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如今的诸葛亮,筹思整夜,还是跑来奉劝是勋,听从吴质之言,暂且辞去朔州刺史之职吧。但他随即就说:“马守恐不可荐也。昔先生拔其于家,后又共守河东,则马守在朔,与先生在何异也?”司马懿是你征辟起用的,乃是家故吏,你自己辞职了,却推荐司马懿,别人会怎么想?

    是勋心说我本来就没打算推荐司马懿,只是随口编个瞎话敷衍你罢了——“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无终之事,君子不为也。今我弃朔州而走,易之他人,恐卿等努力,俱化流水,奈何?”要是不推荐一个合适的人继任,就怕人去政息,咱们此前种种布置全都变成了无用功,这我实在是放不来下啊。

    诸葛亮淡淡一笑:“论及才德,及通晓朔州情势,谁比郑文公?”是勋抚掌道:“然也,文公适任。”郑浑既为一代名守,又几乎全程跟随着自己处理朔州问题,要是把朔州留给他,那就不怕前功尽弃了,相信郑浑将会继续推进自己的政策,顶多就是速度放缓一点儿罢了。

    “吾既行也,亦须安是魏等人之心,”是勋一扯诸葛亮,“孔明,你我并辔入都,乃于途中熟计之。”

    于是二人一起进入许都,是勋都没回自己家,就直接快马奔了郑玄府上。才到门前,就见任嘏跟自己一样,都腰系着一条白麻带,疾趋而出,含泪问道:“兄来何迟也?”

    是勋早就暗中捶了自己鼻子一拳,当下双目尽赤,泪如泉涌,翻滚下马,一把抱住任嘏:“勋来迟也……先生是如何故去的?”

    任嘏说郑玄倒是没受什么罪,某次应曹操所邀赴宴,多喝了几杯,突然间就伏在地上气绝了。是勋听了这话,心里就不禁一个哆嗦——不会吧,难道是曹操下毒害死了郑玄?

    不过想想郑玄自赴许都以后,与曹操之间说不上合作无间,倒也没闹出什么大矛盾、大冲突来过。而且根据史书所载,曹操真不是一个习惯玩儿暗杀、下毒之类阴暗手段的人物——或许郭嘉是吧,但若无曹操授意,他是不敢向郑玄下这般毒手的。再说了,郑康成名满天下,害他风险太大,万一泄露,曹操当时便要身败名裂,这人除非疯了,否则是不敢干的。

    同类型的还有一个孔融,曹操忍了孔融那么多年,实在被逼得受不了了,还得罗织罪名,将孔融以国法处之,而不敢非刑。他敢悄没声儿地赏孔融一杯毒酒吗?

    想到这里,赶紧摇头,驱散脑海中的荒诞念头。随即他便在任嘏的牵扯下,直入府中,去向郑玄献祭。郑玄本有一子,名益字益恩,亦是勋之旧游也,两人同在复甑山下被管巳擒获过。不过前数年袁潭治青,盗贼蜂起,益恩不知为谁人所杀,郑家就此断嗣。此刻聚集在灵堂上的,除了前来致祀的官吏,就全是郑门弟子了,是勋也来不及跟他们打招呼,跑到灵前,屈膝拜倒,随即一个重重的响头磕将下去,脑门上当即起了一个大包……(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师恩如海

    是勋可以算是郑玄的关门弟子。倘若是在后世帮会之中,关门弟子就是“小老大”,地位仅次于大弟子——是勋倒是也这么希望来着,只可惜经学传承不论这一套。

    虽说儒门尊师重道,但师徒传承还真没有那么多后世才逐渐演化出来的繁琐规矩。是勋说收诸葛亮为徒,虽然不能开香堂什么的,可也一直琢磨着别出心裁地发明一个仪式出来,以重其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借机更进一步地拉拢诸葛亮——可惜在冀州、朔州诸事繁冗,还没来得及办理。

    同理,郑玄收是勋为弟子,也没搞什么仪式,而且是勋最初拜在孙乾门下,真要照后世的规矩,郑玄是他师爷,师爷哪怕瞧着徒孙不错,也没有抢过来收在自家门下的道理——这年月还可不论这些。

    是勋入门最晚,而且跟随、侍奉郑玄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实话说,对郑先生还并没有培养出什么“师恩如父”的感情出来。你要让他跟伴在郑玄身边数年甚至十数年的郗虑、崔琰那般哭天抹泪、如丧考妣的,他还真做不出来,所以只好临时捶捶鼻子,努力挤点儿眼泪。然而是勋想了,郑先生终为一世之大儒也,对待自己也相当不错,既然哭不出来,那不妨给他好好地磕一个头吧——于是一进灵堂,便即双膝跪倒,一个响头磕在地上。

    他冲得急了,没拿捏好轻重,这一脑袋下去。就觉得眼前一黑。差点儿再也爬不起来。磕头声实在是响。响得堂内众人听到都不禁一愣,随即任嘏、许慈就赶紧跑过来,一左一右掺扶起是勋:“宏辅,慎勿哀伤过度啊!”

