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4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憔佑谥惺啵**见得多了,还能看不清楚如今的形势?随即用尚且能动的右手轻轻一拍榻沿:“汝竟瞒我,做得好事!”

    是复如今对老爹的敬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靠他有日后两千年的智慧,当世谁可比拟?故此听闻此语,赶紧把腰板一挺,从坐姿改成了跪姿,随即躬身致歉说,爹我不是真想瞒你什么,是怕你恼怒或者担心,使得病势沉重……就此把近日的谋划合盘托出。

    是勋拍着榻沿骂他:“此非崔琰乱国,实汝乱国也!”是复赶紧辩解,说我要是不这么干,不趁着您还在的时候赶紧把崔琰干掉,就怕将来一旦您离开人世……不,即便您病好之后,也都很难再制约得住他啦。况且——“阿爹为政,人皆得利,然得之未足为宝,失之始知其贵也……”那些因为您的政策而获得利益的家伙们,其实未必真感您的恩德,他们还会以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危机,让他们觉得所捧的金饭碗有可能失去,从此以后,才会死心塌地地沿着您的政策方针朝前走哪。

    是勋冷笑道:“汝以为吾将死耶?”是复赶紧说儿子不敢——其实他曾经觉得既然天命在老爹,老爹肯定不会这就挂掉,然而这都一个多月了,是勋别说痊愈,连半个身子都一直麻痹,每天还得自己帮着翻身、擦拭……他不禁就此产生了新的想法:

    难道说,天命未必在爹,其实在我?

    是勋倒没想到儿子的心思竟然如此不堪,只是长叹一声:“汝今欲如何做耶?”是复说我打算让公主入宫,利用外间的谣言再去游说太皇太后,请她老人家下诏,除去崔琰和杨修。是勋阖上双眼,考虑了好一会儿,突然间一梗脖子,一挺腰,直接就从榻上坐起来了。

    是复吓得脑袋朝后一仰,差点儿摔倒在地——我靠奇迹啊,老爹竟然能动了!就见是勋右手伸入左袖,掏出两张纸来递给是复,说:“毋使公主往说,寄望太宰可也。”

    是复接过两张纸来一瞧,但见都是诏书的草稿,密密麻麻、涂涂抹抹地写满了字。是勋叫他翻过来瞧,只见两张字纸的背面各写了一行潦草的小字:

    “庆父虽病,鲁难未已。”“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是勋关照儿子:“兵久顿必挠,政久乱必废。可矣,可矣。”(未完待续。)

第三十六章、吾为周文

    翌晨宰相会商中书,主要内容当然还是相关都内的谣言,崔琰希望御史台能够把这事儿给抓起来,桓阶和陈群却直摇头。陈群说了:“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若强导其源,恐人心更乱耳。”

    崔琰心说你跟是勋向来政见相左,结果对于他的话(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倒记得挺熟啊,还拿来就用……正待再劝,忽听门上禀报:“令公至矣。”

    众人闻言都不禁惊骇——我靠是勋起来了,还能来办公?啥时候的事情,我怎么没听说啊?面面相觑,都忘了该当起身迎接。

    随即便见是复搀着是勋,排闼直入,即于主位上坐下。众人一瞧是宏辅,整个儿人都瘦了一大圈,面色蜡黄如纸,手脚微微战抖,倒果然是大病初愈之相。于是皆来贺喜,钟繇就问了:“宏辅何日得瘳耶?”

    是勋朝钟元常拱拱手,沉声答道:“吾本不起,昨夜梦会先帝。先帝云:‘曩者宏辅在蜀,故不得列位辅政也,岂因此而怪朕耶?吾孙冲昧,遂为小人所惑,卿若不救,望之谁耶?且归,且归。’吾泣而省,遂可动矣。”

    崔琰心说你装神弄鬼地说的什么瞎话,先帝还能托梦给你,把你的病给治好喽?谁信啊!当即冷笑道:“未识梦中所闻‘小人’者,谁耶?”

    是勋转过头去,朝崔琰微微一笑,笑意中似乎蕴含着无穷深意,不禁使崔季珪毛骨悚然。随即是勋就从袖内抽出一卷纸来,朝案上一掷:“太皇太后诏下。崔琰擅变先帝之政。惑主乱国。着即捕拿。”

    他的话音并不响亮,但是促发雷霆之变,崔琰当场就傻了,还想分辩什么,早被是复喝令卫士拿下,直投御史狱中。其余各相虽然也都惊愕,但看是勋突然活蹦乱跳地出现了,也都多少有点儿心理准备。皆不甚怪——桓阶、郑浑等不禁精神大振,钟繇、陈群却相视轻叹,鲍勋茫然无措,杨修垂着头,浑身战抖。

    随即是勋就转向杨修:“欲使德祖审断此案,可否?”

