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逍遥-第5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可不能那么说,昌市长。”宁川平笑道,“我没有根系,一碰就倒,完全顶不起来啊,而你就不同了,谁不知道你跟韩副省长的关系铁?而韩副省长又是省委段书记的心腹人,你说,你的关系有多硬?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把权力放给你,让你充分掌握主动权。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潘省长在先,要求推行教改,你做了;韩副省长在后,要求中途叫停,你也做了。事情到这里其实就很好了,反正最后你能靠上韩副省长那边,对不对?可是谁又想到,你现在又要打回头了,难道是你又靠上了潘省长不成?”

“唉,有些事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昌远树哀叹着道,“我现在可是大海一孤舟了啊。”

“开玩笑,你没糊涂吧?”宁川平故意问道,“怎么这会做事、说话都让人没法理解?”

“算了,不说了。”昌远树摆了摆手,“反正事情我领了就是,下一步,我会把教改工作一五一十地做踏实的。”

第九百五十二章正面交手

昌远树这么说,宁川平也就顺下去,道:“你看着办,反正你是教改领导小组组长,全权负责。”

“宁书记,主要是你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帮忙说句话?”昌远树呵呵笑着,“我知道,在某些方面你说话肯定管用。”

“个别方面我确实可以说两句,毕竟我还是市委一把手,友同的任何事情跟我都有关系。”宁川平明白昌远树的意思,也不挑明了回答道:“不过,说的话能不能管用,我就不能保证了。”

“只要你肯说就行!”昌远树继续笑道,“其实,有些事大家都懂,是不是?”

“我不懂。”宁川平此刻神情平静地摇着头道,“昌市长,你怎么变得神神叨叨起来,是不是压力太大?如果是的话,我看还是休养一段时间吧。这方面可有前车之鉴的,曾任松阳市委书记的姚钢不就是嘛,最后活生生地就疯了。”

“那怎么可能呢,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昌远树知道套不出什么话来,只好作罢,“反正宁书记,只要你能帮我开口说话就行,别的也没什么要求。”

“答应你的事自然会办到。”宁川平点了点头,“昌市长,你也不要以为我清闲无二事,其实我也为难着呢,潘省长要求我们市还要学习松阳的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经验,进行大力推广,还不知省委那边对这事的意见如何,如果要是再有冲撞,你说我怎么办?”

“哦,看来,潘省长还真是要拿房地产行业下手,把房价给砍下来?”昌远树若有所思地道,“而且势头还很猛啊。”

正是如此,潘宝山已经打开了天窗,他召开了省政府常务会,研究下一步如何在全省范围内加大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

会议开得并不是很顺,因为韩元捷态度十分明确地表示了不赞成,他说瑞东已经按照规定不折不扣地按序时进度完成了保障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数量,基本保障了供应,也满足了社会需求,完全没有必要再加大力度。韩元捷还提出,如果加大力度,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将严重影响到全省的经济发展大局。

说到经济发展大局,潘宝山很肯定地说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才提出要加大保障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现如今的房地产市场,是带着病态的,如果不重视起来,势必积重难返。眼下不认起真来瞪起眼,等发现问题严重再动手就晚了。”他说。

“有多严重?”韩元捷看上去不屑一顾,“我们的市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房价的高和低,是呈曲线形走向的,潘省长可不能危言耸听啊。”

“你认识问题不够深,还是多听为主,少说为妙。”潘宝山回话一点也不客气,“韩副省长你只盯着现有的房地产行业能带来巨大税收收入,还看到了什么?还能看到什么?这种状况五年后、十年后会造成什么影响,你想过没?或者说能不能想得出来?”

“潘宝山你这是搞什么?是开会么,还是搞人身攻击?”韩元捷一脸怒气,“多少年了,瑞东在这种规格的会议上从来没有什么不和谐的因素,你一来就不一样了,非要面红耳赤粗着脖子叫喊不行?”

