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逍遥-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夹林在这方面经验是不用说的。”潘宝山道,“这也是你们的一块招牌,所以更要注意把工作做好做足,擦亮这块招牌,任何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举措,要慎之又慎。”

“对,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一定要照潘市长的指示来做。”郑金萍道,“下一步,市委书记人选马上就要见眉目了,虽然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不会变,但具体的工作思路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还很难说。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围着潘市长的指挥棒转!”

郑金萍恭维的话倒不怎样,但她所说的也有点提醒,严景标来了之后,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会不会和徐光放大唱对台戏?这引起了潘宝山的思虑,不过可以预见,在严景标上任初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关注新农村建设,他必然要先注重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表现出一定的执政强势。

第二百三十七章照片大小

严景标的表现可想而知,大有一番杀回大本营的得天独厚感,他必然要宣示自己强势的存在。

频繁调研是严景标的主要途径,各县区及重点行业企业逐一走访。在刚上任的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内,天天奔走窜忙,而且要求媒体报道要及时、到位。

这一点,感触最深的是殷益彤。严景标对《松阳日报》的要求极高,他让秘书传话,所有的调研报道都要配图片刊发,他认为这样能起到排山倒海式的效应。

不过图片放得不大,几天过后,严景标觉得没达到理想效果,就把邹恒喜叫到跟前,对照片的运用提出具体意见,说照片的尺寸放得太小,整个版面看起来不大气。

邹恒喜领会很深刻,摆出一副气呼呼的架势把曹文山喊到面前,说严书记有意见了,难道报纸版面有那么紧张,还有什么重要稿件要朝上挤,照片怎么就放不大?他让曹文山立刻跟报社联系,把问题指出来,迅速改正。

曹文山摸着脑袋回到办公室,琢磨了一阵后也端起了架子,一个电话把殷益彤拽到了宣传部。

殷益彤到了曹文山办公室,问有什么指示。曹文山不阴不阳地问她,是不是严书记长得特别难看。殷益彤一头雾水,说严书记戴着眼镜斯斯文文,还有一身儒雅之气,又风度翩翩,很好看。

曹文山点点头,然后歪着下巴问殷益彤那又为什么不把严书记的调研照片放大一些刊登。说完之后不等殷益彤发话,他就拍起了桌子,说严书记找邹部长谈话,告诉他邮票大小的新闻照片干脆就不要上。

殷益彤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过她很委屈,自从她进入报社以来,几任市委书记都没这个要求,调研报道配照片都是按常规标准来处理的,怎么到了严景标那里就卡了壳。

委屈归委屈,意图当然是要领会并执行到位的。殷益彤回报社后,立刻召开编委会,传达了宣传部的指示,要求所有人在值班期间只要碰到严景标的照片,一律大规格处理。

几期报纸下来后,效果不错,严景标为此特地到报社调研并座谈。

报社是相当重视的,市委书记来报社调研极为少见,一般都是每年年终时作为走访慰问环节来一下,专门调研或视察日常工作的实属凤毛麟角。

调研当天,报社社长许良庭、总编辑殷益彤带队,大小干部十多人在门口等待迎接,再加上各媒体的记者,近三十人夹队鼓掌欢迎。

严景标的车子来到,刚停稳,许良庭就直奔过去拉开车门,极为奉迎。严景标似乎享受惯了如此待遇,下车后很自然地略微点了点头,算是和伸出手的许良庭打招呼,然后就像检阅部队一样,面带微笑从人群夹道中穿过。

落在后面有点发愣的许良庭紧走几步,赶上严景标,和殷益彤陪着他走在最前面,来到电梯间。

电梯已经停开,手动控制,为了让严景标在第一时间顺利上下。

他们先来到采编办公室看了看,又到排版放转了转,然后又到校对室。这些地方都已安排好了员工,规规矩矩地坐着,见到严景标后个个起立,响亮地喊着严书记好。

严景标很满意,挥手示意,也向大家问好。在这同时,严景标很注意摄影记者的站位,总忘不了给几个正面。

一切都像明星作秀,完了之后开始座谈,切入正题,严景标要就报纸的出版谈几点意见。

报社的会议室布置得精美前所未有,仅是桌上摆的水果就足以见用心之极,看不到桔子、香蕉、苹果等常规水果的身影。

不过严景标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只是灌输自己的出版宣传意图。他说报纸要把头版打造好,要把重要的新闻放上去,让读者喜欢。

