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裉煳腋掌帕瞬懿伲鋈フ胰撕染魄旌兀阏疑厦爬戳四兀扛滋煸诔蒙掀懿俚氖露泄孛还兀肯肜聪肴ィ坏靡欤鲇诶袷闱踩巳ナ歉贤ūǎ滴一乩蠢玻鞘奔涮砹耍勖歉奶煸僭及伞

    谁想到门客去了不久,直接把是勋就给领了过来,登堂入室。孔融赶紧迎出来,拉着是勋的手说:“夜矣,而宏辅急来,未知何事?”是勋抽出手来,朝孔融深深一揖:“勋之来意,孔公岂不知耶?”

    孔融把脸一沉:“无乃为今日之事乎?宏辅欲劝吾退避曹公耶?”你是想让我对曹操让步吧?

    是勋没想到这家伙倒挺开门见山,当下微微一愣,正打算拐弯抹角地相劝呢,就见孔融突然抬起双手来,把两耳一捂:“君子不闻恶声。宏辅且去,吾尚不愿与卿绝也。”你啥都别说了,免得伤感情——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是勋不禁瞠目结舌,心说你今天出门去喝了多少酒啊?你真是堂堂孔北海吗?你是琼瑶剧女主角穿越来的吧?眼瞧着孔融转过头去,不理自己,不禁怒上心头——我来是要救你的命啊,你倒把恩人当仇人,真正情商为负,不可理喻!干脆转身就走。

    孔融这才把双手放下,长出了一口气。他这个人很情绪化,要是关系好呢,对方做什么都可以原谅,要是哪天关系不好了,能拐弯抹角地骂得你狗血淋头。好比对曹操,初入许都的时候,什么“梦想曹公归来”啊,什么“曹公忧国无私”啊,在孔融自己看来,那不是谄媚,而是真实的感恩之情流露;可等跟曹操翻了脸,他是不失任何一个机会地讥讽曹操啊,甚至把曹操气病了,还得意洋洋地出去喝酒欢庆。

    再比方说对郗虑,两人很早就有交情,还时常相互吹捧,按照史书上说的——“州里比郡,知之最早。”“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可是因为拥曹还是反曹的问题,两人最终绝了交,孔融就对郗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见天儿挑对方的错。

    当然啦,郗虑对孔融更过分,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直接向曹操进谗言,杀害了孔融,但那是出于政治需要,跟感情无关。

    孔融曾经很器重是勋,即便如今分为两个阵营,是勋常年在外奔波,也没跟他起过当面冲突,所以还没有割袍断交。孔融心想就这么着吧,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咱们继续做诗友,不涉政治。可你要是跟我谈政治,咱们非得翻脸不可,所以——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他以手掩耳,是勋忿怒而去。孔融心说是宏辅啊,总有一天你能够明了我的苦心——好了,可以关门回去睡了。才刚迈步,突然门上又来相报:“营陵士人是勋,求见故府君。”(未完待续。。)

    ps:  感谢本月给投月票的朋友们:蝙蝠xx、旋故京、聊天打瞌睡、qytlethen、唱舞跳歌、旋故京、空空追梦、有刀没钱、馒头攻、猫头 鹰快艇、但丁a1、魔龙幽界、sikuli、扣底、江湖燕小六、只萌一个好、ma123ma、鱼呵呵、天宫院、 林路、我不是你大伯、偷吃的蚂蚁、狼王…兰、西门诸葛、jay(跟周杰伦没关系)、善哉大施、 3517major、奇迹男孩、羡安、两眼田鸡、无数菩提、、虾米007、胡乱来胡来、三石道策、易 水凄雨

    还有最后两天,咱能不能再来几票?

第十二章、覆巢之下

    是勋从前一世就对孔融不报什么好感,因为这家伙徒作大言,却无实才——当然啦,文艺才能是很高的,学问也不错,但他不适合当官,因为并无治理地方,或者统筹中枢的能力。倘若孔融只是简单地忠诚于汉室,从而跟曹操起了冲突,最终身死,倒也不失为一名烈士,问题你是怎么跟曹操斗的?有本事你明着来啊,有决心你跑去辅佐刘备啊,光阴阳怪气地跟旁边儿冷嘲热讽,真能伤到曹操一根汗毛吗?

    难不成你真以为可以靠这张嘴把曹操给活活气死?

