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韦同行,投奔许都。其父曹汲,长于冶炼之术,造断二十札宝刀,而受任诸冶监监令,又因改造曹公犁”得诸冶都尉:其内兄邓稷,棘阳邓氏族人,原是棘阳小吏。归附曹公后,任海西令,断断两年,执掌两淮屯田,拜屯田都尉。曹朋,虽邓稷赴任,所建功勋甚多。随荀休若出使江东,破陆氏命案一宗……,后任海陵尉,与吕布屡战曲阳,却因私自放走吕布家小而获罪。”

    曹朋愕然,抬头看向胡昭。

    古人收徒,是一桩极为重要的事情。

    人道:天地君亲师。

    师道之重要,可见一斑。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了人家的老师,就要为学生的一辈子而操劳。胡昭既然要收徒,自然会仔细打听曹朋的事迹。只是未想到”他打听的如此清楚。

    胡昭说:“做人难,犹甚于求功名……,曹朋,你所求,却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学生不求那圣贤之道,只求此生,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吗?”

    胡昭陷入了沉思。

    “友学,可有志向?”

    “志向?”

    “欲做人,需立志……你学做人,又为哪般?”

    曹朋友情肃穆,神色端庄”“学生求学”求为天地立心,求为生民立命”求为往圣继绝学,求为万世开太平。”

    十六岁的曹朋,正处于变声阶段声音略有些嘶哑,一字一顿,却有千斤。

    这段话,他曾在祖水河畔”与郝昭,与典满许仪说过,当时还差点遭了雷劈。而今,他再次说出这番话语,却包含了信心。我为穿越众,不但要求身前名,更要为身后谋,否则就是白来一遭?所以,当他说出这一席话,字字发自于心”也使得这一席话,更透出凝重色。

    胡昭脸上的笑容,戛然而山他怔怔看着曹朋,片刻后长身从床榻上站起,仰天大笑。

    “曹朋,你一路跋涉,先下去歇息吧。

    听说你带了扈从来,只是入我这书院,却不得扈从随行。你若住书院,只能使扈从返回陆浑:若留下扈从,就要自行安排?你欲如何选择呢?”

    曹朋想了想,“学生好清静,就住在书院外吧。”

    “那你自己安排吧。”

    曹朋起身”双手抱拳举过头顶,一揖到地,而后告辞离去。

    当他要出门的时候,就听胡昭在他身后说:“我这后阁外,卧龙潭边,尚有一块空地。你如果想要在这里造房而居,不妨就安排在那里吧。明日”我将开堂解《论》,到时候会命题与诸生。若你能写出佳作,方可入我门墙:若写不出…………曹朋,你便自行返回许都吧。”

    “喏!”

    曹朋应命退出房舍。

    面试应该算是通过了接下来还会有一场笔试。

    曹朋在门口搔了搔头,心中苦笑一声:拜个老师,还真麻烦。

    说起来胡昭的规矩好像很大。

    可细想的话,这年月的名士,都有这个毛病。

    当初在棘阳的时候,庞德公赠他《尚书》,却未曾开解。只说若曹朋读通了,方可拜入山门。

    如何判断曹朋是否读通,还不是一样要考试?

    毕竟曹朋和卧龙潭书院的普通学生并不一样。胡昭开设书院”教授方圆三百里的学生读书识字,这叫做教化;而曹朋也好,司马懿也罢,其性质就是传道和授业,要求自然不一样。

    司马懿在门口等候,见曹朋出来便笑呵呵的迎上前来。

    “贤弟,如何?”

    “先生让我在后阁外造房”还说明日会命题考试。”

    “哦,这没什么……先生命题,大都有规律可循,就似我当初拜师,正好逢先生解《孝》”所以命题也是以《孝》的内容而立。对了,先生可告诉你,明日他会讲解什么文章?”

    “论。”

    司马懿笑道:“那就好办了,先生明日命题,必与《论》有关。”

    好办个屁!

