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孙,我问你。

    老周会不会随你?虎头会不会听从你调遣?潘文佳,愿不愿意服从你命令?冯超答不答应,你在这里大兴邓氏宗族?

    平常时,他们会听从与你。

    但如果你心怀杂念,你看他们会不会答应。

    我知道,你想振兴家族。可问题是,你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和资本。你看看阿福,他已是曹公族人,又如何?还不是听从调遣!曹公命他做什么,他绝不会有半点犹豫。因为他看的比你清来“你想留下来,你妻子,你儿子,该怎么办?你真以为,海西人会和你一心?”

    “我……”

    “棘阳邓氏,是棘阳邓氏的事情。

    如今你已脱离了棘阳邓氏,又何必再念念不忘?公苗的智谋虽好,可有时候心却大了一些。

    心太大了,并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当你的心,遮住你眼睛的时候,就会有杀头之祸。”

    “那……”我回去。”

    “不,你现在不应该回去。”

    “啊?”

    “我倒是觉得,现在不适合返回许都,而应该去下郊,协助徐缪。

    单以政事而言,子山不输于你,甚至更强于你。但他一直随阿福身在淮南,对这里并不是太清楚。此次东海三十七县造反,子山即便有能力应付,一时间也怕难有头绪。你撒手离开,会给人赌气之嫌。而公苗甚至有可能会趁机为难子山,到时候麻烦的,还是你啊 …““那我该如何是好?”

    “去下郊,为徐理出谋划策。

    至于东海郡的作乱,你可以把你的想法,通过徐理之口传达。如此,公苗即便心怀不满,也不敢违抗命令。而子山也能从容布置……”待他稳住局面之后,公苗就算不满,也无可奈何。”

    邓稷沉吟片刻,轻轻点头。

    “先生,可这样一来,公苗似……”

    濮阳闺喝了一口酒,沉声道:“公苗才华横溢不假,然心大,且私心甚重。

    我倒是觉得,让他留在这边,可以多一些磨练。有私心不是坏事,怕的是这私心,蒙了眼。”

    邓稷沉默了!

    濮阳闺这一番话,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

    濮阳闺只是在说邓芝吗?

    未必!

    恐怕他更多的,是在提点邓稷。

    邓稷比濮阳闺官高权重,但是在一些问题上,濮阳闺看得比邓稷更加清楚。

    这两年,邓稷的心何尝不是变得大了,人也似乎有些飘了。甚至有些时候,他存了与曹朋争锦的念头。许多人都在说,邓稷能有今日的成就,赖曹朋甚多。包括海西许多重要的职位,全都是曹朋安排的人。也就是说,邓稷是在吃曹朋给他留下的老本,而曹朋的声望也日盖巨大,使得邓稷心生嫉妒。这嫉妒心一起,难免会蒙了眼!从海西官员的委任,就可以看出邓稷心里的变化。当初曹朋留下的人,渐渐和邓稷疏远,转而开始任用邓氏子弟……”

    濮阳闺一直想和邓稷说说,却苦于没有机会。

    此次接离任的时机,他干脆把话挑明。

    你不要和你兄弟存了争锦的念头,说实话,你兄弟根本就没看重这些,他和你走的是两条路。

    雨,停了!

    邓稷仍呆坐在亭中。

    濮阳闺是什么时候离开,他也记不太清楚,心里面平添了许多失落。

    也许,自己是应该离开海西了!

    海西虽然发展的不错,可它毕竟就那么大点的地方。自己守在一隅,自以为才能卓绝,可实际上呢?想当初郭嘉帮他,是希望让他多几分阅历。而后来,邓稷似乎有些被迷了心。

    “胡班,我近来“真的变了?”

    胡班轻声道:“老爷,你已经有很久没有写信给夫人了。”

    “啊?”

    邓稷抬起头,“有吗?”

    “从去年夫人离开之后,您在刚开始写了三封信,后来再也没有写过“夫人来信,你也没回。”

    心中,突然再起了一阵傀疚。

    邓稷深吸一口气,露出一抹苦涩。

    原来,我真的变了!

    想当年,曹楠和他同甘共苦,默默忍受了多少委屈。当离开许都的时候,邓稷时常挂念妻儿,可是这一年来,思念妻儿的次数,明显比从前少了。估计曹楠谁也没告诉,否则阿福早就来信痛斥悔“仔细想想,邓稷觉得濮阳闺说的一点都没错:他何曾真正控制过海西?

