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欧洲的路线,是绕道美国,还是经由印度洋,抑或穿越西伯利亚,曾疑惑过。现在绕道这里,觉得非常上算。
绕道印度洋,便是依次从未开化的地域向欧洲文化的顶点走去,就好比是经由漫长历史走向现代这一历程的再现。欧洲人藉此产生的丰富实验,首先在这个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是欧洲人,这样的游历便成了一场历史的逆向迁移,所以我不得不说,在亚洲,幸福无处可觅。所有实验中,方法是关键。欧洲人由于位置的关系,造就出了难免会把方法搞错的人。我觉得,此事是此次航程中,最先意识到的至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进入孟加拉海湾。真正的魔海,便是这一两天里边所经过的洋面。人的心理在这里变得很奇妙,意欲蹈海者都是在此蹈的海。二叶'注'也是死在这里的。航行中,船员间发生的一次最厉害的打闹,也是在这里。据说,船过了这一程,人人便会举杯庆贺:呵,没事了!真是太好了!
夜半,一俟人们安然就寝,遂起身上甲板看看。悄无人影。浮云朝着船航行的方向以同样的速度奔走着。月光皎然。此际,人变得最为单纯。在大海上走了两个多礼拜,已经不把海当海来看待了,而把它看做无比安全、平坦温和的大地了。
我因为信赖什么才伫立在甲板上的呢?脚下只有咔嚓咔嚓响着的轮机声。这样单纯的情景,有过吗?此时此刻,任谁都会成为五花八门的哲学家的。波涛、月、云——我猛然想起了,长谷川的饭桌一隅,串戳着五香菜串儿的人们的脸。现在,要是我出现在这些朋友面前的话,说不定他们会呆呆地犯疑:此人还活着?是返回好呢,还是继续前行?现在旅途正好走了一半。不管转向哪边,要都是一回事的话,那肯定有人会想,干脆就朝这海里一头栽去吧。海上的怪异念头中充满了与陆地上的怪异念头相反的错觉。海上的理智,不过是藉陆地理智而形成的不安定之物。此外,惟有茫茫苍云般的真实。触及到这一点,决意赴死也就不是难事了。的确,这一感触是近日不可思议的恍惚状态的延续,是一场没做完的梦。我的全身尽让这些莫名其妙的吁叹给缠住了。
海上袭来的感觉,对如同携上船的行李一般的陆地理智,时时构成了批判。在这里,不是理智批判感觉,情形是颠倒的。要是每天遇见的是这种眼神,人便会发点疯。携着夫人,或与友人同船,就跟要把国内硬拉在身边似的。我想,他们是不会理解我的这种感情的。
尼采在《瞧,这个人》里说,人因为正确而成为狂人。但我觉得,我是因为某种单纯而成为狂人的。究竟是复杂的人成为狂人呢,还是单纯的人成为狂人呢?制动器这东西,越是好机器就越得装上几个。
现在,我很清醒地意识着自己的意识。恐怕不打算再像陆地上的人们那样变幻不定了,可或许这跟一个醉汉自认为自己是对的没什么两样吧。一想起陆地上的人们每天在报纸上吵吵嚷嚷,就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那确实会令人发狂。
如果不离家在外,那么对家的批判就不会公正合理,如果不离开陆地,那么对陆地的批判就不可能公正合理。要是这样的话,那么来自海上的心理批判,对陆地上的人说来,或许不失为一种公正得当的批判。这里出产的一种新鲜水果倒捻子(Mangosteen),有一股搀了牛奶的石榴味。
我的脑子突然触摸到了一种以前从来不曾思考过的东西。但人们的世界观,仅仅是陆地上的世界观,并且,人类的争斗是否即起因于对海陆心理中的某一方的偏执,这谁都说不清。海运业发达的国家总是成为世界强国,这大概是陆地理智所无法统一整合的海洋热情所致吧。大海和陆地,是神抵为了蒙住人类的眼睛而巧妙设置的。
清早起床后,彼此寒暄过的船客们,便渐渐默不作声地噘起嘴来。
是两个外国独身男女间的污七八糟事。其中的一个,在另一个面前路过时,偶然递了个怪眼锋,于是,两人很快便在当晚挽着胳膊,寻找起甲板上避人耳目的地方来。日本人一边猜测,一边在后盯梢。所谓的岛国根性,便是专门挂心着别人在做的事。
三月八日
晴。正值连日暑热,吃了油煎食物,胃发痛,一整日为之不快,真成了魔海了。这一带最叫人厌倦,可怕的厌倦。
