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原之役,宋援兵大至,完颜突合速从耶律马五、完颜沃鲁破宋兵四千于文水。宋将黄迪等以兵三十万栅于县之西山,完颜突合速复与耿守忠合兵九千击之,杀八万余人,获马及资粮甚众。宋将张灏以兵十万营于文水近郊,完颜突合速与完颜拔离速击破之。潞州复叛,宋兵号十七万,突合速、拔离速皆被围。突合速麾军士,下马力战,遂溃围而出。

    天会四年八月第二次伐宋,突合速、沃鲁以五百骑为前驱,往招河阳。先据黄河津,宋兵万余背水阵,进击败之,皆挤于水,遂降河阳……

    这些辉煌战绩,一桩桩,一件件,如点成线,将一名身经百战、所向披糜的战将形象勾勒出来。

    太原城破后,金国首任管勾太原府路兵马事是完颜拔离速,不过在于1127年秋冬之际,金军发起的、诣在歼灭建炎朝的第三次南侵之战中,完颜拔离速奉西路军左副元帅完颜宗翰之命,与其兄完颜银术可挥军渡过黄河,直趋江淮。眼下正在建炎朝的京西南路的邓、均、唐等州肆虐呢。

    在这等局面下,隐有金西路军四大战将之一称号的完颜突合速,接替完颜拔离速,成为第二任管勾太原府路兵马事,统领太原府及周边各州县兵马。

    这完颜突合速在金灭北宋之战中,有着如此骄人的战绩,但在金西路军四大战将,即:完颜娄室、完颜银术可、完颜拔离速、完颜突合速四将中,居然是吊尾的那一个。纵然以狄烈屡败金军所培养出的强大自信,也不得不感叹,金军战将何其多也,而宋军名将何其寡也。

    国临末世,名将衰微。或许,这也是北宋被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与完颜突合速这般猛人相比,那个韩庆和只能算平平,不过这位辽国降将所率领的那支契丹万人队,却是太原府兵马的主要战斗力量。这一点倒是与东边的真城府里,若大一支金东路军主力,却只靠王伯龙的汉军万人队撑场面何其相似?

    只不过真定府这样的局面,是被狄烈生生敲打所至,而太原府则是因为地处金军的大后方,府中兵马主要以镇慑当地有可能出现的零星反抗为主,对付这些无装备、无训练、无战术的三无人员,用二流部队就绰绰有余了。

    只是……天诛军是这等“三无军队”吗?韩庆和只率三千军兵,就敢向一支歼灭过两万金军的军队呲牙,难不成是那位一向以少打多、却屡屡获胜的龙虎大王自信心膨胀,个人感觉太好所至?

    “太原之役中,数十万宋国最后的精锐军队——西军,最后尽数覆灭在这四大战将手中,军中呼之为‘西军掘墓人’。”阿术仿佛看出狄烈的疑惑,轻声说道,“完颜突合速自命为西军克星,而我天诛军中,西军将士甚多,此事平定百姓均知,并非秘密。”

    狄烈皱起的眉头一点点舒展,脸上笑意愈甚:“要真是这样,那就有趣了,我会让完颜突合速明白一点——天诛军不是西军!”(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太原攻略 (上)

    三月十五,原计划为期三个月的协同作战训练,因为太原金军的异常动向,不得不中断,而狄烈原计划在六月份才发起的太原战役,不得不提前整整三个月。这对于还有很多准备工作没完成,并且刚刚扩编第一军的狄烈而言,实在太仓促了些。

    只是,对手并没有给天枢城与天诛军从容准备的义务,韩庆和在寿阳那支兵马的举动越来越明显,其游骑哨探甚至逼近平定西故关长城的防线,与天诛军巡哨发生交战,互有胜负。据参谋部推测,若无意外,未来十日之内,韩庆和有七成以上的可能,会发动对驻守在平定故关的天诛军白马旅的试探性攻击。这还是考虑到了雨季的影响,若排除这个因素,韩庆和发动攻击的可能性将达到九成以上。

    这也就相当于是说,太原金军,是铁定要对平定发起攻击的了。

    敌军来袭,自然是要打回去,天诛军还没有容忍的雅量,也没有示弱的必要。而在狄烈的字典里,更没有被动等待敌人肆意攻打的字眼——奈何关那样好的防守反击绝佳之地,狄烈都还要带一支军队打出去,节节阻击,更何况平定西关这一带远不及奈何关险峻的地势呢。

    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抢先手。而且一定打到敌人痛得直哆嗦,再不敢露头为止。

    这是狄烈的战争逻辑,对付完颜阿古如是,对付撒离喝如是。对付完颜宗辅如是……现在对上这龙虎大王,亦当如是。

    韩庆和要来是吧?你不用来了,我先打过去!完颜突合速想找麻烦是吧?不用麻烦了,我直接上门给你麻烦!

