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9年第02期-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起“绿色贝雷帽”,人们就会想起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从武装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到海湾战争,到处都留下了“绿色贝雷帽”的身影。他们在战场上神出鬼没,机智英勇,令人难以对付。经过战火锤炼的“绿色贝雷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著名的王牌部队,是美国军事力量中一把锋锐的“尖刀”。
     
     1991年年初,在海湾地区爆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部队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这场高科技现代化的战争中,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不仅派出了强大的陆海空三军精锐部队,还派出了“绿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
     
     在“沙漠风暴”行动发起的前夕,根据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夫的指令,美中央情报局从“绿色贝雷帽”部队中挑选了长相与伊拉克人相似、操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的美籍阿拉伯后裔士兵,秘密派往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对伊拉克重要目标和军事设施实施侦察,为“沙漠风暴”行动中将要发起的大规模空袭提供准确的方位。
     
     当“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美国P—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和从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根据编入计算机导航程序的侦察数据,准确而猛烈地摧毁了伊拉克的许多重要目标和军事设施,使伊拉克遭受了重创。轰炸结果令人惊奇:萨达姆的总统府被炸弹击中,而周围的民房竟无明显的损坏;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国民议会大厦被彻底炸毁,而现场报道多国部队空袭巴格达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驻巴格达记者霍利曼下榻的距国民议会大厦仅200米的拉希德饭店竟然别无他样;巴格达市内穆萨纳世军事基地与火车站只一街之隔,前者被夷为平地,后者却安然无恙;底格里斯河上的大吊桥被炸成两截,可是附近的民用建筑却巍然屹立……这些不仅仅是因为美军采用了先进的激光制导炸弹和激光制导空地导弹,更重要的是来自“绿色贝雷帽”部队潜入伊拉克境内进行的侦察。
     
     然而,经过数日的空袭,伊拉克仍然具有很强的军事力量。他们不仅袭击了沙特海滨城镇哈夫吉,还不时地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使多国部队还造成了一些伤亡。在这种情况下,“绿色贝雷帽”被再一次秘密派遣,深入伊拉克境内,侦察伊军藏匿的战斗机、“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及导弹等武器装备的地下工事,为多国部队飞机指引轰炸目标。
     
     在沙漠漆黑的夜空中,偶尔露出几点微弱的星光。一支“绿色贝雷帽”小分队,陆续登上CH—53型“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沙漠浓重的夜幕之中。他们潜入伊拉克境内后,化整为零,神出鬼没,加紧活动。他们使用先进的夜视仪,对伊军的机场、油库、“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伊军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营地等目标进行观测,并迅速传到美军中央总部和空军作战室。在“绿色贝雷帽”暗中指引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机终于捕捉到了真正的轰炸目标。经过38天的空袭,使伊军3/4的指挥控制系统和100多个空军机场、防空体系、非常规武器基地及其生产研究设施等目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作战飞机、导弹、坦克等被摧毁。从而为多国部队实施“沙漠军刀”地面行动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有利时机。

 


德意志“捷豹”——德国第9边防大队
     
     1977年10月13日,一场令全世界人都感到震惊的恐怖分子武装劫持民航客机的突发事件发生了,被劫持的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181次航班的“波音”737客机,机上乘客连同机组人员和空中小姐共计79人。执行这一航班飞行任务的是朱尔根·舒曼机长和他的副手维托,他们都是一流的飞行员,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飞机再也不能到达预定的地点。1小时后,混上飞机的4名恐怖分子露出了杀气腾腾的嘴脸,出其不意地一齐从座位上猛地窜出。驾驶舱门被狠狠地踢开,2名男暴徒闯了进来,冰冷的枪口对准了舒曼机长和他的助手。2名女暴徒将前舱的乘客都赶到了后舱。面对从天而降的凶神恶煞,乘客和空中小姐都惊呆了。顿时间,机舱内充满了恐怖、紧张、可怕的气氛。恐怖分子的头目穆罕默德通过机上无线电用蹩脚的英语向全世界狂叫:“我们已控制了这架飞机,以我为首的行动小组要求释放关押在德国监狱内的反帝战友——‘红军派’领导人,还要提供一笔900万英镑的高额赎金。否则,我们将杀死79名人质。”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德国,传遍了世界,人们为之震惊,舆论为之哗然。德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施密特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急对策。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最后决定亮出第9边防大队这张王牌,组织精锐突击队,以武力营救人质。听到这一消息的第9边防大队队员们,无比兴奋,个个擦掌摩拳,准备迎接战斗考验。
     
