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镇河西?

    对于曹朋这突如其来的要求,郭嘉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河西的重要性,他们自然很清楚。只是在此之前,曹操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河北袁绍的身上,对河西也没有投注太多关注。这好端端的,曹朋为何要出镇河西呢?

    郭嘉和贾诩的视一眼,露出了然之色。

    而曹操则面带微笑,“友学言,五年之内,为我在河西打造出第二个海西县,大家以为如何?”

    第二个海西县?

    众人闻听,不由得精神一振。

    海西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中。

    如果曹朋真的可啊……

    荀彧放下书信:“友学的建议很好,我同意在河西设置军镇,友学可为护羌中郎将。”

    他这一句话,又使得众人惊异万命!~!

    ..

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

    呜咽的胡笳声,在草原上空回荡。

    夜了,星星点点的火光,映衬着申屠泽牧原口那胡笳之声悲戚而苍凉,令人不由得生出凄凉感受。有隐隐约约的歌声‘从远处飘来,只让人怆然涕下……

    曹朋心情很不好,披衣走出军帐。

    他的身子已经大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外仍日称病不起。

    来到草原多日,各方的磋商也已经展开口以刘光为首之人或明里,或暗处与呼厨泉进行商议,而田豫则秘密与南匈奴各部豪肿联系。虽在一个使团,却处在不司的立场。刘光要做的,田豫必然反对:而田豫所坚持的,也定是刘光否定。

    不过这些事情,和曹朋没有太大干系。

    曹朋此次出使塞上,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找到蔡邕之女,蔡琐。

    但茫茫草原戈壁,散落部族数百,乃至土千……更不要说那苍茫的鲜卑大草原土,更有不计其数的胡人部落。在如此情况之下,要找到一个女人,无异大海捞针。

    蔡殆当初是被胡人掳走,天晓得会流落何方。

    也许死了,也许成为低贱女奴口她又不是什么皇亲国戚,至少有线索可寻。一个普通的女子,混杂在大批被掳掠的汉人女子当中,谁又能知道她的身份呢?

    曹朋曾试图询问一些在匈奴部族里的汉人女子,也是毫无线索。

    也不知道,历史土蔡文姬是怎生被找到。不过这也说明,蔡文姬在匈奴部落里,至少不是默默无闻。为此,曹朋在私下里命人打探了许多部落,始终没有消息。

    “他们在唱什么?”

    曹朋心烦意乱的扭头询问。

    韩德侧耳倾听片刻,低声道:“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口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造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溃死兮无人知。

    公子,似乎是谁做的诗词……”

    如今的曹朋,可不是当年刚重生于世的曹朋。

    特别是这三年来,在黄月英的督促之下,他文化修养提高甚快口虽然说不得什么吟诗作赋北窗里的才华,但多多少少,也能品鉴出一些诗词的内涵和蕴意。

    那歌声,与胡笳声配合的相得益彰。

    歌词甚悲‘正合了胡笳的特点。

    胡笳,是一种将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者圆锥管形状,首端压扁为簧片,簧管混为一体的吹奏乐器。太平御览记载:胡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之胡笳。

    其起源,大致是秦汉之交。

    发明者是何人‘早已经无从查询。

    而到了汉代,又出现了两种胡笳。一种是簧管分开,芦苇制成,管上开有三孔的胡笳,主要流行于塞北地区,也就是曹朋现在听到了这一种胡笳:另一种则是张骞通西域之后,传入的木制管身,三孔,芦为簧的胡笳,流行于中原地区。

    这种胡笳在南北朝以后,便逐渐为七孔筚篥所代替,而后消失在中原大地之土。

    曹朋好奇的是,这诗词优美‘与音律相得益彰,极为传神。

    “这诗歌,是何人所作力”

    “哦……卑职这就去打听。”

    不一会几的功夫,韩德匆匆跑回来,恭敬的说:‘公子,打听到了,这是左贤王帐中的王妃所作。”

    左贤王王妃?

    那不就是刘豹的老婆!

    曹朋心里一动,“去打听一下,左贤王王妃是何方人士,胡人还是汉家人‘姓字名谁。”

    “赠!”

