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4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第四天便请来一顶花轿,让人把新娘子抬回娘家去,一副要把新娘子休了送回娘家的模样。”

    “新娘子知晓后心里既难过又委屈,快到家时无意中透过晃动的窗帘、看到一个猎户举弓瞄准了一只叫声清脆的鸟儿,那猎户瞄得很准,因此那只叫得欢快的鸟儿很快就被打死落了下来……”

    “新娘子看到此景联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忍不住在轿里低低的叹道:‘花红柳绿好毛衣,藏在深山谁能知。你多言多语送了命,我不言不语转回去’。”

    鱼儿听到这儿马上就抓到了故事的重点,问道:“这么说这新娘子这么一感叹,新郎官就晓得她不是哑巴喽?”

    “没错,一直跟着轿子的新郎官一听这话顿觉十分吃惊,马上意识到新娘子并不是个哑巴,只是前几天不知何缘故一直没开口罢了。于是新郎官开始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后悔,想马上让抬轿子的人转回去,但偏偏此时轿子已被抬到了新娘子家门口……”

    “那新郎官焦急中想出了一个主意,见了岳父、岳母后绝口不提休妻之事,只说今天是特意陪新娘子回门探望二老。新娘子的父母一听这话,当下就只夸新郎官不但孝顺还设想得十分周到,并高高兴兴的迎接了他们小两口,从此———”

    “从此新妇三日回门,就成了一种风俗习惯流传至今,”鱼儿抢先接下了小栓子的话,说完冲小栓子得意一笑:“这个故事的结局我猜的没错吧?”

    “没错、没错,我的鱼儿最聪明了!”

    小栓子先是笑嘻嘻的夸奖了鱼儿一句,随后趁鱼儿还沉浸在故事里、悄悄的解了鱼儿贴身穿着的小袄,待鱼儿从故事里回复神来时,小栓子已经把她剥得宛如初生的婴儿,鱼儿只来得及低低的惊呼了一声,就被小栓子给压在了身下……

    须臾之后,沉重的楠木床“吱嘎”、“吱嘎”的响了起来,鱼儿动人的呻吟和小栓子如猛兽般的低喘交织在一起,那些美妙的声响交织成最原始动听的乐曲的同时,也让放了帐子的楠木床上有了一片掩盖不住的旖旎春光……

    夜深人静、月上枝头时,是属于新妇夫妇的美妙时刻。

第三十二章 新人拜门(二)

    第二天天一亮,鱼儿和小栓子在家里吃过早饭后,就亲亲热热、有说有笑的带着礼物出门了,出去前林氏十分善解人意的嘱咐小栓子,让他陪鱼儿在娘家住上一晚,第二天也可留在杨家午饭,不必着急着赶回来。

    鱼儿也有一肚子的话想和家人说,因此见林氏主动提出让他们在杨家留宿一宿,心里自是十分高兴,出了门就急忙忙的拉着小栓子往家里赶,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见到父母和哥哥嫂嫂们。

    反倒是小栓子不似鱼儿那般着急,且他见鱼儿一出门就急忙忙的想要抄近路回去,急忙往前一步将鱼儿给拦了下来,语重心长的说道:“娘子,我们不走这条路,我们走那条大道……”

    从赵家回杨家一共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是最近、最省时的小路,第二条路虽然稍微远一点、但也还算不太费时,倒是那第三条路不但要绕一个大弯子、且还要费上不少功夫。而小栓子拦住鱼儿后,便是指着那条要绕大弯子的路,让鱼儿弃近路选远路。

    鱼儿本就归心似箭,见小栓子竟要让她改走远路自是不依,当下便有些不悦的抱怨道:“好端端的,我们为何要走这条最远的路?这条路虽然宽了一些,但却得绕一个大弯子、差不多从村头绕到村尾,我们还是走这条小路快些!”

    小栓子闻言却坚持不让开路,一边继续拦着鱼儿、一边重复了遍:“绕点路有什么打紧的?我们村子统共也就巴掌大,绕一圈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你是病了还是脑子突然不好使了?怎地非得挑远的走?”鱼儿见小栓子一味的坚持,心里倒是好奇起来了,也不急着回娘家了。

    因鱼儿和小栓子回门带了大大小小许多礼物,因此林氏特意使了小厮跟着一同前去,好帮鱼儿和小栓子拎些礼物。

    眼下那叫小果子的小厮正紧紧的跟在鱼儿和小栓子身后,让小栓子有些不自在的把鱼儿往一旁拉了拉,避开小果子的耳朵后、小栓子才扭扭捏捏的同鱼儿说道:“我的好娘子,难道岳母大人没把回门的规矩细细教与你知晓吗?”