    虽然物资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第一师新战术没有完全磨合、虽然新兵训练没有完成、虽然天枢城乃至天诛军上下,都还没有做好打一场大战的心理准备……虽然有这样那样太多的不足,但是战争这个东西,从来就不会等你准备得完善到爆,才招呼开打的。

    敌人入侵了,有枪拿枪,有刀拿刀。什么都没有。削尖木棍也可以捅菊花……准备充分一点,就捅得狠一点;准备欠缺一点,就捅得温柔一点。反正都是痛,就这么简单!

    时隔一月。天诛军文臣武将。再次齐聚一堂。不过这一次聚集的地点不是知州衙门,而是隔壁的第一野战军军部会议厅。人员也要比上次少很多,尤其是文官。只有陈规、张角、侯方镜、王友植等寥寥几人,其余官员人等,包括那两位王爷都没到场。

    武将则到得比较齐,连天诛军扩军时未在场的第二混成旅旅长关忠勇,都紧急从济南赶了回来。马扩原本极想跟来,不过狄烈考虑到大战在即,自己在前线分不开身,不想马扩回来后跟赵榛有什么瓜葛。万一弄出什么妖蛾子来,赵榛倒也罢了,怎样处理都无所谓,但马扩这样的人才就可惜了。

    马扩已经站错一次队了,狄烈不希望他再站错一次,否则,哪怕再怎么欣赏这个人,他手下的班底都很难容忍一个在政治上屡屡站错队的人……

    出于保护马扩的目的,狄烈让济王赵栩与信王赵榛联名署印,任命马扩为知济南府事。这个任命与大宋一向任命的知府(州)军政兼管很不一样,既无“知某军州事”,也无“知某兵马事”的字样,也就是说,马扩无军事指挥权。关胜管军,马扩管民,军政分离。这是狄烈的天枢城势力一贯使用的行政手法。

    天诛军团级以上的将官聚齐之后,副参谋长凌远首先宣布会议纪律与注意事项:“一、不许记录,只能默记,记不全的,行动时会有专人传达,这一点不用担心;二、会议内容为一级绝密,与会者必须严守保密条例,你所听到的,看到的,出了这个门,就要管好自个的嘴,哪怕是家人至亲,都不可泄露。以上两条,若有违反及泄密行为,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上不封顶!”

    最后一句“上不封顶”,与会众人听了,心头少不得一颤。天诛军的老人就不用说了,新进者如傅选、王忠植、刘泽之辈,心里都是一悚。他们的独立旅这段时间,几乎就没操练别的,一个劲儿的死操军纪,军中为此已鞭笞、杖击、号枷多人,甚至还斩首十数人,其中不乏各寨老兄弟与骨干份子。为这事还几乎闹出了哗变,还好,没等狄烈出手,各独立旅就自家清理掉了。

    独立师的高级将领心里谁不清楚天诛军的实力,哪里会与一帮蠢笨手下犯浑,当弃则弃,毫不手软。还别说,将那些刺头去掉之后,各部队的训练效绩直线看涨。经过此事,对天诛军的军纪再了解不过的独立师,对那句“上不封顶”之意更是心知肚明。当下打起十二分精神,打定注意,出了此门,睡觉都得睁只眼,以免梦中说漏了嘴。

    狄烈环顾堂上众将,缓缓开口道:“参谋部的分析与白马旅的战报大家都看了吧,说说看,如何应对?”

    “战!”何元庆很干脆地吼了一声。随后杨再兴、关忠勇、张立、释智和、杨折冲、杨奋、高亮、左开、阿术等都表示附和。

    “整军备战。”傅选代表独立师说出了一个可攻可守的两可答案。

    文官那一边,照例是只带耳朵。

    狄烈点点头:“看来,对于战,各师旅的意见是一致的了。那么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一、歼灭韩庆和,小惩大戒之后,金军或不敢再犯,我军继续练兵,静特良机;二、先灭韩庆和,再夺寿阳城,为我平定西大门加上一把锁。此锁一日不开,平定以西一日无虞;三、灭韩庆和。夺寿阳城,直取太原!”

