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4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十四五岁,就是十四五岁。

    你再怎么装,也不可能像是二十四五岁……

    曹朋心里一动,隐隐猜出了,少年的身份。

    周不疑!毓秀楼外,史阿曾与他说”周不疑在。

    周不疑这两年在许都,接连挑衅曹朋,但曹朋始终没有回应。一来,他懒得和周不疑争执,二来呢,他在荥阳,而周不疑在许都,两人并没有交集。却不想,居然在这毓秀楼中相会。

    刚才在门外时,曹朋就听到了雅阁中的争执。

    就是周不疑和应场等人的辩论。

    而辩论的焦点”正是荀子的性本恶论。应场以为”人性本善;而周不疑却坚持认为,人性本恶。正因为恶,圣人所以教化……,这牵扯到一个教育的根本,所以双方争论的,也是极为激烈。

    只是周不疑这两年”太过于张狂,以至于不为人所喜。

    他驳斥过荀悦,和孔融争论过,批评过胡昭,抨击过钟繇…………

    而这些人,或是不擅雄辩”如胡昭:或者不屑于与之争执,如钟繇。孔融曾和他讨论过,但却发现,这少年好强词夺理,也就失了兴趣。至于荀悦”因《申鉴》一书,对谶纬之学进行批判,也和周不疑发生过一次辩论。那一次,周不疑以天人感应为基础,令荀悦哑口无言。

    毕竟董仲舒开创了汉代儒学的兴盛,而天人感应更被皇室所尊崇。

    荀悦本来是批判那些人为制造的祥瑞谶纬。可是牵扯到了天人感应,却不免有些束手束脚。

    曹朋曾研究过周不疑和荀悦的那次辩论”觉得是一次偷换概念的经典辩论。

    当然了,这也和荀悦是老实人有关,不知不觉,被周不疑带进沟里,等想要反击时,已无能为力。

    周不疑的才学究竟如何?

    曹朋并不清楚。

    但曹朋却可以从周不疑的几次辩论中看出一些端倪。

    这孩子博览群书,见闻广博;他思路敏捷,而且很懂得偷换概念的妙用,的确是有些本事。

    可孩子啊,你想成名没错”却不能如此张狂。

    你几乎把整个中原士林,得罪了一个遍……,有些东西,即便是你说的有道理,可你得罪了那么多人,又岂能有好果子吃?孔融这些人都是厚道长者,若换个心胸狭窄的”你小命难保。

    周不疑,也正在打量曹明。材肀件十肀肀肀肀肀肀十井料肀肀十井肀肀肀肀肀十井中肀人十十肀肀件肀肀肀件十十十肀件件肀肀扦十中从内心而言,曹朋并不痛恨周不疑。

    相反,他觉得周不疑很可怜。

    他还是个孩子…………一个根本不清楚,这世道有多么险恶的孩子。你看他强做出一副坚强的模样,在大人们冷漠的目光中,表面上似乎很镇定,但内心的惶恐,恐怕只有他自己明自十四岁,便来到了龙潭虎穴。

    虽然不知道,他究竟是受了谁的指使,却要承担着无尽的责任。

    雅阁里十几个人,却没有人坐在他的身边。从曹明走进来后,所有人似乎都在围着曹朋转,也就更透着少年的几分孤单。你能坚持多久?亦或者说,你能在这险恶的世界里,存活多久?

    周不疑脸上几分少年的倔强之气,挺着胸膛,毫无畏惧的看着曹朋。

    而曹朋,也看着他,目光灼灼。

    片刻之后,曹朋心里陡然间,有一丝怜惜之情。

    不是怜惜他的才华,而是怜惜他的倔强。你以为,披上一层名士的光环,便可以高枕无忧吗?

