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出华为-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票收入,除了作为老总自然拥有的福利,打到王石工资存折上的可能真的只有60万元。
              我在万科呆过两个月,对万科略有所知,同时我对万科有很深的感情,我甚至有些崇拜王石。只是我还是要问王总一句:您这个大集团的堂堂董事长年薪才60万元,那您那些副总们,各地分公司的总经理们、经理们还有普通的员工们能比60万元高吗?在深圳,在北京,在上海,哪怕在南京,在武汉,您分公司的总经理们年薪只有这么点,他们能没有一点怨言吗?
              我对地产行业的薪酬行情不是特别清楚,应该是比IT行业要略低,可我知道万科的管理层,包括总部职能部门对人的要求都是挺高的。事实上在前几年,我在公开发行的《万科周刊》上看到,一下子记不清楚是哪个子公司的老总曾提出过这个问题:万科在业界的名气与高层职业经理人所取得的收入不符,在职位上我们似乎处于“上流社会”,可收入却无法让我们跻身这个阶层。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万科在人才的吸引上的确受到了收入的一定制约,好在万科在管理以及营造的氛围上替代了一些收入不高所造成的影响。
              我不是在这里宣扬金钱万能,但如果我们鄙视金钱的作用就大错特错了。无论是什么企业,人家出20万,你出10万,如果不是对你有特殊的感情,你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再说了,人家出20万又不是要我的命。万科是否因此没有吸引到更多、更好的人才呢?
              万科是中国房地产的大腕,但是万科的品牌价值、公司的影响力与万科的实际经营业绩之间是不是有些差距呢?我在想,如果在薪酬方面多些吸引力可能对万科的快速成长更有利,也更能通过业绩体现出你的霸主地位。
              算是多句嘴,无论如何,万科还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
       
            第16章 “不要脸”才能进步:沟通的华为(1)
            汤圣平 
             

              华为党委书记陈珠芳老师说得好:你有钱你可以吃小炒,但你必须得排队。
              在华为没有贵族,除了在收入和职权上有高低之分外,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华为的副总裁如果你不认识也没有关系,他们和普通员工一样的打扮、一样的行为规范。没有员工见到他们点头哈腰,他们没有特权,他们天天就在你的身边。无论是物理位置还是心理位置。

              但要知道,这些和你站在一起排队,和你无碍地说笑的小个子,转身可能就要去拍板3G的生死,或接待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做汇报。
              1。 被曲解的“垫子文化”
              ? 站在门外,你甚至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老板的一张简易的小折叠床,老板就差打地铺了
              ? 垫子的确是当初加班、勤奋的衍生品……准确地讲,华为的“垫子文化”反映了华为的“平民文化”
              在2000年前,华为副总裁一级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是很常见的,即使有所谓的独立办公室,也是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面还有他的副手和秘书,共3人。
              在我印象中,一直有独立办公室的只有任正非、孙亚芳、郑宝用3人,而且仅仅是真正的办公室,绝对没有我曾经见过的一些官职不大排场不小的领导所配备的奢华办公室:地上配有高档的地毯还不说,很多领导的办公室竟然有洗手间和淋浴房!
              任正非在2000年搬到龙岗基地之前,在科技院的7楼办公室也就是30个平方左右,普普通通的桌子,普普通通的装修,背后也没有看起来吓人一跳的巨大书柜。站在门外,你甚至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老板的一张简易的小折叠床,老板就差打地铺了。
              至于各副总裁,大多和员工在一个开放的办公室里办公,办公用品也和常人无异,只是他们的办公室往往在一个角落里,这个角落只能给他们极其有限的单独空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大家的眼里。到了午休时分,一群男男女女“不成体统”地都在一个办公室里躺下。循着细细的鼾声,你都可以发现副总裁同志正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磨牙之声相闻。
              很多人包括客户认为发现了华为人辛勤工作的证据:放在办公室里睡觉的“垫子”。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垫子的确是当初加班、勤奋工作的衍生品,但是在好几年前,华为的垫子已经变成人们中午睡觉的工具了。因此,准确地讲,华为的“垫子文化”反映了华为的“平民文化”。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还能勉强说得过去,但把灯一关,帘子一拉,副总裁和普通员工们,男员工们与女员工们就这么像海豹一样横七竖八地躺在一起,有几个公司能够如此?
              当然,华为不是办公室不够用,更不是小气省钱,华为公司在硬件上的配置是非常追求品质的,不要说现在新的生产基地是按照五星级的标准进行装修,早在1996年搬入的科技园办公大楼的装修标准就是四星级水平了。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全国的办事处租用了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中最好的写字楼,办事处主任们都有一个相当体面的独立办公室,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办公室都比任正非的要宽敞明亮。不要以为高层不知道,华为的高层就等于半个市场人员,下办事处是常事。但高层从来没有因此而有任何非议,办事处主任也不会因此而战战兢兢。说到底,这都是副总裁们、任正非亲自签字同意的!
              华为的面子是给市场的,不是给职位和权力的。
        