     18日凌晨1点50分,“魔火行动”开始了。在恐怖分子与指挥塔通话之际,第9边防大队的突击队进入了预定的进攻位置上。其中,一支突击小分队埋伏在机尾的下面,另一支隐蔽在机翼和机头突出部分的下面。他们将包有布条的金属梯子轻轻地靠在飞机的机身上,把磁性炸药包放在飞机前后门的右侧,狙击手举起了狙击步枪瞄准了飞机。攻击是在距恐怖分子规定的最后期限仅剩23分钟的凌晨2点零7分展开的。只见一道强光划破了漆黑的机场夜空,飞机前方由第9边防大队突击队员预先放置的一个汽油桶爆炸燃烧,将机场照个通亮。惊慌失措的恐怖分子还没反应过来,随着飞机猛地一抖,机舱门就被磁性炸药包所炸开,突击队队员迅速地将晕眩手榴弹投进了机舱。
     
     在晕眩手榴弹刺眼的强光和震耳的轰鸣声掩护下,突击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机舱内。韦格纳上校亲自率领一支突击小队,冲到飞机的前门,另外两支突击小队爬上机翼。同时,第四支突击小队从后门冲进了机舱内。他们边向前搜寻边射击,当场击毙1名恐怖分子。穆罕默德为了显示他的勇敢,出现在驾驶舱的门口,当即就被突击队员的9毫米枪弹打得满身是孔。一名女恐怖分子被击中头部毙命,另一名女恐怖分子逃到机舱厕所里,但她也逃不了最终应有的惩罚,在大腿被击中后生擒。
     
     从发起攻击到结束战斗,前后不到5分钟时间,第9边防大队突击队员击毙了3名、重伤1名恐怖分子;79名人质全部被营救,仅有4人受了点轻伤。
     
     “春天!春天!”第9边防大队的突击队向指挥部发回了捷报。国务部长立刻通过电话向施密特总理报告了胜利的喜讯。全世界各通讯社竞相报道了这一消息,电台还特意播放了一曲雄壮的贝多芬交响乐《欢乐颂》。欧美各国一致称赞施密特总理的英明决断和第9边防大队的英勇善战。德国的一家电视台评论员曾经评论过:“慕尼黑的阴云一扫而光,今天,作为一个德国人是自豪的!”

 



    “空中铁骑”——英国皇家空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英国皇家空军又参加了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并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一支无坚不摧的“空中铁骑”的风采。
     
     4月2日,当阿根廷占领马岛的消息传到英国首都伦敦,人们为之震惊。
     
     马尔维纳斯群岛,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由两个较大的岛和300多个礁石岛组成。岛上只有2000多人,多数为英国人的后裔,它离阿根廷本土才600公里。自从1592年该岛被发现之后,英阿两国之间的纷争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而在多年的马拉松谈判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妥协,致使谈判时断时续,而争执也时起时伏。
     
     就这样,马岛由英国占领已长达150年之久。这次阿根廷决心用武力来结束英国对这群岛屿的统治。
     
     为了夺回该岛,英国人又一次起用了自己的空中王牌部队。
     
     5月1日,凌晨4时30分,英国空军的“火神”式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一鼓作气地向马岛的斯坦利港机场飞去。只见每架“火神”式轰炸机携带着21枚100磅重型炸弹,从东方呼啸而来,打得阿军措手不及,接着,它又俯冲着下去,抛出所有的重磅炸弹。顷刻间,机场陷入一片浓烟火海之中,几架小型运输机被炸成碎片。
     