    海西的巡兵,是冯超在管。

    海西的乡勇,则归同仓统帅……”

    潘樟是曹朋收的人;王买,是曹朋的兄弟。

    人言邓稷营建了今日的海西,倒不如说,是曹朋一手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想想,如果他和曹朋反目,他麾下的这些人,会毫不犹豫的离他而去。可是在此之前,邓稷并没有觉察到。他一直以为,是自己打造了今日的海西,但回想起来,并非是这样。

    海西最兴旺的集市,是曹朋一手所创的行会组织。

    而曹朋的声名越来越响亮,在中原的名声也变得越来越大。此前金市行首黄整从雅阳来时,还称赞曹朋的了得。那时候,邓稷是一句都没有听进去,只沉迷于自己那个小小的世界中。

    不行,如果我继续留在这里,会与阿福相差越来越大。

    我是他姐夫,怎能被他比下去呢?

    回许都,只有回许都,我才能走的更远““胡班,收拾一下行李,待子山抵达后,我们去下郊。”

    胡班闻听,顿时笑了。

    “我这就去安排!”

    海西,太小了,太小了……”

    建安五年正月二十三,步骂任海西都尉。

    邓稷离任之后,并未立刻返回许都,而是带着家臣奴仆,直奔下郊。

    与徐理一番密谈之后,徐理暂以邓稷为徐州从事,并命人上奏朝廷,把实际情况一一告知。

    二十五日,刘备在郏县起事,将陈琳所做枚文传示东海,与袁绍遥相呼应。

    同日,刘备又命吕布假子吕吉为朐县长,命吕吉出镇朐县,威胁伊芦。可就在吕吉州离开郏县时,周仓率水军,自郁洲山出发,在朐山登陆。而伊芦长邓芝领兵出击,占领了朐县。

    顿丘都尉潘璋轻骑出击,于二十七日,在羽山伏击吕吉,大获全胜。

    二十八日,夏侯渊和吕虔自泰山和琅都出兵,攻入东海郡。同日,减霸传信,命昌稀投悔“不过,这些事情与曹朋并无太大感谢。

    他更不清楚,邓稷在海西发生的种种事由。

    诛杀文丑,擒获高览的第二天,曹朋便奉命来到读亭,接手渎亭防务。

    甘宁被任行军司马,类似于参谋长的职务;阚泽为主播,夏侯兰和郝昭,分别授军司马之职,分领步骑两部。一个检验校尉,下设五个军司马,各领四百人。曹朋未上任,这手里的班底已经初具规模。同时,随同曹朋一起赴任的,还有一个名叫田豫的青年,出任军中丞。

    袁绍在曹朋上任的当天,便向曹cao发动了攻击。

    只是这一次,曹cao已有了准备,命乐进向他靠拢,使得阵型极为紧凑,令袁绍最终无功而返。

    但不两曰,曹cao便放弃了大营,退至酸枣进行防御。

    双方战事再次陷入了胶着,一时间难以分出胜负……”而曹朋此时,已顾不得曹cao。他虽清楚的知道这场战争,最后是以曹cao大获全胜而告终。但战事发展到这个地步,他也帮不得大忙。

    更何况,他手中也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尽快解决……”!~!

    ..

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

    今晚返回成都,明日会正常更新。

    感谢大家的体谅和支持……

    ——————————————————————

    阴沟渎亭

    这名字怎么听,怎么觉着怪异。

    阴沟?

    也不知道是那位牛人想出这么诡异的名字。也许是因为阴沟位于大河之阴,所以才叫阴沟?

    反正,曹朋不是很喜欢这里。

    曹朋驻守的地方,名叫渎亭

    位于酸枣西南,阴沟水与济水在这里交汇,形成一个奇异的十字交叉形状。

    由此向东南,过济水便是封丘县城。而渡过渎亭,便可以直抵中牟,也就是官渡战场所在。

    此时,许都本部人马,正在官渡紧锣密鼓的进行布局。

    为此荀彧甚至将郭嘉贾诩和程昱全都安排在官渡,就是为了能够与袁绍进行一场决战……

    曹朋大抵上明白,曹操命他驻守渎亭,其实就是把自家的退路,交给了曹朋。

    这是一种信任,同样也是一种压力。至少在曹朋看来,驻守渎亭的压力,甚至比当初在白马时还要大。如果渎亭一旦出现问题,不但是驻守酸枣的万余精锐完蛋了,连曹操也要面临危险。所以,这渎亭要守住不但要守住,还要守好,守得万无一失,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国让,渎亭现有多少兵马?”