三月九日
今晨,胃稍稍好了些,可喝了早上拿来的一杯咖啡,又马上不行了。这样子,我看在法国也是没法果长的,说不定二三个月后就得回去。船的左舷和右舷,房间里的暑热完全不一样。我住左舷,其暑热难以言喻,夜里难以成眠。
午后四时,第三次海上俳句集会。我因胃痛之故,写不成好句子,未存指望。一个俳句中虚子氏之选,得一分。
好像京都呵,
月下贝宁城
我喜欢的是下面的这句:
晴天也下着雨哪,
雨色树的夏日树林
三月十日
应该是今天下午二时抵达科伦坡'注'。胃渐渐复元了。魔海平安无事通过。红海比这里还要来得暑热,但愿能勉强敷衍得过去。去欧洲,还得承受这份辛苦,并且还得走比这长上两倍的航程。想去瞅瞅三等客舱的模样,可我现在实在碍难对三等船客表示同情。想尽量过得无忧无虑些,但五六十名印度人,却是在也许该称作四等舱的甲板帆布躺椅上过来的。看样子这是一帮很有钱的人。他们在甲板上自炊,在天幕下起居。各个等舱羡慕的对象其实是他们。
Ceylon'注'岛和船一起行驶着,马上就到科伦坡了。眼中的印度就跟九州似的。住帆布躺椅的印度人都换上了漂亮的衣服,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是在这里下船,返回长久憧憬着的故乡。
三月十日
下午四时,船抵科伦坡。在这里,椰树就不稀罕了,就像在日本看到灌木丛一样。街上开着的花要比新加坡、贝宁美得多。街上并没看到有大象慢腾腾行走的情景。因为冒雨上的岸,到处都是张着或卸下的汽车车篷。若是来场急风骤雨那就好了,但它却不来。想买烟的话,准会让这里的烟贵得吓一跳。宝石店看了一家,也都是假货。街道很窄,很贫穷,商贩看上去不地道,很缠人。物价变得如此之贵。关税真能对人们心理产生这么大影响?要是那样的话,英国也该考虑一下。也许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吧。
国家枯萎,
绿叶葳蕤亦徒然
但是,我却见到了很美的景色。天空转暗,栽满树木的街上,瓦斯灯开始点亮的时候,突然,像梦幻似的闪光在天空啪地闪了一下,咦,那是美丽的夕照吧。描绘佛祖栖身的极乐净土的画,一点都没虚构。天空中尽是红色、紫色和金色在乱舞。树木、人的肌肤、房屋和屋顶都闪烁着光耀。就在你不禁哑然之间,黑暗降临了,这些地方重又回复到了在地上存在的模样。
夕照净土,
不及仰望瞬息逝
在这块英国Lancashire郡'注'旨在向印度强行推销自己商品的土地上,日本商品的地位像瀑布一样一落千丈。关税是用来抑制推销的。土著民反对倾销。在这混乱之中,印度自身的工业发达起来,自己的产品急剧膨胀。英国的图谋在这里遇到了麻烦。谁也无法弄清楚的新问题连续不断地产生出来。这种情况,凭聪明根本无济于事。随你什么国家都没了主意。“顶住,除了顶住,没别的办法。”他们如是说。顶住,怎么个顶法?现在我觉得,思考这个问题,要比什么都来得有趣。事到如今,英国为它的聪明尝到了苦头。
在科伦坡,我的夏装不意让人给识破了。印度人彼此小声嗫嚅着打量我的衣服,其间一个男孩突然捏住我的衣服看,然后像是告诉大伙,他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在大伙一齐嗤笑着瞅着我的当儿,一个热心人对我说着什么,那脸上的表情,多半是在说,这衣料在本地是装最差劲的货的麻袋布。我一走动,尾随在我身后,触摸我衣服的人便越来越多,好像在说,要是这等麻袋料也能做成西装的话,那印度还有什么不能造的呢?我就像是沿路掷着炸弹在行走。要是这印度水泥袋布可以做成挺刮的西装的话,确实,Lancashire也好,日本纺织品也好,恐怕都不成其为问题了,关税也压根儿不需要了。
三月十一日
中午,船驶离科伦坡。
这一带,美丽的海色呈绀碧色。海面像削去波峰似的平滑。
印度洋,
飞羽不动鸟儿敛
由于太阳当头直射的缘故,这里看上去风平浪静。人的心灵似乎也以此为准。因与强烈光线抗衡,人们的眼睛都变得又大又黑,但到底不敌自然,眼睛遂变得像自然之眼一般光亮有神起来。只有这样的眼睛,才产生得了色即是空这样的虚无思想吧。日本长久地效法这种思想。世事转眼皆为空,把生命看得轻于鸿毛的观念也即由此而起。比起印度人对自然的强烈执着,日本人乃是自然极为古怪的猎获物。