    韩德答应一声,连忙跑下去安排此事。

    曹朋则返回军帐‘眉头紧宜一起。

    有如此才学的女人很多,但是能做的好事,又能将乐律融入诗词中的女人,恐怕……

    只是,左贤王刘豹这个人,恐怕不太好对付。

    曹朋曾在暗处见过刘豹,这家伙是今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男子。大约在三旬左右‘个头不高,也就是品上下。但这倒是符合了匈奴人普遍特征,据说匈奴人的个头,都不是很高口汉代与后世有些区别,汉人的个头普遍高于胡人。而在后世,反倒是少数民族,特别是生活在塞北边荒地区的少数民族,要高于中原汉人。

    这,也许就是那该死的‘民族大融合,所致吧……

    曹朋可以感觉得出来,刘豹对曹操有此恐惧,但司时又有些排斥。

    他似乎更倾向于汉室一些,也许和他那‘刘,姓有关口几次会盟磋商时,刘豹都沉默不语。

    可是从他那双灼灼的眸子中,曹朋看出了此人对中原的野心。

    刘豹是谁?

    也许,在历史上此人不甚有名。

    但他有一个儿子,却极有名气……

    那就是刘渊,击败西晋,五胡十六国中建立匈奴汉国的皇帝,也是第一个对汉人祭起屠刀的胡人首领。曹朋知海刘渊,但是对刘豹并不犬清楚。只是本能的,对此人产生了一丝排斥口至于呼厨泉,垂垂老矣……此人,并不足以令曹朋恐惧。

    在几天的会盟中,曹朋对南匈奴大致有了了解。

    南匈奴的政权颇有些三位一体的味道。大单于总领部落,下设左右贤王分治,形成了一个极为完整的统治体系。三者相互间即合作,同时又相互提防和排斥,甚至部落之间,也时常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呼厨泉对南匈奴的统治力,似乎并不是特别强盛口于夫罗当初留下资本,足以令左贤王刘豹自成一系。

    而右贤王去卑,本是呼厨泉当年帐下小帅。

    只因为救过呼厨泉的性命,后来又竭力扶持呼厨泉,在呼厨泉上台后,才得了右贤王之位。论出身‘去卑不足以和刘豹相提并论。但此人胜在勇猛好战,名声也不是太差。他坐拥受降城,直面鲜卑中部大人轲比能‘手下的人口虽然比不得刘豹和呼厨泉,却尽是骁勇善战之辈,故而也成为呼厨泉极为倚重之人。

    卑去卑的态度,显得很暧昧。

    既他既不和刘光过多交流,也不与田豫有什么接触。

    面从表面上看来,去卑似乎只忠于呼厨泉口可曹朋却能感觉到,呼厨泉对去卑也颇有提防口总之,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呼厨泉、刘豹、去卑三人相互牵制,也使得南匈奴保持了一个极为平稳的势态。他们坐拥河套最肥美的土地,休养生息,一边对中原虎视眈眈口这几年来,南匈奴表面臣服,但实际上对中原的侵犯,甚于轲比能的中部鲜卑。毕竟,轲比能现在还面临着一个燕荔游的威胁。

    黑如果……

    只是如果!

    王如果蔡琐是左贤王刘豹的人‘那么刘豹会心甘情愿的让自己,把蔡琐带回中原吗?

    司反正换做曹朋,绝不会同意。

    渐军帐外,胡笳声渐渐止息,歌声也停止下来。

    申屠泽,沉浸在一派寂静的夜色之中,所有人都沉浸入了梦乡……

    韩德从外面打探来消息:那左贤王的王妃是一个汉人,姓什么倒是不太清楚,据说当初董卓被杀,李催郭汜作乱关中的时候,刘豹曾率部侵入关中,掳走汉人女子无数。那王妃就是当时被掳走的汉人,先是被一个部落豪肿看重,后来又献于左贤王刘豹口如今,王妃诞下一子一女,男名阿迪拐,大约在八岁年纪,女儿名叫阿眉拐,年仅五岁口据说,这位王妃深居简出,平日里很少抛头露面。

    曹朋,有些头疼了!

