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山野村民并不知道天枢城是怎么回事,不过一来见这些军队官吏十分正规,二来大家都是汉人而非异族政权,心理上自然也就不会抵触了。

    平定虽然只是一个县城。但却是军州级别,一般是由钤辖或军都监坐镇,无论在级别上还是地盘范围,都相当于一个州。平定军虽地处深山,但地缘范围接触却很广:西接太原府、北临真定府、东靠赵州。南倚辽州。而这些地方基本上都为金军所占,尤其是太原与真定,更是有重兵驻守。平定是天诛军向外扩展所必须的第一块跳板,同时也是一个四战之地。

    正因如此,狄烈不得不把手上的大部分兵力洒出去。只在天枢城留一个警备营,防守本城与东、南奈何关口。饮马滩大战后。井陉关已在事实上归属天枢城势力范围,但苦于兵力不足,加上不想过度刺激真定金军,只得暂时放弃。第一步兵营驻防平定、榆关二城,第三步兵营驻防乐平,余下二个步兵营与四个骑兵营则全面铺开,分别前出至东面与赵州交界的静阳寨、南面临界辽州的乐平山、西面正对太原府的寿阳一带,严密监视各州府金军动向。

    狄烈手上十一个营,近六千人马,全部铺开在这方圆六百里的范围内,兵力一下就紧张起来,以至于不得不将教导营也派遣出去,边行军边训练。但不管兵力再紧张,狄烈也没想过抽调三个女兵营。不仅是因为女兵营的训练还很不充分,更因为女兵的特殊性,使她们必然成为天诛军乃至天枢城的秘密存在。

    好在狄烈手上人力充足,物资雄厚,当即又扩建了四个营,分别是第五、六、七、八步兵营……没错,只有步兵营,没有骑兵营。不是没有马匹,更不是没有骑兵装备,而是没有合格的兵源。这一点,很令狄烈及各骑兵营指挥使感到无奈。

    当四个新兵营在平定城的大校场上展开如火如荼的训练之时,已经血誓加入天枢城行政班子的赵宋宗室子弟,正纷纷奔赴各军、县、乡、里,以宗室之尊,担任各级吏目及里正、户长和耆长(专司“逐捕盗贼”)。

    其实这些宗室子弟,在汴京之时,要么靠祖荫混个诸殿班直,要么在太学就读,要么在吏、礼两部,担任无足轻重的小官吏,基本没有一个能混到实职差遣的。但是在天枢城的分配之下,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干实事的职位。虽然头衔很小,基本上就是县一级的押司、录事、手分、贴司等等小吏。州一级的孔目官、勾押官、开拆官、押司官,粮料官这些多半轮不到他们,但每个人都干得很踏实。因为狄烈派遣他们奔赴各自岗位时说得很清楚:“我以天枢城主之名,在这里撂下一句话——绝不打压任何一个真心为天枢城做事的人!做得好,该升职的升职;做不好,该撸下的就撸下。能者上,庸者下!就是那么简单!”

    就在天枢城势力崭露头角、蓬勃发展之时,秋意萧瑟的建炎元年的九月悄然过去。平静了大半年之久的中原大地,开始进入一段风云激荡、金戈铁马的岁月!

    从这一刻开始,靖康之后,胡风汉魂,即将再一次进行决死的碰撞!。。)

第一百四十七章 摊 牌

    原平定军治所平定城都监衙门,如今的天枢城军政中心,大堂之上,军政双方要员济济一堂,专注地聆听保密局第一、二情报司(原情报组升格为司)的最新情报总汇。。首先,就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时至今日,想必在座诸君都已经知晓,五月间,原大宋康王、安国、安武军节度使、河北兵马大元帅,皇九子赵君构者,已于南京应天府即位称帝,改元建炎。目前,建炎朝收束原大宋中原溃散军兵,组建御营司。其兵力布署大致如下:原河北兵马副元帅宗泽为东京留守,团结留守司四万余人马守卫黄河防线;王渊为御营司都统制,团结御营司五万余人守卫淮河防线,以保障两淮路和两浙路的军需补给能从汴河漕运至开封;原知同州唐重接替原陕西宣抚使范致虚为京兆府知府、永兴军路经略制置使,守卫关中。”