    鱼儿闻言一脸疑惑的扫了小栓子一眼,心想怎地又扯到了回门的规矩上?这明明是不相干的两件事啊!

    不过鱼儿可是把刘氏的话都牢牢记住了,因此当下就答道:“你别胡说!该说的规矩阿母都同我说了,不就是带回去的礼物得和先前我们家送去的一样吗?我阿母还说她早早就会摆好酒席,也会准备鼓乐班子和其他需要的物事,回头送你归家……”鱼儿说完便定定的看着小栓子,那意思是说规矩我都没忘。

    而小栓子听完却更加着急起来,最终为了今后和鱼儿能够和和美美、永不分离,他还是硬着头皮凑到鱼儿耳边说了句:“这新妇回门除了忌讳一人回门、一定要由夫婿陪同外,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新婚夫妇回门时必须顺着迎亲的那条道儿走回去!”

    “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规定?我怎么没听说过?”鱼儿一向有些后知后觉,因此还是头一回听说这样的规矩,且出嫁前刘氏也没叮嘱过她这个规矩。

    小栓子见鱼儿不信,急忙解释道:“之所以有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乃是因为老话常说‘三天不走两条路’,意思是说如果新婚夫妇三天内走两条路的话,就意味着夫妻以后会分开、各走各的……”

    “我可不想和你分开,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走迎亲那条道儿吧,”小栓子把心里的忌讳和期望说出来后,当下就有些不好意思的红了耳根子,只见他先若无其事的四下张望了下,迅速的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后,才接着说道:“当日迎亲那条道的确是远了些,你要是觉得累你拎着的物事都由我来拿,这样成不?”

    鱼儿打从嫁给小栓子、让他在床上给“欺负”了去后,就再也没见过小栓子红过脸了,甚至觉得一成亲一到了床上、小栓子就像完完全全的变了一个人似的,那胆儿可是比先前大了不止一点,豪放得让鱼儿这个穿越女都自叹不如。

    因此今儿鱼儿见小栓子再次红了脸、心里有了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于是故意不马上顺着小栓子的心意,而是刨根究底的问道:“这个规矩是阿母告诉你的吗?怎我出阁前,家里的长辈都没叮嘱我这个规矩?”

    小栓子果然一听鱼儿这话就发窘,随后竟直接拉了鱼儿就往那条大道上走,这小小的霸道不但没让鱼儿生气,还让她开心的笑了起来———这小栓子连这小小的细节都这般看重,鱼儿心里可是比塞了一个蜜枣进去还甜!

    不过鱼儿心里甜归甜,面上的笑容却很快就收住了,随后故意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样,不依不饶的追问道:“你要我跟着你走这条远路也行,不过你得告诉我这规矩是谁告诉你的!”

    “……”

    “说啦!不然我马上掉头转回去!”

    “嗯———”

    小栓子支支吾吾了半天,才吞吞吐吐的说道:“其实这个不成文的规矩没人告诉我,是我在一本闲书上看到的,不过虽是从闲书看到,可我们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还是老老实实的照办比较好!反正也就多走一点子路,很快就到家不碍事的!”

    鱼儿没想到小栓子竟背着她偷偷做了那么多功课,心里顿时十分感动,当下也不再逗小栓子了,而是紧紧的攥了他的手,一直到回到杨家都没松开。

    而早早就在门口候着的刘氏,远远的一见到鱼儿和小栓子手拉手的回来,马上眉开眼笑,一面招呼杨大柱出来相迎、一面急忙忙的迎了上去:“你们可到了,赶紧进屋去!”

    鱼儿也不知道怎么的,明明才三天没见到刘氏,可偏偏一见刘氏远远的迎了上来、眼泪就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更是飞快的冲刘氏奔去,一边像小时候般扑到刘氏怀里、一边重重的喊了声:“阿母!”

    “你这孩子,都为人妻了还冲阿母撒娇?小心赵姑爷笑话你!”刘氏搂着鱼儿无奈的说道。

    “他才不会笑话我呢!阿母,我们快进屋吧,阿爹他们等急了吧?”