    田豫立刻回道:“四部,共八百人。”

    “只有八百人?”

    曹朋有些吃惊,愕然看着田豫,“不是四部人马吗?”

    按照东汉的兵制,基本上是以二和五的倍数来进行计算。之前说过,汉军最基础的单位是伍,一伍五人,两伍一什;五伍也就是五十个人,组成一队人马。而后两队组成一屯,设有屯长,又名都伯。做到了屯长,基本上就算是正式的基层军官,比队率要高出一等级。

    都伯之上,也就是曲长。

    两屯为一曲,曲长又名军侯;两曲成一部,也就是四百人一部,设有军司马。

    根据边军和京畿军的区别,每部的人员也不尽相同。比如边军,一部差不多有八百到一千人左右,而京畿军每部满员只有四百。通常五部,即为一营,设检验校尉或者校尉来统领。

    按照这个计算方式,也就是边军一营在四千到五千之间。

    而京畿军武器装备精良,远非边军可比,所以一营满员也就是两千人。至于这战斗力嘛,还真不好说孰优孰劣。边军常年在苦寒之地作战,而京畿军戍卫京畿,同样是训练有素……

    只不过如今也说不清到底是哪一支更厉害。

    曹朋听完田豫的话,脱口而出道:“可是北军兵马?”

    田豫摇摇头,“是边军。”

    此时的边军,大抵是说郡兵乡勇。

    曹朋一蹙眉头,“怎么回事?”

    田豫苦笑道:“这支乡勇是浚仪兵马,原本属妙才将军所辖。后妙才将军调走,归于广昌亭侯……前些时候,主公刚夺回濮阳,尚未抵达酸枣。广昌亭侯暂领陈留兵,与袁军交锋数次。结果……你知道,那文丑非同小可,数次交锋,广昌亭侯损失不小。这一营兵马原来的校尉名叫陈雉,被文丑临阵斩杀。所部当场溃败,后来收拢回来时,只剩下这么多人。”

    原来,是一支溃军。

    怪不得田豫提起这支兵马时,有些吞吞吐吐。

    事实上,曹操手中除了北军五校、虎贲武卫两军和虎豹骑之外,其余兵马基本上是由乡勇郡兵组成。这些人的战斗力很难说有多厉害,可是一旦遇到溃败,就会立刻出现大批逃兵。

    一般来说,临阵搏杀,一支人马折损一成半时,就会出现大规模溃败。

    如果主将阵亡,那就不可避免的出现逃兵现象。这些人从战场上逃走后,很多人就不再归队。或是投降,或是成为流寇,反正很难说清楚具体的下落。这也是在东汉末年,人口普查很难进行的一个原因。各地流寇是越杀越多,其实许多流寇,就是从官军转换而成……

    八百军卒

    也就是说,浚仪武卒只剩下两成兵力。

    曹朋回过头,看了看跟随他的本部兵马,也不由得暗自苦笑。

    他这次到渎亭,一共带了六百人。

    一部骑军二百人,一部步军四百人。其中有一半,是他原来的老部下,剩下的人则是曹操从手中抽调出三百精锐武卒填补上来。就算加上那渎亭的八百溃军,也凑不够一个满员营。

    “只有八百人,为何还分为四部?”