            第16章 “不要脸”才能进步:沟通的华为(2)
            汤圣平 
             

              2。 吃出一个“文化”来
              ? 据说任正非请客主要就是吃面,而且还不带钱包
              ? 这位老板实在没有把华为的文化摸透,华为人可以一掷千金,但绝不铺张浪费

              ?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吃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说到吃,读者可能会疑惑:你也太吹捧华为公司了,说别的行,说到吃恐怕还要到我们这里来取经。你先别急,听我道来。
              ■ 领导买单
              部门领导请下属吃饭在华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每次吃饭三五成群、浩浩荡荡,一般都是部门领导和他的员工们同去。菜足饭饱,领导买单,因为领导工资高啊,领导的活是大家干的呀,他不买单谁买单?华为还形成了不成文的例行活动,任正非也专门为此说过话,领导不请也得请。我没有亲眼见过任正非请客,但其他领导隔三岔五带着员工成群结队去吃饭都是常事。也许是个玩笑,据说任正非请客主要就是吃面,而且还不带钱包。
              不同的“假设”就是不同的文化。很多组织认为官是民的父母,提拔你就是对你的恩赐,而华为认为当官的是沾了下属的光,领导应该感谢下属。这种“假设”的不同,企业文化自然就有天壤之别。就像麦格雷戈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不就是对人性的不同“假设”吗?
              ■ 专找便宜的吃
              你要以为华为的员工有钱,肯定会大吃大喝那你就错了,华为人专找大排挡吃饭。领导请客也是“小气”得很,找一家小馆子坐下,一盘水煮花生,一盘拍黄瓜,一人再来一碗炒河粉,最后,算是改善伙食,再上一盘回锅肉。
              这就是华为人请客或者聚会的常见菜单。
              1998年的时候,华为一离职人员想起华为人这么高的薪水,买房子都是成批成批地买,吃饭风又如此盛行,于是在与华为只有一街之隔的地方开了个档次较高的饭店,所谓“较高”,就是有迎宾了,有包厢了,菜单不用手写了。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家平常的中档饭店。
              你大跌眼镜了吧!两个月之后,这家饭店就倒闭了。
              这位老板实在没有把华为的文化摸透,华为人可以一掷千金,但绝不铺张浪费。停在大排挡外面的是一辆宝马,车的主人就在里面吃刀削面。华为人所谓的请客聚会,实际上就是普通的吃饭而已,说白了,就是员工沟通、聚会的一个借口而已。
              华为人是不是就是艰苦朴素呢?我觉得还不是。前文说了,华为人也认识螃蟹,吃螃蟹。华为就是习惯了,“老一辈”的创业者就是这么过来的。早期任正非经常对几十个员工说,今天改善伙食,熬点猪尾巴汤啊!大家拽着猪尾巴吃得挺开心。每个新人进来后,大家请客吃的也就是这些,久而久之,自己也就爱上这口了。
              ■ 吃饭搭台,沟通唱戏
              华为公司之外的人如果与华为的朋友在一起吃饭,你通常就会感觉到你失去了自我,因为他们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华为。聊着聊着,突然有人说:下班了干嘛还谈什么华为啊,聊点别的!同志们“嗡”的一声开聊别的话题。聊着聊着,突然又有人说:刚才不是说不谈华为了吗?怎么又聊起华为来了?来,喝酒,喝酒。
              于是,又是一阵哄笑。
              公司派人到办事处做支持,事情还没谈,先吃饭再说,也就是找一个咖啡厅或者干净的小饭店。当然吃的最多的还是华为人的最爱:火锅、湘菜,反正要够辣,够劲。吃得汗流浃背还是那个话题:华为。顺便把本次来的目的、对策全都穿插进去。饭吃完了,问题也就谈完了。
              一抹嘴,回办公室干活,“吃人嘴短”啊,哥儿们,保证连夜把报价做好。
              设备出问题了,用服兄弟火线把设备调通。走,兄弟们,感谢,感谢,出去吃顿饭。
              看到小王近来情绪不稳定,领导一拍小王的肩膀:中午我请你吃个饭,聊聊。
              “我投诉你了,希望你不要介意。”“没关系的,都是为工作嘛,明年我再投诉你,哈哈,走,去喝一杯。”
              过年过节了,网上立刻会收到相关部门的贺卡。到了元旦附近,每个部门都有一项重要任务:请相关部门吃饭。还是麻,还是辣。那些天,你几乎天天有饭局。过去一年中哪些工作你们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有些事情你们做得还不够;明年部门的规划大体是什么,需要得到你们什么样的支持。
              ……这不是文化是什么?
              10年前,华为创业员工围着大排挡吃着炒河粉,煮花生。10年后,大家开始吃火锅,吃烤肉,但还爱吃河粉,还爱吃花生。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吃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吃文化”承载着华为一路行来的历史。
  

