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智,既然如此,多谈无益。若是你不退兵,开春之时,必起大战。本使回朝之后,也会把今日之事修书送到汴梁,便看大宋皇帝如何定夺与你。”萧特末也不可能回头来说软话,更是知道两国交战,和平不可能是用软话求来的。话语在此,便看郑智自己如何思虑了。

    “小将也会把今日之事休书一封送到上京,便看大辽皇帝如何定夺与贵使了。哦。。。大辽皇帝陛下似乎在西京大同吧?如此便送到西京去。”郑智自然是看不顾萧特末这老儿,这一封书信到了耶律延禧手中,待得郑智明年率领大军北上,耶律延禧不杀萧特末都不可能。

    萧特末听得郑智竟然知道耶律延禧到了西京,心中陡然一惊。却是也知道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话语越多也就代表心中越是心虚。

    “告辞!”萧特末转身就走,一帮辽人随行而出。

第四百八十二章郑智必然无计可施

    萧特末离开的大营,一路东回辽国。

    嵬名仁明带着一干人等在城头之上目送辽国使节东去。

    “大帅,辽人怎么刚来不久就回去了?”

    嵬名仁明皱眉答道:“郑智不比旁人,乃敢死之士,刚直之人只怕是不愿受辽人威胁。辽人气愤东去而已。”

    “大帅,这当如何是好?郑智不听辽人的,必然是要攻城了。”

    嵬名仁明闻言一怒,呵斥道:“你都胆子都被狗吃了?没有辽人就不能厮杀不成?郑智攻城,你便在城头之上守卫就是,宋人又没有翅膀,何以入城来?”

    这人听言大惊,急道:“大帅所言甚是,所言甚是。”

    城外坑道挖到几十步之外,再也不往前挖了,嵬名仁明心中却是更加疑惑,招来几个亲信开口道:“今夜派人以绳索下城往前查看一下,看看宋人挖的坑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挖到城前几十步又停止了,实在叫人疑惑不解。”

    嵬名仁明自然是疑惑,只是不知这坑道不再往前并非是真的停止了,而是转入了地下,开始掘地道往前。

    嵬名仁明身为主帅,不去弄个明白,心中如何也安宁不了。

    入夜十分,城头上防止敌人偷袭的篝火本来极为明亮,今夜却是黯淡了许多。

    待得后半夜,三个白衣人从城垛处顺着绳索滑降而下。匍匐在地面上慢慢往前去。为何是白衣?因为大地已被积雪覆盖,白衣于地上匍匐,肉眼实难发现。

    头前敌人挖掘的坑道不过五六十步远,如此匍匐而去,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三人慢慢往前匍匐前进,越近前越觉得不对劲,四下一片寂静,却是能听到头前不远的坑道之中传来粗重的喘息之声与脚步声。

    三人更是疑惑,今夜出城就是为了弄明白宋人在这深坑道之内到底做些什么。连忙加快手脚往前攀爬而去。

    待得三人顺利到得坑道边缘,起身越过堆积的土堆。

    月光之下,一切都已一目了然,坑道内来往的汉子肩上都挑着担子,担子上便是泥土。

    三人更加疑惑,坑道都停止掘进了,何处来的这么多泥土。

    泥土自然是从地道里出来的,地道的泥土也就不能直接往坑道边缘堆积了,而是要秘密行事,把泥土顺着坑道往远处运走。

    三人疑惑之间,便想往泥土来源的尽头处去查看。

    坑道之内还有穿甲带兵的汉子来回巡逻,似乎并没有发现坑道之上有敌人匍匐查看。

    三个白衣人匍匐片刻,终于还是弄明白了宋人正在挖地道这个事实。

    事情已经打探清楚,三人又慢慢往城墙爬去。

    嵬名仁明听得禀报,心中也在思索,总觉得郑智不会做这般傻事。

    “大帅,那郑智必然是无计可施,才出此下策。用地道入城,实属可笑。”

    嵬名仁明还是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开口道:“郑智不可小觑,赶紧派人沿着内城墙挖掘一道深沟,沟要有丈许深,宽只能容一人上下。距离城墙四五步开挖,不可挖坏了地基。”

    “大帅,今夜就开始吗?”

