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船主一见刺史所授秘技有效,不禁大喜,便命水手速将拍杆重新拽起,再转向另一侧的敌船。另一条幽州船远远望见,也匆忙照猫画虎。于是箭矢乱射、焙烙飞舞之中,再加拍杆击船,转瞬之间,便有三条辽东船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余众各自心惊,发一声喊,四散而逃。

    海面之战,岸上之人短时间内并瞧不出胜负高下来,那边刘煦被残部裹胁,欲待逃往海上,结果远远一瞧,自家多条海船上烟火腾起。刘煦心说完蛋,定有敌船来袭,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接我等下海了。于是被迫拨转马头,呼喝着收拢部众。

    只听他高呼道:“且待我舟击退来敌,自可接我等入海,若能守住岸边,乃有生路,不然,前有汪洋,后有追敌,我等必亡!欲活者,乃与我返身拒敌!”

    你还别说,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人真要是被逼到了绝路上,求生的**能够引发出强大的力量来。典韦若在阵后竖起一旗,呼喝“降者免死”,估计辽东兵七成都会当场弃械跪倒,问题典韦没想到要收俘虏啊,故此那些辽东败卒听了主将之令,很快便又重聚起来,再列阵势。

    典韦坐在大盾之上,远远一望,心说不妙——海岸边地势较为宽阔,而我部之势已衰,不但无法继续扩大战果,还可能被敌人一个反冲锋,蒙受重大损失啊。书中曾有何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何物来着?正此时我军之写照也!(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若奸若忠

    刘煦在切断了幽州军的运补路线以后,便忙不迭地派船返回辽东报功。公孙康、阳仪等尽皆大喜,便召群僚前来商议。那位韩耀韩之昱建言有功,被阳仪授予参军之职,亦得以列席。

    众人分析是勋可能的应对策略,不外乎三条而已:一是全面撤兵,打通后路,则辽东之危暂时可解——不过阳仪并不希望见到这种局面产生,因为此前坚壁清野,虽然成功迟滞了敌军的前进速度,但也极大破坏了辽东的生产力,倘若不能重创是勋,放他全身而退,异日再来攻伐,恐怕辽东无力承当。

    第二条策略,便是暂且退至辽隧固守,同时派遣兵马西去,或者召幽州留守兵马东进,希望尽快打通后路。公孙模建议,可以集中兵马,徐徐而前,以监视之,料想是勋粮秣不继,不敢贸然来攻。倘若幽州方面可以及时打通后路,我军重新退回襄平、首山固守不迟,倘若迁延时日,待其粮尽后退之机,便可全面出击,予以重创。

    第三种可能性,是逄纪提出来的,他预料是勋将会留将守备辽隧,而自将主力北上,蹂躏玄菟。玄菟郡虽然未能坚壁清野,但本身存粮就不多,不怕是勋搜集完粮草以后,从北路直下辽东,估计也就多拖延几日,以待粮道通畅而已。公孙模再次建言出击,试攻辽隧,即便不能得手,也可切断辽隧与是勋主力之间的联系。到那时候,是勋坐拥数万兵马,所能周旋的只有玄菟一郡。粮食迟早会吃完的——“即可为吾所擒也。”

    公孙模从初始就反对退守襄平。而想按照原定计划将战线推至大、小辽水一线。所以得着机会,就嚷嚷着要出战。

    然而韩耀却仍然坚持固守襄平、首山一线。他反驳公孙模说:“敌众我寡,无险可恃,进则必败,不如退守,待其粮尽可自退也。为将者不可贪得,贪必覆军。”

    逄纪瞟了一眼韩耀,心说这家伙究竟是啥来历。是啥想法啊,我还真是看他不透哪。

    他一开始怀疑韩耀是是勋放回来的间谍,所以才先鼓吹幽州军势大,难以应敌,以沮辽东士气,然后又献坚壁清野之策,设故步自封之计。在逄纪看来,辽东的农业本来就不够发达,又正当春季,各县存粮数额有限。是勋数万大军即便因粮于敌,甚而搜集散民之谷。也不过锦上添花罢了,不可能依靠来彻底解决资供问题。所以坚壁清野,表面上可以迟滞幽州军的进攻,其实对于辽东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倒是公孙模提出以海船载兵,去偷袭是勋的后路,逄纪认为颇有几分胜算。可是他虽然盼着公孙家覆亡,却不便表现得太过明显,故此未加阻挠。

    韩耀也没有阻拦公孙模之计,在逄元图想来,用意大概与自己相同吧——一是避免阳仪生疑,二是料想是勋早有防备。可是第一个没想到,是宏辅还真的中了计,第二个没想到,韩耀竟然反对出战。

    幽州军千里而来,后路悬远,本就利于速战——是勋在抵达大辽水西岸之前,行军速度亦不为不快,逄纪是能够体味到的——而且即便没有十万大军,但谋划已久,料来所部相对精锐,正欲与辽东兵平原对决。韩耀起初的献策,还可以说为了弱化公孙家,如今形势改变,是勋期盼决战之心更为迫切,按道理说,就该怂恿辽东军撤守而进攻啊,怎么仍执著于固守襄平呢?

