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的玩意儿就差点儿把儒学真的变成了儒教。要不是东汉中后期古文经学全面压倒今文经学,说不定后来的中国就也变成了一个宗教国家。

    所以是勋觉得自己有可能,似乎也有责任利用经注,在儒家学说中掺杂一些后世的私货进去,从而影响也好,推动也好,扭曲也好,这整个社会的发展。至于自己的努力会不会见到成效,会产生何种效果,他一时还琢磨不清楚……不过反正也闲得没事儿,与其跟王粲谈诗,还不如老子注注经来玩儿呢。

    《今文尚书》……这玩意儿太深奥了,暂且不碰为好。《诗经》可以啊,老子对《诗》可熟啊。当下抽出《诗经》的第一卷来在面前展开,然后随便从底下抽了一卷递给王粲。

    《诗经》开篇第一首——《周南?关雎》。这个不太好搞,在是勋看来,那就纯粹一是首情歌嘛,可是这时代的学者大多注之为言“夫妇之正伦”也。是勋要是把时论一概推翻,大概没谁能够接受,自己就会被打成异端……罢了,罢了,老子也从夫妇之伦下笔吧,再添点儿后世认为此为“催妆诗”的说法……

    他就这么一篇一篇地注下去,基本上还是按照这时代的主流说法,但在犄角旮旯里加点儿私货进去,包括民本思想、平等思想、自由思想之类的。比方说,对于君臣关系,他就隐晦地把君主的个体和其职能相剥离开来,君之为君,是因为他履行了为君的职责;而要是君不肯履行为君的职责呢?正孟子所谓:“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推导到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和夫妻关系。是勋想起自己当年在成阳县断的宁可之案啦,当老爹不履行为父的职责,董老夫子也说了嘛:“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父子也就不成其为父子了。

    他穿越到这一世以后,遭遇和听闻了太多让后世人瞧着不顺眼。但这年月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啦。所以早就有发泄的**。如今就利用注经来小小地发泄一番,顺带还能得到抄袭、蒙人的乐趣——是勋就奇怪啊,自己从前怎么没想到这么好玩儿的事儿呢?结果他这一动笔就停不下来,一口气写了七千多字,旁边儿王粲都趴在案上睡得直冒鼻涕泡儿了……

    第二天上路的时候,是勋眼圈儿都是黑的。王粲呢,他如今瞧是勋那真是高山仰止啊——“吾未见好经有如是先生者也!”结果这还没回到鄄城呢,是勋就已经注完将近半部《诗经》了。

    进了鄄城以后。是勋去找曹操复命。王粲跟他告别,打算先去拜访荀彧,结果被是勋硬是给按住了,让他暂且先在自己家中歇息,谁都别见——“我主求贤若渴,仲宣大才,闻之必要即刻召见。仲宣且少待片刻。”

    他这阵子一直在郁闷,别人穿越到古代,那历史名人是一抓一大把啊,三言两语就全都能拢到麾下。可是自己呢?正经说起来麾下只有一个半名人——一个是吴质,半个是半死的管亥……好不容易结交上个猛将兄太史慈吧。还双手捧着献给了曹操。

    不过后来仔细一想,也就坦然了。终究自己没想着扯杆子打天下啊,荀文若推荐了那么多夹袋中人给曹操,不是也没在身边留下一个吗?只是虽然不曾留下,这年月很讲究门生故吏,荀彧推荐的人,就有一大半儿都念他的好,从此跟他名为同僚,份若君臣,所以是勋才一度怀疑会有个“荀党”存在。不管怎么说,自己给曹操举荐点儿人才,曹操也高兴,自己也多少能得着点儿利益——除非毛玠那种死硬脾气的,碰到点儿什么事儿,这些人才难道就不会帮自己一把吗?这也是一份无形的资产哪。

    所以说了,王粲得我给推荐给曹操,他要是去见了荀彧,以荀文若之得宠,以荀、王两家的世交,说不定这份荐举之恩就还得落到荀彧头上去。话说荀文若你举荐的人还少吗?干嘛还跟我抢啊。

    于是他诡言安抚好了王粲,然后就快马加鞭来见曹操。见了面,先递上刘表的回书,然后把出使经过大致这么一提。曹操说你详细点儿讲给我听,是勋摆摆手,说先别急,我听闻天子逃出长安,就快返回雒阳了,有这事儿吗?消息传到咱们兖州没有?你们商量过,咱要不要去救天子了没有?

