到威胁的时候。因而,一条三十普里长的交通线,假如中间有一个要塞,这条交通线就像缩短了一半。

    

 185

    484战争论(中)

    六、作为弱小的部队或者败退的部队的避难地。 任何一。。 。 。 。 。 。 。 。 。 。 。 。 。 。 。 。 。支部队在一个不太小的要塞的炮火掩护下,即便没有专门构筑的营垒,也可以不致遭到敌人的袭击。 就是说,一支部队如果想留驻在这里,就不得不考虑有不能继续退却的可能。不过,在一些情况下,不能继续退却并不是什么重大的损失,因为继续退却或许只能全军覆没。可是,在很多情况下,部队可以在要塞停留几天而不致失去退却的可能性。 尤其对那些比战败的军队早一些到达此地的轻伤人员与溃散的士兵等等来说,要塞是他们的避难地,在这儿他们可以等候自己的部队。在1806年,假使马格德堡恰好位于普鲁士军队的退却线上,而且这一退却线没有在奥尔施塔特附近被切断,那么,普军当然就能够在这个大要塞中逗留三四天,从而集结起来并重新组织。 甚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马格德堡也成了霍亨洛黑的残余军队的集合点,这支军队在那里才又重新组建起来。人们除非通过自己在战争中的直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附近的要塞在情况不利时所起的良好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这些要塞中储存着弹药、武器、饲料与粮食,使伤病人员可以住宿,使健壮的人得到安全,使惊慌失措的人恢复镇静。所以,要塞可说是荒原上的客店。要塞在完成上述后四项使命的时候,较多地需发挥积极效果,这是十分清楚的。七、作为抵挡敌军进攻的真正盾牌。 防御者留在自己前。。 。 。 。 。 。 。 。 。 。 。 。方的要塞就如大冰块一样分裂着敌人进攻的洪流。 敌人必须包围这些要塞,假如要塞守备部队作战勇敢,敌人就必须使

    

 186

    战争论(中)584

    用比守备部队大一倍的兵力。 另外,这种要塞的守备部队大多可以有一部分由那些没要塞就根本不能用来作战的人员组成,例如未经充分训练的后备军、半残废军人、武装的居民、民军等。 所以,在这种场合,敌军受到的削弱大概为我军的四倍。敌军受到这种不成比例的削弱,是被围攻的要塞通过其抵抗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与最重要的利益,可这并不是唯一的利益。 从进攻者突破我们的要塞线的时刻起,进攻者的一切运动都受到很大的束缚;他的退路受到限制,并且经常必须考虑如何直接掩护他进行的围攻。因而,在这方面要塞对防御行动起着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一定把这一点看作是要塞的一切使命中顶重要的使命。尽管这样,我们在战史上是很少看到这样使用要塞的,特别是很少看到常常重复地如此使用要塞的,这是过去大多数战争的性质所决定的,对这些战争来说,使用这一手段好像太坚决、太强硬了。 这一点到往后才能作进一步的说明。要塞的这个使命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需要要塞发挥出击力量,至少要塞在这种情况下的效果是用这种出击力量为基础的。 对于进攻者来说,如果要塞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占领的地点,那么,虽然这个要塞对进攻者能起障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决不会让进攻者感到有必要围攻要塞。 然而,进攻者不能允许有六千、八千、以至一万名敌军在他背后任意活动,所以,他才不得不调用相当的兵力去包围要塞,为了让包围的时间不致拖得太长,就务必占领要塞,也就是必须围攻要塞。

    

 187

    684战争论(中)

    从要塞被围攻的时刻起,要塞的主要作用就是发挥消极效果了。所有上述使命,要塞都是以相当直接与简单的方式完成的,但是,对于以下两项使命,要塞是凭较为复杂的方式完成的。八、用以掩护广大的舍营地。 一个中等的要塞掩护接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