    鱼儿说着便拉着刘氏往屋里走,后出来的杨大柱则乐呵呵的拍了拍小栓子的肩膀,跟他一前一后的进了屋。

    鱼儿作为初次回门的新嫁妇,自是一回到自个儿家就拉着刘氏和嫂嫂门钻进了里屋,细细的把嫁到赵家后究竟过得如何,同夫婿小栓子有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一一说与担心了她好几天的亲人知晓。

    至于小栓子则由杨大柱和杨三郎、杨六郎陪着在堂屋吃茶,几个男人闲聊了一会儿就按照规矩把小栓子请入了席,改而陪着小栓子吃酒。小栓子作为新姑爷初次回门自是没少被灌酒,最终是摇晃着身子被鱼儿扶回房去的。

    鱼儿和小栓子在鱼儿没出嫁前住的闺房住了一夜,虽然前一夜小栓子被灌醉了,但第二天一早他却没有赖床,一早就和鱼儿一起起来给刘氏和杨大柱问安。吃过早饭后,夫妻俩又孝顺的陪着杨大柱夫妇闲聊了一早上,随后到了中午自是又吃了一回酒席。

    而待宴请新姑爷的酒席一散,杨家请来的鼓乐班子便按照规矩吹鼓,意思是要以鼓声送新婿回去。鱼儿便在鼓声中依依不舍的同家人话别,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娘家。

    刘氏心里也是十分不舍,因此鱼儿一起身她就一路把鱼儿送到了门口,一直到连鱼儿走远了、刘氏还倚在门框上不住的抹眼泪。一旁的杨大柱虽然心里同样有着一丝伤感,但却深知女大当嫁、鱼儿不管怎样都会成为别人家的媳妇儿,因此反而比刘氏多了几分淡然,这时也正好能说些话来宽慰刘氏……

    “阿妹昨儿也说了,她在夫家一切都好,不但公婆都十分喜欢她这个媳妇儿,早她进门的嫂子也和她相处融洽,”杨大柱说着顿了顿,才接着说道:“还有你也看到了,女婿是打心里心疼阿妹、对阿妹好,这样样都好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不是不放心,我是舍不得!毕竟阿妹可是我们捧在手心里养了十几年的闺女啊!”刘氏说着、说着声音顿时有些哽咽。

    “赵家就在村子那一头,你哪天想阿妹了就上赵家看看她,这又不是什么难事!我们阿妹遇到了这么一个好婆家,你应该为她高兴才是!”

    杨大柱挑了些话劝了刘氏一番后,刘氏心里那浓浓的不舍和忧愁才渐渐散去。随后再转念一想,记起鱼儿昨儿说婆家人对她很好、也很好相处,不但林氏什么活都不让她干,还处处都替她照想……

    这么一想,刘氏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也终于将心头的惆怅压下、重新为鱼儿嫁对了人而感到欣慰和高兴。

第三十三章 过自己的小日子

    鱼儿夫妇回门的第三天,杨家就按照小岞村的风俗习惯,遣了杨三郎和杨六郎一起,送了些彩缎、油蜜并蒸饼到赵家。而杨三郎和杨六郎这两个鱼儿娘家人到女婿家送礼,在当地被叫做“暖女”,送油蜜和蒸饼则叫做“蜜和油蒸饼”。

    到了第七天,杨家则要再一次把鱼儿接回娘家,并送些彩缎、头饰等物事给鱼儿,这也是闽南一带的风俗,叫做“洗头”。一个月之后两家再举行一次大的庆贺宴,叫做“满月”。满月以后,相关的礼数便慢慢的简化了,鱼儿也逐渐适应了在赵家的新生活,适应了赵家二媳妇儿这个身份。

    话说小栓子成亲前已是金榜题名,赵家更是没少费银钱替他疏通官途,最终在林氏娘家的一位亲戚的帮助下,谋到一个好差事———当泉州府下辖晋江县的知县。

    这晋江可是个大县,加上因靠海建有一个大港口供来往船舶停靠,是个十分富庶的县城,历来在晋江当知县的人都是捞了不少好处、一直到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才卸任。小栓子初入官场就能获得这样的好差事,全是因林氏娘家那位亲戚在东京当着不小的官儿。

    当然,小栓子得了这个官后,鱼儿和他倒没想着要如何去晋江捞油水,他们夫妇唯一觉得在晋江当官的好处是离家近———无论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鱼儿夫妇都只要花上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能回惠安小岞探望亲人。

    这派遣小栓子上任的正式公函,在小栓子和鱼儿成亲一个月后正好就批了下来了,公函一到,小栓子不日就带着鱼儿同家人告别,带着一干细软前往晋江赴任,到了晋江后也不必特意置买宅院,直接住在后衙即可。