    那是你没有触动某些人的神经。

    否则的话,杀你就好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雅阁,突然间冷清下来。

    孔融等人似乎也觉察到了曹朋和周不疑之间的那种对立,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巴。

    说实话,孔融他们非常讨厌周不疑。讨厌他的无理搅三分,讨厌他的张狂跋扈,讨厌他的那种态度。但不可否认,这少年的确是有些才华,至少就才思而言,他远胜于同龄人。

    曹朋,同样是一个才学出众的人。

    而且还是个性子暴烈,敢砍了伏完之手”杀了韦端的人。

    若这少年不识好歹,惹怒了曹朋的话……

    心里,不由得有些担忧。

    良久,周不疑嘴唇张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哪知道曹朋却抢先开口道:“少年,我刚才在门外,听到你与诸君争辩。

    你说的一些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亦赞同。但是,你张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闭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我问你,你口口言天,言地……可知这天地”究竟有多大?人言九州,那你可知九州之外的欧罗巴大陆?可知道大秦国?可知道马其顿国?可知道波斯?可知道埃及法老?

    若不知天地有多大,你又如何与我妄论天下?”!~!

    ..

第546章 终究是个孩子(2/3)

    自大禹造九鼎,设九州。

    国人一直以为,身处世界中心,而九州之外,皆蛮荒之地。

    “元直方言,德”可知六百年前,远在万里之外的欧罗巴古国希腊国,就有人说过,美德分为两种,智慧的美德和行为的美德。前者从学习中来,后者从实践中得。那个人叫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三圣者之一。他还说过,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没有美德元直你今方十五,正是求学年纪。可你却不知上进,整日里与人争论,夸夸其谈,卖弄你的小聪明。殊不知,学海无涯,你今日的卖弄,正是将来的平庸。

    在座之人,皆高士也。

    你且问问他们,十五岁时,在做什么?

    你天资着实聪慧,能举一反三。可若不求学,只知卖弄口舌,又能坚持多久?以我看来,元直不堪言,德,一字。盖因元直不懂何为“德”所以也不足以与高士论,德,之高深。”

    “方元直言“天”何为天?

    有广义之,天”有狭义之,天,。今不言广义,盖因天道远,人道弥,不知人道,何以论天道。我们就说说,这狭义的,天,。依旧是一个蛮夷之地,在六百年前将天地四时的变化,分解为若干周期〖运〗动…,亚里士多德”将天体以地星为中心,做圆周上的匀速圆周这动。同时又有一派学说,认为地星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运〗动…………我想请教元直,可知何为圆周?又以为那一种学说为准?天人感应,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天,呢?”

    “嘉直自言博览群书。

    我且再问,可读过一部名为《历史》的文章?

    六百年前,在蛮夷之地,有小亚细亚海滨,一名为希罗多德的人在那里出生。此人从三十岁起”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祖籍遍及两河流域,南至埃及,西至西西里岛,北临黑海……

    历经多年考察,希罗多德著《历史》一书,言及欲罗巴大陆,乃至波斯,埃及等地。

    你可知当地风俗?”

    ,“修昔底德认为,历史的内容,就是刚刚发生过的事件,你对此可有看法?

    他所著《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不晓得元直可曾看过。那本书里,描述了欧罗巴大陆一场极为重要的战争。

    古人言,著史当微言大义,秉笔春秋。

    而修昔底德认为,要准确认识有关〖运〗动的过去,甚至我们这个时代以前的历史”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太过于造远。所以,他划分了考古和历史的范畴。那么你认为”他说的可正确?纵观孔夫子以来,著史者”可曾真的做到了秉笔春秋,公平二字?”

    “好吧,你说这些是蛮夷之学,那我们就来说一说圣人之事。

    孔圣人曾有门徒三千,言有教无类。其门下弟子,有匠人,有农夫,有商人,有官宦………而我却听说,你言,人生而有贵贱之分”那么我倒是想请教,究竟是夫子所言正确,亦或者你周不疑比圣人更加厉害?”

