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逍遥-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孔娜这一番话,梁延发心口堵得厉害,便去找王涵反映。王涵也很无奈,再怎么说以前跟朱桂波算是好朋友,面子得给,所以也不好对孔娜说什么。于是他建议梁延发去找冯德锦,让他说说朱桂波,再让朱桂波劝劝孔娜,不要再犯类似搞错账单的低级错误。

第二百六十九章典型报道

梁延发并没有去找冯德锦,一来有点难以开口,二来也考虑到现在冯德锦没心思搭理那些个鸡毛蒜皮的事儿。

眼下县人大政府换届正在关口上,冯德锦的劲道都在人事安排方面。刘海燕是他一定要拿下的,常务副县长这个位置上的人,一定要彻头彻尾跟他穿一条裤子,容不得像刘海燕那样游离地存在。

这个位置,合适的人选只有钟新义。在冯德锦的操作下,钟新义的公安局长职务被免去,干上了专职副县长,刚好因为原本是县委常委,所以赶上换届的当口便直接到了常务副县长的位置。

还有一件事冯德锦也比较上心,就是丁方芳的副县长选拔任命。当然,冯德锦对此并没有多少担心,该安排的已经安排好,他只是担心祁宏益会突然起事,把问题复杂化,那就难办了。

事实上祁宏益根本就不会那么做,他的身架一放到底,已经是拱手把富祥的一切让给了冯德锦。所以,在换届选举中,冯德锦如愿以偿。

这个结果让潘宝山很吃惊,他是有预料,丁方芳会成为副县长,但没想到刘海燕的常务副县长真的会被拿了下来,而且取而代之竟然是钟新义。潘宝山惊过之后是感叹,同时也得了个启示,有些事是当仁不能让的,让一步就会失一片。

由此,潘宝山想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功绩。明年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松阳召开,刚好是在省领导面前露脸的机会,所以新农村建设的光环必须得早点戴到自己头上,否则早晚要给严景标统统捋过去。

潘宝山和沈欣丽商量此事,把想法说了,问能不能通过报纸的宣传报道,来确认巩固他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的成果。沈欣丽很支持,不过说那种报道相当于是典型事件,笔锋歪一下就是典型人物宣传,但不管是事件还是人物,只要是典型报道,都要通过宣传部同意,也就是说要经市委点头。

这个程序潘宝山知道,在这方面,尤其是党报的宣传有很大约束性,否则这事完全可以找《瑞东日报》驻松阳的张道飞直接在省报上折腾一下。

省报的主意没法打,市报还是可以的。而且沈欣丽又非常积极,她说找个机会钻空子,把稿件一发就成,第二天报纸出来白纸黑字,严景标只有干瞪眼的份。

潘宝山说行,问具体该怎么操作。沈欣丽想了想,告诉潘宝山怎么操作不用他动脑子,一切由她来安排。潘宝山琢磨着事情也不会那么简单,说一定要灵活行事,如果难度大有问题就收手,免得惹了大麻烦没法承担。万一严景标要是怒起来追查到人头处理,那也不太好办。

沈欣丽说没事,说到底这事没有根本原则性的错,无非是严景标的个人意见作怪而已,掀不起什么动静,否则事情传到上面,他严景标的脸上也不好看。

潘宝山一想也是,不过又想到了殷益彤,问她那边怎么办,作为报社的总编辑,她是要负总责的。潘宝山这么问倒不是为殷益彤担心,而是怕如果把殷益彤给牵上,到时沈欣丽有些话会不好说,没准也会受牵连。

沈欣丽明白潘宝山的心思,说那没问题,刚好最近殷益彤要出发,大概半个月时间,就趁她不在松阳的时候把事情办妥,也就没她什么事了。再说,就算是牵到她也没事,现在她跟严景标那边走得比较近,估计严景标还舍不得往她身上打板子。

潘宝山一听沈欣丽那么说便放了心,可是,还有一个人,却真的让他放不下心来。江楠,她可是分管报纸、网络出版运行的,假如严景标要是把矛头对准她,她是躲不开的。而且刘海燕还说过,严景标对江楠有所企图,会不会用这个借口再搞什么示意性的胁迫?