     不久,乘胜攻击的英军第二波又开始了。这是从“无敌”号和“赫姆斯”号航母起飞的“鹞”式垂直起降飞机。飞机组成数个分队,像秃鹰一般直扑马岛,就在阿军阵地3600米上空,飞机投放了炸弹,一时间,斯坦利港火光冲天。阿军冒着密集的炮火开始顽强的抵抗,顿时曳光交错,满天通红。
     
     双方直打到黄昏时分,为争夺战区制空权,空战已趋向了白热化。阿军拼力抵抗,防空火力充分发挥了作用,6架阿“短剑”式飞机从大陆基地起飞,参加战斗。空战结束时,英军2架战斗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阿军有4架飞机被击毁。
     
     5月8日,英空军又增派了20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从本土飞向阿森松岛,不久,英空军又对马岛一次次发起进攻,但在阿军的顽强抵抗下,英军没有取得重大战果。
     
     忍无可忍的阿军终于开始全面反攻。只见一群群“普长拉”式轰炸机、“超级军旗”式歼击机、“幻影”式战斗机、“天鹰”式攻击机飞抵圣卡洛斯港上空,对英军的登陆部队实施轮番轰炸。英空军从航母起飞,在马岛上空与阿军进行激烈的空战,这时,双方的导弹也不断地飞向天空,顿时,马岛上空变成了一片海洋。
     
     6月14日,这场历时74天的战争终于结束了,马岛回到了英国人的手中。在这场局部战争中,英国空军出动作战飞机60余架,直升机140架,损失了9架“鹞”式和“海鹞”式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和25架直升机。



门为谁开 
 
  
 
程 玮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听的人也一脸的崇拜。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微软改变了我们思维的话,谷歌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所以我们俩都比较崇拜谷歌。 
  他的同学是这样得到谷歌工作的。 
  偶然有一天,他在大学校园的广告栏里看到一张小小的广告。上面什么也没写,只写着“”,然后是个很怪的数学符号。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个网址记在了脑子里。回家上网的时候,他顺便点进去看一看。还是没有什么内容,就是一道未解的数学题。他觉得很有意思,决定把这道题解出来。这题并不容易,花了他半小时。等他解出题目以后,突然弹出了一个表格,请他填写。 
  谷歌的门就这样向他打开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心里除了崇拜还是崇拜。想出这一招的人实在是太狡猾了! 
  在花花绿绿的广告栏里注意到一张不起眼的广告——说明这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的新鲜事物很留意。 
  把这个网址记在脑子里——说明这个人过目不忘。 
  回到家上网时还记得点进去看一看——说明这个人很有好奇心。 
  看到一道没头没脑的数学题,决定要解答——说明他喜欢动脑筋。 
  最后把题解答出来了——说明他智商也不低。 
  不看简历,不看学历,不招聘,不海选,一分钱不花,谷歌就找到了它理想中的员工。这就是谷歌。 
  于是我分析自己有没有成为谷歌员工的可能。 
  第一点,我有希望。我这个人对广告比较留意,特别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东西。 
  第二点,我可以蒙混过关。在我觉得很难记住,手头又不带纸笔的时候,我会把重要的东西记在手机里。谷歌的人当然不会知道,暂且把我归入过目不忘的那类人里面。 
  第三点,我还能侥幸做到。收完邮件,看完博客以后,我会顺便点进去看一眼。 
  第四点,我大眼瞪小眼。估计这种题目我这样一个学文科的人连看也看不懂。谷歌的大门就这样砰的一声把我关在外面了。而我一无所知。 
  然后我下网,临睡以前告诫自己,以后看见这样的东西再不上当了。 
  于是,我继续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个。被微软,被谷歌的小东西们牵着鼻子满地走。 
  结论:生活中很多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机会注定就不属于我。 
  (杨兴文摘自《新华日报》2008年9月16日 图/朱慧卿) 
   

朽眼不可雕 
 
  
 
郑渊洁 

 