    曹操说你问这事儿啊,有~~也就前阵子得到的消息,天子北渡黄河,暂驻河东,我还派人去谒见过哪。前两天卫将军董承有写信来,愿与我共尊王室,请咱运粮去雒阳,我们已经开了好多天会啦,这才刚敲定了方针。是勋心说好险,将将赶上个尾巴,于是急切地问:“主公意欲如何?”

    曹操说了,群臣大多建议送点儿粮草过去应付一下也就是了,只有荀文若、程仲德和毛孝先三人主张发兵去护卫天子。孝先是前两年就跟我说过啦,要我“奉天子以讨不臣”,这回文若又提出“奉主上以从民望”,我觉得他们说的有理,正好淮南五县也拿下了,袁术也不足为患了,就准备亲自启程到雒阳去。

    完了他问是勋:“宏辅匆匆问及此事,是有以教操乎?”见是勋装模作样地皱起了眉头,就又加上一句:“莫非以为文若等所言不妥?”

    是勋先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开口道:“文若、孝先等欲主公奉迎天子,此确为上策也,然所谓‘奉天子以讨不臣’、‘奉主上以从民望’,勋却以为有所欠缺。”

    “哦?”曹操拉住是勋的手,“正欲聆听宏辅之高论。”

    是勋左右瞧瞧,曹操明白他的意思,喝令仆役们全都退出去。等到室内就剩下了是勋和曹操两个人,是勋终于不再卖关子啦,说文若、孝先他们都提了七个字,那我也有七字方针,跟他们所说的大同而小异——“挟天子以令诸侯”!(未完待续。。)

    ps:  感谢 yisuoyanyu (是一蓑烟雨么?)朋友的月票!

第二十一章、奉耶挟耶

    演义上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其实这七个字不是曹家班发明的,而是袁家班发明的——正牌发明家是沮授,他曾经劝袁绍:“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奉天子以讨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听上去意思都差不多,但其实立场完全两样。“奉天子”是把天子摆在上位,“挟天子”是把天子踩在脚下,正经要按那时代君君臣臣的儒家主流思想,“奉天子”那是名正言顺啊,“挟天子”就彻底的政治不正确。

    可是如今是勋就偏偏把这政治不正确的言论说出来了——一则他知道曹操没那么迂腐,二则反正旁边没第三人了嘛,这三则么……老子要是主张都跟荀彧他们一样,那还能捞到什么政治利益啊!

    他跟曹操解释,说:“奉天子,可近奉也,亦可遥奉也,然近奉则恐为杨奉、董承、张扬辈所掣肘,遥奉则反为其所制。民望固当从之,不臣者固当讨之,然而若有人阳奉阴违,明为汉臣,实蓄异志,难道便不能讨之么?便如勋此番前往襄阳,亲见刘表以九旒龙旗为其先导……”

    曹操听了这话大吃一惊:“刘表安敢如此!”是勋心说你也别骂刘表,你以后干得只会比刘表更过分,接下去说:“因而我劝主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兵雒阳,排斥杨奉、董承等辈。而独执朝政。那时主公之令即为天子之令。不臣于主公者即不臣于天子。唯此政令一统,才能天下归心,进而芟夷群雄,以安汉室……”当然啦,他不能这会儿就劝曹操篡位,真的假的,还是要把“安汉”当作最终目标摆出来。

    “若不能挟天子而欲令诸侯,无异镜花水月。若不能令诸侯而欲安天下,亦为缘木求鱼。此勋为主公计也,然不可言之于他人。”

    是勋的话说的很明白:你光“奉天子”不成,你必须得在朝廷中得到绝对的发言权、决断权才行;你也不能光“讨不臣”,为了天下一统,你得芟夷群雄,管他们是不是奉汉统、尊汉朔呢,敢不听你的话就必须全部殄灭。这年月,忠臣安不了天下,得要权臣才行。

    曹操听了这话。眼前是豁然开朗啊,当下紧紧抓着是勋的手。连摇了好几下:“宏辅真某之子房也。”是勋心说别介啊,你已经夸过荀彧是你的子房了,最后不还是把他逼死了么?我可不当这种张子房……

    正事儿谈完,看看天色将暗,曹操唤人摆上吃食,说要跟是勋好好谈谈荆州之行。是勋心里一哆嗦——又要吃你家的饭?堂舅哥你饶了我吧!急忙伸手一摇:“且慢,勋有一诗,正要献于主公。”

    曹操说好啊,正好用你的佳作来佐酒——吟来听听?于是是勋捋捋胡子,曼声长吟道:“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正是王粲的《七哀诗》。

    曹操一边听一边击节赞叹,完了一皱眉头,说不对啊,诗是好诗,但这口吻就不似宏辅你啊,你啥时候去过西京长安?是勋微微一笑:“此非勋所作也,乃高平王仲宣所作——主公以为其人如何?”