    曹朋感到有些头疼。

    没错”他对《论》不算陌生,可不代表”他能写出佳作。

    这件事”还真有些麻烦“…………

    司马懿作为胡昭的亲传弟子”非常热情的陪着曹朋”来到了胡昭所说的那块空地上。曹朋发现,这块空地距离胡昭宅邸后阁”不过几百米的距离。空地的一片,是一片桃林…………

    中间大约有一千多平方米的空地,毗邻卧龙潭,景色倒是非常动人。

    再过两天”就是初夏。

    可陆浑山中,凉风习习,丝毫感受不到半点炎热。

    曹朋搔搔头,对司马懿说:“这里如何营造房舍?”

    司马懿想了想,“反正这漫山遍野的树木和毛竹,找本地村民帮忙搭建一下,也不算麻烦。

    不需要造的太好,只需先住下来。

    恩”不过你可要小心一点”这里的民风很剽悍,可不要和村民发生冲突。请他们帮忙,千万别谈什么钱帛,请他们喝酒就行。不如这样,你先让他们凑合一下,我带你找本村里长。”

    “如此,烦劳兄长。”

    好在,夏侯兰等人虽弃了车仗,可是行李却没有落下。

    在曹朋的吩咐下,夏侯兰命人在空地上先搭起了几座小帐,郭寰与步鸾”则操持着准备饭菜。

    曹朋虽司马懿,走访了村中里长,把事情说了一下,里长非常爽快的应承下来。

    他也听人说了,曹朋是朝廷官员,前来拜师求学。所以操办起来,也非常认真。而曹朋呢,听从了司马懿的劝说,命夏侯兰带着几人”入深山中狩猎。而后又命人骑马,到山外买酒。

    一来二去,当天将入夜时”两间简陋的竹舍,已经有了雏形。

    里长还把家里的被褥取来”说是山中夜风很寒冷,不妨用来御寒。曹朋谢了之后,便让郭寰和步鸾先住在竹舍中,自己则随扈从们,住在军帐。把打来的猎物和买来的酒水,分增与村民,卧龙潭的村民顿时喜出望外,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离去。山民不重钱帛,他们热情好客”并非图谋钱财。如果你给了他们钱帛,会使他们觉得,你瞧不起他们,是侮辱他们。

    曹朋也不由得暗自感激司马懿,若非司马懿提醒,他又怎知这其中奥妙?

    司马懿住在学舍,入夜之后,便告辞离去。

    天黑后,气温徒降。

    曹朋坐在军帐中,从行囊里取出一卷《论》,秉烛夜读。

    天晓得,明天胡昭会出什么幺蛾子呢?

    心里,不免有些恐慌……

    第二天,天刚一亮,司马懿就把跑来找曹朋了。

    “怎么,先生开课这么早吗?”

    曹朋刚练完了拳脚,见司马懿过来,不由得好奇询问。

    “非也,非也!”司马懿笑道:“咱们这书院,辰时开课。不过呢,先生定下了规矩,每天早上,所有人必须聚在一起,锻炼筋骨。而且,是先生亲自教授,也是咱书院的习惯。”

    东汉时期的读书人”可不要那种病秧子。

    书要读好”身子骨也必须强健。

    曹朋和司马懿”从后阁入宅邸,出中阁”便来到了前堂。只见数十名青年,正随着胡昭一同健身。

    胡昭的健身之术,是东汉时期极为流行的引导术,共一百零八个动作,模仿飞禽走兽。

    后世马王堆出土过一套千年引导术,就类似于胡昭传授的这套健身术。

    似瑜伽?似太极?似五禽戏?

    反正曹朋也说不清楚。

    他和司马懿在两庑回廊下”随着学生们一起练习。

    “兄长,咱们为什么不去和他们一起练习呢?”

    司马懿一耸肩膀,苦笑道:“非是我不想去,而是他们不接受我……,对了,昨天你来的时候”周奇是不是为难你了?”

    “呃……,…”

    “他是本地人,而且是书院里众弟子的领头人。

    这个人……也说不上有多坏,只是心胸有些狭窄。我初入书院的时候,曾和他发生了一点误会”所以一直都不太融洽。连带着,书院的弟子们对我也很排斥,只好一个人在此健身。”

    哈”没想到夹名鼎鼎的司马懿,还吃过这种鳖?