    杨修闻言大喜,赶紧拱手:“敢不从命。”

    是勋淡淡一笑:“及其党羽,凡有五族。”杨修大惊,双眼瞪得象铜铃一般大……

    所谓曹操托梦,当然是扯淡。是勋这回的病来得莫名其妙,就连张仲景也未能寻出病根儿来。只能日夕用针、药调理。其实是勋的身体机能是在逐渐恢复中的,但因为心情实在沮丧——他觉得自己快死啦,而且政亡人息,一切努力都将泡汤——在心理作用影响下,连续半个多月都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

    是复不欲诸吏将朝中事禀报是勋,恐怕老爹受不了刺激,直接就翻白眼儿了,但是勋本能地瞧出来有点儿不对……这孩子心里一定存着事儿呢,他曾经瞒了我那么多年,在老爹面前都装傻充愣,如今我已经有了免疫力啦,要还瞧不出来,干脆直接闭眼得了。于是某晚即密召桓范来问,桓元则不敢隐瞒,把朝中局势和是复的谋划逐一道出。

    是勋当场就惊了——我靠儿子真想学司马懿!不对,“司马懿”如今还躺在榻上动弹不得呢,他没有父亲的遗产,就敢愣充司马师、司马昭。这混蛋再继续这么搞下去,国家非大乱不可啊,倒时候不管谁输谁赢,靠曹德、钟繇等辈全都制不住。我一心避免“五胡乱华”的危局出现,就算现在咽气,崔琰掌权,只要国家平稳发展,起码能将灾祸延后,这要是由得儿子瞎搞,说不定还会提前!

    什么天命,竟然煽忽起了那小兔崽子如此大的野心!不行,老子还不能死!

    求生的**一强烈,竟然全身都能动弹了,便待召唤是复来训斥。但是桓范劝他,说公子此计虽然混乱朝纲,只要主公你不死,必能重新稳定,而且正好趁机采摘果实,又何必急于一时呢?是勋沉吟良久,干脆——我继续装病得了,看那小家伙还能搞出什么花样来。

    一直等到是复发动在即,是勋才终于不再装了,抽出两页纸来给是复瞧,一张纸上写的是“庆父虽病,鲁难未已”,一张纸上写的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既然是勋清醒了,自可寻找各种机会暂时支开儿子,而与旁人密议,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老朋友董昭董公仁。是勋请董昭重为冯妇,再帮忙写几封假信,模仿崔琰的笔迹,把他妄图离间天家骨肉的罪名给坐实喽。董公仁也鬼,对是勋说:“崔季珪亦非庸才也,即实有心,安肯作书?”

    于是最终只写了十六个字,假装是崔琰愤懑之下,随手写来撒气的,结果被咱们给捡着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于《左传》,改“不死”为“虽病”,明摆着怨恨是勋嘛。至于“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语出《尚书·牧誓》,意思是母鸡打鸣,预示家族破败——此为怨怼卞氏无疑也。

    是勋拿出这两张纸来,安排是复去暗中串联:官僚方面有董昭,功臣方面有夏侯惇、夏侯充父子,国戚方面通过曹安民去游说曹德,经学家方面自然是郗虑。原本希望曹德入宫去游说卞氏的,但曹去疾只是摇头,不肯参与,因此最终求到了郗虑头上。

    郗鸿豫恨崔琰切齿,当即勇挑重担,一大早地报名求见,往谒卞氏,拿出群臣联署的书信,请求卞氏下诏惩处崔琰。卞氏一开始还犹豫,说我不应当插手国事啊,你可以直接把这联名信递给皇帝嘛。但随即郗虑取出那两张伪造的信纸来,卞氏当场就怒了:“竖儒焉敢骂吾!”

    无论是复暗中串联,还是郗虑往谒卞氏,都没提是勋大病初愈之事。只是说令公尚在。威名可用。此刻若不动手,倘若是勋真死了,便恐无人可制崔琰也。于是卞氏便在郗虑拟好的诏书上用印,下令逮捕崔琰。

    曹髦尚未亲政,则卞氏作为太皇太后,亦可代表王权。想当年霍光废昌邑、立宣帝,就是请的皇太后上官氏之旨——皇帝都能废,而况崔琰乎?