    最后一句“直取太原”简直比“上不封顶”那一句还要吓人。这一次,不要说独立师那一群刚收编的太行群雄,就连一向对狄烈极具信心的关忠勇、张立、释智和、杨奋等人,都惊讶万分,面面相觑。

    何元庆这个好战份子咧嘴大笑:“夺太原!好极!极好!咱们窝在这山沟沟里太久了,也该挪挪窝了。锦绣太原城嘛,的确是个好所在。”

    杨再兴坐在椅子上,身躯挺拔,军姿庄严。双目直视前方。只是平静地说了句:“宝剑砥砺半载,如今锋芒已现,当是把示于敌的时候了。”

    傅选与王忠植、刘泽、赵邦杰等人对视一眼,俱从对方眼里看到惊骇之色。夺太原!这个提议太惊人了。那里可有着满满的两万金军啊!而天诛军全军上下。却只得两万余人。拿两万去包围两万。还是天下有数的坚城,这得多疯狂的脑袋才敢想啊!

    傅选憋了老半天,还是不理会刘泽、赵邦杰的眼色。冒出一句:“恐失冒进。”

    狄烈看着傅选,笑道:“傅师长有话别憋着,我们天诛军开会,一向是畅所欲言,有什么意见建议,欢迎提出,大伙一起商讨。”

    傅选心下稍安,与狄烈接触的时间也不短了,他也看得出来,这位城主的确不是那种听不得反对意见的人,当下直言不讳:“我军兵力与敌相若,兵法有‘倍则攻之,十则围之’,歼灭韩庆和尚可,夺寿阳力有未逮,取太原……失之冒进啊!以某之见,第一条为良策。”

    王忠植也道:“眼下金军四面出击,淮河南北、关中东西,俱是胡尘。一旦我军兵临太原,旬月不克,各路金军生兵必定八方合围,届时我军将陷入战退两难之境。城主,天诛军有今日之局面不易啊!不可不慎啊!”王忠植是亲眼见过天诛军演习战法的,对于本军战斗力,比傅选更有信心,其言下之意,更倾向于第二条。

    关忠勇也出言道:“当日金军围困太原,领军的是金酋完颜宗翰,兵力达六万之众;而太原城里只有三千胜捷军,加上万余民壮助守。兵力如此悬殊,太原城却还能支撑了近九个月,直至最后城中粮尽,方为敌所破。如今有近万金军守城,我军倾尽全力,也不过二、三万之数,除去留守兵马及数量不少的辅兵,可投入作战的兵力无丝毫优势。在时间上,更无半点优势——我们不可能九个月的时间,好整以暇来攻城,甚至连九十日都不会有……”

    众将都沉默下来,便是杨再兴与何元庆都没有说话。

    少倾,张立开口道:“太原为平定卧塌之侧,平定是太原眼中之钉。我军与太原金军早晚必有一战,只是我第一军刚刚组建,训练磨合尚未到位,此时仓促出战,把握不大。我意应推迟太原之役,一边训练,一边准备,同时吃掉韩庆和部,并觑机拿下寿阳,与太原金军成对峙之势。待我军准备足够充分后,再发动太原战役不迟。”

    张立这有攻有守,并结合眼下天诛军实际情况的策略,得到与会大多数将领的赞同。就连旁听的陈规也抚须点头赞许,倒是张角不动声色,时不时瞄一眼狄烈,再看看在坐诸将,轻轻摇头。

    狄烈等了一会,见再无人提出新观点,这才沉声道:“诸君的想法与建议,我已了解,主要认为我军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与劣势,尚不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坚战。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出战,一旦战局不利,就有可能陷入重围,葬送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诸位都是这么想的吧?”

    众将莫不点头,便是攻战心切的何元庆,在看到杨再兴迟疑一下点头之后,也磨磨蹭蹭地跟着应合一下。

    狄烈平静继续道:“诸君这样想原也不错,不过好象无人提及此时发动太原战役的有利之处。那么我就来说一说,请诸君论断。”

    “先说说此时发动太原战役的必要性。我天枢城所在,为太行之中,井陉之道,处在金军东西两面夹击之中。东面出井陉,就是河北重镇真定,西面出寿阳,则是河东中枢太原。诸君可曾想过,如果东西两镇金军同时向我天枢、平定二城发动进攻,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局面?”