“现在谈问题,不是讲态度。”潘宝山道,“再说了,就算是拿态度来说事,你看你像什么样子?说面红耳赤脖子粗,你不就是在说自己么?而且,态度的好坏对问题的解决与否并不能绝对起到决定性作用。好的态度不一定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坏的态度也不一定就不能解决问题。另外,你知道态度的好坏怎么界定?笑面虎一样不笑不说话难道就是好态度?所以韩副省长你得坐住了,别动不动就跳腾,那样不显得你能干,而是还恰恰相反,知道嘛?”

韩元捷被潘宝山一席话弄得张不开嘴,却又不甘心沉默,寻思了一下后,刚要张嘴反驳两句,却又被潘宝山截住。

“看来刚才我说的话你还不明白,一共是三层意思,可能信息量太大,你一时反应不过来。”潘宝山笑了笑,“不急,你先喝口水慢慢琢磨,当然,最好是放在会后,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保障房和廉租房的进一步推广问题。”

韩元捷坐不下去了,不过想想也不能离开,否则就没有人去阻止潘宝山的保障房和廉租房推广计划。

“有牢骚也好,发脾气也好,其实都是为了工作。”韩元捷稳了下来,用比较沉稳的口气说道:“并没有针对任何个人的意思。”

“很好。”潘宝山点头看着韩元捷笑道,“那我们就继续讨论,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但要摆明理由。”

“我不同意。”韩元捷立刻接话,“理由就是会破坏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现在取得的大好局面不容易,不能瞎搞一通,那可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这不又回到刚才的问题上去了嘛?”潘宝山脸色一沉,“在座的各位应该能理解,现在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是充满泡沫的,必须戳破,而且愈早愈好。当然,韩副省长说的也有道理,那泡沫如果大范围同时破裂,对经济大局的影响确实很大,正常的做法应该按部就班。可哪个地方都不想走出那一步,因为事实很明显,谁先迈步子谁可能就要先湿鞋子,毕竟地方的经济支撑大多都靠房地产也来支撑。所以,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救市,不想走出那一步。”

“是啊,其他地方都不动,就我们瑞东能干?”韩元捷道,“何必做出头鸟呢?”

“先迈出一步,不是做出头鸟,而是要做个榜样。”潘宝山道,“瑞东是个大省,大省有大省的责任和觉悟。其实国家层面对这个问题也很关注,甚至可以说中央对戳破泡沫都有了应对的心里准备,现在只是看下面的省份谁先动手。”

“中央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我们当然要支持,但鉴于目前的形势,我认为没必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否则到头来只能是个试验品。”韩元捷道,“本着对瑞东人民负责的态度,我坚决反对把瑞东当成试验田。”

“瑞东是瑞东人民的瑞东,但更是国家的瑞东。”潘宝山道,“再说,韩副省长你怎么就认定我们走出第一步就是失败的?试验品难道就是牺牲品?试验田难道就是失败绝收田?也太先入为主了吧。”

“我没有作定性结论,只是表示一定的担心。”韩元捷知道自己说话不严谨,但也绝不会轻易认输,“那潘省长你怎么就知道一定能成功,带领瑞东走上更为康庄的大道?”

“革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也一样,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自信、坚定和必胜的信心。”潘宝山道,“当然,最基础的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失败,也能获得人民的原谅。”

“保障房和廉租房,说到底是政府调控手段,市场那根杠杆到底怎么升降起伏,不需要太多的行政干预。”韩元捷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保障房和廉租房的选址,大多都比较偏,日常生活、工作、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享有率比较低。而另一方面,跟着市场走的房产商充分利用优势的上述资源,开发高价商品房,可以继续占有大部分市场。两下一对比,在保障房和廉租房上投入过多,是不是会有浪费社会资源的可能?”