    虽然小栓子和鱼儿没在晋江为自个儿置办宅院,但却也算是变相离开赵家单过了。因此一在新家安顿好,鱼儿就下意识的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可以不用再在公婆的眼皮底下过日子了……

    鱼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倒不是公婆对她不好,而是觉得她身为儿媳妇儿,和公婆就是再亲难免还是会隔了一层。

    而这隔在鱼儿和公婆之间的薄薄一层,多少还是会让鱼儿平日里难免要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甚至可能以后鱼儿不慎犯了什么错儿,这隔着的一层还会让公婆厌恶鱼儿!毕竟公婆不会像父母那样无条件的包容鱼儿,且鱼儿也觉得“距离产生美”,能够和公婆分开过日子、也许还会让她和公婆的关系过得更好。

    而小栓子因初次当官,上任后难免有些大大小小的事儿要忙、把鱼儿给撂在了一旁。而鱼儿虽然内心盼望过上无拘无束、舒心惬意的日子,但当她天天都过上这样的日子时,又觉得有些太过寡然无味、似乎缺少了点什么般。

    于是当了“少奶奶”的鱼儿决定继续发挥她的特长、好好的利用她从现代带来的专业知识,怎么也要成为小栓子的贤内助,让他当一个好官的同时能够不愁家里的生计才是……

    而鱼儿出嫁前,已把养紫菜的窍门都教给了杨大柱夫妇,让养紫菜成为杨家一项最大的收入,也让杨家在没了鱼儿这个能干的小福星后,依旧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既然杨家眼下把精力都放在了养紫菜上,那鱼儿自是不会重新在晋江发展养紫菜和杨家抢生意,而是把主意打到了滩涂贝类养殖上面!

    “滩涂贝类”指的是匍匐或埋栖于潮间带中、低潮区,和潮下带二十米以内的砂泥质或泥砂质的双壳类和腹足类,滩涂贝类的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简单来说就是有适合养殖的海滩、和能够采集到苗种,就可以进行滩涂贝类养殖!

    这晋江县和惠安县一样都靠海,寻一片合适的滩涂并不难,难的是鱼儿要如何采集到苗种,只有采集到苗种、并把苗种成功的培育长大,滩涂贝类养殖才能给鱼儿带来经济受益。

    于是找到实现滩涂贝类养殖的关键点后,鱼儿就开始整理脑海中的记忆,花了近一个月的功夫将脑海里和滩涂养殖有关的资料都整理出来,鱼儿怕今天想到的、明天可能一想别的就忘记了,因此她还特意把这些知识一一写在了纸上,虽然写得零零碎碎,但经过整理后倒也让鱼儿摸到了在北宋搞滩涂养殖的门路。

    话说早在清代末年,中国境内就有人发现滩涂是块良田、并开始进行简单的贝类养殖。而古代的生态环境比现代要好很多,因此虽然当时没有人工培育苗种的技术,野生苗却很容易捕捞到,于是鱼儿也算是解决了苗种的问题。

    随后在小栓子某一个沐休、不用“上班”的日子,鱼儿硬是拉着他一起出去做实地考察,很快就通过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找到了一处质好、无污染、透明度大、盐度适宜的海区,打算先在那片海区做滩涂贝类养殖试验。

    滩涂贝类的养殖主要通过滩涂放养、护养、围养、虾塘混养、盐田放养等方式进行,其中以借用浅海区的滩涂来养殖成效最好,因此鱼儿才会拉着小栓子去寻找合适的海区,海区找到后鱼儿便在小栓子不解的目光中、神神秘秘的具体实施起来了。

    鱼儿早早就在纸上写下了贝类养殖的全过程,并把整个过程分成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主要包括:养殖场地选择、采苗育苗、养成、育肥和收获加工等环节。

    眼下鱼儿正进行着第二部分,这菜苗的部分鱼儿自然是和当初养紫菜一样,采用采捕天然苗的办法,这个办法仔细说起来也不难———只要在贝类繁殖产卵季节,采捕自然附着在海区滩涂上的天然苗种,随即将天然苗集中到滩涂上放养就行。

    之后的养成和育肥两个环节,因古代不像现代有诸多设备和肥料来供养贝类,因此鱼儿采取了自然放养的方法,让幼苗自己吸取泥沙和海水里蕴含的养分,虽然这样被动养殖会降低产量,但若是鱼儿养殖成功、也足够她赚上一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