    时间,地点,还有发生的事件,似乎都符合‘而且人物性格,好像也没有错。

    只是没名没姓,终究有些不好确定。

    万一弄错了,岂不是耽搁了大事?

    “公子,据说这位王妃还做过几首诗歌,在本地流传甚广。

    我让人打听了一下,把那几首诗歌的内容都抄录过来……公子不妨可以参考一下。”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口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手里兮扬尘沙口人多暴猛兮如虫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悬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两拍?

    曹朋突然想起刚才那首诗中,曾有‘笳一会兮琴一拍,的诗文。

    如今,又有‘两拍张悬兮弦欲绝,的诗文……曹朋连忙翻开下一篇,就着烛光看去。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兮不如无生……风浩浩兮暗塞昏营口伤今感惜兮三拍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口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口雁飞高兮邈难寻……,五拍冷冷兮意弥深。

    胡笳十八拍!

    这难道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胡笳十八拍吗共曹朋心中‘几乎可以确认,做出这胡笳十八拍的左贤王王妃,应该就是蔡文姬。

    可是,这毕竟只是猜想,尚未得到确认。

    曹朋沉吟片刻,轻声道:“韩德,明日一早,你我前往左贤王营地查探一番,看看情况‘而后再做决断。”

    韩德说:“是否要唤土士元?”

    “不了,士元这两日在帮国让,就不要让他露面了。

    你和王双,还有四名飞旺跟随即可。如今咱们虽在胡地,我却不相信,谁能奈我何。”

    “卑职,遵命!”

    曹朋挥一挥手‘示意韩德下去。

    他坐在军帐里面,拿起案上的几篇诗文‘就着烛光一次次阅读。

    位于使团驻地大约三十里外的一座大帐里,一今年纪约二十七八的女子,侧躺在榻上‘轻轻拍着身边女孩儿的手臂,口中用匈奴语低吟民歌,眼中流露迷茫之色。

    却不知,故土尚有人记得我吗?!~!

    ..

第371章 千古红颜绝唱

    天亮了,朝阳升起。

    沉寂的草原,重又焕发出薄薄生机。牧民们赶着牛马,嘹亮的歌声在牧原上空回荡。

    曹朋一身便装,带着韩德王双和四名飞牦,施施然离开使团驻地。

    一行人骑着马,朝左贤王驻地行去。在前往匈奴驻地的路上,曹朋一次次与韩德等人交代。为了这趟出使塞北,曹朋也做了不少准备。特别是对匈奴人的习俗,曹朋可是下了一番功夫。日当晌午,远远就看到一队铁骑从驻地行出……

    这是左贤王刘豹的人马,往使团驻地走。

    曹朋眯起眼睛,领着人避开刘豹等人。待刘豹的人马远去之后,才慢慢靠近匈奴驻地。

    左贤王刘豹的王帐,面积很大。

    粗略估计,这块申屠泽牧原上至少有数万人,这些也是刘豹立足南匈奴的根本。

    王帐以下,还有许多依附部落。

    根据人口多寡,这些部落大人或称之为豪肿,或称之为小帅。

    一般来说,有控弦之士三千以上者,可为豪肿,而三千以下者,则为小帅。

    如果画一张结构图,便可以清楚的发现整个匈奴的体系。

    单于最大,其下是左右贤王。左右贤王以下,没有部落大人,也称之为豪肿。豪肺以下,又有许多小部落依附,为小帅……如此,就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

    这些年来,南匈奴和中原的联系挺密切。

    特别是呼厨泉继任以后,与中原地区更紧密相连。

    所以当曹朋等人进入左贤王驻地之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盘查,更无人为难他们。

    “汉家郎,有什么事情?”

    “美丽的姑娘,我们赶了很远的路,来到这美丽的牧原……只是口干舌燥,所以想讨些食物。”

    基本上来说,这时候的匈奴人对汉人还算客气。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匈奴人处于归化依附的状态。所以,当韩德用流利的匈奴语和他们交谈之后,一此妇女便取出食物和奶酒,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其中,还有不少汉家女子,似乎已习惯了草原上的生活。她们围着曹朋等人,询问故乡的消息。一个个透着别样的热情……草原,物竞天择!能生存下来的女子,自然有她们的不同寻常之处。不过,提起家乡,这些女人还是流下泪水。

    “汉家郎,唱支家乡的歌吧。”

    一个三旬妇人,看着曹朋恳求道。

    “我们离开家乡,几乎快忘记了家乡的民歌……不知道如今,家乡又有什么新曲?”