    曹朋下意识的向那周奇看去,却发现,周奇也正在朝他看来。

    两人目光相触,周奇朝曹朋笑了笑,算是打招呼。曹朋也报之以笑容,而后又看看司马懿,心中若有所悟。

    也未必是周奇心胸狭窄,和司马懿自身”怕也有关系。

    司马懿出身高门,这高门子弟,总是有一些傲气或者说,傲慢。

    也许,正是这种傲慢,使得双方误会越来越深。曹朋想了想,但并没有与司马懿说破……

    何必为这种事,得罪了司马懿呢?

    别看他现在对我挺热情,万一恼了他,说不得会记恨于心。

    晨练结束,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去。

    胡昭并没有理睬司马懿和曹朋,自顾自的返回房间。

    将近辰时,司马懿叫上曹朋”一同走进前堂大厅。这是一见足有四百多平方米的厅堂,胡昭正襟危坐,下面则是一个个蒲团和条案。书院的弟子们,分别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来”胡昭冲曹朋招了招手”用手一指旁边的条案。曹朋恭敬的行礼,而后走过去,坐了下来。

    他坐在司马懿的旁边,侧对着讲台,与众弟子分开。

    许多人并不认得曹朋,而胡昭也没有刻意介绍。但大家都知道”坐在这个位子上,等于胡昭已收下了曹朋。不少人眼中,流露出羡慕之色,更有人在堂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胡昭也不理睬,拿起惊堂木,啪的拍在条案上。

    刹那间,堂上鸦雀无声!

    曹朋坐在蒲席上“洗惚间,似有回到了前世学校的课堂!~!

    ..

第261章 爱莲说

    也许是前世受到的教育,让曹朋对古人的书院,总有些反感。

    所有的电视剧里,都是一个糟老头子,带着一帮子小孩儿,摇头晃脑,之乎者也,透着酸腐气。

    可是,当他真正坐在讲堂的时候,却生出别样的感受。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当代经学大师,郑玄。延熹九年,也就是公元,臼年,发生了东汉末年的第一次党锢之祸。事情的缘由,是在于士家与阉宦之间的冲突,在这次党锢之祸中,如李膺,陈实、杜密等二百余名士,被下狱捕捉,另悬赏辑拿逃亡者。

    随后,由于外戚集团的支持,框帝下令释放李膺等二百余人。

    但不久之后,阉宦集团发动了反击,阴谋陷害,使李膺杜密等人,一并下狱处死。至灵帝建宁元年,也就是公元,臼年,各州郡查究党人,凡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皆受到牵连,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党锢之祸。所谓党锢,也就是视为党人,而遭受禁锢,断绝其入仕之路,用不得为官。当时郑玄是杜密的故吏,又被杜密赏识提携,因而也被视为党人。

    建宁四年,郑玄遭遇禁锢。

    在被禁锢之后,郑玄闭门不出,隐修经业。

    汉代的经学,有今古之分。秦始皇焚书之后,汉代有一些儒生,凭记忆背诵出一些经文,用当时通行的文字,也就是隶书记录整理,称之为今文经;西汉成帝、哀帝时期,刘向父子从一些藏书中,发现了用古箱文编写的《左氏春秋》,再加上在孔壁上锁的的一些经文,以及《毛诗》等著作,形成了古文经学派。有汉以来,今古两个学派之间的冲突从未停止。

    郑玄初从第五元(人名)学习京易和公羊春秋,属于今文经学派;后来又随张恭祖学《周官》,《左氏春秋》,属于古文经学派。他融合今古,在被禁锢的岁月中,创出了‘郑学,学派,注释了百家经文。郑学经文一出,顿时引发了一场轰动。黄巾之乱以后,士子们开始抛弃了原有的今古文经学,转而崇尚郑学经文,并使之成为,天下所宗,的新儒学。

    时值今日,十五个春秋过去。

    郑学经文已成为主流,开堂授业,莫不以郑学经文为基准。

    胡昭生于熹平四年,在求学过程中,也受到了郑学经文的影响,所以讲解莫不以郑玄所注的《论》为主体。不过,胡昭所学博杂,在讲解经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加入自己的观点。

    由浅而深,由易而难,通俗易懂。

    曹朋发现,自己听的是井井有味……”

    在诵读《论》的时候,合着古人那极富特点的韵律,阴阳顿挫,也很有意思。

    不知不觉,一个晌午过去,郑玄取小槌轻轻敲击铜钟,也预示着下课。

    根据书院的规矩,晌午一个时辰,午后一个时辰,中间留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吃饭。至脯时,全天课业全部结束。

    曹朋和司马懿起身,走出讲堂。

    而其他的学子,则三三两两聚在一处,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有道是食不言,寝不语。

    不过对于这山民学子来说,似乎并没有这么多的规矩。

    “那个曹朋,听说是朝廷命官?”