    郗虑出得宫门。即将诏书急送是勋,是家父子乃得一举而擒下崔琰。随即是勋命杨修审理此案,但“凡有五族”,杨修心中略一筹算,不禁大惊失色。

    要说杨德祖本来多智,后来被贬地方,经此挫折,傲气消磨,政治敏感性倒提升了不少,早就觉得最近的风声不大对。恐怕功臣集团要对崔琰动手。他与崔琰共掌内廷,在变更旧政方面仰承曹髦之意。勉强也可以算是崔琰同党,这要万一老崔倒台,自己必受牵累啊。于是哀恳其父杨彪前去探望是勋,苦苦求情。是勋当时是答应饶他一条小命的,可如今开口便要惩治五族——

    崔琰用事后,自然会拥上来一群捧臭脚的,若论党羽,数量也实在不少,比方说申宗、曲文,郝旭、孙琳、文履等人。但大多是年轻士人,并无深厚根基,若论地位、出身较高而能够称为“族”的,除去崔琰本人,其实只有三个:一是何晏,二是被崔琰荐为虞部尚书的程秉,三是曹操同乡好友丁斐丁文侯,生性贪婪。其数止四,若欲得五——除非杨修把自己也算上啊。

    其实是勋是想起了何晏之事,特意戏弄杨修而已,眼瞧着杨德祖脸色大变,这才一挑双眉:“德祖若为御史,则是四耳。”你要是肯脱离内廷,交卸门下监之职,转任御史,那我就暂且放过你。杨修赶紧拜倒稽首:“但从公命。”

    随即是勋环顾群僚,又哆哆嗦嗦地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来,先递给钟繇:“吾新拟制,卿等共议。”

    这是他写好的一道制书,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条:

    一,把崔琰等人所制定的相关身份等级制度,以及工商业政策,一概废除,恢复原制。

    二,改任孙资为秘书监,贾逵为门下监,同时将侍从之臣从内廷的门下转移到外朝的中书。

    三,升诸葛亮为兵部尚书;司马懿为司隶校尉;罢免程秉,以张既为虞部尚书。

    四,天子成年并且亲政之前,不得再参与宰辅会商。

    钟繇等人瞧了,不禁面面相觑。他们知道是勋此番复出,必有功臣集团在后撑腰,而且如今禁军就掌握在其子是复与夏侯惇之子夏侯充手中,这会儿要跟是勋对着干,那是相当不明智的。陈群早已通过儿子陈泰,得到了是家父子的谅解,但他还是得说一句:“吾等无异议,但恐天子不允。”你把朝廷班子大换血也就罢了,竟然还插手内廷的人事安排,曹髦能够答应吗?

    是勋冷冷一笑:“天子尚幼,国家事,何得不允?”他都没亲政呢,所谓君主对中书政令的批驳权,对内廷诸监的任免权,那就是一句空话。随即把腰杆一挺:“吾将自往,上奏天子。”

    崔琰被擒之事,消息传得很快,等是勋气喘吁吁进入内廷的时候,曹髦已经全都知道了,不禁面色惨白,跌坐无语。是勋报名而入,颤颤巍巍拜倒案前,曹髦木然地一抬手:“令公请起。”然后实在忍不住,开口就问:“令公之病,实久瘳耶?”其实你早就好了,是特意跟家装病呢吧。

    是勋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地说道:“天子聪慧。”

    曹髦苦笑道:“朕若聪慧,何得为令公所戏?”

    是勋摇头:“非臣敢戏天子,实崔琰蔽君圣听也。乃知人心未必同之于古,汉政未必适用于今,臣上法天,下应人,造作制度,先帝尚且首肯,何陛下听一人之言,而欲违众耶?天子者,所以育养万民,非万民供奉天子也,得民则昌,逆民则亡——陛下尚在冲龄,所学不蕃,反为聪慧所误矣。”

    曹髦沉下脸来,直截了当地问他:“令公以朕为逆民者耶?将亡朕耶?”你是想学霍光废立天子吗?