    这人究竟是不是是勋派来的奸细啊?我怎么彻底瞧不清楚他的思路呢?

    其实韩之昱根本没想那么多,他只是琢磨着,当日昌黎之败,幽州军的攻城器械非常了得,可见是君侯擅长攻城,那我就让辽东兵退回襄平,置之死地。至于决战不决战的……他脑袋里还真没有那根弦儿。

    公孙模和韩耀互相诘难,公孙模是脑中有而口中无,不善言辞,韩耀是口中有而脑中无,根本缺乏清晰的思路,故此一时间竟然相持不下。公孙康和阳仪无奈之下,只得把目光投向了逄纪。

    逄元图心说大好机会,我不能再闭口不言了,于是站起身来,朝二人微微一揖,回复道:“是勋此来,占据天时,而我得地利、人和,辽水以东,皆我故土,与之周旋不难,公孙将军所言是也。”他说只要进兵谨慎,见势不对即退回襄平,应该不会遭受什么挫折,但不管是勋退守辽隧还是北上玄菟,一旦粮尽而退,我方缺乏足够的准备,不能衔尾而追,却可能使他轻松逃回幽州去。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是勋根植幽州,时日愈长,则于辽东威胁愈大。况今主公抱恙,辽东人心难聚,若使纵敌,后日将更难抵御之。”要是公孙度还好好的,那没关系,是勋能在幽州生聚,咱就不能在辽东积累吗?但是公孙度病重,很可能即将迎来世代交替的混乱局面,倘若到那时候是勋再次挥军杀来,那又如何是好?

    其实逄纪心里在说:升济老贼,你究竟啥时候挂啊?我还以为你熬不到是勋率部杀进辽东呢,没想到仗都打到这份儿上了,你吊着一口气就是不死……

    最终公孙康采纳了出击的建议,即任公孙模为主将,率军二万西巡。逄纪自请为公孙模的参军,阳仪点头道:“若得元图相辅,是勋无奈我何也。”

    逄纪微微而笑,心说我窝在襄平城内,便有千条妙计也无从施展,而只要一出了城,嘿嘿嘿嘿~~

    那边韩耀返回宅邸,绕室彷徨,就想着赶紧把辽东军出击的消息传递给是勋,只可惜身边并无可用之人,唏嘘无耐,暂且不提。再说辽东军离开襄平和首山,缓缓西行,公孙模派出无数哨骑四下侦探,终于打听到是勋使郭淮守城,自己领兵奔玄菟去了。他找来逄纪商议,说我们是驻兵辽水岸边,切断是勋主力与辽隧之间的联系呢,还是尝试着去攻打一下辽隧城?

    逄纪答道:“辽水两岸皆平川也,断其联络,何其难哉?不如往攻辽隧,若破辽隧,则是勋如罾中鱼、陷中兽也。”然后才出帐外,他便召来一名亲信,假扮哨骑,携带一封密信去寻是勋。

    逄纪跟韩耀不同,客居辽东已有年许,加上早有反正之意,故而百计设谋笼络了不少的心腹,不愁无人可用。

    于是大军涉渡小辽水,直逼辽隧。郭淮守备辽隧城,麾下兵将不过三千余,但他早就预料到辽东军有可能前来攻城,因此连日督促军民,掘土挖壕、抬石砌城,做好了死守的准备。等到辽东军开至辽隧城下,就连逄纪都不禁吓了一跳:“此城守将,心中大有丘壑。”这才多久啊,就把个辽隧修筑得如同金池汤城一般,比当日辽东方面想要据辽隧而守的时候,更坚固了十倍百倍!