    可是不管怎么说,孔融也是自己迈入仕途的第一块踏脚石,并且对自己一直不错,是勋不是个冷血动物,他乐于见到曹操踩孔融,但是不希望看到曹操杀孔融。况且,自己跟孔融的关系如此亲密,将来曹操真要杀孔融,自己该当如何应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还是想办法救下孔融一命为好。

    再加上这是曹操派下来的任务,他是宏辅脸皮再薄,也不可能孔融一捂耳朵,就干脆掉头走了,从此再不掺和此事。所以一时恼恨,等出了孔府的大门,夜风轻吹,头脑略微清醒一点,他立刻就想明白了,孔融是不想跟自己谈政治啊,也怪自己,为啥要挂着丞相司直的名头来拜呢?

    于是赶紧转身,在府门关闭的前一秒钟,又硬生生挤了进去,关照门子,你再去通报一声,别提我的官职。只说“营陵士人是勋。求见故府君”可也。

    门子满头雾水。可是也不敢挡是勋的驾,赶紧跑进去禀报。时候不大,孔融果然又迎了出来,跟刚才一样抓住是勋的手,口称:“夜矣,宏辅莫非自北海来?即可宿于宅下。”

    是勋心说不用吧,我就是表明一个态度,你不必真跟我是营陵故人。多年不见,始自远方来投一般地说话吧?你真喝多啦?想演戏?好吧,那我就陪你演戏。于是抽出双手,深深一揖:“自别孔公久矣,思渴甚也,方夜来拜,公其宽宥。”其实他话说得也没错,此前出巡海州、徐州,确实很久都没见过孔融了。

    孔融“哈哈”大笑,即将是勋让进内室。分宾主坐下。是勋本来想好的说辞,是先问问孔融为什么要触怒曹操。以此为发端,提醒孔融将罹杀身之祸,建议他南下避祸。可是刚才来了那么一出,这话就不好出口啦,他脑筋一转,开口问道:“闻孔公新得公子,故来相贺。”

    孔融人近中年,始终只有一个女儿,嫁与泰山人羊衜,直到他四十多岁,发妻病故,续弦以后,才陆续又生下一儿一女——最后与孔融同时罹难,一个九岁,一个年仅七岁。不过这个时候,小女儿还没出生,光得了个儿子,年仅二岁。

    听是勋提到自己的儿子,孔融不禁捻须而笑:“宏辅有心了。本以为终将无嗣矣,老来得子,颇慰渴怀。可要唤内人抱出与宏辅一观?”

    是勋点点头,然后一开口便石破天惊:“既允赠于勋,自当先观。”

    孔融大吃一惊:“谁言相赠于卿?”我好不容易生个儿子,谁说要送给你啦!

    是勋长叹一声,答道:“孔公待勋恩厚,勋不能为公孙杵臼,只能为程婴也。孔公放心,勋必将公子养大成人。”

    孔融双眉一拧,立刻把脸沉下来了:“宏辅此来,为言曹公欲杀我耶?”你自比程婴,又问我要儿子,那是把我比赵朔啦,听你这意思,曹操想要杀我?

    是勋轻轻摇头:“曹公虽未言欲杀孔公,然公今之所为,如瞽者而骑盲马,夜半而临深池,设有不讳,恐公子亦将遭戮也。何如先付之与勋,可免来日大难?”

    孔融拂袖道:“吾岂惧死?然吾有何罪,而将及妻孥?曹公虽暴,不过杀我一人而已,吾子安得有难?”

    是勋冷冷一笑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其实这句成语,就是从孔融的儿子那儿来的。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杀孔融的时候,看他一对儿女年纪太小,本没打算牵连,暂时寄养在别人家里。两个孩子老老实实跟那儿下棋,有人就问,说你们老爹都被逮捕啦,你们就不害怕吗?二人回答道:“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我们也将是相同的下场,害怕有啥用?曹操听说以后,干脆送他们一起上路。

    孔融跟曹操斗,自然不会没有被害的心理准备,在他想来,反正自己已经有儿子了,不怕断嗣,那么死亦无憾。如今听是勋这么一说,不禁手足冰凉,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是勋察言观色,心说行了,可以开始劝说了。于是诚恳地说道:“人各有志,勋固知无以说孔公相从曹公也,唯异日孔公罹难,勋将效朱伯厚殓葬陈仲举,并匿公子。然勋在相府,葬公易而匿子难,虽秉诚心,惧事不协。孔公独不怜少子乎?若不愿屈身曹公之下,何不远遁避祸?先圣有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亦不堕青云之志也。”