 我们通过眼镜能够矫正视力,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医生能够通过任何方法治疗“看走眼”。令我们沮丧的是,我们的眼睛经常看走眼,给我们制造一系列的遗憾,甚至错失良机,或者贻误他人终生。朽木不可雕这句貌似千古经典的名言不知导致多少人看走眼,特别是成年人看走眼未成年人。 
  我和弟弟郑毅洁的兄弟鸽舍有一只瘸腿信鸽,此鸽除了血统欠佳,外加一只腿残疾。因不能将瘸腿收回,它飞行时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只能侧身飞行。朋友对我们说,你们的兄弟鸽舍如此宏伟,有这样一只瘸鸽,影响形象,放弃它吧。我们认为朋友言之有理,决定淘汰瘸鸽。养鸽子的人自然不忍心杀鸽吃肉,我们抛弃瘸鸽的方式是送它参加了一次远程信鸽竞翔比赛。我们一共送了20只信鸽参赛,除了瘸鸽,其余19只都是血统优秀身强力壮的精英。令我们大吃一惊的是,瘸鸽获得了这次信鸽远程竞翔大赛的冠军。现在,这只瘸鸽被我们宠爱得无以复加,它还出现在央视的屏幕上,声名大振。 
  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朽木。朽的是我们的眼睛。到了纠正“朽木不可雕”的时候了,我将其改为“朽眼不可雕”。 
  (海林摘自《郑州日报》 图/毛丽娜) 
   
谁将在门口出现 
 
  
 
小 贤 

 

 20世纪60年代,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地方高等法院受理了一桩颇为棘手的刑事案件。有人被控犯有杀人罪,法院经过漫长的调查,掌握了很多重要证据,足以证明他杀人的事实成立。但是,他的辩护律师辩解说:被害人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法院无法认定所谓的被害人已经死亡。 
  法庭对被告是否有罪展开了辩论。被告的辩护律师站起来说道:“法官先生,陪审团的女士们,先生们,有一件事情会让你们大吃一惊。”他举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随即把目光转向法庭的入口处:“再过一分钟,在本案中被认定已经死亡的那个人,将通过这扇门走进法庭。” 
  人们一下子惊呆了:什么,他没有死?他们都把目光投向法庭的入口处,紧张地等待着石破天惊的一幕。可是,一分钟过去了,什么事也没发生。 
  这时,辩护律师说:请原谅我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这只是我虚构的一个情节,那个人并没有如我所说的那样走进来。但是,你们刚才的反应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你们并不能完全肯定那个人已经死亡。基于这一点,所有指控都不能够成立。 
  法官和陪审团的成员们陷入了极尴尬的境地,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没有人能驳斥他的说法。是啊,既然他们确认他已经死亡,为什么还要朝门口看呢? 
  主控方首席律师凯勒是个富有办案经验的人,他站起来反驳说:“没错,刚才大家都在看门口,这说明大家对被害人是否死亡还心存疑虑,这不足为奇,因为任何推断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当事人,因而并不知道被害人是否死亡。可是,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您的委托人,本案中被指控杀人的当事人。我注意到了,他并没有朝门口看。这说明他根本不相信被害人会从那扇门里走出来。” 
  辩方律师的气焰顿时被压了下去,这关键的一句,最终促使嫌疑人被定罪。 
  这个案例,后来被收入美国联邦法院的案例汇编,成为法学界的经典。 

《读者》2009年第02期



jinyahui首发TXT下载 转载请著名: TXT期刊在线阅读网



读者 》》 2009年第02期 
 
 
 卷首语:20分钟和15分钟 姚  剑 
 幽默·漫画 佚名 
 言论 佚名 
 相面识总统 徐小草 
 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有多大 邹建华 
 发现诗意 刘心武 
 爱情地道 一  冰 
 我已长大了 李家同 
 科学的灵魂与包袱 讴 歌 
 我和我的国家 《南方周末》编辑部 
 我可以帮你找到圣诞老人 马晓伟 
 永恒的一天 肖欣楠 
 从前世逃到今生 刘  墉 
 黎明的感觉 钱理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