    远处的王帐,巍峨矗立。

    那金黄色的帐顶,在阳光下闪烁着恢宏之气。

    那就是左贤王刘豹的住处。

    王帐周围,有匈奴的军卒守卫。曹朋可以隐约见到,那大帐外面,几个匈奴少年正在玩耍。

    如何才能让王妃走出来呢?

    曹朋想了想,突然笑道:“我有一曲,可与歌之。”

    他让韩德从马背兜囊里取出一张古琴,摆放在身前。古人评论才学,除了诗词歌赋,经典文章之外,还将就琴棋书画。为士大夫,不懂琴棋书画,就会被人耻笑。曹朋这三年来,在黄月英的督促下,倒也略通音律,能狒上几曲……。

    他稳住了心神,手指在琴弦上狒过。

    一律琴声,悠然而起,在驻地上空回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朋的声音里,或多或少有一种沧桑之感。

    特别是这几年,变声期已过,声带成熟之后,令曹朋歌声中,带有一丝丝磁性。

    一曲歌罢,周围的女子,露出悲戚之色。

    有的甚至在暗中流泪……对她们而言,何尝不是断肠人?一群远离家乡的断肠人!

    远处王帐中,走出一个女子。

    她身着白色胡裙,还罩着一件斜襟兽皮襦衣。

    “母亲,你怎么出来了?”

    一个小女孩儿跑过来,一把抱住女子的腿,娇憨问道。

    她说的是汉话,声音清脆动听。女子微微一笑,弯下腰来将女孩儿抱在了怀中。

    “阿眉拐,刚才谁在歌唱?”

    “好像是那边传来的歌声……哥哥说,来了几个汉家郎。不过他唱的好难听,比不得母亲的琴声悦耳。

    女子顺着阿眉拐手指的方向看去,心里一动,突然道:“阿迪拐,咱们过去看看。”

    一个粗壮少年,笑呵呵的跑了过来。

    “汉家郎,你唱的好是好,但太悲伤了!

    能否换一首歌呢?”

    曹朋闻听微微一笑,眼角的余光,在不经意间向王帐方向扫去,就见一个妇人,怀抱一女,手牵一子,缓缓而来。是她吗?曹朋心里有此疑惑。看她的装柬,似乎不是普通匈奴女子。但是发髻略显蓬乱,遮住了面庞,以至于看不太清楚。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缕琴声,一首诗词……

    女人戛然止步,呆呆的向这边看来。

    只见她,面颊微微抽搐,片刻后陡然转身,向王帐行去。

    “母亲,为什么要回去?”

    “阿娘有些不太舒服……阿迪拐,你去请那个唱歌之人来帐中,我有事情问他。”

    阿迪拐答应一声,快步跑向曹朋。

    而曹朋,此时也注意到了那女子的反应,于是歌声随之一变,“莫信人言,虺不如熊,瓦不如蟑。为孟坚补史,班昭才学,中郎传业,蔡琐词章,尽洗铅华,亦无缨格,犹带梅檀国里香……”

    就见那女子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

    “母亲,你怎么了?”

    阿眉拐娇声问道。

    女子,已泪流满面。

    “兀那汉家郎,你乱唱些什么?”

    阿迪拐跑上前来,手指曹朋的鼻子,厉声喝骂道:“我阿娘让你过去,还不快走。”

    “你阿娘是谁。”

    曹朋故作迷茫的问道。

    一旁有人给出了答案,曹朋心中大喜,只是在脸上,仍露出疑惑。

    他示意韩德等人在一旁等候,跟着阿迪拐走进了一座大帐里。只见先前那女子,正端坐席间,云鬓梳理,挽成了一个汉家女的发式,正呆呆的看着曹朋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