    孔融面色阴沉,恶狠狠地说道:“操自擅权,恐如昔日王莽,以图汉家社稷,吾自不能屈身以事也,然亦不愿远避之。有吾在朝,彼尚有所顾忌,吾若去之,其谁扶助天子?世人将以我为懦者也。”

    是勋心说有你在朝,曹操会有顾忌,不敢篡汉?你自我感觉太良好了,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吧。继续劝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于外得全,然晋之社稷,终归重耳,而从之远遁如舅犯者,岂畏难惧死者乎?”未必逃出许都,就对大汉朝没有贡献啊,也不见得会被人看作胆怯逃避啊。

    孔融双手叉在身前,狠狠揉动,表现出其内心的忐忑和恐惧。沉吟良久,才问是勋:“宏辅此言,是欲我避往荆州或者蜀中么?”

    是勋拿晋文公的经历来说事儿,还把孔融比作文公复国的功臣狐偃(舅犯),隐含之意,是建议孔融投奔一家宗室,好在外制约曹操。可是如今刘姓藩王虽多,能免于冻馁就算不错啦,还有谁势力大到敢跟曹操斗?至于割据地方的宗室,也就刘和、刘表、刘璋三人而已——刘和不用考虑,他正为袁绍所制,为乌丸所攻,恐怕朝不保夕。因此孔融问了,你是建议我去投刘表啊,还是去投刘璋啊?

    是勋点头道:“公果聪慧者也——何不往投荆州刘表,有三可、三益。”

    孔融说愿闻其详。是勋解释道:“昔刘表郊祀天地,拟斥乘舆,朝廷欲责罚之,而孔公上奏请隐此事,是有恩于表,其可一也……”孔融倒不是给刘表说过啥好话,但他的意见是刘表身为宗室,要是明宣其罪,一方面朝廷的脸面也不好看,另方面容易逼得对方狗急跳墙,所以吧……他又没真的造反,咱就当这事儿不存在好了,不宜大肆宣扬。但这在事实上算是帮了刘表的忙,所以是勋说你有恩于表,若往相投,刘表必然欢迎。

    接着又道:“赵邠卿公殁于荆州,朝廷例遣大臣往吊,而曹公不计此事,是其疏忽也……”其实倒不是曹操的疏忽,而是已经跟是勋商量好了,这活儿得让孔融来干,所以嘛,总得等是勋先说服了孔融,然后才好提起此事——“孔公何妨请旨而行,则为避曹而非逃曹也,其可二也……”你请旨出差,就此离开许都,名正言顺,不似逃避曹操,不会招致旁人的非议。

    “刘璋暗弱,蜀不可投;刘表老儒,下士礼贤,荆南虽反,张羡亦死,张绎不足为患,是乃可投刘表之三也。”

    孔融点点头,又问:“此三可吾已知之矣,何谓三益?”投刘表对我有啥好处啊?

    是勋微微而笑,开始漫天扯谎:“可避曹公,免杀身之祸,比及公子年长,乃还之故郡,则即使公还被难,公子亦不难匿也,此其一……”你不可能一辈子躲避曹操,我也就请你去荆州呆上那么几年,等你儿子大一点儿了,就把他送回老家去。公子在许都,要出点啥事儿,就算我都没本事窝藏他,这要回了老家,那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啦。你那时候再想做烈士,随便。

    “可相助刘表,并合刘璋,以为封建屏藩之势,制约曹公。吾以为曹公绝无二意,然恐他人怂恿也,若二刘在外,则无此虞。”我认为曹操不会篡位,但确实担心他一时被人煽动和迷惑,所以你在外辅佐刘表,有刘表、刘璋在,曹操就不敢妄动了,他也得个忠臣的美名,你也可以放下一半儿心来,有啥不好?

    接着,是勋略定了定神,举起三枚手指来:“前黄祖杀弥正平,曹公素恨正平也,故不为之报,岂孔公不锥心泣血耶?若得刘表信任,或可为正平复仇,岂非益之三乎?”(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大人将归

    是勋穿越来到此世,小蝴蝶搅动大风云,改变了原本的历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势的走向。然而他也并不是万能的,祢衡祢正平没能跟是勋的经历产生交集,因此便还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被曹操给赶去了荆州,接着被刘表轰到了江夏,最终死于黄祖之手。

    人生由外在环境和内在性格共同制约,当外在环境基本不变,内在也“本性难移”的前提下,祢衡不遭横死,那才没有天理了。

    祢衡被杀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表面哀痛、遗憾——终究他跟祢衡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并且也确实欣赏祢衡的才华——其实心里开心得不得了。祢正平狂放无忌,在都内没有太多朋友,只有孔融、杨修与他交好,然而杨修明白曹操的心思,不敢为祢衡叫屈,孔融却跳将出来,建议朝廷下旨,切责刘表,并惩处黄祖。

    可是曹操说了:“此前刘表郊祀天地,因卿之言而为其隐,不诏责之,况今仅杀一士人耶?”当初刘表那么不象话,你说为了朝廷的威信考虑,都不宜宣扬,今天你倒想起来要谴责刘表了?哈哈,孔文举你也有今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滋味可真好啊!