    是勋轻轻摇头:“光执国政,诸事皆白于光,乃可讽谏昌邑,谏之不从,虚之可也,乃擅废立,罹万世讥——臣不为此。”他霍光完全有能力独掌朝政,把刘贺当个傀儡嘛,何必一定要废掉呢?说着话,便将拟好的诏书呈上。

    曹髦一目十行,读完诏书,面色变得愈发难看。随即他抬起头来,紧盯着是勋的表情,一字一顿地问道:“今令公非止霍光耳,一崔琰而使公百僚归心,即不废立,欲以朕为新安(新安公刘协)耶?”

    是勋勉力提高声音:“臣从先帝,百战功成,所为天下安靖,岂敢想望非份耶?人君虽天下重,而孔孟之尊,又过于人君多矣!”你觉得当皇帝很了不起吗?我还真不把这个位子放在眼里!

    当然这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其实是勋这时候心里想的是另外一句话,一句他耳熟能详,但这一世始终没能亲耳听到过的话。呃,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我可以自己来说一遍吧——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全书终)(未完待续。)

完本感言

    本书《汉魏文魁》从14年初提笔……敲键盘创作,2月7日开始在起点连载,这一眨眼就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总计二百七十多万字。现在转过头去想想,我竟然如此有毅力,一直坚持到完篇,没有太监,实在是很佩服自己啊……

    哦,并不是说自己习惯性太监,只是从前创作长篇小说,最多五六十万字,从来也没有过如此的“鸿篇巨制”。好在网络连载终究与先创作再发行的传统模式不同,不是作者苦哈哈一人闭门造车,而有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时时评论,不时给予宝贵意见我能够完成这部书,自然与读者朋友们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此要对各位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不算学生时代的兴趣练笔,我搞小说创作也已经将近十五年啦,若按台版小开本儿计算,著作当已等身,但真正意义上的网文写作,这还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那么为什么一下笔就先奔着历史穿越去呢?此前我也读过不少这种类型的网文,良莠不齐(当然啦,水平较次的很少能追过五万字),而即便比较好一点的作品吧,在我看来,仍然大多存在着两大遗憾。

    第一个遗憾就是狂开金手指,或者目古人为愚氓(其实也算金手指的一种)。金手指不是不能开,好比《临高启明》,在我这个文科生看来,金手指程度就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但科技的发展,哪怕只是照搬,也需要经济作为基础,思想的进步,哪怕只是抄袭,也需要教育作为基础。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受其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制约,不是一位哪怕金刚力士搬块石头就能堵塞,使其改流的。尤其绝大多数穿越文都是单穿,一人之力终究有限,金手指开太大就丧失了合理性,同时也会影响可读性。

    第二个遗憾就是往往重武而不重文,而偏向于文的作品,其实作者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乃至哲学思想的了解并不充分。当然不能要求今天网文的作者论文都可比古代宿儒,但我认为创作需要懂得藏拙,对于你并不熟稔的事物,能避则避,以免贻笑大方。比方说,目前所见的网文中,对于诗词的抄袭和运用,我独见“随轻风去”功力足够,余皆未够班也。

    所以想要尝试弥补这两个遗憾,一是尽量把金手指限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二是以传统诗文为小说线索,于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汉末三国时代,就有了这部《汉魏文魁》。当然啦,必须承认,纯以文胜,不但曲高和寡,对于我来说也是一大沉重负担,所以写着写着,小说最终还是不由自主地向政治斗争和社会改革方向滑了下去……

    网文与传统文学区别很大,对于结构的铺排、语言的运用、节奏的把握、情节的构建,都具备其独有的特色,当然不是我一个新手所能够很快掌握的。所以这部小说前两卷问题很多,如今翻回头去,自己瞧着也很不满意。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不满意对于小罗莉管巳的塑造,首先声明,我不是罗莉控,也并不因为膝下有女而寄情于文,原本只想尝试从来也没有描写过的某种女性形象而已,但结果无疑是失败的,而相关情节的设计,也使读者朋友们会误会主角有m倾向……

    熟悉我从前作品的读者朋友们都知道,本人并不擅长描写女性,一般作品皆以男性为主角,女性仅仅点缀而已,也说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一号《殷墟》例外,但对女主塑造的成功与否,其实我也还在含糊。所以必须承认,管巳写疵了,这也使得很多读者朋友对小说前两卷深感不满,甚至因此而弃文。

    其它的毛病和缺陷还有不少,比方说流程单一、情节平缓、**不足,等等,尤其前两卷想尝试卷首提纲挈领,然后再倒序的手法,遭到了读者朋友们的一致反对确实这并不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