    曹朋深知,不能让周不疑抢了先机。

    这孩子伶牙俐齿,一旦被他抢夺了先机,占居了主动,自己可就处于被动之中。

    周不疑擅长偷粱换柱,而曹朋则要把这个节奏控制住。

    他不需要去和周不疑争论,只需要不断的发问,搅乱周不疑的思绪,使节奏始终都可以控制在他的手里。若是谈论经典文章,曹朋真不认为,自己能胜得过周不疑。这孩子从小受这方面的熏陶,远不是曹朋这种半路出家的人可以相提并论。当然了,重生十年,曹朋对这个时代的文章典籍,大都也有所了解。同时,他可以感受到,在东汉末年时,儒学容纳百川的包容性。

    甚至在唐宋时期,儒学都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百家争呜。

    一直到元朝,蒙古人并不懂得儒学的真意,于是将儒学定位为儒教,彻底摧毁了儒学流传千余年的传统。至明时,儒学的包容性已不复存在。理学开始兴起,变成了一种扭曲的宗教。

    曹朋可以在东汉,大谈蛮夷之学,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儒学,还有儒生,都在苦苦的追寻着儒学的真意。他们的包容性,注定了他们可以吸收各种不同的外来学术,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比经典,十个曹朋未必是周不疑的对手。

    可是比见识,凭空多出一千八百年的经验,一百个周不疑,也非一个曹朋的对手。

    曹朋抢占了先机,把话语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用一连串的提问,使得周不疑无法冷静思索,只能跟着曹朋的思路走。等到曹朋完全控制住了周不疑的思路之后,才予以凌厉的攻击。

    周不疑虽仍旧挺直胸膛,但脸色却渐渐变得苍白。

    曹朋所言,让他感受到了天下之大,他简直就是一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

    不仅仅是周不疑,就连之旁的孔融,也不禁为曹朋的言语所夺。他神色凝重,沉吟不语。

    “我在荥阳时,曾听闻元直和仲豫先生的辩论。

    对于谶纬符瑞,我是不太了解。

    不过我却知道,仲豫先生的〖道〗德文章,乃天下之楷模。他曾撰《东观汉纪》,详论朝廷得失,可以为后人所借荃。而元直,你今著有何等文章?以教化世人?

    或许你会说,张良萧何,皆无著作流传,确有大功于社稷。

    然今日言张良萧何”是因为他们已经做出了功绩。元直,我且问你,你有何功绩与我知呢?

    若没有”你又有何资格,去指责仲豫先生?

    你今十五,却弃学而不求上进:你今十五,置父母于荆襄,而身存许都,追名逐利:你今十五,未立寸功”却视先贤为无物。元直,非我严苛,实不知天高地厚,妄言圣贤,乃小人之举。

    你言贵贱。

    好,咱们就说说这贵与贱。

    自古圣贤处身立命,皆凭借自身。易开篇有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言贵者,子文十五,与我征战河西;我十五时,捕佐邓叔孙,在海西立足;子建轻浮”然十四可做华美文章。再言贱者,我认识许多人,他们出身不好,门第不高,然十五岁已可以自立于世上。或戎马生涯,征战天下;或农耕田地,上可使国库充沛,下可令自己饱贪。

    此,自强也。

    元直”你何以自强?莫非,就是靠着呈口舌之能”而安身生命?”

    周不疑脸色苍白如纸,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曹朋句句在理,让他的伶牙俐齿,毫无用武之地。

    曹朋冷笑道:“贵者,凭借自身才学,文可安邦,武能定国。上马而平天下,提笔可令苍生安居乐业。或教化苍生,或功在千秋。凭自身之能,而能立于天地间,便是真真正正的贵者。

    而那些不学无术,只知偷鸡摸狗,逞口舌之利,却无一技之长者,方为贱,卑贱的,贱,。”

    曹朋就差指着周不疑的鼻子,骂他是一个,贱人,。

    而后,他森然冷笑。

    “某自生以来,无愧苍生。

    我捕佐家兄,令海西大治,每年可向国家输送百万斛粮草。两淮之地,百姓安居乐业,自建安二年来,人口增加二十万;我征战官渡,曾率部斩颜良,诛文丑,纵横疆场,搏杀于两阵之间,斩杀上将无数;我出使朔方,治理河西,令河西重归中原,令河西从此不受兵祸。

    我征战凉州,三年间令凉州兵祸平定,为朝廷建立赫赫功勋。

    我著八百字文,可使幼童明天理,知古今;我著三字经,可是人知善恶,懂得忠孝……

    周不疑,你又何资格评论与我?你有何资格,说我不是?在座诸人,那个不比你学问高深,你又有何资格,〖言〗论他们的不是?依我看,你没有资格评价任何人,若欲评价他人,先省自身。满座高士,尔一孺子,又有何等德行,列坐于此?若我是你,绝无脸面再留居此地。”

    周不疑蓦地站起身来,手指曹朋,嘴唇颤抖。

    而三双双眸光,冷漠的注视着他……

    曹朋可以看到,他眼中有泪光闪动。

    心里面也不由得生出不忍。

    他还是个孩子!