话音一落,掌声一片。

严景标笑着压压手,接着说一般市领导的活动要往后推,到二版三版去,要把有价值的新闻呈现给读者,就算是主要领导的活动也不要一概上头条,也要看其重要性,然后决定是否能上得去。

听上去,严景标讲得很好,从始至终都让在座的佩服,就连办报出身的殷益彤也佩服。

不过座谈会后,严景标的秘书石白海的解读让殷益彤大跌眼镜。石白海说,党领导一切,党委口的事情都具有重要性,而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政务方面的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权衡其是否重要。比如,市政府常务会等集体性的会议可以说是重要的,但单体领导人的活动就要慎重考虑加以权衡。

殷益彤一听就明白,直接点说就是凡有严景标参加的活动都可以上头条,而徐光放参加的活动就不一定,除了他召开的政府常务会。

这个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从宣传报道上挤压徐光放。

潘宝山得知后很是愤懑,他找了个机会跟徐光放谈及此事,说严景标太过分,做法拙劣而粗暴。

徐光放听了呵呵一笑,“小潘,骡马撒欢由它去,千万不能靠前。这段时期我们要沉下心耐住性子,看他一个人很滑稽地表演。”

“我们是看得出严景标很滑稽,因为我们知道内幕,但别人可不一定这么看。”潘宝山道,“到头来还是我们吃亏,明显是被他给压得抬不起头。”

“不着急应对。”徐光放道,“等他过了嚣张劲,到时再慢慢消遣他。现在我们还是要抓好本职工作,不能让他挑出大毛病来。”

“我这块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没问题,节奏控制得很好。”潘宝山道,“当然,其中显露的问题也不少,老百姓的观念转变还需要慢慢引导。”

“对,这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徐光放道,“现在我们以新村建设为抓手来进行新农村建设,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民还没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核心的东西没有改变,只是简单地让农民集中居住,腾出一部分土地意义有多大?无非是每户能多出几分地而已。所以说,如果农村经济发展还是走老路,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太流于形式。”

“这个问题我想中央应该有所考虑,估计以后会慢慢出台相关政策来加以引导。”潘宝山道,“我看《求是》、《瞭望》还有《半月谈》刊物上,对新农村建设都有论述,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是重头戏。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发展新型农业,主要就是种植的经营方式。”

“嗯,这个你要好好关注。”徐光放道,“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要靠不断摸索向前推进,市里是这样,省里也是这样,就连国家可能也一样。”

“尽力做到最好吧。”潘宝山道,“总之每走一步都要坚实可靠,尤其是处于破题之初的新村建设,那更要抓好,就是我刚才说的,一定要注意节奏,如果盲目推进,会埋下很多隐患。”

“是要抓好。”徐光放道,“对基层的相关工作开展要多加留意,防止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而不加节制地乱行动,那是要出大乱子的。”

“以后我经常下去跑跑,多了解掌握些情况,一旦发现不良苗头就立刻制止。”潘宝山道,“坚决杜绝带病推进。”

潘宝山说得是真心话,他确实为时兴的新村建设热潮而担忧。

三县,又成了潘宝山经常落脚的地方,当然,重点还是富祥,古河县和同丰县去的相对少一些。

毕竟富祥是根据地,关系有多复杂、是好是坏,那都是人脉。

祁宏益是潘宝山很关注的,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刘海燕告诉潘宝山,严景标来富祥调研的时候,县几套班子陪同,冯德锦明显占了上风。

“严景标对祁宏益几乎是视而不见。”刘海燕说起祁宏益也是感慨万分,“他的处境,和当初郝志勇书记在位时的冯德锦一样,尴尬得很。”

“那是可想而知的。”潘宝山道,“冯德锦算是小人得志了,肯定要猖狂。”

“是很猖狂。”刘海燕道,“他甚至放话要办掉祁宏益。”

“哦。”潘宝山心事凝重地点点头,“如果冯德锦真的要对付祁书记,情况会很不妙,毕竟祁书记留的尾巴太多。”