    曹操说我听说过这个王粲,不过今天第一回听到他的诗,真是大才啊。是勋就问啦:“主公可欲一见其人乎?”曹操忙问:“不知王仲宣现在何处?”是勋说就在我家等着你召见呢。

    曹操大喜,急忙派人去召唤王粲,说干脆,等他来了咱们一起用饭!是勋心说得,这顿曹家饭我还是逃不过去……

    曹操非常欣赏王粲的文才,初次见面,即署其为西曹掾。当时从三公到郡国守、相,全都分曹治事,就相当于后世六部的雏形,比方说户曹、兵曹、簿曹,等等,但东、西两曹,按例惟三公才置,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幕府也都僭设此职——比方说刘表为镇南将军,曹操为行奋武将军,就都陆续设置东、西两曹。东曹主典选举,西曹主典府事,说白了,王粲担任西曹掾,就相当于是曹操幕府里的行政主管。

    这个职位说高并不高,说低也不算低了,更重要是直接跟在老板身边儿,位置非常关键。所以王粲是喜出望外啊,当场赋诗一首,颂扬曹操的德行。曹操听得高兴了,直捻他那并不浓密的胡子,是勋却觉得心里头有点儿泛酸——但凡老子要是也有这份作诗的捷才,就不用见天儿辛辛苦苦地到处跑啦,光靠拍马屁都能稳步升职。

    当然啦,曹操不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的老板,普通马屁他可不吃,这得相当文艺的马屁,才能把他拍舒服喽。能诗者必然能文,这年月即便公文往来,也非常看重文辞的优美,不是光文通字顺,把事情说清楚了就行的,所以既然能拍文艺性马屁,自然接得过公文撰写这类重任,因此曹操才肯重用王粲。

    第二天,曹家班又开会了,继续商量奉迎天子的问题——前几天的会议光决定了派兵去雒阳,但是派多少兵,以谁为先导,这些具体问题都还没敲定呢。会议当中,各人都陆续发表了意见,只有是勋一个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没办法,这些细节问题,不是他的长项。

    可是曹操最终还是点他的名啦:“诸君所言,宏辅以为如何?”是勋装模作样地拱一拱手:“先行之将,勋以为子廉可任。”原本的历史上就是曹洪一马当先去迎献帝的嘛,那就还是他吧。

    荀彧说啦:“须先使一文吏往谒天子,以申勤王之意,以免误会……”是勋暗中叹了口气,心说那肯定还是我啊——反正逃不过去,干脆老子先开口吧。也显得积极一点儿。于是迈前一步。打断了荀彧的话:“勋虽不才。愿先发雒阳。”

    曹操说宏辅你才刚从荆州回来,还没喘够气呢就又要远行,曹某真是不落忍啊——那你明儿个一早就动身吧。是勋暗中问候了曹操的大批女性亲属,然后摆一摆手:“且慢。勋虽愿往雒阳,奈何乡中曾有俗谚云:‘茂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可不虑啊。”

    东汉朝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所以把“秀才”给改成“茂才”了。是勋的意思。如今围绕在天子身边儿的还是一票军头,什么杨奉啊、董承啊、韩暹啊、李乐啊……自己去面谒天子和公卿,那没问题,可要是被那些军头拦着不让见,任务就难以完成了——“故求一支兵马,并一二壮勇之士为佐。”你得给我派点儿保镖,那我才敢去哪。

    郭嘉开口,说宏辅所言有理,但既为先发以通天子,兵不可多。点选精骑二、三百足矣。曹操一指夏侯渊:“妙才,卿可发麾下精骑三百。护卫宏辅前往。”太史慈出班请令:“某亦愿卫护宏辅赴雒。”曹操说你是大将,不可轻动,我派你做曹洪的副手,第二拨去迎天子也就是了。

    是勋心说要是子义肯跟着,那自己定然稳如泰山——他都不需要动手,只要把名头一亮,估计韩暹他们就都得给吓尿喽。可是曹操不肯让太史慈跟自己一起去,那么……典韦也勉强凑合吧?