    受人指使,其尖也身不由己”“”

    可一转念,那不忍之情,生生又压下来。

    在这种时候,他绝不能有半点心慈手软。这和曹冲无关,这是他和周不疑身后实力的一场战争。

    周不疑放下了手,转身拉开了房门。

    在走出雅阁的那一刹那,他突然回身,朝着曹朋深施一礼,默默的拉上了房门。

    “友学,说得好!”

    “公子教玉的极是,这小子整日介的逞口舌之利,实不当人子。”

    曹朋冷冷的扫了那些人一眼,突然长出一口气,站起身来,“融公,我心思不宁,实有些烦躁,且先告辞。明日我在府中设宴,若融公有暇,不妨前来一叙。朋失礼,先行告退了………”

    他实在没有喜悦之情,相反心里面感觉,有些沉重。

    周不疑那孩子,经他今日一骂,只怕是在许都,无容身之处了……

    想想看,自己似乎骂的太狠了点。

    可没有办法,这孩子整天介寻衅挑事,若继续下去,只怕是毁了他的性命。

    他的高傲,他的倔强,他的才思敏捷,或许可以为名士,但若介入政治,早晚必死无葬身之地。

    孔融烦为赞赏的看着曹朋,点了点头。

    胜不骄,此君子之美德。

    曹朋并不因为他辨赢了周不疑而高兴,反而透出沉重之色,也说明了他是一个有美德的人。

    “友学今日所言,孔融已大开眼界。

    待明日,我必前去造访,到时候与友学畅谈。今日聚会,却少了些兴致,不如就这么散了吧。”

    其实,孔融何尝不为周不疑可惜?

    应场虽然没有达成目的,可是已经和曹朋搭上了线。

    对他而言,这已经是成功了……

    所以,当孔融说散了的时候,他并未阻止,而是欣然答应。

    既然召集人决定要散了,众人继续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了。曹朋告辞后,在酒楼下绔坐马上,朝奉卒侯府缓缓行去。

    此时,尚不到禁时,所以街上还很热闹。

    远远的,曹朋看到一个孤独的背影,沿着长街,似失魂落魄般的走着。

    是周不疑!

    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而言,周不疑今天所受到的打击,是从未有过的经历。他自认瓣才无双,他自认才学过人,他自认博览群书,他自认见识非凡。可是在曹朋的面前,他往日那些值得骄傲的东西,好像镜中huā,水中月一样,变成了虚幻。从来到许都的第一次辩论,他从未失败过。可那些胜利,在现在想来,是如此可笑,如此的苍白,没有半点意义……

    原来,不是他赢了!

    而是那些真正有大学问的人,根本不屑于和他争辩。

    曹朋说的那些东西,他从未听说过。而那些稀奇古怪的蛮夷之名,更让他感到了无比的茫然不知天下之大,何以妄言天下?

    难道,自己在别人井眼中,真的只是一个跳粱小丑?一个浅薄之徒?

    身后马蹄声响起,而周不疑恍若未觉。

    一匹马,拦住了他的去路,耳边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周不疑!”

    他抬起头,愕然看去。

    在灯火下,周不疑看到了一张极为熟悉的面容。

    “曹……朋!”

    曹朋目光灼灼,凝视着他。

    半晌后,他突然道:“元直,回家吧。

    这里是成人的世界,有很多你无法想象的事情。回家吧,好生读书,待将来学成,再来与我争论。回去告诉你身后那些人,不要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有本事就站出来,莫要让小孩子在前面冲锋陷阵。我本来挺敬重他,可如果他只有这些手段的话,告诉他,他就是垃圾。

    回去吧,相信你的亲人,正等你还家。”

    周不疑最初,仍倔强的挺直了腰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