    当天枢城右都丞、第二情报司司长张角,刚刚将这一爆炸性消息公布时,大堂之下,顿时群情激动,议论纷纷。不过,那些激动议论的,多是中、低级官员及宗室子弟。像陈规、张角、侯方镜这样的高级文官及赵栩、赵偲、赵供、赵儆、赵忠这样的高级幕僚(由于这些王候身份敏感,既不能不用,又不可重用,所以,一律安排幕僚之职系糜),还有一众高级武官,都已事先知晓。因此,一个个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是的,对于这些高层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利好消息。那些王候们就不用说了,自古皇家最无情。你康王赵九登基了,那么比他更有资格问鼎大宝的济王赵七怎么办?毫无疑问,如果赵栩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应天府的皇宫之前,等待他的必定是一个悲惨结局。最好的结果,就是幽禁终生。而像赵偲、赵梃、赵供、赵儆这些王公候伯们。也会很自然地被划归于济王一党,政治生命彻底终结。所以,下面身份低微的宗室子弟可以投向建炎朝,唯独像他们这样的皇族大佬却偏偏不行。

    陈规、张角、侯方镜等人,则是早已看出他们的这位天枢城主,绝非甘居人下之辈。在他们看来,以天枢城的实力。能不能与建炎朝分庭抗礼不好说。但在这两河无主之地,割据一方。成诸候之霸业。当无问题。对于天枢城称霸,张角与候方镜都是很热切的。唯有陈规委宛劝说狄烈竖立起济王这面大旗,这样,无论在大义上还是名份上,天枢城与天诛军,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朝廷正规军。这样,对于以后收复失地。聚拢人心都有很大的好处。

    陈规此人忠心于宋的确是不假,但并不表示他就一定会选择建炎朝。从皇权嫡长制而言。赵栩比赵构更有资格身登大宝,而且又有渊圣皇后为倚凭。可以说。如果在两河一带建立一个北朝,绝对比康王所建的南朝更名正言顺。而以天诛军的战斗力而言,若能有雄师数万,击败金国亦非不可能之事。届时荡涤胡虏,迎还二帝,则天下归心,南北合一……而他陈规,也将彪柄青史……

    可惜,陈规的好梦被狄烈击碎了一半。狄烈拒绝迎立济王,理由是,一旦打出了这张帝王牌,与建炎朝之间就再无圜转之地,必将是建炎朝的生死大敌——没错,赵构可以与金国议和割地,可以向金国称臣纳贡,但绝对不可能与立赵栩为帝的天枢城势力妥协。相反,从此天枢城会成为建炎朝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到那时,建炎朝的第一等大敌就不再是金国,而是天枢城。届时由不得天枢城选择,双方非得死掐到剩下一个为止。这样搞岂非便宜了金国?而且还陷入了战略上两线作战的被动。

    “这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催结局,你认为我会采纳吗?”这是狄烈最后的答复。中国人自古以来最擅长的就是内斗,狄烈绝不想在自己立足未稳,实力不足,而且又有金国这样的大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过早地陷入内斗的漩涡当中。

    陈规无奈,虽然他不愿相信这样的结果,但熟读史书的右都监大人也是知道,自古帝王家斗最是没道理好讲。狄烈的假设的确存在着可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当真出现这样的情形,他陈规就是千古罪人。所以,他只得老老实实闷头做事,指望着天枢城做大做强,真正击败金国,迎还二帝,一雪千古奇耻。等到驱逐鞑虏之后,这天下是谁坐庄,那时再看实力人心吧。反正不管怎么说,总是汉家的天下就成。

    狄烈不立济王,不想陷入内斗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那只是表面说得出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想当曹操。这话怎么说呢?曹操当初迎还献帝,固然是可以挟天子以令诸候,占据了大义制高点,可是同时也等于是缚住了自己的野望。结果他虽然位极人臣,赐九锡、假节铖、进魏王、剑履上殿,只差一步就是天下之主……但就是这一步,他迈不过去,无论朝廷内外,都是阻力重重。正应了那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把一个皇子推上神位容易,但当人家已成神之后,再想拉人家下来,可就难喽……结果曹操终其一生也只是魏王,而篡位大业,也只能交给下一代来完成……

    狄烈可不想成为老曹的翻版,而且,身为一个现代人,他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头顶上有一个皇帝。给自己造成制肘不说,光是跪拜就不可接受了……宋朝还算不错,没有后世辫子朝的三拜九叩奴才礼。重臣见皇帝,只要不是在正式重要场合,多数行平身礼。当然,有些重要场合还是要跪拜的……话说狄烈从降临到这个时代开始。还没跪拜过任何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文臣的心思如此,武将呢?