    是勋抬手一摸额头,好大一个包,当下即在心中暗道:“郑先生,我磕这么诚恳的一个响头给你,你在天之灵该好好保佑我吧。有我横穿此世。料郑学异日便不会为王学所败,你在后世的名声,恐怕会更响亮些吧。”他原本是压根儿不迷信的,可是竟然连穿越这种怪事儿都赶上了,那也不由得不“敬鬼神而远之”啦。

    是勋朝任嘏、许慈点了点头,然后挣开二人的搀扶,就袖中抽出一张麻纸来。他回京的途中,马背上闲暇无事,一直在琢磨给郑玄写祭文的问题,只可惜自己脑袋里的祭文数量有限。还都是些什么《祭妹文》、《祭十二郎文》啥的,根本没法往郑玄身上套。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开动脑筋,原创吧。

    所以他也知道自己这篇祭文文采平平,勉强可看而已——这些年入于曹操幕下,帮他处理公务,倒是练成了一笔不错的应用文,四平八稳,然而缺乏情感,若以之为祭,那肯定会遭人骂的。好在临末了,抄了几句江淹《恨赋》的尾段:“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或许可以把整篇祭文的水平略微往上拔一拔吧。

    祭文念毕,再跪再拜,然后才站起身来与同门见礼。绝大多数同门都是他从高密领到许都的,大家都很稔熟,还有一个崔琰崔季珪,虽有心结,在这般场合下也不好冷脸相对。然而独一张生面孔,任嘏在旁边儿给介绍:“此乐安国子尼也。”

    哦,原来是国渊啊。这也是未来曹魏的名臣,曾从管宁、邴原避祸辽东,据任嘏说,他是去岁平冀州以后才束装南下,来归朝廷的。国渊抹着眼泪道:“渊幼从先生,匆匆一别,竟将十年。逮至还都,以为能够长侍先生左右,不料未及三月,先生即弃我等而去矣。”

    众人又哭又叹,乱了好一阵儿,然后郗虑把几名重要弟子——包括崔琰、刘琰、许慈、国渊、任嘏、王经、是勋等人——全都唤到一旁,首先对是勋说:“吾等欲扶先生灵柩返回高密安葬,除孙公祐等不克前来者,便专待宏辅。宏辅既至,可歇息一日,后日上路,如何?”

    是勋摇头道:“安有先生以待弟子的道理?明日即可启程。”我要是没赶过来,还则罢了,既然已经到了,怎么可能为了让我能歇上一天,就延后灵柩上路的日期呢?

    崔琰沉着脸问道:“我等俱已上表请辞,并将于先生墓前守丧三年。宏辅如何?”是勋瞟了他一眼,总觉得这家伙问得有点儿不怀好意。不过好在自己已经拿定主意啦,当即答道:“吾亦请辞矣。”

    崔琰嘴角略略一抽:“宏辅负方面之重任,只恐曹公不放。”

    是勋想要冷笑,终究觉得这个场合不大合适,只好咬着牙,继续哭丧脸:“非独勋也,季珪亦为曹公守牧冀州,郗公立朝为御史,此外先生门徒遍布朝内、朝外,乃至太学之中,若皆求去,朝廷必为之一空。吾恐曹公皆不肯放也。”我没啥特殊的,要走大家伙儿都走,要不走,谁都别想走——老崔啊,你别想阴阳怪气地把我排斥在大众之外。

    许慈道:“师恩浩荡,岂可不为之守,如昔日孔子殁后故事?还请宏辅往劝曹公,宽放我等吧。”是勋心说那怎么能比?孔门弟子当初几乎全是白身,想当官儿都没人要,就算不给老师守丧,闲着也是闲着。可如今你瞧这灵堂上下,千石以上的一只手都数不过来,百石以上一搓一大堆,正如我所说的,朝廷要把这些人全都放走三年,干脆倒台重组政府得了。

    他不禁斜眼瞟向郗虑,心说咱们中间要说爬得高的,除了我就是你啦,你就真舍得这御史大夫之位吗?搁在秦代和前汉,那就是副丞相啊!再说了,郑门弟子好不容易充斥朝廷,使郑学成为官学,这要是连官员带太学生全跑了。那不还得复归今文派的天下?你身为大师兄也好。想当新掌门也罢。你就真敢下这决定?