    “今夜就开始挖!”嵬名仁明点头说道。虽然嵬名仁明知道用地道入城的办法并不可行。但是嵬名仁明还是做出了应对之策,挖出这么一条环绕内城墙的深沟,郑智即便把地道挖进来了,也会被马上发觉,一人宽的沟,敌人上来一个,便也是死一个。宋军也必然不可能攻入城内。

    如此安排一番之后,嵬名仁明心中才安定下来。只要敌人入不了城,一切都不算事情。

    城外如火如荼挖掘着地道,城内也是如火如荼挖掘坑道。

    一时间这场大战变成了挖土之战一般。两边士卒都在奋力掘着地里的泥土。

    城内的坑道自然比城外挖得快,既不需要“之”字型的迂回,又可以几万人一同开工,不得两日也就成型了。

    嵬名仁明不断加派人手巡逻城内的坑道,便是想要第一时间发现城外宋军地道入城之处。

    几日过去,嵬名仁明又开始疑惑起来,城内坑道竟然没有一处发现异常。

    “都几日时间了,宋人也该掘到城内了,缘何还未发现宋人的地道?”嵬名仁明看得左右,也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大帅,显是宋人怕我们发现了,掘进得极为小心,所以进度不快。无用之功而已。”

    “大帅,依末将之见,并非宋人掘进快慢的问题,而是灵州城地基深厚,宋人遇到阻碍了。”

    嵬名仁明点了点头,觉得两人说得都有道理,只道:“嗯,都有道理,宋人既不敢放开手脚掘进,又遇到了地基阻碍。再多派人手巡查,这一两天内,宋人大概就要掘到城内来了。”

    话语倒是没错,地道还真遇到阻碍了,城墙的老地基实在不浅。此时还正在向下深挖。

    火药包也正在往地道内运送。

    一天就在这种安静的氛围之中过去了。这段时间的安宁,倒是给了郑智一些闲暇,这讲武学堂的课程往前推进了不少。

    第二日大早,嵬名仁明早早而起,到得城头之上,这是嵬名仁明每天必做的事情。也是嵬名仁明夜里实在睡不踏实。大军围城,如何还能安然入睡。

    “深沟处可有异常?”嵬名仁明第一个问题就是地道问题。

    “大帅,日夜都有人手巡视,并无异常。宋人大概还在城墙地基之下束手无策呢,当真是愚不可及之法。”

    嵬名仁明叹了口气道:“嗯,再派人巡查一番,确保万无一失。”

    嵬名仁明打心里就不认为郑智是那愚不可及之人,所以越加谨慎对待。

    便是此时,只听城外鼓声大作,炊烟才升起不久的宋人大寨,已然出现无数脚步之声,脚步声稍显杂乱。

    但是大寨之前,一队一队的士卒正在集合,排列得整整齐齐。

    “大帅,看来宋狗是地道无望,想要硬攻城池了!”

    嵬名仁明皱眉答道:“兵法之道,以正合,以奇胜,多诡道。郑智此时聚兵,显然是地道已入城内。城外佯攻,想用地道出奇制胜。想法甚好,速速再加派人手巡查深沟,只要发现地道,用土埋之。”

    嵬名仁明当真是读过几本兵书的,以正合,以奇胜,本出自《孙子兵法》,这一句话也被用了两千多年。只是世人皆误读此语,都以为“以奇胜”是以奇谋胜利。

    却是并非这个意思,奇读“ji”,奇数偶数这个奇数。古人称“余奇”,便是多出来的意思。奇,并非是指奇谋。而是指多余之人。正乃主力部队,奇乃留下来的部队。

    兵书愿意是指,在以主力与敌人交战的时候,永远要埋伏一支多出来的兵力,就是奇兵。奇兵能出其不意,在战斗中突然打乱敌人的部署,才是胜利的关键。

    兵法中也还有“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曹操对此也有注解。意思就是奇正之兵,也是可以变化的,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可以根据战场形势进行重新的安排与调动。

    “大帅,何不放他们出来,出来一人便杀一人,看看宋狗有多少人前来送死。”

    嵬名仁明心中谨慎十足,开口说道:“不可放出一个宋人,备土石以埋,堵死宋人地道。只要地道被堵,郑智便是束手无策,退兵不远。”