深想一想问题很严重,于是潘宝山找个了机会,到江楠的办公室聊了一下。

江楠明白了事情后淡淡一笑,说根本就没问题,而且就算有问题她也不在乎。说有问题不在乎,江楠没撒谎,但是说没问题,那纯粹是假话。

明知有问题还说没有,江楠为何这么做?这让潘宝山不明白。

其实原因很简单。严景标向江楠暗示过,但江楠没有接招,所以严景标是很恼怨的。这一点,江楠感知得很清晰,她知道早晚会被调离现在的岗位,只是严景标现在还没找到借口。江楠琢磨着,与其到时让严景标白白地拨弄到一边,还不如现在就帮潘宝山一把,好好推他个典型。所以,江楠说没有什么问题,她不想让潘宝山有任何的压力,顺手人情的事。

不过顺手也还得讲究点策略,无谓的牺牲也不可取。刚好,潘宝山也说报社那边有副总编沈欣丽配合,所以操作起来相对也容易些。

没过多久,行动便开始。

在准备刊登潘宝山典型报道的当天下午,江楠到报社就党报的宣传性和新闻性的有效结合作了一小场报告。晚上吃饭的时候,没有外出的三个副总编都陪酒。沈欣丽有数,故意让晚上值班的副总多喝了点。沈欣丽也暗中加力辅助,让那副总喝得很是兴奋。

散场后,沈欣丽回去立刻让宋双把稿件送给编辑部,说是分管农业的市领导指定要发全市新农村建设扫描综述的稿件。当班的编辑也不多想,市里的规定动作不用想,只管执行就可以。甚至上版前都没按照程序拿给值班的副总审签,直接就安到了版面上。等版面小样出来校对的时候,才拿着版样送到值班副总那里,把稿件的事讲了一下,说市里有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典型事件报道,指定今天要上稿子。

值班副总的注意力不在版面、稿件的把关上,他心不在焉,大体看了稿件说行。市里经常有这种动作,对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也就是典型事件报道。再说,在把关控制上,典型事件比典型人物要宽松得多,几乎就没出现过问题。

其实,稿件并不只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扫描,有点杂糅,既像典型事件报道,又像典型人物报道。这就是沈欣丽做得巧妙之处,而且潘宝山要的也就是这种效果,既突出了事,又突出了人,正好合适戴光环。

第二天,报道出来了。

严景标来到办公室,看到摆在面前的报纸,顿时就拍起了桌子。他立刻打电话叫来了邹恒喜,问有关新农村建设和潘宝山的报道是怎么回事,宣传口要树典型怎么不汇报。

邹恒喜其实早就有预料,他一早看到报道后就知道严景标要发火,所以已经开始着手过问,直接打了电话给报社总编辑殷益彤。

殷益彤正在外地出差毫不知情,不过她说马上就会核实清楚,然后向他汇报。然而昨晚值班的副总上午关机睡觉,联系不到人。于是,殷益彤又打电话给总编办,要当班编辑打电话给她说明下情况。

很快,编辑就回了电话,说是政文部宋主任要求发的稿,是市里的规定动作。殷益彤气得直歪鼻子,也等不及让人通知宋双向她汇报,直接又打电话给宋双。

宋双一点都不惊慌,一切都有筹划。她说稿件是市政府办根据潘宝山副市长的要求安排到政文部的,她便转手交给了编辑部的当班编辑。

殷益彤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说白了就是党政两系在工作上的争风吃醋问题,这事没法说。于是,她给邹恒喜回电话汇报情况,只是说报社把关不严,等她回去后立刻整顿。

邹恒喜说这事不小,严景标发飙了,不只是报社内部的整顿就能解决问题的。殷益彤一听,立刻结束在外的行程,返回松阳。

严景标确实很恼火,但又不便大为发作,毕竟这事关系到潘宝山,关联到政府口的事。最后,严景标只能对事不对人,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时机不当为由,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江楠是脱不了干系的,她分管报纸、网络工作。刚好,严景标又一直在找她的茬。当然,撤职也是不可能的,还没到那严重程度,否则就显得夹有私心了。

最后,邹恒喜在严景标的授意下,对宣传部的分管工作进行调整,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全由关放鸣分管。江楠只是负责外宣的对接工作。也正因此,关放鸣的排名一下跃到了江楠的前面。