    他当然没敢真的开口,典韦如今是曹操的亲卫队长,根本就不可能派给自己。于是迈前一步,开口道:“勋此番赴荆,得一壮士,为安丘孙宾石侄孙,膂力过人,又得南阳邓展授以空手夺刃之秘术,请主公授其名爵,使从勋往。”曹操说孙汶嘛,我昨晚听你说过了,还没来得及见,既然如此,任其为军中司马,暂做你的警卫。

    是勋最后提要求,说在座诸君谁跟朝官有交情的,帮忙写几封信,方便我到雒阳以后办事。荀彧说:“黄门侍郎钟元常与某有旧,这便作书引荐。”是勋心说钟繇啊,我知道~想不到连他也是你夹袋中人……

    第二天一早,夏侯渊拨了三百精锐骑兵,由一名同族将领夏侯兰为督,护送是勋和孙汶离开鄄城,赶赴雒阳。同时商定了曹洪三日后即发兵跟进,曹操则点集大军,十日后启程赴雒。

    是勋在临行前特意去拜访了太史慈,把魏延托付给他。为了避免麻烦,他没跟太史慈说实话,光说这是我一个故交之子,颇有膂力,喜好武艺,希望子义你好好教导他。太史慈那真是好朋友,二话不说一拍胸脯,说你放心好了,要真是棵好苗子,我肯定能把他给教出来。完了上下打量一番是勋,微微摇头:“可惜啊,宏辅你的根骨亦非甚差,倘若从小便能得明师而习之,今日亦可为将矣。”是勋心说算了吧,就我这穷山沟里夷人的身子骨,就算打小习武,估计撑死了也就蔡瑁那两下子……

    临出城前还得着份惊喜,原来曹操恐怕是勋身份太低,先别说见天子了,恐怕见了公卿都底气不足,所以遵守去年的承诺,让曹德行文归档,举了是勋为孝廉。是勋捧着文牍,这份儿乐啊……就跟后世考上个进士似的,老子从此以后的身份可就大为不同啦。

    随即率兵出了鄄城。是勋身为文吏、使者,按道理是应该乘车前往的,但他实在不耐烦跪坐在这时代那么颠簸的马车里,所以还是骑马,光让孙汶驾着车,装着行李,跟在后面。出城后他就问夏侯兰啊,说我道儿不熟,你看咱们怎么走合适?

    夏侯兰论辈分算是夏侯惇、夏侯渊的从兄弟,才刚二十出头,小伙子身高马大,面相老成,即便穿着重铠,那腰背也挺得笔直,瞧着就那么的可靠。听得是勋询问,夏侯兰就说啦,咱最方便就是先到濮阳,然后沿着黄河南岸走,七、八百里地,跑快点儿四天就到啦。

    是勋心说你疯啦,七、八百里地跑四天?你是行军啊还是驿站送快信啊?咱跑那么快干嘛?跑快了皇帝还没到雒阳呢,难道就跟那儿干等着?而且要是万一根董承啥的起了冲突,这第二队的曹洪还远远拖在后面,想找增援都找不到啊。别了,咱慢慢来吧,能够按照步兵的一般行军速度,七天到达那就成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 欣魂、五道tongx、东亚宅文化研究中心、易水凄雨、一见如故 ”等朋友给投的月票,为了答谢你们,请不要走开,今晚应该还有一更。

第二十二章、都外胡骑

    是勋出了鄄城,当天跑得挺快,晚上得以在濮阳城内睡了个安稳觉,然后第二天开始,他就故意压着速度,两天半才抵达胙城,又休息半天——再往前那就出了兖州地界啦,也等于出了曹家的势力范围,粮草、物资必须再重新整备一下。

    离开兖州,进入河南以后,景物立刻变得荒凉起来,春耕期还没结束,但不仅大片田地荒芜,少遇下田的农人,甚至往往数十里都不见人烟。是勋不禁慨叹:“乱世之可怕,一至于此。”夏侯兰说:“某听闻朱将军在时,河南的生产略有恢复,但当朱将军奉诏而归长安,百姓大多扶老携幼相随,宁可抛下祖业,也不肯离了朱将军。”是勋心说这就是愚民啊,你们以为跟着朱儁就一定有饭吃?朱儁返回长安,那就是虎落平阳啊,还不被李傕、郭汜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跟着他的老百姓呢?不是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