潘宝山的担心并非多忧,冯德锦说要办掉祁宏益不只是说说,行动也在逐步展开。

拿下解如华,重把钟新义扶上公安局长的位子,是第一步。

冯德锦找严景标,说祁宏益早有准备,在年初人代会上就搞了个强权集中,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一肩挑了,所以现在要想让县人大常委会否决解如华还不是易事。他想让严景标施加点压力,来促成事情的解决。

严景标听了并未同意,说他才刚来时间不长,无缘无故不能强行削官剥职,否则会招致闲话。

冯德锦一听顿时拍起了大腿,他暗叹自己对严景标的到来兴奋过度,产生了不应该有的依赖。想拿掉解如华其实很容易,给他制造点麻烦,那时再找严景标说话,事情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回到富祥,冯德锦找钟新义商量对策。

钟新义呵呵一笑,说那个容易。

第二百三十八章不得不防

钟新义说给解如华制造麻烦容易,并非信口一说,毕竟当公安局长也有点年头了,起码系统内部的关系还能抓两层。通过关系,可以了解到一些可以放大的治安案件,搅起浑水把解如华泼脏。

很快,富祥县城发生的一起门面房租金纠纷案进入视野。

这是叔侄俩之间的事,侄子拖了作为房东的叔叔一个月租金,五千块,想耍赖不认账,叔叔与其理论时气不过先打了他一巴掌,两个人就扭打起来。有人看到后报警,板山镇派出所来了两个民警,调解时,作为叔叔的依旧气愤难耐,大骂侄子不是东西,骂了几句火气又到了燃点,又对着侄子拳打脚踹。做侄子的很有眼色,见民警在场也不还手。于是,民警就上前拉他叔叔,不让其动手。

这么一来,做叔叔的实在想不通,明明是侄子有错,怎么把矛头对准他了?所以当时就叫嚷着推搡民警,让他们滚蛋,说这是家事。侄子在旁边一听连忙摆手说不是家事,纯粹是经济纠纷案,是他叔叔想多要一个月租金。

民警本身就被推搡得来气,干脆把叔侄俩带回所里,让他们慢慢反省。

上了警车,做叔叔的破口大骂,骂他侄子,也骂民警。年轻点的民警血气方刚,实在忍不住抬手“啪”一个耳光扇过去,让他闭嘴老实点。

没想到的是,这个做叔叔的火气还真是大,当即就拿头乱撞车窗和铁栏杆,说要以死鸣冤。年轻民警一看不行,忙上前摁住,直到派出所把他给铐在椅子上才松了口气。

然而这么一来情况更糟,暴躁叔发了疯劲,死命挣手铐,并抓起椅子朝地上摔打,顷刻间椅子被掼得七零八落。民警见状上前制止,谁知暴躁叔一个闪失跌倒,颈部大动脉不巧给木刺穿破,当即喷血不止。

七手八脚送到医院,但为时已晚。

出了人命大事,值班民警慌了神,立刻报告所长。所长是解如华的人,一听事情非同小可,立马又向解如华汇报。解如华听后让值班民警写个事件经过,让死者的侄子签字。

不过死者的侄子不愿意签,他觉得对不起叔叔,心想怎么着也得让派出所赔点。

证人拒签也没办法,最后派出所只好先放人,然后再慢慢做工作。

可谁知道,那做侄子的一回到家里就嚷嚷开了,说叔叔在派出所被打死,得马上喊一帮人去医院保护尸体,要留证据索赔。同时,还在网上发帖,说警察将老百姓打死在派出所。

这一下可不得了,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情急之下,解如华作出欠考虑的决定,让民警以旁观者身份上网回复辟谣。几个民警立刻注册会员,发帖反击造声势。

就这么个事,被钟新义给抓住了。他立刻安排非警务人手,以看事不服、打抱不平为由去死者家中帮助“出谋划策”,把事情闹大。他们建议上传死者有伤痕的照片,增加佐证。

同情弱势是善良的本性,网民一看照片个个激愤,怒骂声一片。

派出所这边看形势很不对劲,但也知道解释是没用的,谁会相信是死者生前自伤造成的?不过有些可以解释,比如大面积的皮肤淤紫是尸斑,并非是外力击打所致。可网民不管这些,他们说就算有些是尸斑,可那些明显是伤痕的地方难道也是?