    狄烈这个假设,令文武将官们齐齐吸了口凉气。若当真出现这样的局面,不消说,天枢城一定会遭到重大损失。东面有个奈何关还好,运用得当,几百人就可挡住千军万马;但西面却没那般险要的地势,而且平定城外方圆百里的村庄田地上,尽是春耕的百姓,一旦铁蹄闯入,后果不堪设想……

    杨奋轻吁一口气,道:“还好,眼下东边真定府的金军,已被我军重创,短期内是不可能再对我天枢城造成威胁。而西边的太原,趁其尚未对我军足够重视,先斩其爪,继夺其城(寿阳)。便如城主所言,只要寿阳这把锁不被打破,平定以西,甚至整个平定,都可安然无虞。”

    众将连连点头称是,对当日奈何关之战的意义,又多了一番新的评价。

    “眼下是三月,真定金军无力再犯,太原金军仍小觑我军——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时间拖到六、七月,甚至八、九月之后呢?我们是准备得更充分,战斗力更强了,敌人呢?半年之后,真定府的金军兵力是否恢复到去年九月前的状态?现在在京东、江淮一带与建炎军打得不可开交的金东路军兀术部、斜卯阿里部、完颜奔睹部会不会被完颜宗辅调回来?当我军击破韩庆和部,攻取寿阳,形成威胁太原之势,正攻略关中的完颜娄室、肆虐京西的完颜银术可、完颜拔离速等西路军大将会不会率部汇聚于太原,对我军形成绝对优势兵力?”

    狄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一个个可能,将在座所有将官们彻底镇住,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是啊,你准备好了,敌人也不会停滞不前;你变强了,敌人也不会还是那么点可怜的力量。你困难,敌人与你一样困难,而当你度过难关之后,敌人的力量同样也会有长足进展,无论比人力、物力、兵力,金军都要强过天诛军太多。眼下金军东西两镇,一个是没缓过气来,一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旦等东面之敌调兵遣将完毕,西面之敌从损兵折将失城的打击中揍醒过来,天枢城还是象现在这样从容布署、游刃有余吗?

    只要想一想,东西两路大军,全部如临大敌地对天枢城虎视眈眈,聚集大军形成合围之势,所有人都不禁感到头皮一阵发麻。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真定府那边是不消说了,那位右副元帅只怕狠不得咬下狄烈一块肉来,手中但有足够的兵力,谁都不会相信,他能忍住不对天枢城动手。

    而西边的太原呢,没错,眼下完颜突合速没太把天诛军当回事,可一旦天诛军按计划歼灭韩庆和部,再夺取寿阳城,只要完颜突合速还没有自大成狂,铁定会将天诛军当成大敌对待。被敌人重视,感觉上是不错,但面对千军万马时,可就没那么爽了。

    难道真的就如城主所言,要么不打,要打,就直接打到别人家门口?!(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太原攻略 (下)

    看到会议厅内众将脸上或郑重、或恍悟、或惭愧的表情,张角牵了牵嘴角。这位令人看不透的城主,总是能将他的意愿与决心,一点点地灌输给属下,从而影响他们的判断,进而扭转他们的思虑。这样力排众议,决定一场战争的事情已发生过多次,从第一次奈何关之战,到饮马滩大战,再到第二次奈何关之战……他的决定,永远充满着冒险精神,这一点,与这个时代大多数中原出身的将领那种保守思维截然不同,倒是与屡屡弄险却常常获胜的金军战将很相似。同样的,过往辉煌的战绩证明了他的冒险是成功的,而这一次,又会如何?

    看到众将已经初步认同自己的观点,即这个时候恰恰是攻占太原最好的时机,狄烈趁热打铁,再次抛出一个极具份量的砝码:“我军要面对的敌军总兵力,是寿阳城韩庆和三千契丹兵及一千守卒,太原城完颜突合速的七千兵马,合计一万出头,至于太原周边,诸如盂县、天门关、榆次、平城、太谷、祁县、文水、清源等城池,兵分且寡,无法形成合力。这些县城的军兵老实呆在城池里,我军要歼灭或许会费些手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