    公孙模骑马绕城而巡,也不禁有些肝儿颤,回来就问逄纪:“此城甚固,恐难克也。若顿兵坚城之下,而是勋自玄菟归来袭我之后,奈何?不如且退。”

    逄纪心说我好不容易把你给诓来了,岂能容你说走就走?于是闭目沉思少顷,假装心算,然后回答道:“既已来此,若不攻即走,必伤士气,且为敌所笑也。何妨试攻之?前哨探所报,是勋在辽阳以北,将至候城,其途近三百里。若彼自大辽水放舟而下,则之辽隧之后,无以袭我;小辽水恐难容大军。若彼自陆上来,辽隧前往报警,再即掉头急行,亦须三四日。吾等不妨试攻辽隧两日,若不能克即退,未为迟也。”

    方方面面全都计算到了,公孙模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于是下定决心,下令连夜打造攻城器具,明日一早便要猛攻辽隧城。

    当然啦,布置攻城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真要象是勋打昌黎似的,礟车、冲车、撞车、云梯一起上,以辽东军的攻城能力,没有三五天且准备不完全哪。公孙模不过要士卒伐来几株巨木,削尖其端,以车载之,作撞城之用,同时临时结扎些长梯出来而已。

    这城要只是表面光,其实守将能力一般,守兵孱弱呢,不必太多攻城器具,直接蚁附而上,也能破城;倘若确实守备严密,守将又应对得法,那即便器械完备,也非十天半个月可以打得下来的,是勋就算乌龟爬也该回来了。所以,正如逄纪所说,咱就试攻两天,不行便退。

    布置完毕,公孙模返回大帐,卸去铠甲,亲兵端上淡酒来饮了,便即躺卧欲眠。可是他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一恨辽东危殆,倘若主公无恙,又何至如此?再恨阳仪擅权而不知兵,自己多次建言从乐浪召柳毅归来,却全为阳仪所阻,此真奸佞也!三恨韩耀所知甚浅,偏偏能言会道,又讨得了阳仪的欢心,遂使局势混沌难明——他倒没怀疑韩耀是奸细。

    好在尚有逄元图能为我谋划,希望明日可以顺利攻克辽隧吧,则是勋不死必遁,辽东可暂且无忧矣。只是……成功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越想越是郁闷,当下披衣而起,便欲去巡行一回营寨。可是才出帐门,却突然听见有呐喊声从辕门方向传来,随即营中大乱,军士奔蹿,皆呼:“贼来斫营矣!”公孙模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城守秘策

    就在这日黄昏时分,昏睡将近两个月的公孙度突然清醒了过来。

    其实公孙度自从病重以来,倒也并非镇日闭目僵卧,否则就变植物人了。他两三日中偶尔也会苏醒,只是目光涣散,但知以手指口求食求饮,却说不出一句话来。有时候瞧着眼神略微清明一些,但公孙康想向老爹禀报政情,未及开口,这清醒便又转瞬即逝了。

    今晚不同,公孙度先是醒过来,缓缓抬起僵硬的胳膊,指指嘴巴,随即嘴唇翕阂,竟然哆哆嗦嗦地发出了声音来:“酒……酒……”

    公孙康才刚巡视城内归来,见状大喜,急忙奔上前去,伏在病榻前,低声道:“父亲患疾,不便饮酒,薄粥可乎?”公孙度颓然放下手来,微微苦笑,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于是即命仆役取了以肉汤熬制的稀粥来,公孙康亲执木勺,喂到父亲嘴边。公孙度眨了眨眼睛,颤颤巍巍地说道:“此……如何饮……扶我起身。”

    仆役上来,小心翼翼地掺坐起公孙度来,披上长衣。于是公孙度便倚靠着儿子的肩头,缓缓喝了半碗稀粥,神思越发显得清明了,动作也不再那么僵硬。他左右望望,忽然问道:“宗承何在?”

    所谓宗承,指的便是公孙度次子公孙恭。其实公孙康原本不必要那么操劳的,兄弟两个可以轮流侍奉重病的父亲,问题公孙恭胎里便弱,打小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生病。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场。于是公孙康就禀报公孙度。说此前我去巡城。让兄弟来伺候您,这不才换班嘛,让他歇着去了——“可要召唤前来?”

    公孙度微微一皱眉头,开口问道:“何故巡城?”你堂堂州牧的大公子,啥时候轮到你去巡城了?难道是出了什么事儿吗?

    这要是事儿不大,比方说盗贼作乱、百姓抗税,甚至高句丽侵扰边境,公孙康都打算暂且瞒着父亲。眼瞧着老爹病势如此沉重,怎么还能让他烦心呢?问题此番乃幽州大军来攻,辽东公孙氏陷于险境,公孙康终究年纪还轻,威望不足,信心也弱,还是希望能够由老爹来掌舵的。

    于是言简意赅地便将是勋发兵之事道出。公孙度不听则罢,听完以后是双眉倒竖,切齿恨道:“是勋可恶!若非病中,吾便亲率虎贲。取彼首级!”