三月十二日
在这没有季候变化的热带,在这日本的季感季语根本无法通用的外国,创作俳句之困难和矛盾,对此似有种种说法。我以为,俳句里没有季感季语就算不得俳句。但来到热带,就没必要在这里对刻画季感季语热衷到要去扭曲实景实感的地步。若不明此理,那么,便会出现这样有趣的场面,热衷刻画季感季语的人遂将为理论负累得趴倒在地。应该让理论去顺从实际情况,懂得这一点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三月十三日
晴。船客们越来越亲近了。有科学家,有军人,有领事,有公司经理,有董事,有官员,有经济学家,有法官,都是职业各异的人,却像一家团圆,消除了阶级、忘记了年龄、互诉心事地生活在一起。如此和美、有益的生活,在陆地上恐怕是不可能的吧。一点没错,欧洲航线的船上有着人生乐园的说法,说的便是这个。我第一次这么意识到。在桅杆和桅杆间挂上幕布,观赏电影。
十五的夜月,
悬挂在银幕之上
孩子到底是孩子。日本孩子也好,英国孩子也好,法国孩子也好,尽管是三种互不相通的语言,却依然随意地交谈着什么,从一清早起就在一块儿玩着。即使看着他们,也一点都不慌张,好生安静地玩着。要是有一个像孩子世界那样自然单纯的机构存在着,说不定哪一天,不再有战争的时刻就来到了。
三月十四日
晴。在阿拉伯海正中。
第四次海上俳句集会。我的俳句渐渐在变拙笨,似乎一人窠臼便会变得拙劣。昨天,相距两千米的海里,见到一座孤零零的珊瑚岛,名叫小鲤鱼岛。树木繁茂,白鸥成群。
小岛繁茂闻铃声,
白鸥、珊瑚
那里有座灯台。守护大海里灯台的生活,昔日曾给予过我们梦想般的想象力,但长久以来,这种想象已然淡忘。就像三伏天晒衣服,见到藏箧中取出的旧衣服时的情景,不知怎么的,很怀念这份想象。掂量种种想象,觉得似乎还是照从前想象的样子生活着最好。想象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这里边关键是平平安安。要是此刻抵达巴黎,我便无法平安而又从容地回味昔日的种种想象了。
三月十五日
晴。表每天要慢二十到五十分钟。今天,日本要慢五个小时吧。今天的海最为暴烈,波涛不断涌上甲板。要是不出现这种情况,航海就索然无味了。由于从非洲刮来的风和从阿拉伯刮来的风彼此交会,波涛呈三角状涌起。
热海波涛劈头浇,
挺立之盆松
食欲旺盛而脚却变得僵硬。可头脑渐渐回复到现实主义。回想船经马六甲海峡时的情景,那时船客的头脑确实都变成了浪漫主义。人的心理,不管怎么确认自己是可靠的健全的,也始终会带点迷狂的东西。
三月十六日
晴。上午九时多,非洲东端的索马里一角出现在船的左边。起始如同云一般,接下来有如披着雪的山峦,再接下来变成了不见树木的岩石山。果然是非洲的样子。断崖上设有一座灯台。从九时到十二时,这一壮观的景色一直在左舷持续着。初见之下发出惊叹的人们还没怎么好好看,便又去下将棋了。毕竟还是政治有吸引力。对将棋的癖好,使得人们对发生在群山那边的埃塞俄比亚战争置若罔闻。
从机舱里上来一位浑身油渍、司炉模样的年青人,有船客手指索马里问他:“那是什么岛?”年青人回答说:“船者打这儿经过,可叫个啥我也闹不清,去问上头有头有面的人就知道了。”
不知非洲在何方,
司炉低声嗫嚅
晚九时至十时,登上最高处的船桥,寻索在日本看不到的星辰。与北斗正好相反的南十字星,还只刚刚露出海平线。随时间推移,海平线将这些天界的星座朝左向作同步的展开和旋转。星辰鲜艳欲滴。仰望上半小时夜空的话,一种太古的忧郁和新鲜感便会浸满全身。不经意朝下瞄了眼,我的胳膊正支在带着幽微光亮的罗盘上。指向正西方的指针不时随波浪一起摇晃,在约五分偏差的方位间来回摆动着。此际的天空上,清晰地指向南极的南十字垦的斗柄正从左面海平线上升起。人类获得“地球是圆的”这一星象真是件值得惊奇的事,而我们这一辈,却另行栖居在一个毫无惊奇感可言的、沉闷迟钝的时代。尤其愚蠢的是,在我看来,值得惊奇的事是,这海水尽是咸的,是在如此巨大的水域中撒满了盐这一现象——这绝不会是没来由的。
苦咸的阿拉伯海涛,
人世的末路么?