    狄烈手下的武将,绝大部分出身草莽,少数是前朝的低级军士或军官。这些人,绝对不会反对改朝换代。之前觉得天枢城兵强马壮,又有皇室在手。可谓占尽天下之先,成龙有望,没成想突然冒出一个建炎朝来。这可是一个占据着江南半壁江山与大义名份的王朝,尽管官兵的战斗力与金军相距甚远,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收拾起来怕是不比金军更好对付……这也使得天诛军的武将们难免郁闷。

    因此,从皇室到文臣到武将。没一个有好脸色的。

    这时,堂下的宗室子弟与官吏纷纷建议。应上书建炎朝。与之联合,或者归附。

    狄烈等他们议论得差不多,意见基本统一之后,方才平静地道:“诸君的意见,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个,一是联合,二是归附。首先我要说。联合是异想天开!建炎朝是什么?我们天枢城是什么?如今我们兵不过万,地不过一军州。你们觉得够格吗?或许诸君对我天枢城充满自信,嗯。我也很自信,觉得实力不会比建炎朝差。但是,别人会相信吗?换做是你们,会相信吗?”

    狄烈说到这里,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声音越发激昂:“再有,有人说要归附……在座诸君多是知史之人,我想请诸君想想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公瑾对孙仲谋说的那番话。兖兖诸公皆可降曹,唯君不可降曹。这句话也可套用到眼下这般情形……”

    狄烈没有详细多说,只是意味深长地朝赵栩等宗室方向看了一眼。

    赵栩如果不是深深忌惮此人,早已跳起来骂人了——明明是你自个想自立,不欲寄人篱下,却把这个叵测之心祸水东引,简直岂有此理……

    那些宗室子弟与官吏,做实事不一定行,但对这种以古喻今的弯弯道道,却是门儿清。此时无不脸色大变,惶恐不安地偷看那位脸色白一阵青一阵的济王,再不敢言语。而赵栩却是有苦说不出,说实话,在这件事上,他确确实实是没法洗脱的。皇家的事情,还有谁比他更清楚。想当初,渊圣登位,三皇兄郓王赵楷倚仗父皇恩宠,心生妄念,意欲逼宫,结果被殿帅何灌所阻,功败垂成。三皇兄就此被幽禁府中,昔日的风流神采、雄姿英发,尽付东流。这样的情形,千万不要出现在自己身上才好……想到可怕处,赵栩不禁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

    坐在赵栩身旁的赵偲、赵供、赵儆等王公,均是相顾叹息摇头,作声不得。赵偲更是不时打量不远处,那神色自若的天枢城主,越发感觉此人绝非一武夫。轻轻一番话,就将矛头引向济王,同时令下边人人闭口不敢多言,这般心计几乎不亚于他们这样的官场人精,端是可怕。

    这时,只听张角拍拍掌,吸引诸人注意后,沉声道:“说完了建炎朝的消息,现在,再说说金国方面的消息。”

    堂上宗室子弟与官吏们一听张角之语,不禁心头一颤:是了,又是秋高马肥之时,去岁正是这个时候,金军二度南下,攻略两河,亡我大宋。如今建炎朝初立,莫非……

    果然,张角第一句话就与建炎朝有关:“根据我军多名情报人员收集到的消息,七月间,原金军东路军右副元帅完颜宗望身死。接替他职务的,是金酋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颜宗辅。随后,金国以建炎朝逼死其所立的伪楚帝张邦昌为由,尽起燕山、云中、上京、东京、辽东、辽西、平州、长春八路精卒,约十三万人马,隶于诸忒母,再度入侵两河,矛头直指建炎朝的行在应天府……”