    田豫苦笑道:“四部军司马都在,各有各的人马。

    最多的一部有三百余人,最少的一部,不足百人……问题是,谁也不愿低头,只好暂时依照原先所部安置。司空一直都想要收整这些溃兵,奈何袁军逼迫太紧,始终抽不出手来。”

    曹朋,大概明白了其中缘由。

    都是军司马,哪怕是没有了部曲,也不想被别人吞并。

    被吞并,就代表着自己地位的降低……于是乎,四个军司马谁也不肯低头,就僵持在这里。

    估计类似于这种情况的溃兵,还有不少。

    但由于曹操抽不出手,所以就暂时安置在一旁。

    曹操派自己来,是希望曹朋能够将这一支溃兵收拢起来。不要求他能冲锋上阵,只要在撤退之前,保证好退路不断。渎亭有一座浮桥,长有六十多米,是曹军撤退时的一条必经之路。

    自有汉以来,桥梁发展很快。

    东汉最流行的桥梁建筑,以石柱墩桥为主,其代表性桥梁,就是位于长安的灞桥。

    不过,汉光武帝年间,也就是公元34年,在后世宜都和宜昌之间的江面上,出现了第一座浮桥。渎亭浮桥,基本上就是依照宜都浮桥的形式所建造,可并排容两辆马车同时经过。

    曹朋勒住马,手指前方一片疏林,“国让,我们歇一下吧。”

    酸枣到渎亭并不远,两个时辰的路程,很轻松便可以抵达。

    曹朋突然停下来,显然是在听闻了渎亭的情况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希望能停下来商议。

    田豫大致能明白曹朋的心思,于是点头应下。

    兵马就地在路边休整,曹朋等人进了疏林之后,找了块空地坐下。

    “国让,还有什么状况,你一并说来。”

    田豫身为司空军谋掾,对这边的情况非常熟悉。几乎所有的军情战报,都会经由他手处理,曹朋问他,倒真是问对了人。

    想了想,田豫正色道:“这四部军司马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舒强。”

    “舒强?”

    “此人是陈留舒氏族人,其叔父便是袁术手下阜陵长舒邵。

    所部大都是舒氏子弟,故而极为骄横。妙才将军在时,也曾夸奖此人武艺不俗,所以……他手下虽然不足二百人,但最为心齐。往往舒强一语,营中无人敢与之辩驳。若有反抗,必群起而攻之。乐将军就是见此人太骄横,所以才不肯接受,害怕此人在军中坏了军纪。”

    还是个世家子?

    曹朋搔搔头,脸色有些难看。

    怕就怕这种抱成团的宗族子弟,很容易就惹出祸端。

    “还有呢?”

    “陈留吴班,字元雄,手中兵马最盛,有近三百人。

    此人素以豪侠而著称,年纪不大,可身手却极为剽悍。他也是陈留一大望族子弟,陈雉被杀后,也只他所部兵马损失最小,而且保存最为完整。不过吴班不怎么喜欢吭声,大多数时候比较沉默。舒强虽然骄横,也不敢招惹吴班……所以,能使吴班低头,校尉便可控制渎亭。”

    说到这里,田豫突然低声道:“我听人说,司空与陈留吴氏,似有关联。”

    陈留吴氏?

    曹朋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田豫的话中之意。

    曹操的祖母,那位吴老夫人,似乎就是陈留吴氏的族人吧……

    时隔一年之久,曹朋几乎快要忘记吴老夫人。她在许都很少出面,也从不干预曹操的政务。

    好像只是在曹汲归宗的时候,为曹汲说了几句好话。

    除此之外,吴老夫人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司空府中,除了少数几个心腹,很少与外人接触。

    田豫说:“其他两个,倒是没什么大碍。

    若校尉能解决吴班和舒强,则渎亭自可稳定……渎亭的情况大致如此,还要看校尉的决断。”

    曹朋在林中徘徊,并没有立刻给予回答。

    突然,他问道:“伯道,主公送来的那些人,战力如何?”

    “尚可,若与黑眊交锋,也能抵挡一阵。”

    “那军侯唤作何名”

    “韩德?”

    “呃……把他给我,怎样?”

    郝昭笑道:“本就是公子部曲,公子若需要,末将没有问题。”

    “那我和你说好,你这一部兵马,人数不会增加。黑眊是我最倚重者,我不希望有滥竽充数。”

    郝昭道:“末将明白。”

    “校尉已有对策?”

    曹朋一笑,“对策倒也说不上,但确实有些想法,还要到了渎亭之后,见机行事。”

    “也好”

    田豫并没有去追问曹朋具体是什么想法。

    他很清楚自己这个军中丞的职责,说穿了就是为曹朋介绍情况。

    曹操派他来的目的,并非是要他给曹朋多少帮助,实际上还是为了让他观察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