“韩副省长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不过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一一解答。”潘宝山道,“首先说生活资源,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城市生活的配套政府肯定有计划,而且市场也有自发调节,可以说哪儿有人哪儿就市场。商家是很灵敏的,他们会无意识地为城市的任何角落提供配套服务。其次是工作地,就近择业的原则,多适用于大区域,比如城市与城市之间,而同城之内,多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第三是教育资源,这是个重点,教育资源的带动性在第一位,所以,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将会同步进行,在将来,那也不是问题。最后是医疗资源,这个问题,我想问问在座的知不知道现在医疗服务延伸到了什么程度?瑞东的农村不敢说,但在城市来说,十五分钟医疗圈已经基本形成。综上,我们不难得出,房产商如果还想钻空子绑架市场牟取暴利,可能性不大了。也就是说,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和理性,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浪费,最后只能是实现资源的更好配置。”

潘宝山说这些是迫不得已,如果是单独面对韩元捷,他情愿一个字不说,毕竟所说的一切相当于全是泄密,但在常务会上他不得不讲,因为参加会议的有其他副省长、省政府正副秘书长以及各政府组成部门的厅局负责人,得让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从而获取支持。

这个目的达到了,和潘宝山走得近的部分人带头表态,像徐勇健、阚望等,积极发言响应,分管沿海口岸工作的副省长王康富也旗帜鲜明地站了队。副省长人员里,也有部分是郁长丰的亲密人,自然会支持潘宝山。

然而这仅仅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向人大和省委报告,征求意见获取通过。

第九百五十三章要高调出手

有关加大保障房和廉租房投入力度的决策,想在人大和常委会上获得通过,是件很艰难的事情。原因不只是段高航方面的刻意反对,从客观上讲确实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一点潘宝山也很清楚,但他更清楚以立足长远的眼光去看,决策还是非常必须的。

“应该说,只要经过解释,几乎没有人认识不到这个紧迫性,只是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而已。”潘宝山和谭进文商量该怎么办,“强制执行不是不可取,只是发号施令的人是段高航,不是我。”

“我看可以搞迂回战,不搞正面接触。”谭进文道,“很明显,只要把决策拿到人大或常委会上,肯定会有强而有力的反对声,所以我们可以不动声色,悄然开展,那样就可以避免大冲突。另外,毕竟事情在政府常务会是获得通过的,零散推行起来也有一定的根据。”

“也是。”潘宝山点头沉思道,“现在不能跟段高航搞正面分歧,常务会上跟韩元捷之间的舌战,已经点着火了,得适当控制。”

“什么话都不用说,咱们就来个先斩后奏。”谭进文道,“根据目前情况看,先搞定三个市,松阳是不用说的,还有友同和迅光。其他不可控的城市,也可以给点压力,不说让他们轰轰烈烈地把相关工作立刻开展起来,起码也能着手准备吧,相当于打个基础。”

“也好。”潘宝山道,“那些城市我们不跟书记接触,就找市长,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让市长感觉到被重视,执行有力度;另一方面,由市长和书记沟通,弹性会大一些,更好操作。”

主意商定,谭进文就忙活起来,事情由他出面最合适。一连几天,他频频到各地调研,并且不让地方媒体报道,所以做得还算是不露痕迹。

这么一来,段高航和韩元捷是坐不住了,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要针对潘宝山在人大常委会和省委常委会上来两次大阻击,可是好长一段时间竟没有动静。

“难道是潘宝山知难而退了?”段高航叫来韩元捷,分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可能,潘宝山那人面对我们要是知难而退,往后的路我就倒着走一辈子!”韩元捷对潘宝山的怒火,那天在常务会上已经燃爆。

“那他怎么能坐得住?”段高航道,“常务会都过去好久了,道现在连点动静都没有?难道还能是一意孤行,把程序给无视了?”