总得来说,形势对派出所很不利,对整个富祥公安的形象也不利。解如华没法子,只好向祁宏益汇报,看是不是跟死者家属接触一下,商量一下私了的办法。

恰好,解如华到祁宏益办公室的时候,潘宝山也来了,他从李大炮那里得到了有关消息,特地赶过来看看情况。

“不能私了。”潘宝山一听就反对,“万一要是幕后有人操作,私了反而更会被抓住不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冷处理,由他们闹去,不应招,否则越描越黑。”

“嗯,煽动如果没有回应,作用可能也有限,而且你们身正不怕影子歪。”祁宏益对解如华道,“坦然些就行。”

“最好赶紧写份情况汇报材料上交到市局。”潘宝山道,“要不偏不倚,自己有过失的地方也要实话实说。”

解如华立刻照办,几天后,还颇有点平波定浪的效果,网上的攻势渐渐弱了下来。

这局面当然是钟新义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不过这并不算个问题,钟新义有法子对付。他让人到网上回帖,骂支持死者的网民无知,也骂死者家属贪婪成性,人死了还不放过,还要利用一把用来讹钱。

此贴一发,波澜又起,网民矛头又纷纷指向了当事警察,说穿着马甲来开骂,就不怕惹起众怒?

在蓄意的煽动下,一部分网民自发组织起来,到死者家中声援,有的帮忙整材料申诉,有的说会帮忙到各大网站、论坛转载,还有的干脆说就到县政府门前拉横幅上访。

事态失控。

严景标终于可以插手进来,他把孔军凯叫到跟前,说富祥公安系统风气不正引起公愤,要迅速整风肃纪,抓好队伍建设,消除不良影响。他尤其强调,队伍出现问题就是领导失职,该换的换该免的免。他甚至还点将,说据反映富祥前任公安局长钟新义还可以,让孔军凯去了解一下。

严景标的用意孔军凯当然明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虽然他手里握着解如华呈交的情况说明材料,却也没法放到严景标面前,更也说不出什么,惟一能做的就是贯彻领导的意图。

刚好,冯德锦那边又以政府追责的名义,要求撤换现任县公安局长。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祁宏益已经没法招架。解如华被一声不吭地拿下,钟新义重新披挂上阵。

这对冯德锦来说是个巨大的胜利,他觉得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今往后可以随意整捏祁宏益,同时让自己的事业生涯不断走向巅峰。

在钟新义宣布任职的当天,冯德锦就打电话给他,要庆贺一下。

酒桌上冯德锦放得很开,他告诉钟新义,从现在开始,工作重心要转向痛打落水狗祁宏益,同时还要揪住潘宝山的小辫子。有个一举两得的法子,就是从夹林乡入手,看看当初祁宏益通过潘宝山伸的手有多少、有多长,全部拽出来斩断。

钟新义说要办那事儿,有一件事无疑要先解决,把夹林乡派出所所长换成自己人,因为有些情况要找证人或证据,让公安介入会事半功倍。

派出所所长的变动,由县公安局直接拨弄,不用经过乡里。许嘉恒身形一晃,又闪了回来,继续当起了夹林乡派出所所长。

这事虽然不经过乡里,但乡里对这种事还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是郑金萍,她多少能感觉到点事情的诡异,立刻向潘宝山汇报。现在的郑金萍,自打在办公室意外得了潘宝山的真身,就下意识地把自己标识为潘宝山所属,绝对是忠心可表。

潘宝山听了郑金萍的汇报,又联想到解如华被钟新义取代一事,稍加琢磨就知道所为何事,无非是冯德锦性从夹林这地方着手,企图找到可以同时对祁宏益和他下手的把柄,来个一箭双雕。

虽然不怕,却也不得不防。

潘宝山想来想去,有两处比较容易出现意外:一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串通路修建;一是综合中药基地的地块整理。

综合中药基地的地块整理的问题不大,当时他只是搭了嘴,具体操办全都由祁宏益的亲戚跟鲁少良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