对此,江楠看得开,这是早晚的事。而且下一步,关放鸣很可能就会取代曹文山成为常务副部长。

报社那边没有什么大动作。殷益彤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她回到松阳后就直奔严景标面前,说闻听此事后,出差在外中途就折了回来认错,并且保证回单位后一定会严肃处理当事责任人。

严景标在殷益彤面前倒也显得平和,说工作出现失误也算正常,能教育批评的就说说,也不必搞什么大动作。殷益彤为了显示对事件的高度负责,说搞新闻宣传容不得失误,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舆论危机,根本不能掉以轻心。

回去后,殷益彤果断行事,和社长许良庭商量了一下处理方案,随后在报社党委会上,把当事的值班副总调离采编岗位,到行政上负责后勤管理工作。当班编辑因为没走正规程序,把稿件直接上版,造成值班领导的麻痹大意,也负有一定责任,所以也调离编辑岗位,到采访一线去做记者去。

其实,在这个事件中,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是潘宝山,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矛盾的集中点。面对严景标的震怒,他也在琢磨该怎么办。

第二百七十章拿地

潘宝山同徐光放商议该采取何种对策,徐光放告诉他置之不理,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严景标如此大动干戈,事后多是要后悔。”徐光放道,“像这种宣传报道完全是正面的,本可以一笑了之,可他却吹胡子瞪眼卷袖口,怎么说都显得肚量太小,也说明了他很浮躁。”

“徐市长,在这一点上我跟你的看法恰恰相反。”潘宝山道,“正是因为严景标肚量小又浮躁,所以才不会后悔,小人从不觉得自己是小人,说得就是那么个事儿。”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徐光放点头道,“你呢,有什么想法?”

“我想主动向严景标说明情况。”潘宝山道,“当然要迂回一些,就说我的本意只是希望媒体总结一下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没想到记者采写的时候出现了偏差,过于强调了我个人的功绩。”

“没必要。”徐光放道,“该摆姿态的时候就要摆一摆,要让严景标知道你的硬气,否则他一旦认为你是个软柿子,以后捏巴起来就会很随意。”

“嗯,也是。”潘宝山道,“那我就照你说得办,漠然视之,安然享受典型报道带来的利好。”

潘宝山所说的利好确实存在,而且时间不长就开始显现。

元旦过后没过多久,大陡岭新村就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期,省表彰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松阳市和潘宝山双双上榜。当然,这些利好的背后也有另外一个因素,即将举行的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放在松阳举行,前期也需要一定的铺垫。

现场会,是潘宝山非常看重的。为了把现场会办好,潘宝山加强了督促。

今年二月七日是春节,春节后方案几乎就要成型,时间比较紧。所以赶在春节前夕,潘宝山几次前往夹林找郑金萍,进一步布置大陡岭新村迎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这期间,潘宝山还做了件很大胆的事,让郑金萍把投资的事解决了。

潘宝山特意地郑金萍说,省财政的大力扶助,让夹林的新乡镇建设稳步提速,资金来源可以说已经不存在问题。

郑金萍有一定的敏感性,问潘宝山是不是要把那三百万的投资抽出来。潘宝山笑了笑说是,因为投资人看中了一个项目需要投入,想把资金早点收回去。郑金萍毫不犹豫,说那没问题,连同返利一并送出。

提到返利,潘宝山说不但他感到不好意思,就连投资人也感到有些难为情,毕竟时间太短。郑金萍嗐了一声,说那没什么,因为有那个便利条件可以操作。潘宝山寻思了一下,说他跟投资人也把事情讲明了,原本谈定的一百万不能全拿,多少要让一点,否则他这个中间人不太好做。

郑金萍坚持说没必要,还是返还了一百万。潘宝山想来想去,抽出了十万,让王三奎暗中塞给郑金萍,说是投资人委托。开始时郑金萍还不敢接,后来一想事情是由潘宝山所介绍,有可靠度,所以就笑纳进了口袋。