    嵬名仁明见得郑智已经开始用这种手段了,心中不免多了几分自信。

    城内处处都在调动之中,所有守城的准备皆已妥当。

    大战就在今日,好在今日无雪。便是地上的积雪也并不深厚。太阳慢慢升起,带来了一丝丝的暖意。

    这种时节作战,也应了唐人岑参诗文中的一句话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便是城头上的旗子,也被冻得不能随风飘扬。

    此战若是再拖下去,进入真正的严冬,攻城便是更加麻烦了。

    嵬名仁明在城头严阵以待。

    郑智听得令兵来回禀报之后,搓了搓寒冷的双手,又把双手放到口前哈了几下热气,感受到一丝温暖之后,伸手取过马背上的硬弩,试探性拉了两下,便是怕这弩也被冻住了,好在弹性依旧十足。

    “传令坑道点火,令兵传令,听见响声之后,见得城墙垮塌,立马急鼓以冲锋。”郑智开始下令。

    令兵又是打马狂奔,头前众多军将皆把目光锁定在前,等着迎来那一声巨响。

第四百八十三章 不共戴天

    响声没有意料之中那么大,有些发闷,像是爆炸被捂在被窝里面的感觉。地面的震动传得相当远,便是郑智座下的麒麟兽似乎也感受到了大地的震动一般,浑身抖动了几下。

    没有那种土石横飞的景象,一切看起来并不十分完美,对于郑智这种看多了剧烈爆炸的人来说,心中更多的担心是怕威力不够。

    硝烟从地底上涌了出来,看到硝烟,郑智心中才安定一些,硝烟能出来就代表地面上已经被撕裂了。

    果然,一段二三十步长的夯土城墙开始垮塌,夯土如堆积过高的沙子一般往下倾泻。

    郑智连忙回头去看远处军鼓之处,军鼓也没有让郑智失望,卯起劲来拼命发出急促的鼓点。

    随即是整齐划一往前的脚步。古之战场,用来测量是否进入交战区的词汇叫做“一箭之地”。就是羽箭最远的射程,一箭之地内的便是进入了交战区,一箭之地以外的就是安全区。

    大规模的会战,一箭之地尤为重要,为了保持队列与阵型的紧密有序,步卒并非直接开始冲锋,而是要踏着稳定的步伐进入一箭之地之后才开始冲锋,如此也有保存体力的原因。

    步兵方阵对于这些规定尤为讲究,步兵的取胜之道就是紧密的阵型。有些事情就是这般,规定已立,盲目去改便会带来巨大的混乱,即便此时要抓紧时间冲入城中,也只得按照平常的办法迈步往前,免得建制混乱,兵找不到将,将也找不到兵,指挥也就更加有问题,给后续作战带来无数的麻烦。

    若是再早一些的年代,方阵迈步往前,还伴随着乐队奏乐。

    战国时期的战争更是有趣,规矩特别多,很多时候都是绅士战法。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而且还要各自摆开阵型,出的兵马也要一样,双方都是一样的战车数量,一样的兵力。

    战车也要各自配对,一辆对一辆,规定一方逃跑,对方只能追五十步,五十步之后就不能再追了,再追击就是没有道义。白头发的俘虏还得放回去。

    所以有个典故也常被人误解,五十步笑百步,其实深层次的意思是逃跑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可以不用再逃跑了,按照规矩敌人就不能再追了,所以才去笑话那个跑到一百步的人胆子小。

    楚晋战场上还有趣事,楚国胜了,晋**队开始逃跑,但是晋国有一辆战车停在战场上不动了,楚国与之配对的那辆战车追上来之后,士卒下车来问:“你怎么了,为什么不跑?”

    “车子坏了。”晋国的士卒回答。

    然后楚国的士卒就帮忙给晋国士卒修车,修好之后,晋国的士卒驾车跑,楚国的士卒上车接着追。追了几步,晋国那辆战车又不动了。楚国的士卒又下车来帮忙修,修好晋国战车之后,又继续追。追到五十步外,楚国的战车就不能再追了。晋国的士卒还回头感谢几句。

    嵬名仁明站在城头之上,已然目瞪口呆起来,口中不自觉问出一语:“怎。。。怎么回事?”

    “大帅,城墙塌了!”军将大喊一声。

    嵬名仁明像是做梦一般,口中又问:“城墙如何会塌?那一段是谁负责修的,立即斩首。”

    “大帅,是宋狗,是宋狗的地道。”

    嵬名仁明并非没有想到是宋人的地道,只是这一下来的太过突然,作为主帅的嵬名仁明有些懵了,现实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千算万算,哪里算到宋人能把城墙弄塌,便是火药,嵬名仁明也不认为火药可以炸塌城墙,火药的威力连匹马都能挡住,如何能炸塌城墙?