            第16章 “不要脸”才能进步:沟通的华为(3)
            汤圣平 
             

              3。 发钱的“艺术家”
              ? 华为通过发钱实现了一次面对面的公司与员工的对话,员工与自我的对话。不仅发了钱,还传递了真情和价值观
              ? 如果说发钱是一门艺术,那么华为就是一个发钱的艺术家

              在杭州,辞职后我曾经帮朋友与一家浙江比较著名的高科技公司洽谈人力资源咨询事宜。该公司非常重视,公司总裁亲自和我们谈,在谈话中,他多次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量化的考核标准出来,由于他工作太忙,在临走时特意嘱咐其人力资源部经理看看我们提供的考核表范本。
              老总的意思也无可厚非,华为在前几年也经历过这个过程。但华为现在已经不在意把考核表设计得美仑美奂,把奖金算得多么准确无误,而是在意考核沟通的过程和薪酬发放的沟通过程,华为把这个过程称为“发红包”。
              华为每年都有一个非常宏大的“发红包”活动,7、8月份公司分股票发奖金,那时公司的高层几乎全部出动,包干到户到各个部门进行“发红包”,比如,市场部的几位副总裁按片区分赴各地和员工沟通。
              沟通什么呢?沟通公司的发展战略,沟通绩效评价和反馈等。根据保密原则,分头分级进行沟通:
              (1) 发放红包。告诉你今年的“红包”是多少。
              (2) 自我评价。问你对结果的意见、对自己的优缺点的评价、未来的发展道路。
              (3) 指导意见。结合之前公司的综合评定活动告诉你去年的表现,指出你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发展方向。
              (4) 激励沟通。最后勉励你好好工作,签字认同。
              诸位可不要认为华为担心员工不认购股票而搞路演来了,华为人几乎就没有不把股票认购下来的,只有人希望能获得更多公司的股票。股票代表着分配利益的机会,代表公司对你的认同。如果股票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数目,很多人还会很失落、很沮丧。
              华为把发钱不仅当作一个结果,而且作为一个过程让员工知道公司的战略、公司的导向、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
              可以说,华为通过发钱实现了一次面对面的公司与员工的对话,员工与员工的对话,员工与自我的对话。不仅发了钱,还传递了真情和价值观。
              不只是发股票等比较重要的活动才展开“发红包”行动,平时例行的涨工资,特别是新员工的涨工资,你的主管也会告诉你为什么要涨这次工资,工作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只是发钱,只要事关评价,比如季度的例行考核、劳动态度评定、任职资格认证,你的主管都会和你沟通,告诉你考核结果的由来,优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甚至还要制定详细的绩效改进计划。
              如果说发钱是一门艺术,那华为就是一个发钱的艺术家。
   
            第16章 “不要脸”才能进步:沟通的华为(4)
            汤圣平 
             

              4。 刺刀要见红
              ? 客户经理有个单独房间不说,还有一张特别大的床,一个人在上面可以滚过来滚过去
              ? 但就凭这次民主生活会的组织和控制来判断,他完全可以做一个优秀的部门主管

              ? 任正非朴实和高屋建瓴的理论有很多,“不要脸”才能进步的理论,经常在我做事的时候在我耳旁响起
              华为有民主生活会,很多人听起来肯定很新鲜,公司怎么搞得像政府机关一样。这就是华为,只要是好的东西,它就拿过来,而且改进得更完善、更彻底。
              华为的民主生活会还是两个主题: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中,自我批评的成分又要多一些。因为,华为认为只有具备自我批判精神的人才能成长。华为有“不要脸”的理论。
              华为的民主生活会可真开,每季度例会肯定要做一次自我批判,不是只在你的领导面前,而是在众多的同事面前。每个人都得过这道关,“不要脸”才会进步,华为通过民主生活会让你认识自己,让大家把缺点暴露在阳光下。所有人都把缺点暴露出来,你就很坦然了。
              华为的民主生活会是要刺刀见红的,挠痒痒根本过不了关。对于中国人来说,批评自己相对还容易,当面批评别人就很难开口了(与背后说人坏话甚至污蔑完全不同)。这样一来,华为就要拿捏其中的分寸了。
              华为觉得高层的承受力、理解力、包容力要比基层员工强,因此在高层开展互相批评的活动更不鲜见。高层的批评活动我没有参加过,我曾经担心这样激烈的形式会导致有人放一把火把公司给烧掉。2002年,我在杭州办事处亲自参加过自进华为以来唯一的一次以批评别人、揭露丑恶现象为主的民主生活会后,我就不再担心,甚至我为它的精彩而叫好了。
              以下是那次民主生活会的片段。
              (背景:办事处代表刘刚从昆明办事处刚刚调到杭州任代表,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办事处内部存在的一些人事矛盾,于是在一次季度例会的进程中,安排了一整个晚上的民主生活会。那份纪要我没找到,如果把那份纪要公布出来,可以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典作品。现在是根据我的回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