    就这么一斜眼,正好撞上郗鸿豫的目光,就听对方似乎在喃喃自语:“如昔日孔子殁后,孔子殁后……”是勋明白他的意思,是想提醒自己前数日让诸葛亮捎过来的那句话。随即又听郗虑道:“如此,明日便扶先生灵柩上路,至于守丧三年,且再商议。”

    刘琰一瞪眼:“师恩如海。岂可不守?”

    是勋心说呦,敢情你们这俩“琰”凑一块儿去了,估计也就你们这态度,才让郗虑察觉到郑门有分裂之虞,自身的新掌门地位也未必可保吧。话说刘琰自随郑玄入京后,即被任为中郎,然后那么多年一直还是中郎,没有丝毫的进步——就看原本历史上他在蜀汉的表现,这家伙便不可赋予重任,曹操、荀彧又不是瞎子。肯提拔他才怪。而崔琰虽然实管冀州之事,名位也不甚高。这种官儿辞了就辞了吧,正经靠三年的时间守丧养望,还有机会卷土重来。郗虑则不同,要是丢了御史大夫之位,就很难压得住那些师弟们,而他要是坚决不肯辞官呢?二“琰”正好趁机攻讦,把他给扯下马来。

    汉代与后世不同,官员大多只有职,偶尔有爵,没有太多虚的什么勋啊、位啊、散官啊。后世一个三品官辞了职,但是其品位还在,再起家起码能直接从四品走起;这年月没职就是没官,等同庶人(除非有爵),即便复起,最好的起点也不过郎官而已。当然啦,入权臣曹操之幕,名义上无朝职,实际上起点更高——是勋就是这么为自家打算的。

    可是郗虑不成,他官至卿相,没脸面再去做别人的幕僚,真要辞了官,除非天子特命,或者三府征召,再想爬回原位,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他可绝对舍不得!

    所以是勋瞧明白了,虽说众人都说上表辞官,但崔琰、刘琰等人大概是真辞,郗虑却是假的,只为表个态而已,他才不肯去郑玄坟头上枯守三年哪。而自家辞职虽然弄假成真,但也不打算浪费三年的大好青春——这事儿,我还得跟曹操好好说道说道去。

    当下一拱手:“如此,勋即往拜曹公,以申诸君之志。”

    是勋从郑府里出来,诸葛亮已经准备好了马车,在门外等他。作为郑玄的徒孙,孔明已经于前两日过来磕过头啦,还以老师是勋的名义致了赙钱,所以今天就不跟进去了。是勋本是跨马而来,但身为朝廷重臣、一方守牧,在许都街道上总是骑马而行,实在有失体面,所以诸葛亮赶紧让人去府上取了马车过来。

    是勋乘上马车,匆匆地就奔了司空府。话说自袁绍辞去大将军之位后,众臣皆举曹操代之,可是曹操一连多道辞表,就是不肯答应。谁都不明白曹操究竟在犹豫些什么,只有是勋暗中摸着了点门儿——曹操大概是想做丞相吧,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这么干的呀!

    进得府中,登堂入室,曹操正跟堂上等着他呢,身旁还侍立二人,一个是曹昂曹子孝,一个是曹政曹安民。是勋上堂,拱手参见,然后就对曹操说:“勋先往郑先生府上致祭,后来拜谒主公,主公勿罪。”

    是勋如今是朝臣,不是曹操司空府中的属吏,照道理不应该称呼曹操为“主公”,但他故意在私底下一直这么叫,暗示曹操:咱可是自己人啊。

    曹操捻着胡须,微微而笑:“先亡而后存,礼也,吾安能怪罪宏辅?然而……”伸手朝侧面一指:“不礼吾弟,又何故也?”

    是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瞧过去,这才大吃一惊:“去疾已返京乎?!”自己竟然又没注意到,敢情堂上还有第四人存在哪!

    曹德曹去疾回老家谯县给老爹曹嵩守丧,正好三年,才刚返回许都——他要是早点儿回来,是勋或许就已经听说消息了,未必注意……估计还是注意不到他,这“石头帽小子”无存在感技能一开,估计百万军中亦可闲庭信步也!(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曾母投杼

    是勋往司空府上拜见曹操,还没提郑门弟子们的状况呢,曹操也不跟他客气,反正身旁并无外人,直截了当地便问:“诸葛亮但言其事,不涉其心——卿何以收胡儿为养子?”