其实这也是潘宝山的一计,目的是封住郑金萍的嘴,给事情上个保险。

一切办妥后,潘宝山找到了邓如美,把九十万的存单朝她面前一摆,说赚钱其实就是搞资本运作,以后还是到市里发展,利用各种关系赚钱,比种蘑菇要强得多。

邓如美摇头微微叹笑,告诉潘宝山其实她很明白个中用意,不用开导。

潘宝山听了邓如美的话先是一愣,随即也笑了,说那就直话直说,可以做做准备到市里去发展。

邓如美似是深有顾虑,说她并不是不想那样做,而是担心到市里后没法和他拉开距离,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意思潘宝山懂,他呵呵地点了点头,想了下,说应该没有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生活。邓如美听了一笑,说那好,可以考虑考虑。

话说到这里,事情算是谈成了,往下等得就是机会。

潘宝山估算着,下一步松阳的房价肯定会接二连三地跳步子。眼下的松阳房地产市场还很沉寂,可以说是一潭死水,市区中心的房价也不过两千多点一平方。潘宝山觉得花两三百万买上十套放着,没准两三年就能翻番,也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向。

邓如美并不赞同,她认为钱投在房产上就是死钱,虽然有增长,但移不动,而菇业公司还要继续运转,另外如果有别的机会需要投入资金,便会捉襟见肘。不过见潘宝山比较坚定,她最后也同意了。

和潘宝山同样看好房地产市场的人不少,赵铭也是,他也敏锐地嗅到到了房地产市场散发出的诱人气息,所不同的是,他的目光投向了即将开发的清河以东的百源新区,而且手笔似乎更大。

赵铭私下找到了石白海,说准备投资新区开发,呼应严景标的城建大开发战略。

石白海很乐意见到这样的事情,他最喜欢跟房地产商打交道,意思一下动辄就几十万上百万,油水丰厚。当即,石白海就说赵铭有眼光,并问他有什么计划。

赵铭说先拿地,现在的新区的地价不过就三四十万一亩,很便宜,他想先拿下一块,然后慢慢开发。

石白海听后慢慢地点了点头说可行,而且那也不是什么难事,找一下国土局,操作一番应该可以行得通。

赵铭一听有路子,当场也没说什么,过了几天请石白海吃饭,说范围不大,就两人。石白海心里有数,欣然前往。酒桌上,赵铭给了石白海一张汇票,一百万。

见到汇票,石白海心不慌手不抖,安坦地装了起来。之后,他告诉赵铭,过两天请国土局局长马立志吃饭,到时一起过去。

事情很明显了,赵铭又备了份礼物打算给马立志。

不过马立志没要,他是个明白人。石白海请客吃饭带着赵铭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让地给他。那也没什么,现在政策宽松有操作余地,完全能办理,也谈不上违规。不过,伸手拿钱就会让事情变质。其实变不变质本也无所谓,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做过,但关键是要保险系数高。

在马立志看来,赵铭是不让人放心的。他对赵铭有一定了解,从国资公司到旅游公司,吃得脑满肠肥,备不住哪天就要犯事,而且一旦犯事谁都保不住,不能沾。

马立志的心思,赵铭多少也明白些,暗地里笑他胆小鬼,不过反过来一想觉得这样也好,省得一份开销,反正事情也照样能办。

赵铭提出来,准备拿下一千亩地。

一千亩,地块不小,可对于清河以东的大片弃荒地来说倒也不算什么。马立志说可以,但同时也提出,为了不让目标过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分成几块,分批、隔段拿下。

这正合赵铭心意,几百亩一块,开发起来也容易,否则一千亩大的地盘还真不容易掌控,只是购地的资金就没法挪腾。

马立志给出建议,第一批先划三百亩,接下来再弄四百亩、三百亩两批,那样事情就稳妥多了。

赵铭听了说能不能稍微变动一下,分成两百亩、三百亩、五百亩三批。

这个也没问题,马立志当即就答应下来,很爽快。原因不为别的,得给石白海面子,毕竟他现在是市委副秘书长,如果将来走到秘书长的位子那就很不一般了,接下去很有可能就是常务副市长或者是市委副书记。

不用说,一切事情都能谈妥。马立志说,只要具备起码的手续,办理起来会很快。他还说,要办就要趁早,越早就越容易操作,而且低价也能放低,一亩地不到三十万万就能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