    孔融当然有言辩驳——他总是有理,没理也能搅三分——说郊祀天地是有觊觎神器之意,朝廷若明宣此事,必会导致威信下降,甚至引发分裂,所以我不主张责罚刘表;诚如曹公所言,杀祢衡这事儿不大。但正因为不大。才好借机敲打敲打刘表。而刘表也绝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公然跟朝廷翻脸啊。

    曹操一撇嘴,说你说得轻巧啊,你不是还要朝廷下诏惩处黄祖吗?黄祖是刘表的心腹,就不怕刘表会为了黄祖跟朝廷翻脸——“吾尚致力于北,不宜龃龉于南也。”曹操那时候正要去冀州跟袁绍决战,所以就一口把孔融的提议给回绝了。

    是勋今天,趁机把这事儿给提了出来,问孔融。你不想为祢衡报仇吗?呆在朝中,怎么可能达成心愿?你要不要直接去劝说刘表,惩罚黄祖?

    是勋这是欺负孔融对荆襄情状的不了解,以及个人政治智慧的低下了。正如曹操所言,黄祖为刘表心腹,又是荆州大族,刘表会为了个祢衡,为了你帮祢衡喊冤,就惩罚黄祖?要是没这本事,你说不定就触怒了刘表。他或者将你拘押起来,或者将你软禁起来。不再肯轻易放你还都(杀你肯定是不敢的,他连祢衡都不敢杀呢,即便把你扔给黄祖,黄祖也不敢真动名满天下的孔文举);要是有这本事……刘表、黄祖反目,那对朝廷也是有利的呀!

    孔融这种人呢,就是“心比天高”,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清醒的认识,总觉得只要把本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自然海清河宴,天下太平。所以听了是勋的话,孔融倒真的动心了——“即以吾之唇舌,为正平复仇!”

    是勋添油加火地反复怂恿,孔融最终彻底被他给说服了,但是提出三个条件:其一,请是勋上奏朝廷,遣使吊祭赵岐,然后他再请命承担此事——要是自己提议,自己出使,未免太露逃跑的痕迹;其二,要是勋向曹操或者荀彧建议,请下谴责黄祖的诏命来,他好持之行事;其三,在暂别许都的这段时间,请是勋帮忙照顾自己的家人。

    是勋自然满口应承,夤夜告辞而去,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去丞相府上,向曹操禀报此事。曹操说这都好办,宏辅也别你提议吊祭赵岐了,我让郗虑来干——赵岐也是经学大家,为他身后事请诏,这是大长名声之事,郗鸿豫定然求之不得啊。

    是勋心说老曹你还真是腹黑……郗虑和孔融最近势同水火,只要是郗虑所主张的,孔融必定反对,没理也要横搅三分,你故意让郗虑提议,是打算好好瞧瞧孔融捏着鼻子请命出使的德性吗?咱别再节外生枝了行不行?

    “孔公执拗,主公素知也,若使鸿豫上奏,或其不允,奈何?”孔融要是一时牛脾气上来,那我的所有谋划不全都泡汤了吗?“勋意使许仁笃为奏,如何?”许慈如今已经不在太学当博士了,被朝廷任命了一个新职务,称为“学士”,掌典礼、编纂诸事,隶属于太常,他老兄在郑门弟子中本来就是郗虑一党,让他上奏,郗鸿豫不会反对,孔融也不会赌气啊。

    曹操“哈哈”大笑道:“宏辅知我也。”行吧,那就按你说的办。至于孔融提的另外两个要求,下诏谴责黄祖可以,反正我现在也不怎么怕跟刘表翻脸了,正好趁机敲打敲打他,就让文若以尚书台的名义拟诏吧。照顾孔融的家小也没问题,我即便要杀孔融,也没有罪及妻孥的道理啊。

    是勋心说在原本的历史上,你就是罪及妻孥了,前阵子有人提出恢复肉刑,还要扩大连坐法,你不是很赞同吗?要不是群僚纷纷表示反对,你就直接以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