    “恩,我昨天去山外时打听了,骑都尉可是比咱们县长还要人“我还听说,这个姓曹的,颇有名气,不是个普通人。”

    “既然入仕,为何又来求学?”

    “这个……”谁又知道呢?估计也是个高门子弟,想从老师门下,获取点声名吧“”

    “你们可别乱说,曹都尉和那个人不一样。昨日我爹去帮他造房,他送了我爹一作野猪腿,和一坛子酒。曹都尉挺和善的,他那些扈从一看就是经过世面的主儿,那位哪能相比呢?”

    学子们口中的‘那位“就是司马懿。

    看得出,司马懿在这所书院里,人缘并不是很好。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学子从门外走进来,拎着两个沉甸甸的食盒。

    “来来来,曹公子请客……”呵呵,他的扈从晌午刚猎来的麋鹿,送给咱两只唐腿。都烤好了,大家快来,否则可就没了。”

    食盒的盖子打开,肉香扑鼻办山民们虽然也会狩猎,但说实话,猎来的猎物,大都要去换成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如此一来,他们反倒没有多少机会食肉。

    几名学子犹豫了一下,忍不住那扑鼻肉香,起身过来。

    有人带头,立刻便有人相随。眨眼间,这庭院门庞内外就热闹起来,学子们吃的是津津有味。

    “友学,你这又何必?”

    可马懿和曹朋在一起吃饭,忍不住问道。

    也许,在他看来,曹朋这种行为,不免有讨好之嫌。

    曹朋笑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此后我等还要在这里生活,关系融洽些,总归有好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司马懿听罢,不由得笑了!

    饭后,曹朋和司马懿再次返回学堂,明显感受不同。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不管这些山民学子是否真的接纳曹朋,但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出几分亲近。

    “曹都尉,多谢了!”

    “是啊,曹都尉,你那房舍可曾修好?若需帮忙,说一声便无”

    “……”

    诸如此类的招呼声,此起彼伏。

    就连和曹朋有过冲突的周奇,看到曹朋,也不由得点头致意。

    曹朋满面笑容,一一回答,使得学子们也更加热情。

    司马懿眉头一蹙,眼中露出一丝了然之se。他在这书院整整一年,还未见这些学子,如此态度。此前,他和山民学子,可谓是泾渭分明,所以至今也没交到什么朋友。或者说,他根本不屑于和这些止,民打交道。昨天,他告诉曹朋山民的习俗,今天,他发现自己,要想曹朋讨教一下,这与人相处之道“怪不得曹朋年纪这么小,就能有如此的声望。

    其人也傲,远而严,近而温……”

    司马懿这心里面,不由得暗自佩服。

    这时候,胡昭走进讲堂。

    见到这讲堂中,极为和煦的一幕,他眼中闪过了一抹笑意。

    “晌牟时,我们讲了乡党。

    今天正是月末,按照规矩,我要审核你们这一月所得。这一个月里,我们讲了《说文》,学了《孝》,解了《论》”所以今天,我要审一审你们的文章。今日命题,就以……”

    胡昭露出狡诘的笑容。

    “我知道,你们一定会以为,我会以《论》而命题。”

    司马懿脸se一变,曹朋脸se也跟着变了。

    “可我偏不让你们如意,今日就以窗外莲池为题,做佳文一篇。”

    讲堂上,轰得一阵骚动。

    曹朋扭头向司马懿看去,却见司马懿苦着脸,似有些不知所措。

    胡昭,倒是个有趣的人。他昨天告诉我,今天要讲什么,也知道,司马懿一定会提醒我……”

    这算不算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

    曹朋,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只是他脸上的笑容,旋即消失不见。

    蹙眉捉笔,露出沉吟之se。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