    这个消息顿时令堂下炸开了锅:好不容易天开眼死掉一个敌酋,结果又来一个、又是两河、又是十余万如狼似虎的凶卒……虽然金军主要是冲着建炎朝去的,但对这两河要地,估计也不会放过。而天枢城,距离两河实在太近……想到此处,不少人脸上都露出惊恐之色。更有人由张邦昌的悲凉结局,想到建炎朝对有意染指皇权之人的狠辣手段,不禁悚然而惊,脑海里连想都不敢再想什么联合归附之事了。

    张角随后的话果然印证了众人的担心:“此次金军南侵,主要目标虽不在我,但是,也不要以为我军就可以置身事外——完颜阿古全军覆没,栾城军器一夜被劫,这个消息,真定府的耶律铎一定知道。之所以没有轻举妄动,不仅仅是慑于我军战力,更主要是因为兵力不足所致。而如今,金军主力南下,真定为必经之道。相信耶律铎一定会请调大军,进犯我天枢城——我天诛军与金军之间,必有一战!”

    狄烈目光一扫,这一次,堂下诸人再没有悄声议论,人人都是脸色沉重,心有戚戚焉。

    张角大致将目前的形势解说完毕,下面,就是狄烈的总动员了。

    狄烈慢慢从椅子上站起,走下台阶,踱步堂下,环顾诸人,神色平静道:“诸君,当前形势的确非常严峻,我们将会面临天枢城成立以来,最大、最严酷的考验。但是,诸君也不必太过担忧。我是个军人,就从军力上给诸君分解一下——金军出动十几万人马,听上去是挺可怕,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与参谋部及军方诸将作了分析。首先,金国需要分出一部分军队留守本国,防备国内的异族,同时警戒与高丽,西夏,蒙古的边境,因此能够投入两河战场的不会超过十万。而这不足十万的兵马,又要分出河东、河北东路及河北西路三路。其中,河北西路是金军主力,这支主力大军的目标,是汴京!这才是金军的战略目标,而我天枢城,不过是次之又次的小目标而已。因此,参谋部估计,金军投入太行的总兵力,不会超过三万;而直接针对我天枢城的敌军,不会超过两万。”

    两万!这个数字比起刚才的十三万,实实在在可以令人松一口气。这不,狄烈刚作完分析,堂下就是一片悄然地吐气声——但纵然人人吐气微声,却架不住上百人同时吁气,那气流之声,还是十分地响亮刺耳……

    狄烈眉头微皱倏展,深深地将目光投注在这些人的身上:“我想,诸君都不应该忘记一件事——你们都是劫后余生的幸存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家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但这并不表示,你们就不会再遭受第二次劫难,再死上一回!眼下大敌当前,诸君当齐心协力,共御外侮,切不可心存侥幸之念。今日我有一言赠予诸君——天枢城存,则诸君存;天枢城亡,则诸君亡!何去何从,三思慎行!”

    平定会议结束之后,统一思想的天枢城,开始全力动员,厉兵秣马,迎来新一轮的抗金高(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四十八章 遭 遇 (上)

    十月初,河北西路,相州城十里外的洹水河畔,一支数百人的骡马商队正在补充休憩。!

    此时两河一带,因金军大规模入侵,早已是商旅绝道,乡民逃散。这样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出现在金军所控制的重镇相州城外,着实显得有些突兀。难不成这支商队有什么倚仗,竟不惧金兵杀人劫贷?

    张荣的倚仗就是手中的五十多斤重的铁杵,这杆七尺长,儿臂粗的重型兵器为纯钢锻造,前端三尺长的杵头有六个棱面,寒气森森。抡圆了砸过去,无论是金银铜铁还是皮革骨头,都只有一个下场,稀烂!

    此时,张荣手上正抓着一块破布,蘸着被天波营人马搅动得半浑不清的河水,细细擦洗铁杵棱面上的皮毛碎肉与白粘粘的脑浆……

    九月十二从天枢城出发,这支三百人的伪装商队为了避免麻烦,基本上避开大道,专走小路。只是在乱世当中,没有一块地界是太平的,大道固然会有金兵巡逻盘查,小路也少不了一股股的剪径毛贼。你不想找麻烦,麻烦自会找你。

    张荣等人以前也是吃这碗饭的,将心比心,只要对方不过份,接济点钱粮没问题,但若是贪得无厌……一百二十名精锐悍卒,都不用动枪,人手一把手刀加旁牌,一个简单的刀盾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