    其实这话也就是说说泄愤而已,公孙度本非武人。打出那么大一片江山来,主要靠的是运筹帷幄,还真不象曹操、刘备那样惯常亲自提槊上阵——勉强类比起来,他跟刘表差相仿佛,只是也不象刘表那么注重文事,并且名满天下而已。

    接着公孙度就问啦:“柳子刚欲如何应对?”公孙康说爹你糊涂啦,柳毅不是署了乐浪太守嘛,他当然还在朝鲜啦。公孙度大惊,忙道:“我家知兵,无过柳子刚,速召其归!”公孙康满口答应,就听老爹又问:“然则,汝等又如何拒敌?”

    公孙康不敢隐瞒,于是就从最初在辽隧布设防线开始说起。公孙度一边听一边点头:“若能拒至夏秋之交,辽西水发,是勋乃陷绝地,必退矣。”接着听到韩耀献坚壁清野之计,公孙度就急了,一把抓住儿子的手,厉声道:“此必是勋奸细也,可即杀之,勿听其言!”

    公孙康闻言也不禁大吃一惊,可是他从来也没有怀疑过韩耀——其实是没怀疑过阳仪——只怕是老爹一时糊涂,才下此乱命。阳公量很信任韩之昱啊,这事还得等会儿先跟阳仪商量着办。

    于是赶紧一个转折,先不提我们确实搞了坚壁清野,只说公孙模献计,遣军经海路往袭幽州军的后路。公孙度微微点头:“此计或可售也……”公孙康为了让老爹高兴,赶紧接口:“计得售矣!平郭长刘煦前日还报,已袭得幽州军堠堡,绝其粮道。”

    公孙度闻言,咧一咧嘴:“刘某立此大功,必盛酬之……乃可趁势进军,以逼是贼。”公孙康说我已经派公孙模和逄纪领兵西去啦。

    公孙度突然又是一皱眉头,抓着儿子的手也不禁加重了三分,急切地质问道:“公孙模为将,以谁为辅?”“逄元图也。”

    “啊呀!”公孙度不禁大叫一声,“吾家必灭于逄纪之手!”

    公孙度很想运用逄纪,但同时也深忌逄纪,他甚至琢磨着,自己百年之后,能不能放心地把这柄利剑留给儿子?要不要事先即铲除之?倘若太平无事,恐怕还会多犹豫几天,若有警讯,那是一定要寻机杀逄纪以绝后患的。只是他想不到自己那么快就会一病不起,更想不到笨蛋儿子竟然把逄元图给放出了襄平城!

    当即喝令公孙康,赶紧派快马把逄纪给叫回来,就说我醒了,有要事寻他商议——“若不肯归时,缚之可也,杀之亦可!”

    公孙康领命,忙去布置,可是这边信使还没能驰出襄平城,数百里外的辽隧城下,辽东军的营垒却突然遭到了袭击——来袭者非旁人也,正是郭淮郭伯济。

    郭淮的兵法,三成是跟他老爹学的,三成自学,剩下四成都为是勋所授。是勋就好比是赵括,虽然实战指挥经验不足,但纸上谈兵的能力则举世无双。你想啊,就算曹操,也不过读读孙、吴、司马法等有限几本兵书而已,他是宏辅可是从《李卫公问对》到《纪效新书》,尽皆有所涉猎,论部头超过曹操三四倍,论字数更是二十倍还不止!

    尤其后世有一部兵书,是勋是非常喜欢的,那便是宋人陈规的《守城录》。是勋虽然一心从文,但考虑到身处乱世,说不定自己哪天就被迫要上战场呢——虽说他胆子越来越大,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回打辽东就是主动行为——我不能打,总归得能守吧?因此靠着前一世的博览群书和这一世的超强记忆力,早就把《守城录》中还能够记得住的文辞全都默写了出来,再对照同样为守御圣书的《列子》中城守诸篇,以及后世的诸多历史教训,辑成一本《城守策》。

    这本书他没有印刷刊行,也没有献给曹操,算是自家的私人秘宝。可是对于诸葛亮、郭淮这些弟子,那是肯定要有所传授的。

    陈规《守城录》的核心思想,是勋几乎全盘继承了下来,那就是:守城并非消极地防守,而必须同时辅以积极地进攻,要凭借城防极大杀伤攻城敌众,并且不断加以骚扰,尽可能地使对方无法凝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