    是勋已经检讨过自己这一异想天开的神来之笔了,终究以中国士大夫之尊收外族当养子,他还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传统士人未必便能理解。不过曹操是聪明人,不必要掰开揉碎了跟他仔细分析,于是简明扼要地回复道:

    “欲并匈奴,先制鲜卑;欲制鲜卑,先收拓拔。胡种未沐王化,不识道德,以汉俗化胡,非一时一日之功也,乃先以胡俗安其心……”说到这儿,顺便抄了还不知道是否已经出生的马谡的名言:“用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以暂从胡俗,收胡为子。”

    曹操接连重复了两遍“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微微点头:“宏辅此言,大得兵家之要。然而此事终究有骇物议……”

    是勋苦笑道:“苟利国家,原不惜身,然恐物议汹汹,牵累主公,是以勋已上奏请辞矣。”他特意表明,不是我自己怕声名受损,是恐怕连累到你啊,所以才悬崖勒马,干脆辞职——你瞧我对你可有多忠心。

    曹操一皱眉头:“正待与卿言及此事——自郗鸿豫以下,郑门弟子纷纷请辞,则朝廷势将一空矣。”

    是勋并不劝曹操驳回辞奏,反倒一摊手:“此亦无可奈何之事。师恩如父。须得守丧三年。不辞何为?”

    曹操一听“守丧三年”。当即把脸就板起来了:“旁人还则罢,宏辅为吾臂膀,即亲父辞世,亦当驳回辞奏,而况师乎?——国家多事之秋,谁肯放卿去之三年?!”

    话音才落,就听旁边儿有人嘀咕:“宏辅为兄之臂膀,自不忍宽放。似吾这般无用的,便可去守丧三年了。”说话的不是旁人,正乃曹德曹去疾也。

    曹德埋怨说,老哥你不舍得放是勋去守丧,可是当初让我去守丧的时候,丝毫也不见你犹豫嘛。曹操听了这话,脸上绷不住了,“噗嗤”而笑,但他并不抚慰曹德,反倒说:“去疾毋得妄言。吾非故斥之于宏辅也,为其忍心抛掷国家大事。亦抛弃为兄而去矣。”

    曹操知道兄弟不是真在抱怨,只是觉得堂中气氛不好,怕自己生是勋的气,所以小小开个玩笑来活跃气氛。

    是勋听了曹操的话,赶紧拱手:“吾安忍弃主公而去耶?勋自与彼等不同。彼等身为儒者,不敢悖礼,即有恋栈心,亦诵田园诗。其于勋,自当以国家大事为重,奈何朔州之事,略显轻疏,恐招物议,是故乃辞。”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不是想借机离开你的身边,只是不打算再做那个朔州刺史罢了——这话可得跟曹操说清楚喽。

    曹操尚未开言,曹昂先插话了:“姑婿为国家栋梁,大人不可须臾以离姑婿之智、之能也。姑婿适才有言:‘苟利国家,原不惜身。’又何必为小人之语,而谦退抽身乎?”

    是勋正色道:“此非小人之语也,只恐积谤之下,骨殖全消。”面向曹操,恳切地说道:“勋自知主公不疑勋,然恐他人疑也。勋之素志,在复兴汉……”大喘一口气,赶紧把“汉室”两个字给咽了——“在复兴中国,拯民于水火之中。然以主公之威,前下冀州,已粗定中原,假以时日,太平可期,则勋虽弃朔州,亦无伤于主公之业也。勋今所思,在经学立身,进而教化天下,则名不可堕,堕则无可为也。”

    其实是勋就怕曹操怀疑自己,要是曹操真对自己信之不疑,别人所有说话都可以当作放屁。但他跟曹操不能这么说,只好说自己本来的志向是安定天下,但是有曹操你在,天下必将安定,我也就起起辅弼的作用,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天下粗定以后,该当怎样教化万民,使盛世复兴。既然要搞教化嘛,这名声必得好,要是被人怀疑有勾结胡虏、坐大地方之意,那我后半辈子就混不下去啦。

    曹操盯着是勋的眼睛,若有所思:“程仲德前亦请辞登州,卿等乃以吾为深刻、多疑之人耶?”

    是勋心说不用“以”,你就是一多疑之人。嘴上却说:“防微乃能杜渐,非吾等有怪于主公也,此人之常情耳。曾母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