    嵬名仁明沉默了片刻,眼神往那一段已经成了土坡的城墙望去。

    “大帅,怎么办?”这军将显得格外的慌张,刚一开战,城墙就塌了,已然手足无措起来。

    嵬名仁明终于是缓过神来,开口大喊:“随我下城,回头取马与宋人拼了!”

    要问嵬名仁明怎么办,这种情况下,嵬名仁明还能怎么办?只有拼命了。宋军涌入城内,以步战去迎敌,党项人哪里会是这些铁甲步卒的对手。唯有上马,至少在马上也还是居高临下,还能占了些许优势。即便打不过,跑起来速度也快上不少。

    嵬名仁明迈步就往城头而下,左右军将急忙追了下去。

    若是知道是这么一个结果,嵬名仁明只怕更愿意带兵出城与郑智决战。至少城外是空地,几万骑兵冲击起来,威力巨大。

    如今被困在城池之内,马步如何能冲得起来,何况士卒皆在城墙附近,回头去找马这个过程足以让城外的敌人涌进城内。

    方阵往前片刻,终于到了冲锋的距离,郑智打马飞奔,五千多铁甲骑士往土坡之处狂奔而去,步卒也不断紧密起来,往二三十步宽的土坡集中。

    土坡之上早已没了党项人,本来在这一段城墙上的人都被震得七荤八素,许久都没有恢复过来。

    郑智俯身往前,几乎趴在了马背之上,也是为了座下马匹上坡能更加快速。其余骑兵也多是这般动作,马匹上坡之时,骑手如此也能给马匹省力不少。下坡之时便要把身体稍往后倾,避免马匹打滑。

    这也是一个老骑手对于重心的把控。

    待得郑智越过城墙,密密麻麻的党项人竟然不是往前来迎,看到的全部是往城内奔跑的背影。

    唯有少数党项人打马上前迎战。

    刘正彦连忙开口大喊:“相公,往城西方向去,那里便是党项人存马之地。”

    刘正彦对灵州城的布局自然是极为的熟悉,此时也知道哪些往后去的党项人是为何,所以大声提醒着郑智。

    郑智闻言,马不停蹄,手臂往西北方向一指,与头前鲁达说道:“鲁达,往那边。”

    鲁达回身开得一眼,已然清楚方向。

    大街小巷,再奔得片刻,迎面而来便是党项轻骑,呼呼啦啦看不到尽头,却又是零零散散并不紧密。

    大战已然触发,厮杀毫不留情。

    五千铁甲于宽阔的街道上一马当先。

    无穷无尽的步卒涌入大大小小的巷道之内,把这灵州城南面所有的街巷全部填充得密不透风。

    四处都是取了马匹回头的党项轻骑,在这拥挤的小街巷内,面对宋人的铁甲步卒,哪里有一点取胜的办法。

    骑兵的优势大多在野外,来去自如之地,但凡被局限住了步伐,那便是大难临头。

    东京城内,一片喜气洋洋。城内一百多万居民,已然人人都知道西北大捷,党项皇帝都被抓了。

    还在奋力厮杀的郑智这一回才是真正名动天下。党项皇帝的尸首被快马带回东京,不仅有党项皇帝,更有一众党项皇族的尸体。

    种师道与种师中兄弟二人走在繁华的街道之上,头前也听闻了这个消息。家人还未到东京团聚,两个孤家寡人在这落寞的时候,终于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意,相约到城中找个酒店吃上几杯。

    “哈哈。。。大哥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情便是发现了这么一个郑智,一个渭州屠户,谁曾想过是一个天生的帅才,老天有眼啊,此人生在大宋,实乃大宋之福。”种师中开口笑道。

    两个年级不小的白发人,一身简单衣装,走在这百万汴梁城的大街之上,来往之人,谁又会想到这两人是那西北声名显赫之辈。

    种师道闻言也是开心,笑声连连:“哈哈。。。是啊,郑智便是为战阵而生的,从军虽然不过几年,大小战事无算,百战不殆。天生帅才啊。”

    “大哥,待得郑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