“他不会犯傻的,那样不就主动留把柄给我们了嘛。”韩元捷道,“他肯定在玩花子,没准在搞台下运作。”

“很有可能,现在看来,开始他推行教改和现在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整,是一盘棋啊。”段高航站起身来,背着手踱着步子,道:“元捷,咱们不能再坐等了,得主动出击,你多抽些时间,到各地转一转,了解下情况。”

韩元捷被这么一提醒,着急不已,他可不愿意看到潘宝山暗中把事情做大。第二天,他就到友同去找昌远树,看教改工作叫停得是否彻底,另外,在楼市上有无动静。

这一去,打击是巨大的,因为教改工作的成效是明显的,而且昌远树对他并没有隐瞒,也没法隐瞒。

“前阵子,你不是说已经开始叫停了嘛?”韩元捷有点气急败坏,但也没法发作,只有忍着怒气发问。

“是叫停了,而且也见了效。”昌远树吧唧着嘴,道:“可后来没办法又恢复了。”

“为什么,上面有压力?”韩元捷迫不及待地问。

“不是上面有压力,是下面。”昌远树摸了摸下巴,想到了焦华跟他说过的话,于是照搬过来:“下面有群众找到我,几乎是当面指责,说教育工作是千秋大业,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作为政府,必须一丝不苟地抓好,否则就不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哪里还能谈得上执政为民?既然不能执政为民,那干脆就回家反省……”

韩元捷把焦华的话讲完了,韩元捷并没有插话,只好继续说道:“如果不回家,就别怪老百姓冲到办公室直接把人打趴!”

“你都讲些什么胡话?”韩元捷终于发话了,他惊愕地看着昌远树,道:“谁敢这么嚣张,跑到你跟前说那些话?”

“韩省长你是不知道啊,老百姓可狠着呢,面对切身利益总会有出头的。”昌远树道,“在这件事上,我不能背负骂名。”

韩元捷盯着昌远树,知道事情绝不是像他说的那样简单,根本原因应该是他已经倒了向,站到了潘宝山那一边。

“昌市长,我不知道有人对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总归你让我很失望。”韩元捷阴沉着脸,“不过你要是立地就改,也还是不错的。”

“韩省长,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切都得看民意、听民声,我自己已经不能做主了。”昌远树知道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有把话堵死。

韩元捷彻底没了法子,他叹了口气,道:“好吧,民心所向的事情,就顺着吧。”

“韩省长,不好意思让您失望了,我真的是没办法。”昌远树知道韩元捷按捺下火气还有别的目的,便主动问道:“韩省长,其他方面有没有可以效劳的?”

“哦,最近友同在楼市方面有没有什么动作?”韩元捷道,“比如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力度有没有加大?”

“这个我还不是太清楚,韩省长你知道,一般事情都有宁书记拍板,有些事情他根本就不跟我打招呼。”昌远树道,“只是教改一事他觉得麻烦,才放手给我做,唉,想想真是憋屈。”

“行了,有工作就干,有什么憋屈的?总比什么事没有,被边缘化强吧。”韩元捷知道没法从昌远树口中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也没了停留的兴趣,他要赶回双临向段高航汇报一下,毕竟问题是严重的,看来潘宝山已经不择手段地在暗中扩大势力。

南下回省城,经过迅光时,韩元捷突然觉得有必要兜一圈,乔汇良是自己人,有些情况得跟他说说,让他多加小心,不能被潘宝山牵着鼻子走。

乔汇良高规格接待了韩元捷,很热情。

“乔书记,来你这里本来是很开心的事,但现在形势大不一样了,很难放得开啊。”韩元捷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忧虑。

“怎么了?”乔汇良知道个大概,但也只能装糊涂发问。

“潘宝山阵营最近很活跃,大有狠干一场的势头。”韩元捷道,“前些日子他在省府常务会上提出新政,要对楼市下手。”

“目前楼市岌岌可危,而且下一步的走向并不是很明确,中央到底会怎么摆布,还有待观察,地方上搞冒进是不可取的。”乔汇良皱着眉头,一副沉思的样子,“当然了,如果确实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也可以简单试水,看看效果。”

“对楼市动刀,好处肯定是有的,但弊端也存在,就看如何架构整体的计划了。”韩元捷道,“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阵营对抗。你知道,段书记和潘宝山之间的排斥力很强,他们之间的事情,很微妙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