军舰上似乎有一种从海水中提炼净水的设备,但据说一喝这水,人都要下痢,而植物一浇这水便会枯萎。故而人只得忍着腹泻喝这水,而给植物浇淡水。多慈悲,多美丽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能让我信任海军的故事了。
三月十七日
晴。今天是我的生日。船该在今天下午一时抵达亚丁。写到这里,不经意朝窗外张望了下,发现亚丁已在眼前。巍峨的淡褐色的石山,不见一棵树木。天空和山岩的色泽,似乎还是穆罕默德在世时的那个样子。感觉就像在梦里梦见过的酒的色泽似的。
船抵亚丁。亚丁整个儿就是一块有着铜版色横纹的巨大岩石,在奇峻的山峰之间,可以看到零零落落的古城堡,火烧后坍塌了似的。下船上岸。
似乎尽是不毛之地。城郭中有一口水井,这井要挖一千五百尺深大致才出得了水。这地方当然生长不了草木。井边,一土著民折下白花送我,“茉莉花”,他说。嗅嗅花香,果真是茉莉花。说是附近种植的,这在阿拉伯土著民,不啻一种无与伦比的珍稀魔术。
有花牵情思,
骤念故乡春
在一间小屋似的博物馆内,陈列着纪元前二千年的出土文物,化石。此地是阿拉伯的交通要道,是阿拉伯通向印度的最前端,因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阿拉伯文字
残留岩石间,
令人忆念
穿越对面的岩山,那边便是沙漠了。沙漠中的绿洲遥遥可见。
沙漠中有实物交换时代商队的屯所。从行道上,望得见一处与白色天幕相连的屋顶,以为那便是商队的驻宿地,其实不过是座盐山。巨大的风车旋转在盐山之上。风很紧。听说这里人心险恶。上岸时间催得很急,很快就起锚开船了,以致似乎只是闻了圈沙漠驼队的气味。暑热。
沙漠驼队疾风中,
盐山在沉睡
竟然存在着这么一种人种,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地,便会无法生活,而这土地上几乎无法种植草木,缺水,暑气过甚,刮着热带风暴。岩石的峻峰,天空,太阳,城堡,都显得十分庄严,并且极为庄丽,有着生存在这里的人种所无法比拟的美。既然如此,人类不该利用这份自然,这只能是一味等待自己的衰亡。
山岩焦炙,
侵夺生命之城堡呵
在夕阳的天空下,船驶离亚丁。红宝石色的群山像溶化流动在酒里似的。我突然意识到,所谓旅行,便是将你所到的地方的自然和人作一番比较。它的作用便在于此。但置身在如此遥远的红海当中,要是突然让你听到东京舞曲和谣曲的唱片,便会觉得像是被人扼住了脖子似的,会觉得那是谁在放唱片让我活受罪。没一处让人喜悦的东西。所谓航海的潇酒,便是那故作镇静的谣曲。可遭受这种软刀子杀人的刑罚,谁又都只得忍着。对此含糊其辞,其实也不过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三月十八日
我想,这个时候,东京那些无聊得没奈何的人们,就像是一群在安乐地死去的人。
对自己的行为浑然不知,却又陷入过强的自我意识中的人,是与无赖的野蛮人最相同类。不看到巨大的太阳和无穷无尽的碧空,他们是不会低头认输的。
要是个科伦坡水夫,我会将他扔进海里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